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鉴定师 >

第12章

超级鉴定师-第12章

小说: 超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罗教授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赵卓那鉴别古画的工夫他可是亲眼见过,就算张向东出的题再刁钻,那也绝对能够过。
    而见到赵卓上场,众人也都揣测着,赵卓的年龄也不过22、3岁,在古钱上有如此造诣已经是罕见了,耗费的时间肯定很多,他居然又要考书画鉴定师,让人不由怀疑他的能力。
    和随处可见,入门较低的古钱不一样,书画价格低者仅是几百上千一幅,但是高者上千万也并不在少数,这个价格自然是古钱难以比较的,而在鉴定上自然也比古钱复杂得多。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书画鉴定便早分成了三大流派,即“望气派”,“款印派”和“著录派”。
    所谓望气派,便是指观察书画上的气韵,根据书画的时代风格和画家个人风格来进行真伪判断。
    所谓款印派,即是根据书画上的款识、印章等的真伪来进行判断。
    所谓著录派,则是根据作品上鉴藏家的印记与题识,找出该鉴藏家记录这一作品的著录书进行核对。
    三大派各有所长,也不近完善,直到近代,三大流派才渐渐融合起来,形成完善的鉴定方法。
    也就是说,要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除了要鉴定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人画风外,还要对画上的款识、题跋、印章、装裱进行鉴别,并且对曾经鉴定收藏此画的古代名家著录有所涉猎。
    然而无论是每个作者的画风还是书法印章,都是千秋万别,甚至同一作者在年轻时和老年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市面上的书画据称有九成是赝品,一旦辨别错误,可能导致几十上百万的损失,然而古钱鉴定错误,一般也就几十块钱。
    所以对于书画鉴定师,光在心理素质的要求上就要高出很多。
    不过,虽然书画的门槛比较高,但是现在一些大学和培训班已经开设了鉴定类的课程,书画鉴定自然比古钱鉴定要受欢迎,所以待到考生全部出列后,参考的人数居然有35个,比起古钱的要多出11个人。
第十九章 小露身手
    众人抽签随即分为了5组,每组7人,接下来,工作人员开始将一个个的长纸盒子放在桌上。wWw;
    这些纸盒子看起来都十分古朴,上面印着蓝色的水纹,每张桌子上放着7个,每一桌盒子发完后,工作人员便让每个人随便拿上一个,但是不能打开。
    待到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纸盒子的时候,便听张向东说道:“本期的书画考核也是三场,第一场考的是诸位在书法上的鉴别功夫,现在在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幅书法手卷,这些书法全都是赝品!”
    这话一说,周围的人都窃窃私语起来,不知道张向东这一关究竟考的什么,居然全部拿赝品出来,那岂不是不需要做鉴定了吗?
    不过罗教授等人对张向东十分了解,这人是出了名严苛,虽然是初级考试,但是从来不会做放水的事情,这光拿赝品出来考核,绝对不会比鉴别真伪更简单。
    果然,只听张向东看了看表道:“从考试时间开始,每个人拿着的手卷只能停留2分30秒,2分30秒以内,你必须要区别出至少两个造假处和作者真迹的区别,并将其记录在工作人员给你的本子上。2分30秒后,和同组的人交换另一幅手卷,再次找到这幅手卷上两处明显作假的地方和真迹的区别。也就是说,10分钟以内,每个人需要鉴定4幅手卷。成功鉴定出4幅的,算为优秀,3幅的为普通,2幅的为及格。”
    众人听得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张向东的严苛果然不是吹的,看起来很轻松,不需要鉴定真伪,只需要通过寻找赝品作假的地方和真迹做对比,但实际上,这所考察的知识面可谓是相当广。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对真迹不了解,对作者的笔法、款识等不够了解,就算是赝品那也没办法辨别。
    而且,每幅画鉴定的时间限定成了2分半,一下子把氛围就弄得紧张起来了。
    考生们一个个象快要上战场的战士一样,紧握着盖子,只听张向东宣布开始的时候,便立刻将盒子打开,拿出里面的书法手卷来。
    赵卓把手卷摊开来一看,然后朝着左右两个人看了一看,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张向东直接把这些书法说成赝品,因为即使他不说,只要对书画稍稍有点了解的人,也知道这不是真货。
    赵卓手里拿的这幅是颜真卿的书法,左右两边一个是苏东坡的书法,另一个是文天祥的书法,这些人可都是历代名家,那书法可都是无价之宝呢,怎么会轻易拿来作初级鉴定考试呢?
    墨灵朝上面瞄了一眼,又看看周围的,提醒道:“大哥哥,这些画都是‘河南造’和‘湖南造’哟。”
    “哦,是这样啊。”赵卓有些恍然大悟。
    所谓河南造,又称为开封货,是指明末清初时开封地区所造唐宋名家的书法伪作,多是象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乃至岳飞、包拯、朱熹等名臣学者的墨迹。
    湖南造,又称为“湖南刀”,是清代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湖南地区所造假书画的俗称。
    在清代时,地区造假甚多,就书法手卷、字屏之类,以开封和长沙最为出名,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赝品制造地,就算放在当今,也很容易看到这类的伪品。
    赵卓虽然接触书画的时间不长,但是去过拍卖会,又到过慈善义卖会,还去过秦信的收藏室,听墨灵讲了许多关于鉴画上的知识,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两种有名的造假。
    随后,墨灵便开始指出手卷上显而易见的造假处,然后又详细的给赵卓说了说颜真卿真正手卷和这赝品之间的各种区别。
    赵卓便将手卷放在了桌上,开始一一记录起墨灵所说的对比,而此时仅仅过了一分钟。
    看到赵卓放下手卷开始写东西,罗教授脸上露出赞赏的表情,余唯洋等人多看了他一眼,却没说话,毕竟谁也不知道他写是什么。
    如果写得是对的,那能在一分钟鉴别出一幅确实算有些功力,但如果是错的,那速度再快也没有用,真正要评判还得等到答案递上来的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隔两分半中,众人就要交换各自手里的手卷,赵卓只要拿到手卷,摊开后认真看了一阵,便将手卷收起,继续在纸张上写答案,时间同样是只过了一分钟。
    和赵卓的轻松相比,不少考生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头的汗,不时的边看边擦,明明是大秋天,却热得和盛夏似的,就连外围的他类考生也不由得为众人捏了一把汗。
    徐朗站在外围,认真的看着赵卓,只觉得这师弟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和赵卓认识也有两年了,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师弟的成绩也只能算中等偏上,每次考试时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挑灯夜读,免不了紧张。
    然而在这和大学考试不知高了多少难度的鉴定师资格考试上,赵卓却显得一副过人的淡定姿态。
    很快的,10分钟就结束了,众人开始将本子依次递交过去。
    张向东二话没说,第一个就打开了赵卓的本子,一看下,也忍不住眼前一亮,四幅赝品,每一幅都写上了四个真假对比的区别。
    余唯洋也凑过来看了一下,多少有点惊奇,没想到赵卓还真有点本事,不仅答对了,而且速度上还比他人快了不少,每一幅所指出的也比规定的要多两个,其他考生和他这一比,一下子就拉开了档次。
    毕老和汪老也专门把他的本子拿过去看了看,微微的颔首,还多看了赵卓几眼。
    其实,墨灵所指出的真假对比可不止四处,整幅赝品在她看来,外在纸质、书风、题跋,内在字体风格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就拿手卷上那两百个文字来说,光是不符合颜真卿字体风格的文字就有二十来处。
    赵卓从来没想过去出风头,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所想要的不仅是鉴定师考核过关,而且是要加入鉴定师协会。
    虽然有欧阳涛说过的推荐,但是如果自己不拿出点成绩来征服这几位考官,那恐怕也会被欧阳涛带来不少阻力。
    所以,赵卓便写下了四处,也算是小露了一下身手。
    张向东很快宣布了第一场的结果,35人中只过关了29人,一次性淘汰6人。
    29人经过重新抽签,分为了5组,接下来,工作人员又拿出长纸盒子放到桌上。
    张向东开始宣布第二场考核:“第二场考核的是诸位在画上的功底,现在前两组桌上的画为10幅,后两组桌上的画为12幅,请每个人随意挑选两幅。”
    在众人挑选了两个纸盒子之后,只听张向东继续道:“从我宣布开始的10分钟时间内,请诸位鉴定出手上两幅画的真伪。”
    此话一落,29个考生迅速的打开盒子,将卷成轴的画卷展开,场外的考生也都纷纷昂起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些是什么画。
    虽然张向东所说的第二场规则比第一场看起来简单得多,即没有刻意造成心理压力,又没有规定4幅之多的画,仅仅是辨别两幅的真伪而已。
    然而,谁都知道,第二场的难度肯定比第一场更大,所以这些画也绝不简单。
    待到众人的画一展开,考生们便纷纷蹙起了眉头,所展开的29幅画全都是小幅作品,而且所署名的也都些名家,其年代则从涉及唐宋元明清。
    外围的考生们一个个唏嘘出声,这才明白过来第二场的难度之大。
    要知道,古代大家的绘画名作,一般在书店里都能买到,一些博闻强记的学生甚至能够将整幅画都印在脑海里,一旦遇到赝品,一观便知。
    然而,名家的小幅作品却不一样。
    这些小幅作品一般价格都比大幅要少得多,比如某一画家的大幅精品之作能够拍卖到千万之数,但是其小幅泛泛之作却只能卖到几千几万,所以无论是画风还是风格上都会有些差距,而且小幅作品很多是没有记载过的,要将其分辨出来,便需要对作者各个阶段的画风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赵卓手上的这一幅,乃是北宋名家李公麟的白描画。
    所谓白描,指的是单用墨色线条勾勒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李公麟的白描在北宋时堪称第一,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尤其擅画人物和马。
    恰恰这一幅,就是落款李公麟的《卧马图》,赭黄色的纸面上,寥寥几笔,便使一匹马颇具神采。
    赵卓认真看了看,不由朝着墨灵叹道:“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李公麟的真迹,但是这几匹马画得确实出神,无论从卧着的动作还是眼睛都能看到有些睡意绵绵。”
    墨灵也点点头,轻赞道:“虽然和李公麟的画风稍有区别,但是作假者的白描确实很有水平呢。”
    “这么说,这幅画真是假的了?”赵卓惋惜的叹了口气。
第二十章 险过三关(上)
    一旦是赝品,那么它的价格也就显而易见了,可惜了作假者的那份画工。WWw、只是在古代,连温饱都成问题,这样制造赝品已成画工的谋生手段,恐怕谁也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呢。
    墨灵没接过话,却是歪着脑袋说道:“大哥哥把这幅画翻过来一下。”
    赵卓将画一翻,便看到背面上有些淡淡的灰点,奇道:“这是什么?”
    墨灵却是眼一亮道:“果然没错,这是苏州片的假画呢。”
    赵卓听得恍然大悟,据记载,在苏州的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等市坊里,有许多画工专门以摹仿古画造假为生,在明朝时代形成了全国最著名也规模最大的作伪地,被称为苏州片。
    苏州片的假画题材丰富、署款也多是名家,而且许多作伪的画工功力十分了得,所作的伪画和真画相差无几,再加上苏州片的流传几乎遍布全国,很多清代收藏家都将难辨真伪的苏州片赝品铃印并加入藏品著录。
    但是他又奇道:“为什么看背面就知道了,莫非是这些白点?”
    墨灵解释道:“苏州片的制作大多是在细绢上做作,这些细绢产自苏州虎邱、山塘等地,多有杂质,本来白色的并不容易看出,但是画工为了作假方便,将其加工染成赭黄色,年代日久,背面黄色渐退一些后,便能看到一些杂色点斑出现。”
    场外的人虽然不知道赵卓为什么将画翻过来看了看,但是考官们却是心里有数,地区性的作假便有地区性的特点,但是要一下子就想到手里拿着的是苏州片的赝品,却需要丰富的鉴别经验,一旦明白了是苏州片的赝品,那么分辩也就比较轻松了。
    毕竟当时作伪的,除了河南造、湖南造、苏州片,诸如北京后门造、广东造等等,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造假,而每个地区的作伪特点也不尽相同。
    其实这第二关,考的便是丰富的知识和一个鉴定师的直觉,而这种直觉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摸索锻炼才能够炼成。
    张向东都不由点点头,颇有几分欣赏的意思,罗教授更是脸上充满自得,好似辨画的人是他一样。
    和墨灵所说的一样,第二幅画依旧是苏州片的赝品,但是那画工也确实能够以假乱真,无论是画风神韵还是整幅画的装潢,都十分用心。
    赵卓鉴定完两幅画后,并没有急着呈递上去,而是听墨灵讲着一些关于苏州片的知识,待到时间过去5分钟后,他这才将写着答案的本子递上去。
    而这时,也有考生豁然反应过来,嗅到了苏州片的影子,这就象数学考试一样,没有想到那个点上,便容易钻进牛角尖,一旦想到点上,一切难题便迎刃而解。
    又隔了一分钟后,这才有另外的考生交上去。
    见到赵卓又拿了第一,而且还过关,外围的考生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同时考古钱和书画两类,只因为赵卓在第一关被罗教授抖出了收藏套钱的事情,大出了风头,所以便让众人更加关注。
    连过两关,赵卓表现的实力已让人觉得惊艳,但是真正能不能过关,还得看第三关呢。
    10分钟一到,第二关考试的结果也很快公布出来,29个人中淘汰了8人,剩下了21个人。
    离开的人一个个摇头长叹,用半小时的时间来考验几年的苦功,显得是那么的残酷。
    对于第二场过后还能剩下21个人,毕老不由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