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倾听自己 >

第32章

倾听自己-第32章

小说: 倾听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马连草扎成一把。我说的野莓是黄色的,我们叫“莓子”,夏天麦子成熟季节,黄灿灿一片点缀在山坡上。果实趴在地上带刺的枝叶间,摘下来真像是用一颗颗黄钻镶嵌的一顶小圆帽。我们采半碗回去清水一洗,拌点白糖,用勺子挖一勺放到嘴里,那滋味真是太美了,即使手被扎无数下也值得。

爸爸单位的副台长贺叔叔是转业军人,他老家是秦安人,而我爸爸曾经在秦安工作过十年,度过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所以他俩有很多共同语言。贺叔叔气质非常潇洒,他的爱人也很干练,他们有三个儿子,小的两个还是双胞胎,长得都和他们的爸爸一样英俊。贺叔叔一看到我,就喜笑颜开地给我爸说“哎呀,你这小姑娘看着机灵得很,给我做个干女儿吧。”毕竟他和我爸是上下级关系,我爸只是笑笑,也没有想着高攀。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蚤子”,我那时大概头上、身上真的爬满虱子、蚤子,华美的袍却从未见过呢。面对爸爸城里同事家的同龄孩子,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丑小鸭,可是竟然得到那么帅气的叔叔的喜爱。虽然好像没有得到过什么礼物,但他那份欣赏的笑容、怜爱的眼神已经足够,这份殊荣比学校“三好学生”的奖状更让我珍惜,自卑的心里充满喜悦,也滋生出一点自信。他见我爸没答应让我做干女儿,就说长大当儿媳妇也挺好,不过随之他就说“只怕我儿子以后配不上你这姑娘呢。”他家是城里的干部家庭,而我是个农村姑娘,他竟然会说这样的话,还让我和爸爸不好意思。我后来考取复旦大学,贺叔叔逢老同事就夸,他当年真没看错那个小姑娘。我工作后感激于贺叔叔当年的喜爱,让大姐带我去看已经退休的贺叔叔,他和阿姨在享受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儿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不是太称心如意,让他叹息,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因此不是太安生。我爸去世时已经从单位退休二十多年,领导已经换了无数届,职工也没几个认识的,可是在我爸爸下葬前,贺叔叔听到消息赶来。我跪在坟前,泪眼中看到多年未见的贺叔叔戴着一顶草编礼帽,穿着白西装从山坡上翩然而至,在那样哀恸凄惨的场合,我仍然内心感叹于他的翩翩风度。他从坟上下来还专门去家里安慰了我妈,也在村口抚慰了我和大姐,这份情谊让我铭记于心。

我爸工作的转播台几乎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单位,后来竟然出了一个案件,机房的一台松下电视机在一个风雨夜不翼而飞了。当时一台电视机一千多元,属于贵重物资,一时人心惶惶。公共财产丢失当然只能马上报案,案情推理起来异常简单,他们那么荒凉的地方,外人不太知道,也去不了,就算偷了电视机也拿不下山啊。案子很快侦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偷电视机的竟然是个家里条件非常好的小伙子!他爸爸是高干,他是家里的独子,从部队复员才刚结婚半年,家里什么都可以满足他啊,结婚时买的电视还簇新的呢。他从机房搬出电视机,用塑料包好,连夜背下山,案发时电视机外壳被砸碎扔在家里。谁知道他哪根神经搭错了,据说是因为没有涨工资报复,竟然用那样的方式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我爸每次说起那个偷电视的小伙都会叹息,好好一个年轻人,为一台电视机被判刑八年进监狱,真是不值啊。后来听说他服刑中又越狱,当然刑期继续增加。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只见过一两次的人的名字,叫“为民”,别说为民了,他连自己的父母都辜负了,想来实在让人唏嘘。

我爸爸一辈子小心谨慎,工作几乎从未出过差错,但临退休前竟然马失前蹄。我见过他的笔记本和账本,虽然字体说不上多好看,但都是斜斜的蝇头小楷或者标准的记账数字,细密整齐。出事那天他刚从银行取出要发的工资,小心翼翼地背着包赶公共汽车,去和单位司机碰头。他突然被一个熟人叫住“哎,张会计,好久不见。”我爸爸把那人拉到一边小声嘱咐“叫老张,千万别叫张会计。”他唯恐这个敏感的称呼给小偷暗示,可是他鼓鼓囊囊的包和这个称呼还是让不知躲在何处的小偷盯上了,等从拥挤的汽车下来,包已经空下去了。全单位人的工资是近二千元,这对我爸四十多元的月工资无异于天文数字。那段时间我眼见着爸妈唉声叹气,才知道家里出了这样的事。这块巨石一直压在他们的心头,直到若干年后从爸爸的工资里分次扣完赔款,他们才松了口气。

我爸提前退休时的工资是五十二元五角,要养活一大家口人也的确不易,好在还有庄稼可以补贴。转播台属于事业编制,工资是旱涝保收的,随着时代发展、物价上涨、退休人员待遇提高,他退休前竟然拿到一千多元。这让村里人羡慕不已,蹲在自己家里竟然有那么多收入,每个月还能按时到手。虽然单位除了领导春节拿着水果、糖果来慰问一下,平时没有任何福利,但我爸已经非常知足了。曾经有人一直惋惜他解放初就参加工作,却没有享受离休待遇,退休前连个职称都没评上,但他一直乐天知命,也没想去争取。后来有退休的同事来联络他去向上级反映,提高退休福利,我爸爸反而劝阻他们。比起下岗工人或者干了活讨不到工钱的民工,简直是在天堂里享福呢,还争取什么呀,多活一个月就可以多领一个月工资,再别去生闲气了。

我妈后来再不说食品公司领导的坏话了,“毛**想害人,没想到还给我们干了件大好事。”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食品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解体,职工都成了企业的下岗人员,有些还是全家一起下岗,退休费毫无着落。我爸退休后大姐顶班,先在更加偏远的微波站上班,后来调到电视转播台,最后为了照顾孩子,调入山下的广播转播台工作,直至退休。虽然大姐一直是工人待遇错过转干机会,但也享受了事业编制,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然,估计食品公司又多了一个下岗工人,我爸妈又会多一块心病。

二〇一一年七月九日

七月二十九日修改

 青丝如缕

很多人对我中学时代最深的印象,是我一直留着两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大概有点像李春波唱的《小芳》吧,虽然长得不算好看,但善良是真的。我上大学后宿舍同学也大多留着披肩长发,自称“长发魔女”。不过我的头发是最密的,发质也算好,头发一根根又黑又粗,还略带一点自来卷。

拥有一头乌云般的青丝是多么值得珍爱啊,有多少描写头发的美丽诗句,有多少精美绝伦的发饰流传于世。头发也是人们身上神圣的象征,一代枭雄曹操都不得已“割发代首”。满清时“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策曾经让多少人头落地,那是惨烈的割首代割发了。文革中造反派发明用剃“阴阳头”的劣行侮辱斯文扫地的知识分子。古时人们用总角、垂髫、及笄、弱冠、花甲、古稀、皓首、黄发等来指代年龄。昔日的女子剪下一绺青丝送给心仪的男子,那就是以身相许呀。连战场上不让须眉的花木兰都知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呢。我妈结婚时几乎没什么嫁妆,也有一根肚兜上的银绳、银钮扣和一个银的向日葵簪花。

“洗尽三千烦恼丝”,拥有一头秀发会让人神清气爽。保养、护理头发的秘诀和美容秘笈一样,永远占据着时尚杂志的专版。英俊的万人迷贝克。汉姆;也不断变换发型增添魅力;吸引眼球。各种品牌的护发产品动辄天价聘请明星,竞相打出铺天盖地的美发广告。街头的专业发型屋三步一间,五步一家。可是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精心护理过,多少年来用飘柔洗发水外加潘婷护发素简单清洗。年过四十,虽然容颜老去,但头发仍然乌黑发亮。偶有白发露出,我毫不手软地对镜自己拔掉,或者让老公协助清理,比起很多早生华发的同龄人,已经足以安慰了。

小时候我在北方农村老家没有条件洗澡、勤换衣服,大不了夏天和同伴去河里连戏水带洗澡,平时大姐闲了给我端一盆热水洗洗头发,擦擦身子。我从小头发多,又留着长辫子,一散开头发就塞满整个脸盆,我自己根本无处下手。大姐边撩水洗,边嫌我脖子短,怎么拽也再扯不出一寸来,衣领经常被洗湿,不过她说脖子短的人有福。那会儿洗头都用砸碎的皂角或者直接抓起一把洗衣粉,有时候为了灭虱,还得用“六六粉”农药,烧得头皮都火辣辣地疼。用大瓶的蓝色“海鸥”洗头膏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洗完还要用篦子细细刮几遍,再摸上味道难闻的灭虱灵。可是我家姐妹从小发质就好,小时候那么野蛮的洗头方式竟然也丝毫无损。我家窗台上一直扔着大姐剪下的一根长辫子,后来被收头发的人收走。

大姐和我前额发际都有“旋”,我还有点自来卷,留海不能密密地遮下来挡住大脑门。小时候看到我的表姐都梳着中间和前排发际线非常分明的辫子,留着齐刷刷的一排留海,觉得真是太好看了,女孩子就应该这样才好。可是我躲在家里,对着墙上的一面破镜子,怎么摸上水梳,怎么用手压,怎么用剪刀剪,就是不能梳成一排整齐的留海,简直绝望。这成了我那时唯一想臭美却不得的心病。

爸爸给我和小姐姐买过发卡,我在《初入复旦》里详细记录过,那个发卡竟然从小学一直陪伴我到大学,印象不可能不深刻。此外他还给我们买过几个有机玻璃的蓝色、粉色蝴蝶发夹,那时候也视为心爱的宝物。二哥给我买过一根锦缎的发带,那时候学生不兴披头散发的,我从没敢戴过,也一直收藏着,偶然取出来对镜比划一下。

小时候看电视剧《血疑》,我念念不忘的一个镜头是幸子从大雨里冲进屋子,光夫疼爱地拿毛巾为她细细擦干头上的雨水。小小女孩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向往的爱情,就是有那样一个人,温柔、疼爱地用一块白色(也许有颜色,黑白电视只能看出是纯洁的白色)的毛巾也会为我擦干头上湿漉漉的雨水,那是多么浪漫的镜头啊。后来看电影《人生》里吴玉华扮演的巧珍,以及《牧马人》里丛珊扮演的秀芝,她们侧脸对镜梳头的样子是多么秀美啊。柔肠百结的花季女孩,对镜梳着一头秀发,想着甜蜜的心事,还有比这更美的画面吗?她们的类似镜头好像都上过《大众电影》的封面。

高考前我为了节省时间,下决心去理发店剪掉头发。在城中心百货大楼对面的理发馆,理发师梳着我的一头乌发啧啧称赞,好像还叫来同事围观,问我心疼剪掉不,我毫不犹豫地摇头。我那么好的一把长发被他们辫住后沿脖根剪掉,小心收拾起来,我竟然都没想着自己留。高考未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蓄发,准备迎接想象中浪漫的大学生活了。在大学里从“蜂花”洗发液变成“伊卡璐”草本精华液或“威娜宝”青苹香波和护发素,毕业前夕“飘柔”面世后经同学推荐,才用起了那时还嫌奢侈的合资产品,一直延续至今。这二十年间物价涨了多少倍,但那时小瓶飘柔是13元左右,现在还是这个价,这大概也算全球化竞争带来的好处。大学里我一般都披着长发,可是在上海酷热的夏天,那一头长发简直就是厚厚的天然毛披肩,满脖子、满脊背都被捂出汗来。我把头发斜在一侧辫起来,绕在前额盘成一圈,虽然说不上太好看,但起码不热了。后来看到乌克兰前美女总理季莫申科就是这个一成不变的发型,不过人家脸型更小,气质出众,那辫子绕在她头上竟然有另类的时尚味道。

工作后有一次单位搞隆重的签字仪式,那时单位几乎个个都是美女,省去从外面聘请礼仪小姐的开支了,所以组织所有女同事去美容院美发、美容,穿上旗袍迎宾,我也凑数了。理发师问我“你是不是一直焗黑油?”呵呵,我多年来都留天然长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未敢轻动,连理发店都很少光顾的,别说焗油了。看来天然的黑发不但给我省了很多事,也省了很多钱啊。我的好朋友是学艺术的,她也一直留着长发,教给我用牙刷把儿盘头的秘诀,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也让很多人称道。曾经有个非常优雅时尚的同事问过我“你的发髻里是不是掺了假发,怎么会那么大?”我说没有啊,她特别吃惊,“那你的头发实在是太好了!又黑又多,让人羡慕。”殊不知头发多,洗起来也烦恼啊,真没什么可羡慕的呀。头发少也有少的好处,不是说“贵人不顶重发”吗?骂人都说“头发长见识短”呢。我后来在工艺品店看到景泰蓝脸谱书签,那造型当发簪倒正合适,这个用法也让我的爱留长发的小同事赞叹、模仿。

我记得结婚前一晚,前往我作为新房的单身宿舍门口的理发店,说想剪一点留海烫了,稍微收拾一下做新娘。理发师认识我家新郎,下午才给他吹剪过头发。我坐在椅子上被她摆弄半天,她怎么也下不了手。座位转过来扭过去,她一会把前面头发从中间分出一绺拉起来比划一下,一会从侧面分出一绺比划一下,梳来梳去,最后说“你这么好的头发,又整齐又厚实,剪一绺碎留海太可惜了,还是梳起来盘了最好看。”送上门的顾客竟然被她好意地打发了,于是我结婚当天头发是自己盘的,妆容也是自己收拾的。要搁现在,送上门的钱不挣白不挣。后来我几次烦腻一成不变的长发,想换个发型,一进美发店还没打定主意,就被巧舌如簧的发型师(早不叫理发师了)鼓动得晕头转向。“进口药水”的挑染、垫烫这些我没听过的名词,连同号称首席造型师专业设计的发型,只有让我乖乖掏钱的份。每次出来都后悔,没觉得改变了什么形象,于是再次心怀改头换面的向往,又不止一次被忽悠。

我没有拍婚纱照,结婚当天的照片有人夸奖额头梳得光光的,盘着头发的样子很有宋庆龄的风采。呵呵,这绝对是百分百的溢美之辞,国母的绝世仪容和风度无人能及。这些年扮演过宋庆龄的演员里,李羚和许晴有些神韵,连我喜欢的纯美如百合的董洁,在《建党伟业》里的造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