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64章

秦皇纪-第264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是说,大韩无忧了?”过了好一阵,韩桓惠王总算反应过来了,一蹦三尺高,欢天喜地的吼道:“哈哈!大韩得天佑,无忧也!无忧也!”
    一脸的狂喜,不断的蹦跳,大笑不已,快活之极。
    “是呀,君上。”秦军主力北上打匈奴去了,今岁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来打韩国了,这是天大的喜事,一众大臣哪能不欢喜的?个个咧着一张嘴,乐得跟荷花似的。
    “哦。”猛然间,韩桓惠王想起一件事,立时停了下来,急急忙忙催促,道:“赶紧的,派人去咸阳,向秦王道贺。嗯,要备一份厚礼,就割让二十座城池吧。”
    韩开地这些大臣如同被雷劈了似的,秦国打个大胜仗你就要用二十座城池道贺,要是秦国向韩国用兵,你又割几多城池?
    XXXXXXXX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魏安釐王正在发火,怒火冲冠,吼声如同雷霆:“可恶可恨的虎狼秦人,你们倒是来啊来啊!你们不敢来了,是不是?”
    自从中牟一战后,山东之地就在担忧秦军东进,大举灭国。而魏国必然是秦国要优先灭掉之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操碎了心。
    让他想不到的是,一等不见秦军到来,二等不见秦军到来,他不仅没有欢喜的意思,反而更加忧虑了。眼下不来,就说明秦军谋划得更加完善,其攻势必然是更加猛烈,那样的话,魏国还能存在几多时日?
    这种等待完全就是一种折磨,要他不怒都不成。
    “魏无忌,都是你这蠢猪,葬送了大魏二十万精锐,二十万精锐啊!”魏安釐王骂了一阵虎狼秦国,又骂信陵君了。
    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话,魏国也不会卷入这场是非中,还能置身事外。即使不能置身世外,手里有二十万精锐,魏国的情形会好得多。
    “魏无忌,你这狗贼,你把天捅漏了,你知不知道?你这狗贼,惹出天大的麻烦,却是躲得不知踪影,这要如何收场?”魏安釐对信陵君是恨之入骨,若是信陵君在眼前的话,一定会被他撕着吃了。
    按照魏安釐王的意思,邯郸之战时魏国做出发兵的姿态,却又作壁上观,两不相帮,不论谁胜谁输,魏国都不会吃亏。偏偏信陵君杀了晋鄙,夺了二十万魏军,把这二十万精锐全部葬送了,他能不怒吗?
    惹出这么大的事,信陵君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这烂摊子还得他这个魏王来收拾,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你滚……”魏安釐一听就知道是丞相须贾来了,此时的他很没好气,谁都不想见,扯起嗓子大吼一声,如同雷霆似的。
    “君上……”须贾是个小人,惧怕魏安釐王,若是在平时的话,他如此发怒,须贾必然是屁滚尿流的跑走了。今日却只是一愣,继而就是欢天喜地的道:“君上,喜事,大喜事!”
    “喜事?你昏头了吧?虎狼秦人就要打来了,大魏眼看着就要亡国了,哪来的喜事?你这小人!”魏安釐一听“喜事”二字,就是怒从心头起,怒火万丈。
    谁都知道秦国会在今岁大举东进,魏国必然要遭到秦军的猛烈进攻,魏国还能存在几多时日,谁也说不清。这是天大的祸事,屁的喜事。
    “君上,三十万秦军北上河套,与匈奴大战去了……”魏安釐王的一通喝骂之词,要是在寻常时日,须贾早就满头大汗,诚惶诚恐了,今日却是喜滋滋的,扯起嗓子叫嚷。
    “三十万秦军杀来,寡人休也!大魏休也!”魏安釐王没有听明白,还以为三十万秦军朝大梁杀来,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没有一点儿血色,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失魂落魄一般:“完了!完了!大魏完了!”
    三十万秦军北上河套之地打匈奴去了,与魏国有屁的相干?须贾好一通发愣,这才弄白原委,忙提醒一句,道:“君上,秦军不是朝大魏杀来,是去了河套之地,是河套之地!”
    “你……说甚?”魏安釐王的耳朵竖得老高,一脸的惊讶与不信,指着须贾,大吼一声:“你说秦军没朝大魏杀来?”
    “是呀,君上。”须贾忙点头,道:“秦军去了河套之地,把匈奴打得大败。眼下,把匈奴围在阴山中呢。”
    “真的?”魏安釐王如同吃了春药一般,一蹦而前,双手揪着须贾的衣襟,沉声喝道:“你没骗寡人?”
    “君上,如此大事,臣岂能乱说。”须贾忙分辩。
    “当真?”
    “千真万确!”
    “你没说假话?”
    “字字属实!”
    “何以为证?”
    “这有秦国的文章。”
    幸福来得太快,魏安釐王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一个劲的问。直到须贾掏出秦国传来的文章,魏安釐王接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欢喜无已,红光满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的蹦跳,如同欢喜的童子:“天佑大魏!天佑大魏!”
    “君上,得赶紧派人去秦国,向秦王贺喜呀。”须贾把魏安釐王那副欢喜样儿看在眼里,忙提醒一句:“此事,绝不能让他国抢在头里了。”
    “对对对!”魏安釐王一个劲的赞成,道:“丞相,你说,要如何道贺?”
    “匈奴是百万之众南下,秦军打胜了,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胜,贺礼一定要厚重,方显大魏之诚意。”须贾沉吟着道:“除了各种珍玩厚礼外,还应当割城三十座。”
    秦国是把匈奴打败了,又没把魏国打败,魏国竟然要割城三十座,有这样的理吗?
    魏安釐王听在耳里,不仅不怒,反而更加欢喜,一个劲的夸赞须贾贤德:“丞相啊,你真是大魏的柱石,有你在,大魏稳若磐石。这事,就照你说的办!”
    XXXXXXX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一派喜庆气氛。
    燕孝王正与一众大臣饮宴,个个欢喜无已,如同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秦军即将东进,韩魏必然是心惊胆跳,忧虑不安。”燕孝王撇撇嘴,冷笑道:“要是寡人没猜错的话,韩王和韩王是度日如年吧?”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不管秦军出动几多,大燕是稳若磐石,不会有任何问题,你们可知为何?”燕孝王瞪大眼睛,冲一众大臣问道。
    “君上英明,大燕自然是稳若磐石。”群臣忙拍马屁,颂扬一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听在耳里,着实让人欢喜,燕孝王眉头一挑,如同停着报喜鸟似的,道:“寡人勤于国政,把大燕治理得强盛,英明自然是不差。不过,却与眼下之事无关。因为大燕地处北方,秦国无力征伐大燕。”
    燕国主要是现在的华北平原一带,离秦国很远,秦国即使要灭燕国,也要排到后面去了,不会在今岁就灭燕。这让燕孝王很是放心,没事就与一众大臣饮宴取乐。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内侍兴冲冲的跑进来,远远就嚷了起来:“三十万秦军北上……”
    “你说什么?三十万秦军北上?”燕孝王如同屁股下同装了弹簧一般,一般老高,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惊惶。
    “是呀。”内侍忙点头肯定一句……
    “咕咕!”燕孝王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上。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列国来朝(中)
    “君上。”群臣大惊失色,齐声惊呼。
    太子僖忙冲过去,一探燕孝王的鼻息,已经没气息了,嗝屁了。
    “这个……”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震惊之色,堂堂一代国君,竟然被吓死了,要不是亲眼目睹,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不好。”突然之间,有大臣失声惊呼,道:“三十万秦军杀来,大燕休也!”
    一听这话,处于震惊中的群臣惊惶失措,如同没头苍蝇似的,恨不得立时逃散。
    秦军如狼似虎,燕国肯定不是对手,这一次,燕国是灭定了,要他们不惊惶都不成。
    “太子,赶紧迁都吧,去辽东。”有大臣忙出主意。
    “对啊,去辽东。”大臣立时附和。
    太子僖一脸的惊惶之色,心想唯有去辽东才能保得燕国万全,就要答应。就在这时,只听那个内侍急急的道:“谁说秦军要打大燕了?”
    “不是打大燕?”一众大臣个个惊奇无比,齐声叫嚷:“三十万秦军北上不是打大燕,还能打谁?”
    在北方只有燕国一个战国,秦军大举北上,不是来打燕国的,还能打谁呢?
    “秦军是去河套之地打匈奴啊,是打匈奴!”这个内侍忙道。
    “你说什么?秦军打匈奴?”太子僖飞蹿过去,一把揪着内侍,劈头盖脑的喝问。
    “是呀。”内侍忙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一众大臣集体失声了,望着已经没了气息的燕孝王,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秦军大举北上是去打匈奴,又不是打燕国,燕孝王竟然只听了半截话,就自己吓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这事太丢脸了,燕国的脸面都丢尽了。
    很快的,一个消息传遍天下,燕孝王驾崩,燕王僖即位。
    至于燕孝王驾崩的原委,燕国在国书中说是因为旧病复发,医治无效。燕孝王之死实在是太丢人,燕国当然不会实话实说。
    XXXXXXXXX临淄,齐国都城,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田单和后胜在座。
    田单在软榻上半躺半卧,脸色很是不好,苍白如纸,没有血色,一脸的病色,看来时日无多了。
    君王后打量着病入膏肓的田单,微微叹息。齐国之所以能败而复起,没有被燕国灭掉,就是因为有田单。田单复齐后,原本可以大展身手,治理齐国,恢复齐国的雄风。哪里想得到,田单在即墨数载,精力心神大耗,身子垮掉了,没有精力治国,虽是担了丞相之名,却多不理事。
    即使这样,只要田单在,齐国的顶梁柱就在,如今,田单来日无多了,齐国的柱石就要殒落了,君王后能不叹息吗?
    君王后把目光从田单身上收回,道:“今儿请你们前来,是有大事要商议。”
    说到这里,稍一停顿,道:“原本以为今岁秦军会大举东进,对山东之地大举用兵,一统华夏。我们都错了,秦军并没有东进。因为,匈奴瞅准了时机,想要占据河套之地,秦国放弃了东进的良机,果断出兵,三十万秦军大举北上,在北河大败匈奴。然后,秦军穷追猛打,把匈奴围困在阴山的隘口里。对于此事,你们有何见解?”
    君王后是个奇女子,不仅在齐襄王落难时与其结识,还很有才华,镇得住。范睢曾经派人给君王后送去一对玉连环,要君王解。君王看都不看,当着秦国使者的面,命人把玉连环砸碎。范睢得知这事后,就曾断言,君王后是个奇女子,有她在,齐国不可犯。从此以后,秦国调整对齐策略,多以结盟为主。
    这次,齐国接到秦国的文章,得到秦军北上攻打匈奴后,君王后很是平静,并没有如韩王和魏王那般大喜大悲,命人把后胜和田单请来,共同商议。
    君王后的话音一落点,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落在田单身上。田单是齐国的顶梁柱,凡事要听听他的意见。
    “好!好!好!”田单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大声赞好,一双枯瘦的双手轻轻相击,大为赞赏。
    “丞相,你为何叫好?”齐王建忙问道。
    “君上,匈奴是华夏的公敌,凡华夏子民皆有击胡之重责!”田单缓缓开口,双眼中精光闪烁,道:“往昔抵抗匈奴主要是赵国之事。如今,赵国被秦国所灭,抗击匈奴之重责自然就落到秦国肩上了。秦国东进原本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秦国却放弃了,而是大举北上,抗击匈奴。秦国这是以华夏为重,以天下为重,诚为千古盛事也!”
    田单对秦国打匈奴一事是赞不绝口,神采飞扬,又有些遗憾道:“惜乎哉!单老矣!不能驰骋于北疆!”
    尽管战国时代七大战国力征,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深仇大恨难以道尽。不过,在对于外敌这事上,却不会含糊,不管有多大的仇,多深的恨,只要需要,都会联手。
    田单既是欣赏秦国以华夏为重的义举,又是感慨自己老了。若是他还年轻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奔赴边关,参与此战。
    “丞相所言极是,秦王胸怀宽广,小天下也!”君王后对秦国此举也是赞不绝口。
    要知道,秦国大举东进的良机是何等的难得,那是数百年杀伐征战好不容易得到的良机,要是错过了,那是何等的让人痛惜。然而,秦国为了华夏,果断的放弃了这一良机,大举北上,对付匈奴。如此胸怀,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丞相以为,大齐该如何处置?”君王后望着田单。
    “击胡是华夏重责大任,是华夏盛事,不可不贺。当遣一使臣,携重礼往贺便是。”田单微一凝思,立时有了主意。
    “嗯。有理。”君王后当即赞同。
    秦国打败百万之众的匈奴,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一定要道贺。只不过,田单和君王后都是胆识不凡之辈,没有象韩王和魏王那般割地。
    XXXXXXX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正与春申君在饮宴。楚考烈王把一爵酒喝干,放下青铜酒爵,问道:“春申君,还没有找到信陵君和平原君?”
    “未找到。”春申君摇头,道:“二人素与我交厚,为何不前来相投呢?”
    中牟一战之后,信陵君和平原君就失去了音讯,不知所踪。春申君多方派人打探,想要把二人接来。当然,他如此做,不全是为了与二人的交情,还在于这二人利用价值,若是能握在手里,这对他有着莫大的好处。
    “无论如何,你得把二人找到。”楚考烈王阴阴一笑,道:“只要平原君在,大楚就能在赵国一事上做文章。赵国虽是被秦国所灭,其势力仍存,若是有平原君登高一呼,必然是群起响应,赵国复国都有可能。即使不能复国,能给秦国添乱,亦是大好事。”
    限于形势的需要,秦国虽然灭了赵国,却是没有赶尽杀绝,留下了很多残余势力。若是利用得好的话,一定会给秦国添乱,楚考烈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