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33章

秦皇纪-第233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秦昭王笑了,笑得很是开心,道:“岱海可以设伏。”
    “岱海?”范睢、白起和司马梗当然知道岱海,一脸的惊奇。
    “君上,据臣所知,岱海是一片开阔地,不是设伏之处呀。”司马梗不住摇头。
    “谁说开阔地就不能设伏了?你们忘了异人伏击信陵君不就在开阔地设伏的吗?”秦昭王狠狠摇头,道:“在岱海设伏,你们想不到,匈奴同样想不到,一定会中计。”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就是设伏的真谛所在,秦昭王一点出,范睢、白起和司马梗恍然,微微点头,大是赞许。
    “在岱海设伏的话,匈奴一定会中计。即使不能全歼匈奴,也能重创匈奴,其战果不会比白起小。”秦昭王把手中的军报晃晃,道:“这是赵九原守将李牧提出的。”
    “李牧?”李牧虽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眼下却不为人知,一听这话,范睢、白起和司马梗好一通惊讶。
    “好算计!好算计!”白起双手轻击,大声赞叹。
    战国时代,猛将如云,名将如雨,真正称得上“战神”的不外吴起、白起、王翦和李牧四人而已。在这四人中,各有所长,李牧最为善长的就是设伏。尤其是,他开创的在开阔地设伏,更是让人拍案称奇。
    他先是在岱海设伏,打得匈奴大败而逃。后来,他率军南下,伏击了秦军,樊于期因此而逃走,不敢回秦国。这两次设伏,都是在开阔地进行的。
    尽管白起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也是不得不赞叹,不得不服气。
    “若真要如此的话,大秦这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胜仗,会重创匈奴。”司马梗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范睢虽然没有说话,却是点头,意示赞成。
    “就是这样,异人仍是不满足,他还是想全歼匈奴。”秦昭王脸上泛起笑容,道:“若真是让异人找到一处战场的话,那么,很可能全歼匈奴。即使不能全歼匈奴,也能重创匈奴,不比白起统兵差,是以,白起不必去了。”
    换上白起,取得的战果不见得比在岱海设伏更大,何必再换将呢?
    只要秦异人打个大胜仗,即使不能全歼匈奴,那么,秦异人的地位就稳固了,秦昭王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运筹,他断然不会换将了。
    “可是,若万一……”范睢仍是有些担心。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毕竟此战干系太大了,不容有失。
    “寡人相信异人!”秦昭王挥手打断他的话头,信心十足的道。
    XXXXXXX秦九原,郡守府。
    秦异人、黄石公、尉缭、李牧、王翦、蒙武、司马尚、李斯、韩非、赢腾和李崇正忙得团团转。
    王翦和蒙武已经率领从山东之地调动的秦军赶到了九原,立时投入到选择战场的事情之中。李牧的谋划虽好,却是不能全歼匈奴,若是能找到一个可以全歼匈奴的地方,那就更加完美了。
    为此,秦异人和李牧多派人手,满河套之地寻找合适的地形。这些派出去的人员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他们到过的地方画成地图送回来。
    这些地图不过是初选,具体的,还需要秦异人他们去亲眼察看一番。
    不得不说,秦军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有大量的地图送回来,秦异人他们就投入到选择战场的事务中去了。
    然而,选来选去,都没有一处合适的战场,众人的心直往下沉。
    匈奴百万之众南下,不是匈奴全部的口众,也会占一半。若是给全歼了,匈奴很难在三二十年内恢复元气,这对秦国来说,太过重要了。若是不能找到一处合用的战场,那么,匈奴恢复元气的时间就会大为缩短,由不得他们不急。
    几乎把整个河套之地的地图看完了,都没有合用的地形,众人的焦虑越来越严重了。
    “这里!”就在众人焦虑之际,秦异人右手重重拍在一幅地图上。
    “这……”
    王翦、李牧他们一瞧,大是摇头,道:“公子,这里不适合设伏啊。”
    “公子,这里不宜于藏兵,不能设伏,若是匈奴要逃的话,我们要追也追不上。”黄石公一脸的讶异。
    “你们说得都对。”秦异人点点头,道:“我之所以选中这里,并不是因为这里宜于设伏,并不是这里宜于藏兵,而是因为这个地方。”在另一张地图上一拍。
    “……”
    黄石公、尉缭、王翦、李牧他们的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震惊之色。
    (未完待续)
第十章 天才聚会
    阴山连亘两千余里,是河套之地重要的山脉。春季之时,万物复苏,春花灿漫,树木吐绿,一派盎然生机。
    “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人飞驰而来。
    这队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异人、黄石公、尉缭、王翦、李牧、李斯、韩非、司马尚、蒙武,以及朱亥、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这些护卫。
    他们这次出来,是去察看地形。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派出大量的人手,几乎把河套之地都跑遍了,选来选去,都没有合用的地形。最后,秦异人选中两处,需要配合起来使用。只是,合不合用,需要实地察看一番。
    秦异人他们打马疾赶,直奔阴山的一条隘口而去。来到隘口,放眼一望,只见隘口嵌在阴山之中,贯通南北。
    这条隘口南边的出口处,宽约五六十里。
    “这太宽了,不太好用吧?”蒙武有些拿捏不准。
    “这不过是出口。能不能合用,还要到里面去瞧瞧。”秦异人笑道,一拍马背,率先驰出。黄石公他们忙跟上。
    打马疾驰,由南向北而去。越朝北方,隘口越来越窄。行了差不多上百里,到了隘口最窄处。秦异人放眼一望,只见这最窄处差不多有十余里宽。
    过了这最窄处,隘口又变宽了,等到秦异人他们来到隘口北边的入口,这里的宽度差不多近百里了。
    一拉马缰,秦异人停了下来,冲黄石公他们问道:“这条隘口如何?”
    黄石公、尉缭、李牧、王翦四人沉吟不语,若有所悟。
    蒙武、司马尚、李斯、韩非他们却是有些不明所以。
    蒙武和司马尚虽是良将,却不及黄石公、尉缭、李牧和王翦,还不太明白秦异人的意思。
    至于李斯和韩非,他们本就不善兵道,更加难以明白了。
    “公子,你要如何用兵?”蒙武想不明白,只得向秦异人询问了。
    这问题正是众人所想,无不是打量着秦异人,眼睛瞪得滚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你们看,这隘口南北百多两百里长,最窄之处,只有十余里,我就打算在这里做文章。”秦异人指着隘口,道:“我们先在北河摆开阵势,静等匈奴到来。北河地扼要冲,有水有草场,匈奴若要宿营,非与我们大战一场不可。北河还是进入河套之地的必经之地,若匈奴要想占据河套之地,就必须打败我们。我想,尽管匈奴惧大秦兵威,也不得不与我们交战。”
    北河是河套之地的一条重要河流,地扼要冲,若匈奴要南下的话,必须得从这里经过。匈奴若想占据河套之地,就必须得与秦军交战,尽管匈奴惧秦兵威,到那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大战一场了。
    要不然的话,匈奴就是白跑一趟了。百万之众白跑一套,一见到秦军就退走,这种事儿,匈奴无论如何也不会甘心,这一仗就是必打了。
    “匈奴虽然善于骑射,可我们有强弩,可以摆开弩阵,全面压制匈奴的骑射。”秦异人接着道:“在弩阵面前,匈奴的骑射又算得了甚?没有了骑射的匈奴,还能叫匈奴?”
    “哈哈!”众人发出一阵畅笑声,大是快活。
    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号称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精于骑射。可是,骑射有其根本的缺陷,一是受限于体力,一个射手再了得,能连续射上三二十箭已经了不得了,就会乏力。
    二是弓箭的射程毕竟有限,就算用强弓劲矢,能射出多远?百八十步已经很了不得了,就是吕布这样的猛人,其箭术能射一百五十步已经很惊人了。一般的射手,能射一百步就非常不错了。
    而强弩却没有这种限制。强弩的使用,是由数人、十数人,甚至数十上百人进行配合协作,其体力消耗比起射箭要小很多,可以长时间使用强弩。
    再者,强弩的射程很远,极为惊人。而秦弩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威力最为强大的强弩,就是汉唐两朝也不能超越。最好的秦弩,最远可以射一公里,这是何等的惊人。
    不是所有的秦弩都能射一公里,至少射上七八百米不是问题。这么远的射程,就是匈奴最为善射的射雕者,也不可能做到。
    是以,匈奴遇到强弩,他们最为善长的骑射必然发挥不出来,会被强弩全面压制。
    可以想象得,匈奴遇到弩阵,只有被屠杀的份,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
    “我们摆下弩阵,轮番迭射,直到匈奴抵挡不住,心胆俱裂,不得不退去为止。”秦异人接着道:“只要匈奴一退,我们就全军压上来,从后追杀。到那时,匈奴就不得不溃逃。这一溃逃,必然是向这隘口逃来。”
    秦异人右手指点着陕口,道:“匈奴一通过这隘口,我们就从最窄处切断匈奴的退路。等到匈奴退到隘口里,猛然发觉退路已断,为时已晚。”
    说到此处,声调略高,道:“前堵后追,匈奴前后受敌,就陷入了我们的重围中,要想不全军覆灭都不成。”
    “好!采!”众人齐声喝采,大是欣喜。
    “河套之地,除了阴山,没什么山地,要想在河套之地全歼匈奴,很难。公子这一谋划,却是能够全歼匈奴,了得!了得!”黄石公是赞不绝口。
    “是呀。”尉缭也是附和,道:“原本我们以为,要想全歼匈奴,难如登天,经公子这一谋划,这事一准成。”
    王翦和李牧眼中精光闪烁,打量着秦异人,一脸的钦佩。
    河套之地有的是草场和平原,没有什么复杂的地形,要想利用地形把匈奴全歼,难如登天。王翦他们绞尽脑汁,也是没有想到好办法,秦异人却是别开生面,把北河和阴山隘口结合起来使用,就能达到这一效果。
    蒙武却有些担心,道:“公子的谋划虽好,可是,这要如何实现呢?这隘口最窄处,也有十余里。凭我们的兵力,要想全面控制隘口,有些困难。我们在北河摆开阵势,需要二十万人吧?那么,在这里最多只能放十万了。凭十万人马,要守住这隘口,太难了。”
    蒙武的军事才干虽然不如王翦那么惊才绝艳,也是不错,这眼光不凡,一语切中了要害。
    秦军总共只有三十万,而匈奴有百万之众南下,其中的控弦之士就不低于五十万。要想在北河打败匈奴,秦军至少要出动二十万,才有可能。如此一来,用来堵截匈奴的就只有十万人了。十万人马,看上去很多,其实要用来封堵这隘口,有些捉襟见肘。
    “是呀。”司马尚重重点头,大是赞成这说法。
    “这好办。”秦异人还没有说话,王翦就接过话头,朝阴山一指,道:“阴山啥都不多,唯独树木多。我们可以提前进入阴山,大做寨栅。只要匈奴一通过隘口,我们就从阴山里钻出来,建起寨栅。”
    “妙!绝妙!”一片赞叹声起。
    王翦这主意绝对高明,秦异人也是如此想的,打量王翦,大为赞许,不愧是未来的主将,有着“战神”称号的名将。
    阴山多的是树木,秦军要做寨栅,想要多少就能做多少。有了寨栅的帮助,就能轻松堵住隘口。
    李牧点点头,朝隘口两侧一指,道:“退路被断,又有秦军从后追杀,匈奴惊惶之下,必然想要钻山而遁,不得不防。我们可以在两侧多建鹿寨,依山而守,匈奴就是插翅难逃了。”
    一旦匈奴真的被围在隘口里了,那么,匈奴惊惶之下,必然是要钻山而逃。守住两侧,就很有必要了,李牧这办法非常好。
    “好主意!好主意!”众人又是一通好夸赞。
    “匈奴善于骑射,不能让匈奴骑马钻山。虽说骑马钻山不利骑射,却还是比两条腿快捷。”尉缭立时补充一句,道:“一定要让匈奴用两条腿钻山,就要多挖陷马坑,多设木锥尖刺之物,要漫山遍野都是,让匈妨无法骑马。”
    匈奴精于骑射,这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匈奴除了骑射还是骑射,不善步战。若是匈奴不能骑马了,下马与秦军步战,匈奴拍马也追不上秦军。
    更别说,秦军还有塞栅可以依托,还占有地利,完全可以压着匈奴打。
    前提就是要让匈奴下马,尉缭这一计非常管用。
    “两侧山上,还要多积滚木擂石。”黄石公眼中精光一闪,也来补充一句道:“在两侧山中作战,滚木擂石比弓箭强弩好使。”
    隘口两侧是山坡,是山地,使用弓箭和强弩的话,固然可以给匈奴以重大杀伤。不过,却不如滚木擂石好用。弓箭强弩毕竟是“点杀”,而滚木擂石却是一砸一大片,优势很明显。
    黄石公这一补充,又给秦军增添了一种杀手锏。
    “不愧是了不得的兵家啊!本公子才开了个头,你们就你一言,我一语,把‘作战计划’都整出来了。”秦异人把黄石公、尉缭、王翦和李牧瞧瞧,大是感慨。
    黄石公、尉缭、王翦和李牧都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秦异人不过开了个头,他们就你一句,我一句,就把秦军的行动计划给整出来了,不愧是天才之名。
    黄石公、尉缭、王翦和李牧,都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他们聚在一起,就是天才聚会,要想不整出一个了不得的“作战计划”都不成。
    (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绝户计
    鲁句践拿眼瞄着秦异人,嘴巴张了又张,想要说话,最终却是闭上了。
    秦异人看在眼里,问道:“鲁句践,你有话要说?”
    “呃。公子,我有些想不明白,为何不在这里伏击匈奴,而是要费这么多周章呢?”鲁句践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
    这问题一问出来,立时惹来一片目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似笑非笑。
    鲁句践似乎意识到不对,忙道:“公子,当我没问,当我什么也没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