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仙之九品芝麻官 作者:大秦骑兵 >

第174章

仙之九品芝麻官 作者:大秦骑兵-第174章

小说: 仙之九品芝麻官 作者:大秦骑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士奇一怔,“竟然有这等事?该死的奴才,老夫跟他们说了多少次,像这种重大时间的奏折,一定要第一时间呈报给老夫,一定是他们将这份奏折扣下去了。来人呢,马上去内阁,把这份奏折找出来,老夫要好好地看看他罗家祥是吃了多大的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密谋造反。”
颜士奇是大周文武百官之首,走到哪里,身边都有专人伺候,马上就有人应声领命,急匆匆地赶往紫禁城前面的内阁,去找那份不定被谁暗自扣下的奏折了。
秦之初看了吏部尚书蒋文宇一眼,“首辅大人,下官专门就罗家祥谋反一案,向知府大人询问过。知府大人告诉下官,说朝中有两位大员牵涉其中,罗家祥上任之后,从宁清县账面上挪走了六十万两白银的巨款,秘密押送到京城,准备送给这两位大员。只是具体是谁,下官就不清楚了。”
“什么?六十万两?”
颜士奇还有在场的诸位一品大员一听这个数字,都差点蹦起来,大周户部每年的收入,也不过是五六千万两白银,六十万也就是每年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这个数字未免有些太吓人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场的几位一品大员都是清白的,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收受贿赂,但是从来没有人一次性就给他们行贿六十万两白银这么多。
颜士奇是大周朝少见的清官,不过他也有百万两白银以上的身家,他对大周的腐败现状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很多时候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像行贿、受贿六十万两白银这么大的案子,外加还牵涉到谋反之事,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保持一个暧昧不清的态度了。
“好一个罗家祥呀,视朝廷法度如无物。老夫这次一定要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牵涉到谁,谁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该收监、收监,该抄家、抄家,谁也别想心存侥幸。”颜士奇发狠道。

第三百零五章 三道旨意

颜士奇在那里说的杀气腾腾,吏部尚书蒋文宇却是眼皮子直跳,罗家祥是怎么回事,再没有比他清楚的了。
那天,魏国公魏臻聪找到他,说要往宁清县安排一个远房亲戚,给桀骜不驯的秦之初找点事情做。蒋文宇看在魏国公带来的一对价值万金的玉璧的面子上,答应了下来,给罗家祥发了一张前往宁清县做县令的敕令。
蒋文宇办事还是比较谨慎的,还特地召见了罗家祥一次,凭他阅历无数的那双眼,他能够看得出来罗家祥根本就不是有胆子造反的主儿,就连那贼心都没有。
让他没想到的是秦之初恁地狠毒,罗家祥刚刚上任一个月,就被秦之初扣上了一个谋反的帽子,被榕西府定成了铁案。
蒋文宇很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不过这段时间是朝中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顺德帝昏迷不醒,太子羸弱,就算是榕西府发来了奏章,也很难会有人追究他的责任。可是现在情况又发生了突变,智屏郡主刚才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貌似炼制出了救命的灵丹,这可要了他的老命了。
就在蒋文宇胡思乱想的时候,乾清宫之内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这可是顺德帝病倒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场景。守在乾清宫外的众人纷纷踮起脚尖,朝着乾清宫里面张望。
这时,一位小太监喜笑颜开地从乾清宫里面走了出来,“各位大人,大喜,皇上醒了。”
颜士奇等人顿时觉得心中一块石头稳稳地落了地,老头儿撂袍跪倒在地,“苍天有眼,皇上洪福齐天,护佑我大周江山。”
见颜士奇跪下了,其他人也不好不跪,秦之初也不好太凸显自己,只能也跟着跪下,暗中却撇嘴不已,“谢什么见鬼的苍天,是我护佑了大周的江山才是。”
过了一会儿,就有人端了熬制的烂乎乎的稀粥,往乾清宫送去,顺德帝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肚子早就饿瘪了,他今天一睁开眼,就嚷着饿,要吃东西。御膳房按照太医的指点,熬制了稀粥,既有营养,又能让顺德帝虚弱的肠胃可以消化。
又过了一会儿,苏培荣走出了乾清宫,“皇上有旨,传内阁首辅颜士奇、御林大将军胡大志、六部尚书觐见。”
颜士奇等人连忙跟着苏培荣进了乾清宫,颜士奇往龙床上一扫,见顺德帝竟然背靠着锦榻坐了起来,顿时老泪纵横,“老臣颜士奇参见陛下。”
顺德帝召见了一波大臣,紧接着又召见下一波大臣,随着每一次的召见,不断地有圣旨从顺德帝的口中发出来,迅速而又快捷地稳定下来震荡不安的朝堂。
秦之初是最后一个被召见的,他被召见的时候,都快无聊的打起盹来了。苏培荣走到他跟前,客气地说道:“秦大人,万岁爷有请。”
难得皇帝会对一个臣子说出来一个“请”字,秦之初整了整衣冠,掸了掸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有请苏公公头前带路。”
苏培荣引着秦之初进了乾清宫,把他带到了龙床前。秦之初虽然不太乐意,但还是撩起前襟,就要往地上跪。
“免了吧。”没等秦之初跪下,顺德帝就开口道,“朕听说,这次智屏能够炼制出来救命灵丹,秦之初你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你对朕有恩,朕要好好地谢你,朕准你以后见了朕,还有我大周所有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可以不跪,以长揖代之。”
“谢皇上隆恩。”秦之初这次倒是真心的感谢顺德帝。
顺德帝接连召见了那么多的大臣,已经相当疲惫了,可是秦之初又不能不赏,“秦之初,说吧,你想让朕如何赏你?高官厚禄,还是金银财宝?不管你提出什么条件,朕都可以答应。”
智屏郡主一双美眸熠熠生辉地看着秦之初,她这会儿最希望的,就是秦之初能够开口请求皇爷爷能够把秦之初招为她的郡马,在她看来,这一次无疑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秦之初看了智屏郡主一眼,他能够感觉到智屏郡主的那种殷切期盼,可是他却不能按照智屏郡主的想法去请求顺德帝。
几个月前,就是因为他在郡主府避居了几天,顺德帝就将他这个状元贬到了宁清县去,秦之初可不认为顺德帝能够答应他跟智屏郡主的婚事。
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如果他现在提出这个请求,顺德帝一定会断然拒绝,反正他和智屏郡主已经是私定终身,顺德帝又只有一年好活,要不要得到顺德帝的准许,秦之初是不在乎的。“陛下,微臣不求别的,只求一件事,请迁微臣为宁清县知县。”
智屏郡主闻言,不满地瞪了秦之初一眼,不过这时候她也不好直接跳出来,给秦之初讨要封赏。
顺德帝和太子听了秦之初的要求后,都是一愣,他们爷俩事先都做好了秦之初狮子大开口的思想准备,比方说给秦之初连升数级,直接提拔为某个府的同知甚至是知府,可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秦之初只是想官升两级,做个正七品的知县。
“秦之初,你可要想好了。朕给你的封赏只有今天这一次,错过了今日,日后可没有找补的机会。”顺德帝一双昏花的老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这次在鬼门关门口打了一个转,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之初面不改色,神色淡定地说道:“微臣所言句句属实。微臣忠君爱国之丹心,日月可表。如果可以的话,微臣甚至愿意到我大周最艰苦、最穷困的县,做一任知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困。”
秦之初这话说的是真心话,他做官又不是为了图财,而是为了百姓的香火。
那些最艰苦、最穷困的县是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只要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当地人的生活,那些老百姓就有很大的可能给他树立长生牌位,立生祠。相反,如果要是去那些富足的府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错,相反还不太容易出成绩,取得百姓的认同。
太子道:“父皇,秦大人的想法还真是与众不同,宁肯放弃触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也要为父皇分忧,真是罕有的忠心臣子啊。”
顺德帝沉默着不说话,他再想秦之初究竟是何用意,秦之初又不是脑门被驴踢过的主儿,不但只要求做知县,还主动提出来去贫困的下等县,一定是有所求。
“秦之初,咱们大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县份有不少,你能不能跟朕说一说,你究竟打算到那个县做县令?朕也要做出安排。”
顺德帝很快就有了主意,他决定先试探一下,如果秦之初明确说出要去那个县,那么他绝对不会委任秦之初做哪个县的县令,而是把他派到另外的县,同时派专人到秦之初要求的哪个县进行彻底的盘查,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勾着秦之初的魂儿。
“微臣只求为陛下分忧,具体去哪个县,还请陛下安排。只是在去哪个县之前,还请陛下允许微臣在宁清县做一段时间的县令,微臣在宁清县还有些事情,不想给下一任县令留一个烂尾。”秦之初坦然道。
顺德帝点了点头,他觉得有点看不透秦之初了,他几个月前本来以为能够将秦之初完全的掌控在手中,可是这才几个月的工夫,秦之初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太子,你来给朕拟旨。第一道旨意,擢升秦之初为宁清县知县。第二道旨意,豫北县商人秦友良扶危济困,素有贤名,敕封其为天下第一义商,正五品虚衔,其妻敕封为贞洁宜人。着令豫北县为他们夫妻树牌坊,表彰其义举。第三道旨意,我记得豫北府隆虑县的知县已经快到致仕的年纪了,等到他致仕之后,让秦之初过去做知县。”
顺德帝一连发出了三道旨意,第一道和第三道可以说都是按照秦之初的要求拟定的,只有第二道圣旨,是顺德帝对秦之初做出的一种安抚,不封秦之初,改封他的父母。
秦之初大喜,一揖到底,“微臣替微臣的父母谢陛下隆恩。”
顺德帝挥了挥手,“你下去吧。宁清县不能一日无县令,你要尽快回去。”
“是。”秦之初应道,“微臣告退。”
秦之初在一个小黄门的引领下,没花多长时间,就离开了紫禁城,然后直奔郡主府。他刚刚回到郡主府没有多久,智屏郡主就怒气冲冲地回来了。
“夫君,这么好的机会,你为什么不求着皇爷爷赐婚?”智屏郡主娇嗔道。
秦之初说道:“郡主,你也看到了。我说要到最艰苦、最穷困的县做县令,陛下可是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是要提拔我的意思吗?”
智屏郡主横了秦之初一眼,“那还不是你主动要求的?”
秦之初笑道:“是呀。可是皇上怎么着也可以意思一下不是,可是他没有。在这样情况下,请求陛下招我为郡马,成功的可能性又能有几何?”

第三百零六章 灭他们全家

见智屏郡主若有所思,秦之初继续道:“郡主,我当初被贬到宁清县,就是因为我曾经到你的郡主府暂避的缘故,现在才时隔几个月,皇上怎么可能会改变心意?”
智屏郡主说道:“那我干脆就告诉皇爷爷,这次救他命的灵丹是你炼制的,有这么大的功劳,不愁皇爷爷不会答应我们俩的婚事。”
秦之初叹道:“郡主,你糊涂。如果你真的这么做,受苦受难的还是你夫君我。皇上要是再让我继续给他炼制寿元丹,我该怎么办?
我如果遵命行事,皇上寿元暴增,太子就永远都别想做皇帝,你永远都是个郡主,太子妃永远都是太子妃,成不了皇后。
我如果抗命,那就是抗旨不尊,到时候大周必将没有我的立锥之地。而且,我会炼制寿元丹的消息一旦泄露出来,你就准备跟着你夫君我亡命天涯吧,到时候,你这个金丹期就啥也别干了,一天到晚保护我吧,免得做了寡妇。”
智屏郡主娇羞地啐了秦之初一口,转而又露出一丝哀愁来,“夫君分析的很有道理,是我欠考虑了。看来,想让皇爷爷同意我们的婚事,还得慢慢来。”
秦之初点点头,转而说道:“郡主,我打算明天就返回宁清县去,免得再让皇上抓我的小辫子,到时候到手的知县又得飞出去。
我不能留在京城陪你了,这段时间,你也不要去宁清县找我,皇上这次醒来,必定会有很多大动作,你守在太子身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太子的地位不动摇,也可以防止某些人狗急跳墙,刺杀太子。”
智屏郡主不太情愿地点点头,“夫君,等我父王继承了大统,我们一定要长相厮守。还有,我不在你身边,你不准对其他的女人动情,尤其是那个小情人,更不准跟她眉来眼去。”
秦之初苦笑着点点头,“好,我答应你不跟虞姑娘眉来眼去。”
智屏郡主这才笑道:“这才是智屏的好夫君。”
秦之初想了想,说道:“有你镇守在京城,我相信太子在皇上驾崩之后,登基为帝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很难再会有变化,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故,就是道录司和僧录司。郡主,凤凰岛一幕已经告诉我们僧录司、道录司并不可信,你还要着力在这件事上下下功夫。”
一说到僧录司、道录司,智屏郡主就是满腹的忿恨,当时要不是有秦之初奋不顾身救她,她就要被僧录司、道录司害死在凤凰岛上了。而且凤凰岛上的经历也让她明白过来,僧录司、道录司看似是为皇室服务,但是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们做事的准则不是为皇室,而是首先为自己,之后才会兼顾皇室。
当初,太祖皇帝成立道录司和僧录司,从皇家子弟中选拔适合试炼之人,充实到僧录司、道录司中,同时重金礼聘天下的修真者和修佛者,一起维护皇室的统治。那时,僧录司、道录司确实为维护皇室的统治,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可是时过境迁,很多事情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僧录司、道录司也在逐渐地偏离他们成立之初的宗旨,试图成为一只超脱于皇室存在的超然力量,就像蓬莱岛那样。
“郡主,太子对僧录司、道录司的影响力如何?”自从和智屏郡主私定终身之后,秦之初就花了一些时间,仔细地思考着僧录司和道录司的存在,他也是善谋之人,琢磨之后,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的。
智屏郡主脸色不太好看,“父王对僧录司、道录司的影响力很弱,要不然的话,我在凤凰岛的时候,昱光道长、真鉴大师就不会和蓬莱岛的一阳道长站在一起,一起动摇我的心神了。”
“这岂不是说等到太子登基为帝之后,僧录司、道录司就有可能不听从他的指挥了吗?”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