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倾听自己 >

第55章

倾听自己-第55章

小说: 倾听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进小姐姐家门,炒洋芋丝的味道扑鼻而来。炒洋芋丝是最家常的菜,也是我们全家爱吃的菜,我儿子小时候吃饭桌上只要有洋芋就揽到他面前,几乎可以不夹别的菜,是典型的西北“洋芋蛋”。不过要炒好就不容易,我勉强能应付儿子的口味,但比起我姐姐,实在是端不上桌面了。我小姐姐是巧手左撇子,切的洋芋丝就像用搽子搽出来的一样细而均匀。炒菜的功夫和刀工一样,也是一流。我是吃过饭的人,又很自觉地拉开餐桌前的凳子就位了,提起筷子就吃。小姐姐给我拿来两个她包的粽子,天哪,她才做第二次,已经堪称专业水准了。用马兰草捆绑的菱形粽子看起来新鲜,吃起来清香。她自己从小吃粽子的习惯是蘸糖,给我专门买了蜜。她昨晚包好煮了两锅,睡觉时已经十二点半了,她专门做给我的粽子,够让全家人都尝到了。

我上网时姐姐已经洗好杏子和李子端给我,实在一盆是好看的尤物,得先照张相。易安居士有诗云“却把青梅嗅”,那是描写娇羞少女的,我这个中年妇人只好做了个“却把黄杏嗅”状。

在煮玉米的香味中我沉沉睡去,醒来时已经四点多,探望我的二姐早已上班走了。外面雨还在不停地下,今天用我妈的话说,真是“下透了。”

我擦擦眼睛,接着开吃,杏子和李子只是开胃果。姐姐说煮的是水果玉米,一个一元,有点贵,只买了三个。我说兰州一个二元,一元已经很便宜了,水果玉米味道是不错。又吃了一个烫得几乎抓不到手的煮洋芋,我这几天摸着胀出的胃袋,已经再不想减肥的事了。有个朋友说减肥对于女人就像戒烟对于男人,是一辈子的事业。呵呵,我还任重道远呢。

烧水壶和临出门我妈边两手比划圆圈,边指嘴才交代清楚的锅盔,姐姐家都有现成,那采购内容就不剩什么了,先去理发。我现在的状态是无法和陌生人交流,所以不便由人摆布,免去高档发廊挨宰,只在我们家父子俩一直光顾的家门口发屋打理。嘴巴甜甜、干活殷勤的浙江老板娘是多少年的交情了,我的头发交给她也放心。虽然环境稍差一点,但价格很可亲,只要十元,外加迎来送往亲热的笑脸。姐姐家附近的发屋除了一个在蒸汽罩下面烫发的,两排椅子虚席以待,大概是雨天的原因吧。姐姐问了价格,她和人家端出我平常的价格,门口接待的小伙眼睛本来就大,一听差点瞪圆了,估计他没碰到理发还这么砍价的。我问姐姐多少钱,她先伸了一个食指,又伸出一把指头。嗨,又不是天价,还和人家讨价还价什么,我轻轻拉一下她的衣袖对那小伙说“好,15元就15元,理吧。”话说人家的环境和设施一眼看去比我家门口的可强多了,旁边还有两台电脑供等候的客人玩游戏,想得够周到的。

给我服务的理发师身材瘦长,身穿黑色小西装,里边有黑白条纹T恤,下面是牛仔裤。摘去眼睛我一下判断不了是男孩还是女孩,现在我这样落伍的人看到刘谦、春哥样装束的新潮青年,真是〃难辨木兰是雌雄〃。那个负责给名人造型的吉米,他自己的造型简直让我欣赏无能。从镜中活动的一双粗大手臂和我眼皮底下穿着白色旅游鞋的大脚,我判断是个男理发师,胯上有专业工具袋。不过他的脸真是秀气,原本巴掌大的脸,戴着黑框眼镜显得斯文,被垂下的留海遮去上额,在镜子里感觉只有我的大脸一半。他的头发是染成黄褐色的,发型剪得不错,不过男女皆宜,他可是近水楼台,想怎么理怎么理。

秀气的理发师手艺不错,我戴上一直在旁边看着的姐姐递来的眼镜,自我感觉和进门前确实是改头换面了,连对理发师说谢谢。其实我刚从椅子起身时已经给他道谢了,即使理得不满意我也会说谢谢。我尊重每一个人,也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

在外面晃了一圈进姐姐家时已经快六点,我准备开路了,大姐进门。两人开始轮番挽留,小姐姐的理由是家里的一朵昙花今晚就开了,我留下看看昙花拍照;大姐直接在纸上写下“妈那里下雨停电,你回去什么也干不了,今晚就住下。”我问她怎么知道下雨,她使劲点头说问过大哥家了。可是我还要把粽子赶紧给他们提回去吃呢,她俩都说先放冰箱。那妈不是还等我的锅盔吃吗?大姐说我妈早吃过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也留,我只好放下已经背上的包。

姐夫端来还热在电饭锅里的玉米和土豆,这些健康食品也对大姐的胃口,我们边欣赏在滨河路的照片边吃。她们看到我给秀秀在菜地拍的照片啧啧称赞,散发着青春的笑脸让她们重新打量这个一直不太起眼的姑娘。一张站在玉米田前正拢头发的照片大姐想留下,我们在这个花一样的年龄哪有一张照片呢,我这次倒给秀秀拍写真集了。我掉在身上的玉米粒小姐姐捡起就扔到烟灰缸,我说中午不是才给你看韩寒最新博客文章和《纽约客》7月4日的采访报道,“寒”朝——一个青春文化偶像能与权势拧到什么程度里提到的一个细节,韩寒的汉堡肉饼掉出来落在了沙发上,他捡起来重新把它放回面包里,你怎么这么浪费?人家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国宴自助餐,自己拿菜不说,掉出来的肉捡起来照样若无其事地放在盘子里,姐姐还老笑话我捡桌上的馍渣吃呢。她是个精细也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和我还真不一样。我洗脸时她给我挤好牙膏,兑好温水,其实我自己刷牙就直接用冷水了;她每天早上起来要描眉,我的眉毛是野草一样生长。看到她手缠化妆棉涂爽肤水,我稀奇得不知道她要干嘛?她纠正我化妆品一定要按部位一点一点拍在脸上,哈哈,我是双手掌心乱胡涂抹,抹匀就可以了。

大姐看到我用竹竿捋毛毯留下的水泡结疤,捧着我的手直心疼,有姐姐在的时候我就是个白吃妹妹,什么都不用动手。不光因为我和她们聚少离多,我也不会做什么家务,手还有换季脱皮的毛病。老公曾经说我即使去美国,人家餐馆也不要我这样的人打工,洗碗工都不能戴手套的。大姐说我手术后的面部恢复得不错,这倒是,我中午看到韩寒的最新照片有点纳闷,这个昔日风一般的潇洒少年,照片上怎么一只眼睛大而有神,一只眼睛小儿无光,有点像我以前面部神经受损后的样子。面对这个让人困惑的世界,他不会自内而外有那么大的变化吧?

我早早给小姐姐申明晚上一口不吃了,可是她做好饭我又坐在饭桌前,实在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主要是鼻子和眼睛没有抵制诱惑,她随便炒的青椒炒茄子和精心做的麻婆豆腐实在是色香味俱佳。我有点纳闷,我三个姐姐和大姐夫都是能做一手好菜的人,可是三个侄子一个比一个像麻杆柴棍,我家吃饭最简单,我儿子却像胖大海。

饭后她俩凑着脑袋看我的文字。大姐一直忙忙碌碌,只是偶然翻过我打印回来的文稿,这会难得有功夫,她看我的“趣说天水话”一直在乐,其实那篇文字我还要好好补充修改呢,只是没抽出时间。小姐姐告诉我她儿子怀疑我是从网上搜索的材料,不然我怎么可能记住那么多。老天,网上资料全不全另说,好像没看到有几个对天水话真正的理解,我只不过是把我们平常的语言和我妈经常说的典故变成书面而已。小姐姐说他儿子给我在网上献花了,每天都和她一起看我的文章,替我增加几个点击率,这真是我最小的粉丝,也是最忠实的“水军益”了,但愿他能从我的隔代文字里有所收获。

她们看到我写的姑爷非常感慨,姑爷一辈子生不逢时,唯一受过教育的儿子受父亲连累被发配高台,就是西路军全军覆没被埋成“万人坑”的地方。两个孙子一个年过四十没有成家让父母揪心,另一个成为中学化学权威,事业正起步却到了淋巴癌晚期,医生宣告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可怜这个孝子才把退休的父母接回老家,打算享受天伦之乐呢,命运有时候真的过于残酷了。我爸工作的最后一个单位也是大姐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们说到偷电视机的那个青年,大姐说他是因为没有涨工资报复,后来被判刑八年,服刑中又越狱,当然刑期又加重了,实在让人唏嘘。

我还记得偷电视那个人的名字,其实都没怎么见过,只是听说过,她俩都佩服我的记忆力实在太好。呵呵,我还记得两岁多弟弟出生的时候呢,小姐姐瞪大眼睛,她当时和我拉着手等在门外杏树下的情景她完全没有印象了。我说昨天看到天涯上有人问“狗狗真的吃便便吗?”这怎么都成了问题了。大姐生完孩子我暑假帮着去看孩子,那时宿舍还是平房,厕所是在院子角落单独公用的一间。每次孩子要拉屎了,大姐一边端着孩子,一边叫“狗儿,快来。”单位看门的大黑狗就拱开门进来,舔净大便,我需要帮手做的只是拖地而已。她俩听着都笑了,大姐的孩子现在27岁,那么说我那个业余保姆其时也就14岁。

晚上十点钟左右,趁她俩当我的读者重温往事,也了解我最近的回乡日记,我去看看昙花。虽然只有一朵半开的花,已经有一股清香袭来。这昙花其实我从我家繁殖而来,可惜我家的母枝后来长得太大没地方放,只好淘汰,姐姐家这棵倒年年开花。等到花开圆时我叫她俩来照相,洁白的花朵其实有点像令箭荷花,不过那是玫瑰红色,昙花更显皎洁。虽然“昙花一现”让人惋惜,不过一朵花能让人记住刹那的惊艳已经足矣,还有多少无名的花连一眼都没被观赏过就悄悄凋谢了呢。我喜欢的歌手罗大佑唱过《野百合也有春天》,那是寂寞开无主的春天啊。

躺在床上,小姐姐还和我兴奋地说着什么,虽然我听不清,也约莫能知道她的意思。我留宿的晚上倒是和她们有了交流的机会,感受了姐姐们的悉心照顾,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也和她们一起静静感受我了的文字,实在是我返乡的另一种收获。

 回乡日记(十一)

回乡日记(十一)

7月29日1824摄氏度中雨转阴

早上六点过一点起来,昙花还没有完全合拢,这“一现”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我惦记着昨晚没写完的日记,可惜姐姐家才用了一个月的品牌鼠标左键怎么也按不下去,触摸屏也拒绝工作,我真是要崩溃了。孩子临出门补课前给我调好触摸屏,我终于不用瞪着电脑急眼了。姐姐说是摔过一次,那也不至于这么脆弱,该不会是山寨货吧?

大姐一早冒雨买来的新鲜油饼非常香酥好吃,她让我给妈捎几个,又买了才出锅的锅盔一起带上。姐夫开车捎我,他在车上打着手机,过了我家的村庄他没有停车,我想也许他是要带我去他做事的地方看看?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哎呦,怎么忘了把你放下。”我现在耳朵不好使,所以别人说啥是啥,很习惯被安排了,我说了我的猜测,姐夫说“那也好,去看看吧。”他和朋友原来做的是蔬果保鲜,好像最近又添了驾驶学校,其实他是驾驶学校的老前辈了,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更顺手一些吧。

大姐夫其实是我一中的学长,那也应该算好学生,可惜毕业就赶上知识青年下乡了。有个喜欢眨眼、爱给学生示众“照相”的化学老师竟然是我们共同的老师,姐夫也有点爱眨眼,我却是爱照相。姐夫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他却是我家最能干,也最劳苦功高的一个。他在下乡时学了一手木工活,结婚时的五斗橱、高低柜和沙发都是工余亲手打造。他做菜的手艺也堪称“大师傅”,他进厨房我姐就只能打下手。他曾经的工作是给领导开车,领导当时正是从山东被我表姐拖回老家转业的表姐夫,其实人家表姐夫是山东人,可见我表姐还真是有手腕的“家属”。后来工厂濒临破产,眼看山东老家经济红红火火地发展,孩子可没少抱怨表姐当初的选择。我家有一块“结婚纪念”的玻璃镜,上面有喜鹊梅花图案,就是表姐当年随军前留下的,没想到她竟携家带口又回来了。我姨姨大概是我家族里除了表姐,最早见过大海的人,她在蓬莱海边礁石旁的黑白照让我们心生神往,带回表姐在海边自己捞的厚厚海带分赠大家也让我们羡慕不已。表姐夫看上我姐夫的眼疾手勤,给大姐做了媒人,他还真没看错人。

我家上下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是大姐夫出面张罗,我二姐、小姐姐和弟弟,甚至大哥儿子强强婚礼,我爸的葬礼,都是大姐夫一手操办。大哥家盖房的木料、砖瓦是他负责购买、运输,好像连我舅爷家儿子盖房都是找他出力。村里谁家三轮车被扣了,谁家出交通事故了,也会打电话找姐夫去帮着疏通、打听。我记得姐夫和姐姐结婚前后我刚上一中,每次周末姐夫来家里,走时在他自行车后座上载着我,我那时身高已经接近1。6米,体重已经让我在同学中羞于言说,但姐夫一直说“不重”,接近20里路呢。他也时常去学校给我捎他妈做的吃的,真是尽了做姐夫的心。我上大学乃至工作后,每次买紧张的火车票是姐夫去,送我上车也是他和大姐的任务。他们刚刚结婚那年,姐夫扛着比他还高的玉米杆,一车一车拉回来,村里人说“你们家可找到不要钱的劳力了。”他擦着汗说“这算什么,下乡时什么苦没吃过?”

姐夫带我走的这条路,是我爸爸去舅舅的路,也是我们去舅舅家的路,当然是我妈回娘家的路。不过结婚后我已经很多年不走了,现在看着有点陌生。原来的大路现在看着很窄小,路边还有一些低矮的土房子,但大多已经是砖房了。大舅、二舅相继去世,小舅多半在城里表哥家,我自己结婚后每次探亲也都是匆匆忙忙,去舅舅家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了。我们小时候,妈妈每次回娘家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的,转完她的娘家顺便去我爸的舅舅家。尽管舅舅家土炕上不铺毡,也没有褥子、床单,是磨得发光、铺得发黄的竹席;尽管舅舅家擀好的面条直接晾在地上,上面落着苍蝇;尽管舅舅家洗脸盆几乎竖起来,盆底那点可怜的洗脸水不够刷牙水多,毛巾黑得看不出颜色,但我们仍然喜欢去舅舅家。直接可以从枣树上打枣,捣下青核桃砸得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