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市委书记 >

第21章

市委书记-第21章

小说: 市委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行是最关键的。”

“人的因素呢?”刘扬问。

“市上主要领导要经营城市,目的很明确,一是政绩显而易见,城市漂亮多了;二是财政收入增加了;还有三,自己得到了好处,房子、票子、现代时尚的各种享受,应有尽有。房地产商就不用说了。银行我已经说过了。权力握在人的手中,机关是权力和人的综合体,买卖双方都是人,人的世界,也是弱肉强食,老百姓始终处于不利的一面——只要权力失去制衡。”

“你说过一些歧北人是弱智。”刘扬笑着问。

“是,如果都是聪明才智,房价就不会是这个样子,那个方脑袋瓜子的郑力就没有这么多财富,那个还不知名的女人就没有现在这么发神经。郑力原是个街头补鞋匠,跟外地一些文物贩子倒腾文物发了财。这是一个有心眼的人,看准了房地产的前景,就与一个倒闭了的工厂联系,请了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搞了一个楼盘模型,在二〇〇一年的一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摆了出来。这个模型的确好看,有水有绿地,楼的间距比较大,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眼光。短短四天时间,六千万元就飞进了他的怀抱。这就是郑力空手套白狼的第一次巨大成功。郑力的这次成功敛财,刺激了歧北的房地产市场,早先开发出来但好几年都卖不出去的一些住宅楼由原来的一平方米八百元左右一下子飚升到一千二百元,而郑力开发的这个玫瑰苑小区的平均楼价是每平方米一千八百元,三四五六楼是两千二。一年后,玫瑰苑建成,这才发现,建成的楼房与那个模型完全是两回事,没有草地,没有流水,没有健身设施,只有几栋楼,与当初的承诺相去甚远。专家指出,房子的面积严重缩水,高度不符合法定标准,但是,没有一个人起诉,糊里糊涂开始装修,住了进去。这就是歧北人。有了钱,郑力的开发就与政府结合起来,外地的一些房地产商人也开始涌进歧北,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歧北城市经营的步伐,同时也一步又一步地把一些住户推向了对立面,量大面宽的上访开始了。有人把郑力的公司戏称为歧北市第二政府。”

刘扬叹出一口气,摇了摇头,说:“王斌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歧北!”

于洋淡然一笑,说:“王斌本质上不坏,但他不是个好书记,他没有主见。王斌搞务虚的工作可以,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记忆力,口才也好,但想问题不深入、不全面,更谈不上长远,而田市长生性平和,这样一来,以实干家出名的马强就成了歧北市的主心骨,有好多事情是王斌和马强商量,田市长就是个摆设。”

“那我怎么干才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呢?”刘扬问道。

“你现在的作风就很好,市民一片叫好声。”于洋说。

“歧北的工业、农业、商业都落后了,闹心啊,而切入点又在哪里?”刘扬感叹。

“关键在于干部,在于用什么样的人。”

“现在老百姓怎么评价最近的人事变化?”

“还是一片叫好声,但是歧北市干部队伍的整体作风还没有大的变化,‘三不三无’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于洋说。

“‘三不三无’指的是什么?”刘扬突然来了精神。

“工作干了白干,得不到提拔,看不到前途,无任何意义;不干工作就不干,不影响升迁,照样提拔,无后顾之忧;违法乱纪不惩处,继续当官,无牢狱之灾。”于洋回答。

“这是你总结出来的?”刘扬的眼睛睁得老大。

“不是,是一些对歧北市的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的知识分子总结出来的。这种状况你不从根本上改变,抓上几个撞在枪口上的,对整个歧北市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作用不大。”

“怎么改变?”

“从信访抓起,从严从快处理问题,处理干部,作风转变了,工作实了,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成绩,有一天的收获。”

刘扬笑了,说:“奖你一条中华烟,两瓶茅台酒。”

“不用奖赏,这是歧北市所有老百姓的期待。如果你真这么做了,我们歧北人应该感谢你才对。”于洋动情地说。

刘扬从一个包里拿出一条中华烟来,说:“两瓶酒今天晚上给你。下午去教育局,看看教育整顿的工作进展如何。”

“我就不去了吧。”

“你不去谁去?”

“秘书长会有意见的。”

“这个人我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主见,只是材料写得好,一篇又一篇的长篇大论,个性上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我在想让他当副市长,让他出一出性子,干些实事。”

“好吧,我跟你去。”

市教育局面目一新,新鲜的感觉不是刷了墙,油漆了门窗,而是干净整洁了,墙壁还是原来的墙壁,门窗还是原来的门窗,只是没有了污渍。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在坐着睡觉,也不见闲人。汪江涛和张永生按照刘扬的吩咐赶回局里,在等待刘扬。刘扬给汪江涛介绍于洋,说这位是他无意中发现的人才,现在已经是他的左臂右膀,你们在县上跑,要发现几个现在就可以用得上的人才。汪江涛说他们发现的人才不是一两个,而是好多好多,这些人才已经成为学校校长,眼下最需要办的事情是提拔副局长,他们的想法是提一个初中校长,提一个小学校长,这样,市局的班子就完善了,中小学都是行家在管理。刘扬问有人选吗。汪江涛说他们俩的意见已经一致了,现在就可以汇报,一个是谷粱县朝阳初中的校长,一个是河曲县兴旺小学的校长。刘扬问这两个人有什么特点。汪江涛说最好是现场去看这两个学校,从当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作为。刘扬说,形成一个材料,最好是叫你们电教室把这两个学校和两位校长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给常委们看,以便赢得大家共同的支持。汪江涛说这个事已经做过了,他们早在半月前就已经制作成光盘送给全市教育系统的各个学校,让每个老师都看,学先进,找差距。刘扬说那就明天上午,给市委常委们看,解决你们班子的问题。刘扬还说,要在局里建立一个举报中心,或者成立督察科,专门检查基层学校和老师反映的问题,不要害怕跑路,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现场解决。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校长官员化、管理行政化、考核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这三个时下最突出的问题彻底解决,恢复我们学校教育的光荣传统。汪江涛说:“一个暑假彻底解决不现实,难点在城市,有的县区现在副科级以上的校长任用权在组织部门,不在县区教育局,我们无能为力。”刘扬说:“这个事我来办,你们做好人选工作。县区教育局的局长必须独当一面,要敢于跟县区领导说实话。”

刘扬问及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汪江涛说:“学校建设已经有了眉目,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刘扬等待下一步的说明。“我们济北县有一家建筑公司,是民营的,答应建设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但是,民工越来越多,不是民工的农民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我们要不要?一所能供两千小学生上学的小学,肯定有空位,外地来歧北务工的农民工子弟没有这么多,我们本地的要进一部分,进谁?又有了后门了。”“这是个小事,原则上一个不进,空房子就空着,干别的事;口子一旦打开,就如潮水一般涌进来,农村以及城乡教育不平衡的问题将更加严重。”刘扬说,“你说说这个建筑公司建学校的事。”汪江涛给刘扬一支烟,说:“说来话长。这个建筑公司是私营企业,老板是我的学生,只上了初中,家里穷,不上了,就去建筑工地搬砖头,从小工学起,几年下来,建筑工人会干的活没有他不会干的。他就成立了一个建筑队,给大的建筑公司当帮手。他的两个弟弟也学了建筑工,在一个队里。国营的建筑公司江河日下的时候,他的建筑队发展成了建筑公司,公司建起的当年,就给村里盖了学校,三层楼,当时的造价是十来万,他没有要公家一分钱。当时我已经是那个乡的乡长,他对我说:‘老师,给我一面锦旗吧,给我们的村学校调几个好老师吧,我不希望我们村里的孩子再有一个像我一样在建筑工地上出苦力。’我当时都哭了。我请了县上的领导给新学校剪彩,县委书记、县长——就是马强,都非常感激,把教育上的一些建筑工程给了他。我这个学生在建设新学校的同时,每年无偿给我们县上建一所村小学,直到今天。”“政府对这个人有过奖励吗?”刘扬问。“每年都有,我们济北县医院的门诊大楼建成后他们拿了建设部的鲁班奖。物质上的奖励全部回报给了社会。他父亲三十六岁成的家,母亲是个哑巴。父亲待母亲特别好,这位老农民对所有人说,他后半生的幸福是这个哑巴老婆带来的,三个儿子,现在三个经理,老家里三个院落,一个连着一个,全都是青砖红瓦大房,门前有石狮子。庄子里的女人都羡慕这哑巴女人,男人心疼、儿子孝顺,老年儿孙满堂,是那个乡的首户人家。”“这位老板叫什么名字?”刘扬问。“张孝娃。成了建筑老板后有人建议他把名字改了,起一个洋气一点的。孝娃说叫个驴粪蛋都行,只要有事干,人活得干干净净、滋滋润润。”“他建设两所学校有什么要求?”刘扬问。“所有的费用他的公司出,手续我们教育局办,问题是我和永生还没有选好地方,因此就没有给你和田市长汇报。”“这两所学校的造价大概有多少?”“孝娃说不到一千万。”“怎么叫人家出这笔钱呢?市区教育局有的是钱。这样吧,两所学校的建设工程给他,让他保证质量,建成一流的学校。地方尽快选,让你们的科长和小河区教育局抽调专人专门搞这个事情,一个礼拜的时间。”刘扬说,“你现在联系孝娃,如果在市里,我们去拜访。”“在,今天还通过电话。”

刘扬、于洋、汪江涛、张永生来到城南一个建筑工地,一套建筑服、一个安全帽的张孝娃在工地上。这哪是个农民,简直就是个篮球运动员,刘扬要仰起头看,面庞十分英俊,肤色白皙。张孝娃双手握住刘扬的手,说:“刘书记,你是歧北人的活菩萨啊,做梦都没有想到你会到我的工地上来。”汪江涛说:“共产党的干部,你咋称菩萨呢?”张孝娃笑了,说:“这是我工地上的民工给刘书记起的外号,我觉得这个外号好啊,有人这样叫我,我就高兴疯了。”刘扬问:“你能不能现在离开你的工地,我们到外边聊聊天。”张孝娃说啥时候都行,只要刘书记召唤。

他们来到河堤上,河道里的风吹来一股湿漉漉的水汽,给人一分清爽。

“张总,你看这学校建在什么地方好一些?”刘扬亲切地问。

“不好选。建楼不费地方,问题是操场。我这几年到歧北干活,发现所有的学校都很小,学生没有玩的地方。现在搞开发,尽建了商品楼了,没有市场,没有学校,这是歧北的现状。”

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刘扬心里产生了一丝敬重。

“一个就是在倒闭的工厂建,工厂的地方一般都比较大,学生有操场,有活动场所;一个就是在原来的学校增加教室,这是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张孝娃说。

刘扬觉得这两个思路都可行,就对汪江涛说:“你们按照张经理指引的思路先选,选好后再定。”

张孝娃又说:“刘书记这么体贴民情,教育上的欠账恐怕要还了。”

“什么欠账?”刘扬问。

“歧北市十年城市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而中小学还是八十年代的数量,校舍面积只增加了百分之三,歧北的初中生升高中比高中生考大学都难,老百姓怨声载道,当官的娃娃有学上,这事没人听没人管。”

刘扬看汪江涛。汪江涛点头:“三五年之内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是超音速了。”刘扬清楚汪江涛说的什么意思,说:“后半年就着手这个问题吧,目标放在城郊的几个中学上,交通局把路修好,教育局把学校的规模扩大,要让百分之百的城市学生上高中或职业中专。这是你们俩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个年轻人提来一捆啤酒,张孝娃见状说:“你真不会办事,啤酒在河堤边上怎么喝?换成纯净水。”他转过来对刘扬说,“刘书记,请你见谅,我这里的人只知道干活,不懂人事。他看到刘书记你来了,就知道啤酒比水好,就拿了啤酒。”刘扬又有点感动,说:“别换了,打开我们一人一瓶,就这样喝吧。话投机了喝什么都行。”张孝娃亲自开瓶,一圈人就手持酒瓶喝了起来。

“你这是给谁盖楼?”刘扬问。

“小河区的经济适用房。”张孝娃说。

“项目好争取吗?”

“送上门来的。”

刘扬一惊:“现在还有送上门的建筑工程?”

“政府建设的民用楼房,大多建筑公司不愿承揽,就剩我们了。”张孝娃说。

“为什么?”刘扬问。

“商业秘密。”张孝娃一笑,“刘书记还是不知道的好。”汪江涛在一旁插话说:“现在的商品楼可以偷工减料,而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主建的,有问题逃脱不了。”刘扬懂了。“他们是诚实守信的,领导把工程交给他放心。”汪江涛又说。

“现在建楼房一个平方米需要多少钱?”刘扬问。

“地价除外的各种费用加起来,一个平方米不到一千元。”张孝娃回答。

“这么便宜!”刘扬感叹道,“这么说歧北现在一平方米售五千元是赚足了的。”

“可以这么认为。一平方米赚两千元很轻松的。”张孝娃说。

“你的公司里有多少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收入怎么样?”刘扬问。

“有四十个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年收入都在二十万以上。”

“你一年能收入多少?”

“肯定在一百万以上。”

“一百多万的收入,你怎么敢投入一千万建两所学校呢?”刘扬问。

张孝娃笑了,说:“账不能这么算。首先,我有这个财力。我的公司已经积累了近二十年。第二,我不收政府一分钱建两所学校,这在社会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比拿几百万做广告、暗地里去竞标要划算得多。我现在的任务是在全省建筑行业树立形象,成为叫得响的建筑企业,就是毛主席说的,解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