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曼斯菲尔德庄园 >

第24章

曼斯菲尔德庄园-第24章

小说: 曼斯菲尔德庄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呀!比起跟你相识这么久的大多数人来,她当然更了解你啦。至于对另外一些人,从她偶尔一时高兴给我的暗示,或是一时说漏嘴的话中,我发现如果不是有所顾忌的话,她会同样准确地说出许多人的性格特点。我真想知道她是怎么看我父亲的!她肯定会赞赏他,觉得他相貌堂堂,仪态严正,总是文质彬彬,很有绅士风度。不过,由于相见的机会不多,也许对他的矜持寡言有点反感。他们要是能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我相信他们会相互喜欢的。父亲会喜欢她性情活泼——而她有眼力,会敬重父亲的才干。他们要是能经常见面该有多好啊!希望她不要以为父亲不喜欢她。”
“她肯定知道你们其他人都很器重她,”范妮有点哀叹地说,“不会有这样的疑虑。托马斯爵士因为刚从海外回来,只想和自家人多聚聚,这是很自然的事,她不会有什么怨言。过一阵之后,我想我们又会像以前那样见面了,只不过那时换了季节。”
“她长这么大,这还是她在乡下过的第一个10月。我认为顿桥和切尔滕纳姆还算不上乡下。11月景色就更加萧条了。我看得出,随着冬天的到来,格兰特太太就怕她觉得曼斯菲尔德单调乏味。”
范妮本来还有许多话要说,但觉得最好还是什么也不说,不去议论克劳福德小姐的聪明才智、多才多艺、性情活泼、受人器重以及她的朋友们,免得哪句话说得不当显得自己没有气量。再说克劳福德小姐对她看法不错,即使出于感激也应大度一些,于是她谈起了别的事情。
“我想明天姨父要到索瑟顿去赴宴,你和伯特伦先生也要去,家里就没有几个人了。希望姨父对拉什沃思先生继续喜欢下去。”
“这不可能,范妮。明天见面之后,我父亲就不会那么喜欢他了,因为他要陪我们五个小时。我担心这一天会过得枯燥无聊,更怕出什么大问题——给托马斯爵士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不会长久地自我欺骗下去。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当初拉什沃思和玛丽亚就不该认识。”
在这方面,托马斯爵士确实即将感到失望。尽管他想善待拉什沃思先生,而拉什沃思先生又很敬重他,但他还是很快便看出了几分真情——拉什沃思先生是个低能的青年,既没有书本知识,也不会办实事,对什么都没有主见,而他对自己的这些缺点,似乎毫无察觉。
托马斯爵士原以为未来的女婿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开始为玛丽亚感到心事沉重,便想了解她是怎么想的。稍做观察之后,他就发现女儿的心完全是冷漠的。她对拉什沃思先生态度冷淡,根本没把他放在心上。她不会喜欢他,事实上也不喜欢他。托马斯爵士决定跟她认真谈一谈。尽管两家联姻对他家会有好处,尽管两人订婚时间不短,而且已是人人皆知,但是不能因此而牺牲女儿的幸福。也许她与拉什沃思先生认识不久就接受了他的求婚,后来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便后悔了。
托马斯爵士和气而又严肃地跟女儿谈了一次,讲了讲他的忧虑,探问了她的心思,恳求她开诚布公,并对她说:如果她觉得这桩婚事不会使她幸福,他会不顾一切困难,彻底解除这门亲事。他要采取行动,帮她解脱出来。玛丽亚一面听,心里斗争了片刻,也仅仅是片刻而已。父亲刚一说完,她便立即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丝毫看不出情绪上有什么波动。她感谢父亲莫大的关怀,感谢他的慈爱。不过,父亲完全误会了,其实她丝毫无意要解除婚约,从订婚以来,她的心意丝毫没有改变。她无比敬重拉什沃思先生的人品和性情,毫不怀疑和他在一起会是幸福的。
托马斯爵士感到满意了,也许是因为能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太高兴了,对这件事也就不像对别的事情那样,非要逼着按他的意见去办。这是他放弃会为之痛心的一门亲事,他是这样想的。拉什沃思先生还年轻,还会上迸。他跟上流人士在一起,肯定会有长进。既然玛丽亚能一口断定她和他在一起会幸福,而她这样说又不是出于盲目的痴情和偏见,那就应该相信她的话。也许她的感情不很强烈,他从来不认为她的感情会很强烈。但是她的幸福不会因此而减少。如果她不要求丈夫是个出人头地、光芒四射的人,那她肯定会觉得处处满意。一个心地善良的年轻女人,如果不是为了爱情而结婚,往往更依恋自己的家庭。索瑟顿离曼斯菲尔德这么近,自然是对她极大的诱惑,结婚后势必会给她带来最称心、最纯真的快乐。托马斯爵士就是如此这般盘算的——他为避免了女儿婚姻破裂及其必然招致的惊奇、议论和责难等令人尴尬的后果而高兴,为巩固了一桩会大大增加他的体面和势力的亲事而高兴,而一想到女儿性情这么好,能顺利保住这桩婚事,他更是万分欢喜。
对这次谈话的结果,女儿像父亲一样满意。玛丽亚感到高兴的是,她牢牢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她再次下定决心要去索瑟顿——克劳福德不再会因为能支配她的行动,毁掉她的前程而洋洋得意。她踌躇满志地回到自己房里,决定今后对拉什沃思先生要谨慎一些,免得父亲又起疑心。
假如托马斯爵士是在亨利·克劳福德刚走的那三四天里跟女儿提出这个问题,趁她的心情还没平静下来,她对克劳福德先生还没完全死心,或者她还没横下心来将就着嫁给他的情敌,她的回答也许会完全不同。但是过了三四天,克劳福德先生一去不回,既不来信,也没消息——没有一点回心转意的迹象——没有因为分离而产生的眷恋——她的心冷了下来,便想从傲慢和自我报复中寻求安慰。
亨利·克劳福德破坏了她的幸福,但是还不能让他知道这一点,不能让他再毁了她的名声、她的仪表、她的前程。不能让他以为她待在曼斯菲尔德眼巴巴地盼着他,为了他而放弃了索瑟顿和伦敦,放弃了丰厚的家产和荣耀。她现在尤其需要一份丰厚的家产,如今在曼斯菲尔德越发感到自己没有****的家产是多么不便。她越来越受不了父亲对她的约束。他去海外期间她所享受的那种自由,现在是她绝对不可或缺的。她必须尽快逃离他,逃离曼斯菲尔德,她要过有钱有势的生活,要交际应酬,要见世面,借以安慰她那受到伤害的心灵。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既然有这样的想法,事情就不能再拖延了,就连许多准备事项也不能再耽搁了。拉什沃思先生也没像她这样急于结婚。她已经完全做好了思想准备:她厌恶她的家,厌恶在家里受约束,厌恶家里死气沉沉,加上情场失意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她想嫁的人的蔑视,由于这一切,她准备出嫁。别的事可以往后再说。新马车和家具可以等到春天,她能辨别好坏的时候,到伦敦去置办。
这方面的主要问题都定下来了,看来婚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几个星期内便可完成。
拉什沃思太太非常乐意隐退,给她的宝贝儿子挑选的这位幸运的年轻女人腾出位置。11月份刚到,她便带着男仆女仆,坐着四轮轻便马车,完全按照寡妇的规矩,搬到了巴斯——在这里每天晚上向客人夸耀索瑟顿的奇妙景物——借助牌桌的兴致,讲起来就像当初亲临其境一样兴高采烈。还没到11月中,就举行了婚礼,索瑟顿又有了一位主妇。
婚礼十分体面。新娘打扮得雍容华贵,两位女傧相恰到好处地有所逊色。她父亲把她交给新郎,母亲拿着嗅盐站在那里,准备激动一番,姨妈想往外挤眼泪,格兰特博士把婚礼主持得颇为感人。左邻右舍的人议论起这次婚礼,都觉得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只不过把新郎、新娘和朱莉娅从教堂门口拉到索瑟顿的那辆马车,拉什沃思先生早巳用过一年。除此之外,那天的仪式在各方面都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
婚礼结束了,新人也走了。托马斯爵士感到了为父者必然会感到的不安,他妻子原来担心自己会激动,不想幸免了,他现在却真的大为激动起来。诺里斯太太欣喜万分地帮助张罗这一天的事,在庄园里安慰妹妹,给拉什沃思夫妇祝酒时额外多喝了一两杯,真是快乐到了极点。婚事是她促成的,一切都是她的功劳。从她那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样子中,谁也看不出她这辈子还听说过居然有不幸的婚事,看不出她对在她眼皮下长大的外甥女的脾气有一丝一毫的了解。
年轻夫妇计划过几天就去布赖顿,在那里租座房子住上几个星期。哪个公共场所玛丽亚都没去过,布赖顿的冬天几乎像夏天一样欢快。等玩完了所有的新鲜游乐之后,就该去伦敦大开眼界了。
朱莉娅打算陪他们俩前往布赖顿。两姊妹已经不再争风吃醋,渐渐恢复了以往的和睦,至少算得上是朋友,在此期间非常愿意彼此做伴。对于玛丽亚来说,除了拉什沃思先生以外,能有另外一个人相伴也是头等重要的事。至于朱莉娅,她像玛丽亚一样渴望新奇和欢乐,不过她不见得会为此而费尽心机,她甘愿处于现在这种从属地位。
他们这一走,在曼斯菲尔德又引起了重大的变化,留下的空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弥补。这个家庭小圈子大大缩小了,两位伯特伦小姐虽然近来很少给家里增添欢乐,但她们走后,家里人依然想念她们。连她们的母亲都想她们。她们那心肠柔软的表妹更是想念得厉害,她在房子里转来转去,怀念她们,怜惜她们,情意绵绵地因为见不到她们而伤心,而那姐妹俩却从来没有对她这么好过啊!
两位表姐走后,范妮的身价提高了。现在,她成了客厅里唯一的年轻女子。在家中这个重要的层次上,她本来一直处于不起眼的老三的位置,如今却舍她没有别人了。因此,别人不可能不比以往更多地注意她,想到她,关照她。于是,“范妮到哪儿去了?”也就成为一个经常听到的问题,即使没什么人要她帮忙的时候也是如此。
她的身价不仅在家里提高了,在牧师住宅里也提高了。自从诺里斯先生去世以后,她一年到那里去不了两次,现在却成了一个受欢迎的、请上门的客人,在11月的一个阴雨天,她就受到玛丽·克劳福德的热烈欢迎。她去牧师住宅,起初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后来是由于受到邀请而继续下去的。格兰特太太其实是一心想给妹妹解解闷,却又采取最简捷的自我欺骗的伎俩,认为她敦促范妮常来仍是对她所做的最大好事,给她提供了最重要的上进机会。
原来,范妮受诺里斯姨妈差遣,到村子里办件什么事,在牧师住宅附近遇上了一阵大雨。牧师住宅里的人从窗子里看见她在他们院外凋零的栎树下避雨,便邀她进去,她是推却不过勉强从命的。她先是谢绝了一个仆人的好心邀请,可是等格兰特博士亲自拿了把伞走出多来,她又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赶快进去了。可怜的克劳福德小姐正心情沮丧地望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哀叹上午的户外活动计划化做了泡影,二十四小时内除了自家人以外再也见不到另一个人,这时听到了前门口有动静,随即看到普莱斯小姐浑身滴着水走进了门廊,心里不禁十分高兴。她深深地感受到,乡下阴雨天能来个客人实在难得。她顿时又活跃起来,满腔热忱地关心范妮,说她发现范妮的衣服都湿透了,便给她拿出了干衣服。范妮起初不肯承认自己衣服湿,后来只好接受这番关照,任凭太太小姐和女仆们帮助自己更换衣衫。后来又不得不回到楼下,眼见着雨下个不停,不得不在客厅里坐了一个小时。这一新鲜场面真令人赏心悦目,克劳福德小姐的兴致足以维持到更衣吃饭时间。
那姐妹俩对她客客气气,和颜悦色。范妮若不是想着自己在打扰别人,若是能预见到一个小时后天会放晴,她用不着难为情地像主人家一再说的那样,让格兰特博士的马车把自己送回家,那她对自己在这里做客会感到称心如意的。至于她在这样的天气给困在外面家里会不会着急,她倒不必为之担心,因为只有两个姨妈知道她出来,她们两人谁也不会替她担心。诺里斯姨妈不管说她会躲在哪座农舍里避雨,伯特伦夫人都会确信无疑。
天色不那么阴暗了。这时候,范妮看见屋里有架竖琴,便随口问了几个问题,不久又承认自己很想听一听,并且供认: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这竖琴运到曼斯菲尔德以来,她还从来没有听过。范妮觉得,这是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情。自从竖琴运来后,她就没怎么进过牧师住宅,她也没有理由进去。克劳福德小姐想起了早就表示过愿意弹给她听,现在为自己的疏忽感到过意不去。于是,她和颜悦色地接连问道:“我这就弹给你听好吗?”——“你要听什么?”
她照范妮的意思弹了起来。她很高兴又有了一个听她弹琴的人,一个似乎满怀感激之情,对她的技艺赞叹不已,而自己又不乏情趣的听琴人。她一直弹到范妮向窗外望去,眼见得外面显然已经天晴,那神情好像说她该告辞了。
“再等一刻钟,”克劳福德小姐说,“看看天气怎么样。不要雨刚停就走。那几块云彩看起来挺吓人的。”
“不过,那云彩已经过去了,”范妮说。“我一直在注视它们。这雨完全是从南边来的。”
“不管是从南边来还是从北边来,乌云我一看就能认出。天还这么阴沉沉的,你不能走。再说,我想再弹点东西给你听——一支非常好听的曲子——你表哥埃德蒙最喜爱的曲子。你先不要走,听听你表哥最喜欢的曲子。”
范妮觉得她是不能马上走。她无须听她这句话,心里就想着埃德蒙,而经她这话一提醒,心里越发浮想联翩。她想象他一次又一次地坐在这间屋子里,也许就坐在她现在坐的这个地方,总是乐滋滋地听着他最喜爱的这支曲子。在范妮的想象中,为他弹起来,曲调格外优美,弹琴人的表情格外丰富。尽管她自己也喜欢这支曲子,而且很高兴跟他有同样的喜好,但是曲子奏完之后,她比刚才还真心实意地急着要走。克劳福德小姐见她执意要走,便亲切地邀请她再来,要她散步有可能的话,来这儿听她弹琴,范妮感到只要家里不反对,倒有必要这么办。
这两人在两位伯特伦小姐走后半个月内形成的亲密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