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111章

秦皇纪-第111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
    虽然早就猜到结果了,群臣得到大田令的正式结论,仍是欢喜,忍不住发出一阵畅笑声。
    秦昭王却是眉头紧拧,瞄了一眼白起,道:“若是大战,能支撑几多时日?”
    “嗯。”群臣心中一跳,诧异的打量着秦昭王。
    “难道又要用兵了?”
    “是要灭赵吗?”
    “还是要攻韩?”
    长平大战后,秦国立即撤兵,并未进攻赵国,这让群臣大是惋惜。如今,府库充盈,秦国手中有粮了,既可以攻赵,也可以攻击韩国这个引爆长平大战的罪魁祸首。
    “今岁一岁得两岁之粮,再有以前余下的粮草,还有从韩、楚、赵所得粮草,竭尽所能,勉力支撑三岁。”大田令扳着手指头,细细算来。
    “好!”秦昭王大声叫好,眼中精光暴射,眉毛根根向上翻,意气风发,神态威猛,大笑道:“去岁,大秦迫于粮草不足,不得不撤兵,错失灭赵良机。如今,府库充盈,秦有三岁之粮,无惧合纵,白起,你可愿率兵灭赵?”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白起身上,个个一脸的期盼。
    白起自从成为秦国顶梁柱,率领秦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大败山东六国,斩首百余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城池,令秦国的版图急剧扩大。
    而且,白起征战数十载,大小数十战,就未有过一次败仗!
    他就是不可战胜的战神!
    他就是不败的传说!
    所有人,包括秦昭王和范睢在内,都盼望白起领命,率领秦军灭赵。
    “君上,臣不能奉命!”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秦昭王他们的热切期盼中,白起却是拒绝率军出征。
    “嗯?”惊奇的鼻音声如同雷霆般响亮,震得殿里嗡嗡直响,秦昭王君臣一脸的惊奇。
    “为何呀?”一片喝问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迷糊。
    “白起,你要知道,长平战后,赵国精锐尽失,整个赵国如同不设防,只要大秦锐士一到,赵国还不灭亡?”赵昭王目光如剑,在白起身上剜来剜去,沉声道:“你又为何不领命?难道你想抗命?”
    说到后来,语气极为严厉,极为不善了。
    长平大战对赵国的消耗太大了,没有三二十年莫想恢复过来。这才过去不到一年时间,秦军再度东进,要灭赵国还不是易如反掌?
    如此良机当前,白起竟然拒绝领兵,要秦昭王不怒都不行。
    “君上,请听臣一言。”白起却是镇定自如,没有丝毫惊慌。
    “说吧。”出于对白起的信任,秦昭王强忍着不快。
    白起在军事上的见解非常难得,群臣无不是竖起耳朵,想一听为快。
    “若是去岁攻赵,一定能灭赵,而今岁攻赵,必不能灭赵……”白起略一沉吟,缓缓道。
    “什么?”一片惊呼声响起,上自秦昭王,下至群臣,个个瞪圆了眼睛,死盯着白起,一脸的难以置信。
    “长平大战结束一岁不到呀,赵国压根儿就未恢复,无兵无将,没钱没粮,要破赵一鼓作气之事呀。”心直嘴快的桓齮一脸质疑。
    他对白起很是信服,从未有如眼下这般质疑的,实在是白起的结论让人太难以接受了。
    不仅他如此,就是追随白起征战的王陵、王龁、蒙骜,谁个不是一脸的不信?
    “……去岁之所以能一鼓而下,是因为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赵人破胆,一有风吹草动,就是惊惶不安。如今,虽是过去不到一岁时日,赵人之心已安,若秦军东进,赵人必会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与大秦锐士决一死战!”白起深入剖析。
    “就算如此,大秦锐士岂能惧哉?”秦昭王浑不当一回事,大声道。
    “赳赳老秦!”
    一片如同雷鸣般的声浪直贯九霄,震得人脑中嗡嗡直响。
    “赳赳老秦”是秦人的誓言,每当在危难之际就会吼出来。此时此刻,群臣重提这句誓言,那意思就是说,即使赵人做困兽之斗,要与秦国锐士决死一战,他们也是不惧。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崛起,秦国锐士冲杀百年,从不惧任何挑战,百年之中遇到的挑战与危难不知几多,就算赵人拼命,秦国锐士还真不放在心上。
    放眼天下,让秦国锐士惧怕的事儿还真不多,区区赵人拼命,何足道哉?
    “若仅如此,大秦出兵,仍有胜算,仍能灭赵。”白起接下来的话让人更加糊涂了,只听他道:“若是大秦锐士在邯郸城下久攻不下,迁延时日,山东六国必然合纵,联兵攻秦,秦必败!”
    “哈哈!”秦昭王仰首向天,发出一阵大笑声,一双眼睛盯着白起,大是轻蔑,道:“白起呀白起,亏你是上将军,这话你也说得出来。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吾孙异人不久前在邯郸散了合纵,山东之地何来合纵之说?”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出自群臣之口。
    山东六国欲趁抡材大典,六国重臣齐聚邯郸的良机合纵,被秦异人散了。秦国因此而捞到天大的好处,这事才过去几多时日?
    若群臣要是信了白起的话,那就是白痴了。
    (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秦军东进
    秦异人散合纵这事,干脆利索,非常非常漂亮,让人赞叹。合纵一散,没有数载时光,难以再度合纵,谁也不会再担心合纵之事。
    “上将军,你说笑吧?”蒙骜也是不信白起的话,只是看见秦昭王脸色不善,忙为他打圆场。
    “是呀,上将军一定是说笑。”王陵、王龁忙为白起说话。
    然而,他们的努力白费了,只听白起道:“臣所言句句属实。”
    范睢缓缓摇头,蒙骜、王陵他们也是大摇其头,白起这性子也太直了吧,你就不能委婉点?
    “属实?”秦昭王嘴角一扯,极是不屑,冷笑道:“你倒说说看,如何个属实法?”
    “君上,臣以为,异人公子虽然散了合纵,可是,一旦邯郸之战久拖不决,赵国必然要合纵。”白起仿佛没有看见秦昭王快要拧出水来的脸似的,昂昂而言道:“百年战国,还未有一个战国被灭,若是赵国被灭,天下大势剧变,韩、魏、楚、齐、燕必然不会坐视不理。若赵国再割地求援,合纵必成。”
    “谁敢参与合纵,寡人就打谁!”秦昭王却是象听笑话似的,眉头一轩,冷笑道:“寡人倒要看看,谁有胆参与合纵?”
    秦昭王的话很是蛮横,却是行之有效,在他当秦王的数十年里就没少这样干过。那时节,若有山东之国想要合纵,只需要他放出风声,谁合纵就打谁,山东六国立时息了这念头,压根儿就不敢招惹他。
    “是呀。”群臣大声附和道:“大秦惧个谁来的?”
    “这事在以前行之有效,在邯郸之战却是无效。”白起摇摇头,声调有些高,道:“邯郸之战,干系着生死存亡,谁还顾忌?”
    白起这话很有道理,却是没人当一回事,唯有范睢双目光芒闪烁。
    “尤其是同为三晋的韩、魏两国,极需赵国抗秦,若赵国被灭,两国也不能独存,两国绝不会坐视不理。”白起掷地有声。
    然而,秦昭王完全当作了耳旁风,冷笑道:“白起,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寡人都不管,寡人只问你一句话:你可愿率军出战?”
    战国百年,从未有一个战国被灭,若是赵国被秦国灭掉的话,那是何等的美事?那是何等的诱人?那是何等的荣耀?
    秦昭王必将名垂青史!为后人赞扬!
    尤其是,对于步入晚年的秦昭王来说,他的时间不多了,他不可能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不过,只要能灭掉赵国这个大敌,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此时此刻,一心灭赵的秦昭王已经不可理喻了,不能言说了,很是蛮横。
    “君上,臣……”白起苦笑不已,一句话没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
    “你是装病,装病!”秦昭王须发飞扬,气愤难言,一个劲的指着白起,吼得山响:“你以为你劳苦功高,寡人就得求着你?大秦兵精将猛,良将千员,没有你,寡人照样灭赵!照样灭赵!”
    这话就太过了,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就没有秦王如此说臣下的,白起委屈得眼泪不住打滚,跟被爆了菊花的小媳妇似的。
    “君上,上将军并不是……”范睢一看情形不妙,就要为白起说话。
    “闭嘴!”秦昭王脸色铁青,冲范睢咆哮一声,范睢嘴巴张了半天,再也说不出话来。
    范睢自从来到秦国后,秦昭王对他是言听计从,从未说过一句重话,竟然被秦昭王凶了,还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凶的,要不是群臣亲眼看见,谁也不会相信。
    就连范睢这样极得信任的重臣都被不能说话,谁敢再说?群臣不得不紧抿着嘴唇。
    “你们就是说一千,道一万,灭赵这事必须进行,必须进行!”秦昭王自从十六岁即位开始,一直很英明,很少有失误之事。然而,他这辈子第一个乱命,就这样产生了。
    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取得巨大的成功,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听白起的谏议,一意孤行,执意灭赵,是他的第一个乱命。
    这是个标志!
    标志着一辈子英明的秦昭王进入了晚年,秦国进入了“强主暮政”。
    “诺!”在秦昭王的高压下,群臣只得领命。
    “你走!你滚!你快滚!滚得远远的!”秦昭王冲白起怒吼,口沫横飞,脸孔扭曲。
    “哎!”白起一声叹息,要铁鹰锐士抬着他离去。
    白起离了朝殿,兀自传来秦昭王的怒吼声:“离了你白屠夫,就不信寡人还会吃连毛猪!”
    秦昭王对白起极为信任,因为秦昭王之所以能登上秦王之位,白起居功至伟。
    秦武王洛阳举鼎,折胫而死,把王位传给秦昭王时,秦昭王还在燕国当人质。当时的燕国有心要扣留他,不想放他回国,正是白起奉命,率人来到燕国,把秦昭王从燕国救走,一路看护,回到秦国,秦昭王才得以顺利的登上王位。
    这是定鼎之功,还有比这更大的功劳吗?
    即使白起这辈子建立的功勋很大,有长平大战这样的奇功,在秦昭王心目中,可能这定鼎之功才是最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昭王对白起倚为腹心,很是信任他,每遇大事都要召他商议。在这灭赵之际,秦昭王最希望的就是白起率军出征,灭掉赵国,建此奇功。
    偏偏白起病了,还不赞成他出兵的主张,这在秦昭王心目中,这是不可饶恕的。
    这事,最终演变成白起的杀身之祸,说到底,就是一句话:爱得越深,恨得越切!
    正是因为秦昭王对白起极为信任,白起抗命后,他就越是恨,最终杀了白起。
    整个朝殿里都是秦昭王的咆哮声,吼了半天这才停歇下来,群臣唯有眼观鼻,鼻观心的份,不敢再说话。
    “王陵,你可愿为寡人灭了赵国?”吼得累了,秦昭王这才停下来,冲王陵大声喝问。
    “臣……愿意!”王陵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不得不领命。
    就连白起这样的重将,因为抗命都被骂得如此之惨,若是王陵再抗命的话,那后果不需要想的,必然是雷霆万钧。
    “甚好!甚好!”秦昭王的怒气这才消散,冲王陵道:“你即刻率军二十万东进!”
    “诺!”王陵领命。
    XXXXXXX蓝田,有一座占地数百里的巨大兵营,这里就是当时秦国,也是战国时代最大的兵营,秦国的蓝田大营。
    秦国大军除了驻守各地的驻军外,都在蓝田大营驻守、训练,每当秦国要发兵,就是从蓝田大营调兵。
    “咚咚!”
    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响起,直贯九霄,震得天空的浮云片片碎裂。
    “轰隆隆!”
    “轰隆隆!”
    一队队顶盔贯甲的秦军锐士开到蓝田大营的空地上,集结成一个又一个方阵。
    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雄师”,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关山飞渡,南平百越,北破匈奴,宣华夏声威于异域万里之外。
    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纪森严,号令严明,这次集结就把这方面的优秀素质得到全面展现,整个集结过程,除了脚步声、马蹄声外,再无其他的声响。
    而且,有条不紊,没有丝毫混乱。二十万大军的集结,那是何等浩大的工程,要想没有混乱,那是何等的难得?秦军就是做到了。
    这是一支征战百年,无惧任何挑战的雄师!
    一个个方阵,严谨、厚重,给人不可撼动之感!
    面对秦军方阵,就象面对泰山似的,让人生出一种无力感!
    “弟兄们:去岁,我们在长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歼了赵国精锐!射杀了赵括!”王陵眼中精光暴射,鹰视虎顾,大声训话,道:“这还不够!我,王陵,将率领你们,直奔邯郸!灭赵!”
    “灭赵!”
    “灭赵!”
    惊天动地的吼声直贯九霄,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呛啷!”
    王陵猛的拔出腰间秦剑,朝东方一挥,如同惊雷闪电,极富威势。
    “隆隆!”
    惊天的蹄声响起,前将军蒙骜骑着骏马,顶盔贯甲,第一个冲出了蓝田大营。
    XXXXXXX函谷关,倚山而建,是秦国的东大门。
    这是一座雄关,无数次阻挡了山东六国的进攻步伐,在关下发生的大战不知几多,战死在关下的六国联军不知几多。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函谷关,就没有秦国,更不可能有秦始皇统一中国。
    每当秦国在山东征战不利,败军覆师之后,秦军就依靠函谷关而守,抵挡山东六国的联军。正是因为如此,尽管山东多次合纵成功,六国联军齐压函谷关,却是奈何不得秦国。
    同时,函谷关还是山东之地进入秦国的必经之地,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货物通过函谷关流入秦国,每天都有如山如海的货物从秦国流向山东之地,是以,函谷关只要一打开,就是川流不息,难有消停的时候。
    然而,今天,函谷关却是禁止商贾入关。
    “发生何事了?”
    “怎生不让我们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