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 >

第17章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第17章

小说: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篱此时精神依然不太好,董武以为他是因为那位魏大人家的事情而被惊了魂,那位大人家里的确是惨了些,像宋篱这种胆子小又极富怜悯之心的听到后的确容易陷进伤怀的情绪里去。
董武喜欢且怜惜这样的宋篱,他想,也许去喝点热粥吃个烧饼宋篱精神会好些,毕竟因为这天早上起得早,宋篱早饭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那家烧饼店就在距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这里各种人很多,但那一家并没有非常挤和排队,也许是因为虽然是烧饼店但门面比较高的缘故,也有这一日在下雨生意比较清淡的缘故!

董武带着宋篱进去,宋篱接过他手里的伞收起来。
叫了烧饼和鱼片粥,付了账,然后在堂上坐下来。这种小吃的店因为招待的客人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忙的,所以几乎全是要先付账再上东西。

堂子里坐着的几乎全是男人,大家边吃边说着话,大多是码头上又出了什么事情,或者云州城里发生的事情,当然也有说本城里发生的大事的。

宋篱进去,大家不由都要多看两眼,先是明眼看,后来便偷偷看。
漂亮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漂亮成这样的却很少见,不仅少见,而且漂亮人哪个不是先被养在深闺里,嫁人后又住在深院里,这种被夫君带出来走的几乎没有。

大家目光那么露骨,宋篱兀自因为魏大人家的事情还在伤怀而根本没有去注意周围环境,董武却不得不因为别的男人打量他的娘子而处在警备状态。

一只烧饼,配一碗鱼片粥。
董武专门为宋篱点的,他说他早饭吃饱了不需要再吃。

虽然鱼片粥不含一点腥味,且味道极鲜美,但宋篱只喝了几口粥便不吃了,烧饼也只咬了两口,就觉得太油。
他在家里形成了习惯,为了不浪费总是把吃剩下的给董武,于是此时也习惯性地直接把剩了大半碗粥的碗推到董武的面前,烧饼没吃完的也递给董武。
董武接过后柔声问道,“你在家也吃得少,现在吃这么点就够了吗?”

宋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精神这般不好,但心里那种被堵住的感觉着实让他闷得慌,明明觉得饿,却什么也吃不下,他摇了摇头,道,“对不起,我吃不下了。”

董武只好握了握他的手,把他剩下来的东西迅速吃了。
吃完就带着宋篱离开了烧饼店。

两人走后,烧饼店里的男人便毫无顾忌地说起刚才那小娘子来,“长得可真俊,只是,配那样一个男人可惜了呀!”
董武一身粗布衣服,在人们看来的确是属于乡下穷人的范畴的,所以大家才认为他配不上他那漂亮的小娘子,倒并不是说董武样貌或者人品差配不上之类,而是说在钱财上配不上。

“你怎知两人是夫妻,那姑娘还扎着辫子呢,还没出嫁吧。兄妹还差不多。”

“怎不是夫妻,看两人之间那小眼神,是兄妹之间有的吗?”

“是不是夫妻去打听一番自然知道,要是那姑娘家没出嫁,谁找媒婆说媒去啊……”

“说媒?看那小娘子嫩成那个模样,娶回家了估计得是供个姑奶奶,我还想回家了就有热饭吃呢。”

“嘿嘿,你还嫌弃,我们这云州的知府大人的八姨太我是见过的,就是咱珉阳县里杜家庶出的女儿,当年不是传得美如天仙,我看了也就是脂粉涂得均匀而已,刚才那个小娘子可比她要好看,这可不是我甄三空口无凭说假话,以后那杜家女儿再回娘家来探亲,你们在这码头坐着,看到了就明白我句句是实。刚才那小娘子,哪里是用来干活的,让她干活那是你们这帮崽子不知道怜香惜玉……”

大家一番讨论,走远的宋篱和董武是听不到的,街上湿漉漉,董武看宋篱走得鞋子和裙摆全都湿了,于是不忍心地说道,“我们且去让马车送我们过去吧!”

宋篱看向他,“有马车吗?”
董武点头,“再退回去一截,就有一家车马驿,可以去让送我们。”

宋篱想了想道,“是不是挺贵的啊,你不是还要借钱买地么,我们还是不坐马车了,省点钱吧!”

宋篱的体贴让董武心里微微犯疼,两人最终没有去坐马车,而是继续步行去董武舅舅家。

董武的舅舅家在城南边,两人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总算到了。
他家的大门在城南边临街,砖砌的院墙,院门关着,董武去敲了敲门,马上就有人跑来开了门,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宋篱还以为她就是董武的舅母,没想到董武却叫她,“付婶儿!”

对方看到董武眼睛就是一亮,马上满脸堆笑,道,“哎,是武郎来了啊。”她又看到宋篱,愣了一下才闪烁了一下眼神道,“这就是你家小娘子吧!好俊呐!快,快进来!”

宋篱向她说了一句“付婶儿好。”
对方更高兴了,赶紧把两人拉了进去,而且还朝屋里喊道,“夫人喂,武郎带着他媳妇儿来啦!”

进了院门是一个照壁,左边和右边都有角门,绕过去便是一个挺气派的堂屋,宋篱想到董武舅舅家里还挺富裕,房屋这么好。

此时已经从里面迎出一个身材略微有点壮的妇人,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姑娘,那妇人笑着迎向两人道,“武郎来啦!”又打量了宋篱,看到两人的裤腿都湿了,便怪道,“怎么也不说说什么时候到,也好让家里的阿鲁去接你们啊!”

董武已经和宋篱进了堂屋,董武拉过宋篱,道,“舅母,这是宋篱!”

宋篱赶紧对她露出个笑来,“舅母好!”

看到宋篱乖巧听话,舅母脸上现出一个释然的高兴的笑容,她身边的小姑娘已经巴到董武身上去,略微有些羞怯地躲在他后面看宋篱,还小声说道,“这位姐姐很好看!”

舅母把那小姑娘从董武身上拉下来,对宋篱道,“这是你妹妹,小珍。”又骂那小姑娘道,“可不能叫姐姐,叫嫂嫂才行。”

那个小姑娘一双大眼把宋篱望着,又不好意思地躲到她母亲身后去。

舅母问两人吃过早饭没有,听两人说吃过了,看到宋篱脸色有些发白,精神倦倦,似乎有些着凉的样子,便让付婶儿去熬姜茶来给两人喝去凉气。

舅母早知道了宋篱要来住,便已经准备好了房间,就是董武到他家平素住的地方,宋篱被带到房间里去换一身干衣服和干鞋子的时候,舅母便拉着董武说起私房话来。

“你这娘子现在看来还总算像话一些了。不过,你看她长成那副模样,俊是俊俏,不过,别背着你被别的男人勾搭才行,我总觉得她那个样子总让人安心不下。”

董武知道他舅母说话总是非常直,直到让人受不了,“舅母,你放心吧!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你和他多多处几天就会明白的。”

“但愿是这样。不然你虽不是我的儿子,她不是我的儿媳妇,我也要 让你休了她。”舅母非常干脆地说道。

董武只能叹了口气。



第二十七章 舅舅家 。。。

第二十七章

宋篱换好了一身干衣服,衣裳白底上带着靛蓝色的花纹,虽然极其普通朴素,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有一种干净而轻灵的感觉,让他的整个人都透着一种清如琬河水的美好。

董武和舅母杜氏已经走进屋来看他,付婶儿跟在两人后面端了两碗姜茶进来。

宋篱看到杜氏就露出个笑容来。
舅母看他的穿着和神情动作,甚至他身上没有任何首饰,能够判定他决计不是一个狐媚子一般的人物。
甚至宋篱小小年纪,身上透出一股云淡风轻与洒脱来,动作沉稳,并没有小女儿的怯怯羞羞,却又没有别的漂亮女人的那种故意勾人之态,漂亮得讨人喜欢,并不让人厌恶。

当初董武突然要成亲,派了一个人来告诉他舅舅,他舅舅连夜赶过去,第二天董武就简简单单成婚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他舅舅和舅母都挺生气,他舅舅还好,去看了那个小娘子的确是漂亮到是个男人都想占为己有,所以并没有怎么反对;但舅母就不愿意了,这才有她专门去董武家里教育了他一顿的事情。
甚至因为舅母对董武的这门亲事不满,她家只送了银钱而没有送别的礼。
现在看到宋篱身上任何首饰都没有,寒酸了些,而宋篱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让人喜欢的,她取了手上的一只碧玉镯子就往宋篱手上戴,道,“这镯子是你舅舅几年前从云州城里买来给我的,现在我也没准备别的见面礼,就把这镯子给你了。”

宋篱有些反应不过来,这个妇人的手灼热而有力,拉着他,让他不知如何是好,反倒是董武笑着提醒他,“快谢谢舅母啊!”

宋篱这才对杜氏道,“谢谢舅母。”

杜氏笑道,“谢什么,以后就是一家人了。”然后又拉着宋篱到围榻上去坐着。
付婶儿把姜茶放到围榻上的矮桌上,杜氏就端了一碗递到宋篱手里,道,“你看你是路上吹了冷风了吧,脸色这般差,快喝了这碗姜茶,不然染了风寒就不好了。”

宋篱道了声谢便接过了茶去。
他坐在那里,手里捧着热腾腾的姜茶慢慢啜饮,这个姜茶是把晒蔫了的姜切细和着炒米以及茶叶胡椒放在铁碾钵里碾细,然后再入锅里煮,之后放一点盐和糖形成的,看起来有点糟,但味道居然一点不差,而且很好喝。
这种茶比一般的姜茶要对驱散风寒和去湿更好,因为云州大部分地方都是水乡,所以,这种茶在这里很流行,下雨或者身体有所不适便都喝这种茶。
自然,平素的泡茶他们也喝得多,这里是全国茶叶消耗量排在前面的州府。

董武在围榻对面的椅子上坐了,喝了另一碗姜茶。

这时候吴雪珍小姑娘从外面跑进来,嘴里吃着糖,道,“爹爹回来了,看,这是他买给我的。”还把手上的用纸包包起来的糖给大家看。

杜氏看她吃糖,就道,“你可少吃点,快,给些你嫂嫂吃。”
吴雪珍赶紧拿过去迅速地放了一些在宋篱旁边的桌上,然后跑到董武身边要他抱。

听到外面有声音,杜氏起身去迎,宋篱也赶紧起了身。
“武郎来了是不是,让人去买些好的吃食回来,你好好操办一顿饭才是,我刚从大哥那边回来,既然武郎来了,就让阿鲁去他家叫锦文一起过来用饭吧!”
说着话,舅舅已经走进内室里来了。
虽然他是做生意的,但一看并没有商人的陋习,反而给人很儒雅风流的感觉。

董武的母亲娘家里姓吴,他的舅舅吴旭和吴锦文的父亲吴恩儒,以及董武的父亲以前做过同窗,关系很不错。
吴旭家里一直是开铺子做生意的,吴旭当年没中举人就直接回家从商了,董武的父亲则娶了他的妹妹在乡下生活,而吴锦文的父亲则中了举人,却一直没有考上贡士,之后一直是本地的学政。
所以,吴锦文家里的门第稍微高点,但也并不是高不可攀。

董武舅舅家里和吴锦文家里并没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无非都是姓吴而已,不过吴旭当年认了吴锦文的父亲吴恩儒做大哥,又同住县城,来往地多,就一直关系很亲近。
杜氏听丈夫这样吩咐后就赶紧出了这边厢房去吩咐下人办事去了。

董武手里抱着吴雪珍,对吴旭道,“舅舅,你回来了,我正好有事请要和你商量。”

吴旭笑着过去把女儿抱到自己手里,他前面死了三个儿子,现在只得这么一个矜贵的女儿,自然是非常喜爱和娇惯的。当年杜氏也有叫他纳妾,但是算命的说他今生无子,所以既然命定如此,他也没有办法,便没有纳妾。
到现在,便依然和杜氏夫妻情深,关系甚笃。

吴旭又看到一边的宋篱,不由得愣了一下,之前他自然是见过董武这个小娘子的,只是那时候的他有些呆呆傻傻,虽然看着很漂亮,却没有现在这样的活气与轻灵之气。
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了声董武果真是好眼力,把这么个小娘子迅速娶了回去。

董武拉了宋篱的手一下,道,“这是舅舅,快叫人啊。”
宋篱于是道,“舅舅好。”

“哦,好,好,大家都是一家人,你和武郎到我家来,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里,不要拘束了。”吴旭说着,就把女儿放到地上,道,“小珍,在这里陪着你嫂嫂,我和武郎去说些话。”

吴雪珍笑着道,“我刚才把糖给嫂嫂一些了,嫂嫂好看,我喜欢她。”

吴旭笑着拧了她的脸一把,道,“和你嫂嫂玩吧!”

董武和宋篱小声说了一声,“我和舅舅去谈谈买地的具体事情,你就在这里坐坐吧,要是倦了,就先睡会儿。”
宋篱道,“你去吧,我没事。”

董武和吴旭出了门去书房,房间里只剩下了董武和吴雪珍,吴雪珍想和宋篱亲近,但是又有点不敢和他亲近,毕竟是刚刚才见的陌生人。

宋篱坐在围榻上,对吴雪珍微笑道,“过来坐吧,小珍,你几岁了?”

吴雪珍看他对自己露出亲切温和之色,就走过去爬上围榻坐在他旁边,道,“有八岁了。”
她说的是虚岁,按照实岁只得六岁多,看起来是个很小的可爱的小女娃。

宋篱之后也不知道和她说些什么好了,吴雪珍就不断望着宋篱看,嘴里吃着糖,吃得满手满嘴都是黏糊糊的,宋篱只好去拿了屋里晾在水盆架上的巾帕给她擦嘴擦手,发现干帕子擦不干净只好又去把巾帕沾湿了给她擦拭。

宋篱的动作细致又轻柔,睫毛微微低垂,神色温柔,那种柔和的美让吴雪珍看呆了,等宋篱给她擦好,她就要宋篱抱她,还道,“嫂嫂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以后我要和嫂嫂一起。”

宋篱被她的话逗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而吴雪珍虽然还小,但是已经不轻了,他几乎抱不动她,只得费了力气抱着她坐在围榻上才轻松些,吴雪珍吃了糖就又要喝茶,宋篱给她倒了茶,她喝后又从宋篱身上挣脱下去,蹬蹬蹬地跑出门去了。

孩子总是太跳脱了,宋篱也没管她离开是去做什么,便撑着手坐在围榻上看着窗外的景象发呆。

院子里细雨纷飞,将两株茂盛的碧桃树蒙上了一层细细烟气,让它们的叶子绿得似乎在闪闪发光。
院中的青石地板湿漉漉的,泛着一层油亮的光。
一只小燕子从细雨里飞进院子里来,然后飞进一个屋檐下,想来那里有它的巢。

吴家有两进房子,宋篱此时住的是西边的厢房,这里平素便是用来待客的,显得有点冷清。
小雨细碎的声音,还有啾啾鸟鸣传进耳里,便再无其他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