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笔花六照--梁羽生 >

第38章

笔花六照--梁羽生-第38章

小说: 笔花六照--梁羽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一九七五)的全国象棋比赛却推翻了这个千百年来的“禁忌”,牢不可破的观念似乎也必须破了。
预赛阶段,就有新闻报道,说是今年的局法丰富多采,其中就有运用“归心马”来作攻击手段的开局法。(有许多棋友看了这段新闻,曾经问我“有有搞错”?)
决赛阶段,胡荣华再碰陈孝堃,陈孝堃是曾在预赛阶段唯一胜过胡荣华一局的人,两雄相遇,胡荣华抱必胜之心,陈孝堃也有再撼胡荣华之志,搏斗得十分激烈。陈孝堃开局未已,就计划用“归心马”的战术诱胡荣华上当,结果虽未得如所愿,其战术的新颖,已足令人拍案叫绝!
这正是:“谁说马归心必死,如今腐朽化神奇!”
其实,“归心马”战术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据我所知,中国棋手对“归心马”战术的研究,最少有十八年的历史(王嘉良是着力最深的一人,一九五七年开始研究,一九五九年他和李德林联合编著的《象棋后卫》就有五局“归心马”开局法)。若再推远一些,从周德裕开始用“弃马陷车局”到杨官磷在《弈林精华》将这局法总结,则大约有四十年左右的历史了(不过在这阶段,尚未成为一个开局体系)。
对“归心马”战术我所知的仅是一鳞半爪,现仅就所知,姑妄言之,给同好略加介绍。

弃马陷车局
“推陈出新”!新的创造往往是从固有的基础发展起来的。
“归心马”战术也是如此,它是有所继承,有所创造,才有今天新的发展。
溯本寻源,谈到“归心马”战术,个人的看法,似乎应该从“弃马陷车局”说起。
《中国象棋谱》第一集(一九七四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再版本)对“弃马陷车局”曾有特别介绍:一、它在序言中说明,自解放后“屏风马应当头炮巡河车”已经发展为很完整的“弃马陷车局”,成为全局谱中最集中,变化又最复杂的典范。二、它在“布局研究”论述此一局法时并加有编者按语(内文七四年再版本三七页至三八页),说明“这个局势的全部着法是很复杂的,可以说,这是象棋全局中互相攻杀的典范。在过去,对于这一个局势的结果究竟红胜还是黑胜,有过很多争论,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后,许多名手们认为:红方吃了黑方弃马之后,不论红方如何变化均处于下风。因为着法繁复而险要,一着之差,往往招致满盘俱败,所以这一局的编写工作比较详细。”
“弃马陷车局”的由来是怎样的?说起来有段“古”。
讲“古”之前,请先看看这个布局。
这是当头炮巡河车对屏风马的开局,着法如下:

一炮二平五马八进七
二马二进三车九平八
三车一平二卒三进一
四车二进四马二进三
五兵七进一卒三进一
六车二平七炮二退一
七炮八平七炮二平三
八车七平三卒七进一
九车三进一象三进五
十车三进二马三退五(如图)



如图,黑方退“归心马”后,红方必失一车,故此名为“弃马陷车局”。
这个开局法,据说是有“七省棋王”之称的周德裕最先使用的。

周德裕最先使用
三千年代初期周德裕挟技南来,和“华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黄松轩较量,周后手用此局法,但走到第九回时,黄松轩不敢吃对方弃马,退车回河头。因此那一次对局,尚未演变成“弃马陷车局”。
后来经过名手解拆,有一派意见认为红方虽然失车,但演变下去,炮打对方中兵后“钉死”对方“归心马”,局面极优,可操胜算。
但变中有变,正如《中国象棋谱》所说:“着法繁复而险要,一着之差,往往招致满盘俱败。”许多名手,研究多年,仍未得到结论。
在这一阶段,“粤东三风”之首的曾展鸿和他的大弟子黎子健可说是作进一步研究的开创者。据黎子健告诉我,他曾经想到极为关键的一着(黑方炮八进七可胜。演变着法见后),但由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没有再深入的研究下去,殊为可惜。

杨官磷总其成
其后,对这一局的研究用功最勤的是杨官磷,他解拆到一百个以上的演变,结论是用“归心马”的黑方优胜。这一结论,如今已是被确定了。
这是“经过多方面许多名手”研究的结果而由杨官磷总其成的,仅仅一个局法就有一百多个演变,要耗费这许多名手的心血,真是令人不能不兴“艺海无涯”的感叹。
现将《中国象棋谱》关于这个局法的“正本”着法介绍如下:

(接图)
十一 炮五进四炮三进八
十二 帅五进一炮三平一
十三 炮七进二车一平三
十四 炮七平五车三进八
十五 帅五退一车三退三
十六 兵三进一炮八进七
十七 马三进四车三子四
十八 车三平五车四平五
十九 兵五进一象七进五
二十 兵五进一车八进三
二十一兵三进一车八平五
二十二兵五进一马五进三
二十三兵五进一马三进二(黑优)

第十六回合黑方的炮八进七是关键着法。
在“正本”(《中国象棋谱》为“一本”)中还有许多变化,限于篇幅不详列了。棋友对这局法若有兴趣,可看《中国象棋谱》第一集的“布局研究”篇,或杨官磷著的《弈林精华》。
不过“弃马陷车局”虽然是运用“归心马”战术成功的一例,但还不是主动的、有计划的“归心马”布局。作为一个主动运用“归心马”来布局而自成一个体系的,我认为最大的“功臣”应是王嘉良。
王嘉良在棋坛上号称“关东悍将”,我曾用“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形容他的棋风,骠悍可以想见。但他最可贵之处,我认为还不在于“悍”,而是在于他富有大胆创新的精神。

“象棋后卫”的新布局法
一九五九年他和李德林合作编写了一部《象棋后卫》,书中精华所在就是用“窝心马”来作进攻手段的五个开局法(南方人称“归心马”,北方人称“窝心马”。“归心”“窝心”,意义相同)。他是第一个创立有计划的用“归心马”来布局而自成体系的棋手。
他的“归心马”布局是用来应付先手方过河车压马的,不过似乎只限于对方摆七路炮时方最有效。
现在先把他的开局法介绍:

一炮二平五马八上七
二马二上三马二上三
三车一平二车九平八
四卒七上一兵七上一
五车二上六炮八平九
六车二平三炮九下一
七炮八平七马三下五(如图)



第七回合,黑方摆七路炮,准备猛冲七路兵,是明显、疾进的速攻着法。王嘉良认为如此着法,由于攻得过急,给己方酿成祸患。
红方(后手防御一方)此时退马归心,根据王嘉良自己说明的战略企图是甲、消散黑方七路炮的攻势;乙、威胁黑方过河车(炮九平七打车);丙、给以后从左翼发起的反攻创造条件。所以他认为:“红方退马堵塞自己将路,粗算起来,好像很拙劣,实质上却是一步老谋深算的妙着。”在如图的形势下退归心马,我同意他的意见是似拙实巧的高招。
如图形势,黑方通常有两种走法:一、炮五进四打中兵,二、车三退一去兵。限于篇幅,每种走法只能介绍一局,棋友若要知道更详细的变化,那就只好请看王嘉良的原著了。

似拙实巧 着着传神
一、黑方炮打中兵的应法

(接图)
八炮五上四马七上五
九车三平五兵七上一

第九回合,红方弃兵是步妙着,可以争取攻势,若走炮二平五,反落后手。

十卒三上一炮二平七
十一 象七上五炮九平七
十二 马三上四……

第十二回合,黑方因局势紧张,故索性对攻。若改走马三退五则红车八上八、炮七下一、车八平六、象三上一、车六下一、象一下三、车一上二、马五上七、前炮上七、象五下三、炮七上八、士四上五、车六平八、仍是红方胜势。

十二 ……前炮上七
十三 象五下三炮七上八
十四 士四上五炮七平九
十五 将五平四车一上二
十六 卒三上一车八上九
十七 将四上一车一平六
十八 车五下二车八下四(红占绝大优势)

二、黑方车三退一的应法

(接图)
八车三下一车八上八
九马八上九炮九平七
十车三平八炮二平三

第十回合红方炮二平三是步要着,有冲三路兵与对方兑炮使对方右马脱根的作用,且可限制对方上士固中。若平中炮反为不妙。演变如下:炮二平五、士四上五(马七上八、炮五上四,红方马炮被压,黑方弃马有攻势。)炮七上五、炮七下一、车八下五、象三上一,黑方反夺先手。

十一 卒三上一炮七上四
十二 马三上四车八平七
十三 象三上一炮七平八
十四 炮五平二车七平六
十五 马四下三炮八下四

红方车炮灵活,双马出路宽广,占得先手。
“归心马”战术到了王嘉良的创新局法是一个重大发展。他自己也认为这五个“退窝心马局”是平生的得意杰作。故此在“结语”中“自评”:“在平炮兑车应过河车压马类的开局中,用窝心马应七路炮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战术,似拙实巧,着着传神!”
但一个局法的创立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王嘉良的“归心马布局法”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的贡献,他的奇招妙着层出不穷,更值得我们赞赏,但却也还有未够完备的地方。
《象棋后卫》出版后的第二年,他在全国大比赛中首次试用“归心马”来对付华东名将何顺安,就遭受到挫折。

找第一流高手试招
一九六零年,王嘉良的“窝心马布局法”刚创立不久,便即在当年的全国象棋大比赛中试用新招。
当然,王嘉良是必定经过许多实战的试验才能创立新局的,但是否已臻妥善,还必须找个第一流的高手来试一试招。否则若只能击败庸手,又怎知新招有效?
他试招的对手是华东名将何顺安。何顺安的棋风是“绵里藏针不露锋”,稳狠结合,绵密细腻,正是最理想的试招人选。
他们是在决赛阶段第八轮遇上的,积分的形势是:王嘉良四胜二和一负得十分,何顺安三胜三和一负得九分,比对王尚多何一分。赛程已过一半,因此谁能名列前茅(取前六名),这一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倘若以胜负为重,王嘉良似乎不该在这样紧张的关头,贸然试用新招的,大家用“熟局”,和棋总是有把握的。王嘉良领先一分,形势岂非对他有利?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也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他们这个对局是该届大会评选为“精彩对局”之一。王嘉良虽然输了,但创新精神则已得到表扬。而且这一局的胜负,也不等于宣判他的新局不能成立。相反而是促使“归心马”的战术更加向前发展。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当年的这个精彩对局吧。

 上海 何顺安(先胜)黑龙江 王嘉良
一炮二平五 马八进七
二马二进三 兵七进一
三车一平二 车九平八
四车二进六 马二进三
五卒七进一 炮八平九
六车二平三 炮九退一

弈至第七回合,轮到何顺安走子,假如何走炮八平七,王一退马归心,那就刚好和王嘉良所创的“退窝心马应黑摆七路炮”的布局一模一样了。

找出对方破绽
但何顺安是有备而战的,岂能坠入他的圈套?
王嘉良的《象棋后卫》已经出版一年,何顺安当然看过,而且早已看出王嘉良布局法中的一个破绽。
破绽为何?这就是王的新局法对付敌方的摆七路炮最有效,但若对方不摆七路炮先上边马以求两翼平均发展,而己方仍用“归心马”的话,中防弱点立刻暴露,这个“归心马”就要失灵。
第七回合,何顺安按照计划上边马,王嘉良果然仍走“窝心马”,于是何顺安轻轻巧巧的一个飞炮,炮八进四,针对敌之中防弱点进攻,巧破王嘉良的“归心马”了。



七马八进九 马三退五
八炮八进四(如图) 兵三进一
九卒七进一 炮九平七
十车三平二 车八进三
十一 炮八平二 炮二进五

第七回合,王嘉良若改走车八进二,双方平稳。但王嘉良的目的是要试新招,那又另当别论了。
经过一轮拼兑,何顺安不但有过河卒子之利,且有先手开车捉炮的攻势。故王只好伸炮打马侵扰。

十二 马三退五 炮二退一
十三 车九平八 炮二平七
十四 马五进七 相七进五
十五 卒七进一 车一进一
十六 马七进六 马五退七
十七 卒七平六 车一平六
十八 卒六平五 车六进四
十九 马六进七 后马进九
二十 炮二进三 相五退七
二十一前卒进一 车六退二

何方过河卒横行敌阵,配合马炮进攻,大车未动,已是咄咄逼人。王嘉良虽然调兵遣将,结集左翼,意图反攻,但已无法挽回颓势。至二十一回合,王方若不退车捉马,改走后炮平八企图借捉子而搏杀的话,则何方卒五进一照便可造成杀局。着法为:后炮平八、卒五进一、马七退五(如士四进五,则车八进九胜)马七退五、车六平四、车八进七。下一手何方挂角马叫将军,王方无法抵挡,失车必败。

二十二卒五平四 后炮平五
二十三马七退五 炮五进二
二十四卒四平三(何方得子占势,胜局已定,余着从略)

那次全国棋赛的结果,何顺安得亚军,王嘉良跌至六名以外。这个结果和这局的胜负关系很大。
但经此一战,“归心马”战术的发展却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只有发现破绽,才能修补破绽,更求完善。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成功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中取得的。
王嘉良的《象棋后卫》出版后,更多名棋手参加了“归心马”战术的研究,据我所知的就有上海屠景明和吉林赵震寰等人。何顺安能够“巧破归心马”,当然对这一战术也是有心得的,可惜他在解放前已患有血吸虫病,天不假年,“文革”前已经病逝了。

何顺安的意见
一九六二年我到上海旅行,曾经和何顺安、屠景明会面(那次也是我和何顺安最后一次的会面)。谈起何顺安胜王嘉良那局棋,他们的意见都认为“归心马”局是可以成立的,但什么时候退“归心马”必须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先后着次序有误,往往就有极大不同的优劣互易的变化。王嘉良那一局的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