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11章

秦皇纪-第311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狠!真狠!太狠了!”过了半天,范睢他们这才反应过来。
    “人言我范睢出计恶毒,公子此计远胜于我也!”范睢先是感慨一句,紧接着就道:“公子此计虽然毒辣,若春申君、李园和楚王不是恶毒之人,也不会中计。我看,此计能成!”
    “只要运作得好,一定能成。”黄石公和尉缭对视一眼,大为赞成。
    “那好,这就让顿弱扶持李园。”秦异人拍板。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乐毅膺重任
    函谷关,是秦国最为重要的东大门,同时也是秦国进入山东的必经之地,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关外,一车辚辚驶来,正是乐毅的车。
    “函谷关到了。”乐毅掀起窗帘,打量着雄伟的函谷关,眼中精光闪闪,道:“久闻函谷关险要,果是不假。有此关在,秦国就是高枕无忧也。”
    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秦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得极为坚固,可以说是固然金汤,只要函谷关在,秦国就不用担心。而历史的发展,恰恰很好的诠释了这点,山东之地多几次合纵,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秦国。秦国一旦不敌,就依托函谷关而守,拖下去,最终把六国合纵给拖散了。
    打量一阵函谷关,乐毅又是慨然而叹:“想我乐毅本魏人,本想用于魏,然魏国不用,不得不入赵;赵虽有武灵王这样的雄主,亦是不用我乐毅,不得不远走弱燕。昭王慧眼,识我乐毅于不得意之际,委我重任,乐毅方得一展胸中所学,把弱燕治理成强国,出兵伐齐,几灭齐国也。然,燕王昏昧,不识乐毅之谋,葬送大好前程,乐毅不得再归赵。赵虽尊荣我,厚遇我,却是闲置我不用。如今,乐毅来日无多,却不得不再踏上入秦之路,此诚命乎?”
    乐毅一生历经艰难曲折,这也是战国之际求一用武之地大才的共同经历。乐毅还算是幸运的,只是不用他,没有人折辱他的身心。象张仪和范睢,在山东之地不仅没能得到重用,还差点丢了性命。
    正感慨间,只见一国异常雄伟大气的王车驶来,乐毅只觉这车很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似的。
    正惊疑之际,只见李斯和韩非快步而来,冲乐毅恭恭敬敬的施礼,道:“李斯、韩非见过先生。”
    “李斯?韩非?”对这两个才智不凡的后生晚辈,乐毅是印象深刻,在抡材大典时就对他们格外欣赏,颇有些不解的问道:“你们怎生来到这里?”
    “禀先生,李斯与韩非奉秦王之命,前来迎接先生。”李斯口齿便给,而韩非结巴,这番话自然是由李斯来说了。
    “这么远?”秦昭王竟然派人到函谷关来迎接,还真是出乎乐毅意料,不由得大是惊讶。
    乐毅知道若他入秦的话,秦昭王一定会隆重迎接他,可是,也没有隆重到这种程度吧?函谷关,这可是数百里上千里之遥了,古往今来,迎贤就未有如此之事。就是周文王礼遇姜太公也没有这么隆重吧?
    “这车是王太孙的用车,也就是穆天子西巡之车。秦王本想派王车前来迎接先生,可是遍寻国中车,未有一车如穆天子车尊荣。”李斯躬身施礼,道:“请先生上车。”
    秦异人的用车是周穆王当年西巡之车,遍观天下间,还真找不出一辆比这更尊荣的车了,哪怕是七大战国国君所用的王车也是比不了。
    这车毕竟有数百载的历史了,并且还有那么非凡的经历,七大战国的王车能有吗?
    “原来如此。”乐毅恍然,怪不得有些眼熟,原来是秦异人的用车。
    “好!”穆天子车的名气太大了,即使乐毅这样的大才也是怦然心动,欣然应允。
    李斯和韩非扶着乐毅上车,陪侍在侧。
    穆天子车朝咸阳行进,李斯这才向乐毅禀报,道:“禀先生,王太孙将在百里处迎接,太子将在五十里处迎接,秦王将在三十里处迎接。”
    “谢秦王!”乐毅站起身,冲咸阳所在方向抱拳行礼,很是激动。
    王太孙、太子和秦王三人,是秦国的掌控者,三人皆出城相迎,这是何等的礼遇?即使乐毅一生得到的礼遇不少,也没几次能有如此之重了。就是燕昭王礼遇他,也不过如此了。
    重新坐下来后,乐毅问起李斯和韩非在秦国的情形,还有秦异人征战之事,二人一一回答,乐毅又是好一通感慨。
    到了离咸阳百里处,秦异人在这里相迎。
    “见过先生。”一见乐毅的面,秦异人快步上前施礼,极为恭敬。
    乐毅对秦异人有大恩,可以这样说,若不是乐毅,就不会有今日之秦异人。秦异人举办抡材大典,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清夫人,一个是乐毅。清夫人帮秦异人把抡材大典从信陵君手中夺过来,乐毅帮秦异人邀来荀子和公孙龙子。若无乐毅相帮,以当时秦异人的身份地位名望,是无法邀来荀子和公孙龙子这样的泰斗,那么,抡材大典就不会那样隆盛,秦异人的名头就不会如此响亮。
    正是因为秦异人成了天下第一名士,秦昭王这才对他特别重视,才有今日之秦异人。
    对于乐毅,秦异人是真心感激。
    “呵呵!”乐毅一见秦异人的面,快步上前,执着秦异人的手,打量秦异人,特别欢喜,笑道:“王太孙,我们又见面了。”
    对于乐毅来说,秦异人既是他的知己,又是他寄予厚望之人。秦异人在第一次见到乐毅的时候,就能说出乐毅的心病,能理解乐毅“化齐之策”的苦衷。
    要知道,“化齐之策”倍受世人诟病,能理解乐毅苦衷者少之又少,秦异人恰好能理解,这让乐毅要不把秦异人引为知己都不成。
    以乐毅的眼光当然能看到,秦国已经操天大势于己手,只需要秦国不犯错,就能一天下,结束数百载的战乱。而秦异人非常了得,很可能一统天下,乐毅的希望就寄托在秦异人身上。
    此时此刻,再度见到秦异人,乐毅极是欢喜。
    两人谈笑生风,极是舒畅,很快就到了五十里处,太子嬴柱前来相迎。一番礼节之后,接着朝咸阳进发。
    到了三十里处,秦昭王率领文武百官前来相迎。
    “嬴稷见过先生。”不等乐毅见礼,秦昭王抢在头里冲乐毅见礼。
    秦昭王不称“寡人”,不说“我”,而是直呼己名,这是对乐毅的器重。
    乐毅与秦昭王见过礼后,又与范睢见礼。对于范睢,乐毅是赞叹不已,这可是一个非凡了得的大才。而且,他的人生道路异常坎坷,虽是大才,却是不得重用不说,还差点被魏齐害死,让天下人慨叹“辱士若此,未之闻也”。
    见过范睢后,乐毅又与白起相见,两人的见面颇有些让人意外。
    两人并未行礼,而是你瞧着我,我瞧着你。然后,就是同时上前,张开双臂,把对方拥在怀里,使劲在对方背上捶着。
    “哈哈!”突然间,两人不约而同的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在当时,天下有一句话说“能敌白起者,非乐毅莫属”,意思是说能在战场上与白起交手者,唯有乐毅了。
    可以说,两人是天骄并世而生,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在战场上交手。不过,这不能阻止两人的神交,两人虽是初次见面,却是神交已久,今日一见面,顿生知己之感,惺惺相惜,仿佛已经是数十载交情的老友似的。
    “人言‘能敌白起者,非乐毅莫属’,你二人是并世天骄,如今,皆归秦了,寡人之幸也!秦之幸也!”秦昭王把白起瞧瞧,再把乐毅瞧瞧,欢喜不已,咧着一张嘴哪里合得拢。
    白起和乐毅都是天才,二人在军事上的才干非常杰出,一生能有一人为臣已经是了不得了,秦昭王如今却把两人都网络了,还有比这更让他欢喜的事吗?
    秦昭王上了穆天子车,然后把白起和范睢请上去,陪着乐毅。这驾车之事就着落在秦异人身上了。本来,秦昭王要亲自驾车,乐毅再三推辞,他不敢当。
    再者,秦昭王年岁大了,这驾车之事他是不是能胜任还在两说。
    秦昭王不能驾车,自然是要太子代劳。只是嬴柱身子骨太弱,他无论如何不能驾车,这驾车一事就只能着落在秦异人身上了。
    对这事,秦异人倒不推辞,因为这是乐毅,是让他心折的乐毅,更何况乐毅对他有大恩,为他驾车也无不可。
    乐毅的名声太响亮了,赶来迎接的秦国国人庶民太多,官道两旁全是热情的秦人,呼喊着乐毅的名字,这让乐毅格外激动。
    “秦人质朴、热情,果如斯也!”乐毅看在眼里,大是感慨:“山东之地骂秦为虎狼,何其误也!乐毅一路所见,秦人质朴、敦厚、热情、勤于稼穑,安居乐业,此王道气象,秦将一天下也!”
    秦国一直是山东之地谩骂、贬低的对象,在山东之地嘴里,秦国就是虎狼,就是残暴不仁,真正能够看到秦国可贵之处者少,最有名的就是荀子了,他不仅赞扬秦国,还得出秦国必将一天下的结论。
    正是因为如此,荀子虽是“儒家六宗”之一,曾经一度不被儒家承认。
    到了王宫,秦昭王举行了盛大的酒宴,欢迎乐毅的到来。
    这次酒宴很隆重,很奢华,比起秦异人班师归来还要胜上三分。
    这又让乐毅感动不已。
    要知道,秦国崇尚节俭,秦昭王是出了名的节俭之君,一餐饭不过一份肥羊炖、一些饼,一碟蒜泥、苦菜,就是酒也不过三爵。象今天这般奢侈的事情,在秦昭王一生中绝无仅有,这都是因为乐毅之故,要乐毅不感动都不成。
    酒宴罢,秦昭王把乐毅请到上书房,冲乐毅躬身见礼,道:“秦欲一天下,结束数百载战乱,还请先生教我。”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绝世两水工
    乐毅大才绝世,把他请到秦国来,对秦国的帮助不仅仅在于办学,还在于他可以给秦国提出极富远见的建议,而这正是要统一天下的秦国极需要的。
    对于一心想要统一天下的秦昭王来说,他心里火热,要不是怕太过突唐,秦昭王在见到乐毅之时就会问计了。如今,礼节终于完了,秦昭王第一时间就问了出来。
    听听乐毅的见解,这是特别重要之事,不仅秦昭王期待,就是范睢、白起、司马梗、秦异人、王翦、李斯和韩非也是期待,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乐毅。
    “长平大战前,秦赵对峙,皆有一天下之势。长平大战,秦胜而赵败,赵国已经无力问鼎天下了。”乐毅开始剖析,道:“秦操天下大势,一天下只是早晚间事。乐毅有一句话:先内后外,稳打稳扎,多施仁义,少行杀戮。”
    先内后外:这话与范睢主张的暂缓东进厚筑国力不谋而合。
    秦国虽是一强独大,操天下大势于己手,然而,山东之地的力量仍是不小,若秦国想要一统,就必须要更加强大。至少,要从长平大战的巨大消耗中恢复过来。
    是以,从国内着手,恢复国力让秦国更加强大,就成了必要之事。
    稳打稳扎:秦国是一强独大,再无统一的竞争对手,操天下大势于己手,只要不操之过急,只需要求一个“稳”字,就能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历史上,秦国在长平大战后打了一系列的败仗,损兵折将数十万,秦国曾经一度极为虚弱,无力东进,就在于秦昭王太急于求成,太过急躁了。他很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不顾秦国因为长平大战消耗过甚的事实,大举用兵。再加上误杀白起,失去了统兵大将,还有邦交上的失策,没有进行逐个击破,最终造成山东合纵,秦国一败再败。
    乐毅要秦国求稳的说法,太有见地了,打在秦国的要害上。
    多施仁义,少行杀戮:这是因为秦国要进行的是统一战争,而不是争霸之战。争霸之战,杀就杀了,烧就烧了,抢就抢了,反正是一锤子的买卖,你奈我何?
    统一战争,那就是打下来的土地城池是秦国的,破灭之国的口众是秦国的子民,当以仁义为先,结其心。若是过多的杀戮,就会积累仇恨,不便于接下来的治理。更别说,这会损耗华夏的有生力量。
    乐毅不愧是名动千古的大才,一句话把范睢、王翦的说法全包括进去了,还给秦国指明了策略,那就是求稳。
    “好!采!”秦昭王他们大声喝采,个个一脸的赞叹。
    “先生好谋划,让嬴稷如同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秦昭王又是一脸的惭愧,道:“不瞒先生,嬴稷对于一统之事太过心急,太过急躁了,幸得丞相与异人阻止,要不然的话,几铸大错也。”
    听了乐毅的话,秦昭王方才知道他急于扫灭山东之地一事太过于急躁了。
    秦昭王能够正视自己的过错,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雄视天下数十载,令山东之地谈秦色变。
    “先生能入秦,秦之幸也!”秦昭王满脸的喜色,道:“先生可否屈就客卿?”
    客卿,相当于现代的“顾问”,没有实际的职权,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给一国之君出谋划策。
    在山东之地,客卿一职是虚衔,是国君邀买人心的,做个摆设而已,没实际的用处。而秦国的客卿,却是举足轻重,商鞅、张仪、范睢都曾做过客卿,最终这三人都成了丞相。
    秦昭王让乐毅做客卿,因为乐毅年岁太大的缘故,不会再拜他为相,不过,对他的重视已经很明显了。
    “若秦王不嫌乐毅年老,乐毅愿做秦之客卿。”乐毅当然知道秦国客卿的重要性,秦昭王也很真诚,欣然领命。
    “呵呵!”秦昭王发出一阵畅笑声,道:“还请先生为寡人出谋划策。”
    若乐毅能为秦国谋划,那是再好不过了,秦昭王这是真的欢喜。
    “秦王但有所命,乐毅定不推辞。”乐毅忙道。
    “这次请先生来秦,不仅仅是要请先生为寡人出谋划策,还在于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请先生来办。”秦昭王大为是欣慰。
    “何事?”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他口中的大事,必是天大之事,乐毅眉头一挑,一脸的凝重。
    “办学馆。”秦昭王给出答案。
    “办学馆?”乐毅一愣。
    办学馆,多大的事?用得着整得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