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24章

秦皇纪-第324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万人的吼声是何等的响亮,如同雷霆万钧,直贯九霄,震得天上的浮云片片碎裂。
    如此具有气势的吼声,这是周赧王这辈子头一遭听见,先是吓了一大跳,紧接着就是大喜过望,这些人是在朝见他这个天子啊。
    自周赧王即位以来,他接受的朝见不知几多,就是未有如此这般有气势,让他热血沸腾的事儿。
    往昔,他的大臣朝见他,他一见就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因为这些大臣跟他一个样,要死不活,而且年纪还不小,老的都快钻土了。因为周王朝就是实行的特权统治,周室更是特权横行,好多职位是世袭的,从祖宗传下来,可以做一辈子的官,直到老死为止,即使周赧王想要换掉这些老得掉渣渣的官员都不成。
    更要命的是,朝见他的大臣们衣着极为混乱不说,还很破旧,连一身新衣都很难见到。不要说大臣穷得没有新衣穿,就是周赧王这个天子也是穷得快没裤子穿了,他接受大臣朝见时,身上穿的多为补了又补的旧衣衫。
    哦,今日的周赧王竟然穿了一身新衣,虽然质地很差,毕竟是新衣,这实在是太难得了。对于穿新衣一事,周赧王都不知道是多么久远的记忆了。今儿要接受“王师”的朝见,为了天子的脸面,他不得不东拼西凑凑了点儿钱,弄了这一身新衣衫。
    “平身!”周赧王红光满面,比起爬到母鸡背上的公鸡还要兴奋,扯起嗓子吼道。
    “谢天子!”九万军队齐声致谢,声音洪亮,直贯九霄。
    周赧王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嘴一张,就要说“有赏”,幸好醒悟得快,眼下的周天子穷得快没裤子穿了,哪来的东西赏赐?更别说,还是要犒赏九万大军。一想到堂堂天子连赏赐都出不起,周赧王异常尴尬,老脸一红,忙转移话题,夸赞道:“你们是王师王臣,你们能来朝见本天子,本天子万分欢喜。”
    这是周赧王这辈子头一遭在如此多人面前训话,大是激动,声调越来越高,很是高亢,道:“你行伍整齐,盔明甲亮,训练有素,是威武之师,不愧是王师!”
    一通夸赞之词下来,九万军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诧异,很是疑惑。
    更有人轻声嘀咕道:“我们盔明甲亮?一身乌漆麻黑的,哪里亮了?”
    “我们是田间地头的农夫,好不好?我这辈子只接受过三次训练呢,而且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呢。这次是被君上从田间地头硬拽来的呀。这又哪里是训练有素了?”
    这些军队虽然人数不少,有九万之多。可是,这些人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被小诸侯们从田间地头强拖硬拽来的。他们只会种地,不会打仗,这能叫训练有素?
    这九万军队名虽为军队,实在应该叫乌合之众。
    没错,他们就是乌合之众!
    他们很多人手里拿着的是耒耜这些农具,连武器都没有,更别说珍贵的盔甲了,能有一袭破旧的袍衫蔽体遮羞就不错了。
    这与“盔明甲亮”、“训练有素”挨不着边,周赧王真能乱盖的。
    周赧王不是因为太过欢喜而在瞎说,是因为他的眼界有限,没有见过真正的精锐。周赧王也有“王师”,不过,他的那点儿可怜的王师比起眼前这群乌合之众来说更加不堪了。
    周室太过衰微,只剩最后一口气了,所谓“王师”又能好到哪里去了?不说武器装备,只说人。那些王师多为老得走不动路的老者,年轻力壮的就没几个。年轻的早就逃国去了,谁会留下来当“王师”?
    是以,周赧王的王师多为老弱病残。眼前这群乌合之众比起周赧王的王师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至少有不少年轻力壮之人。
    “虎狼秦国多行不义,问九鼎之重,侮辱天子,罪莫大焉,本天子命令你们,讨伐秦国,捉拿嬴稷!”周赧王本想好好训话一通,可是,搜肠刮肚,也没有几多说词,只得作罢,不得不说出目的。
    “讨伐虎狼秦国!”
    “活捉嬴稷!”
    西周公右臂高高举起,扯起嗓子大吼。他千盼万盼,就是盼着这一时刻,梦想即将成真,即将建立天大的功劳,由不得他不欢喜。
    “讨伐虎狼秦国!”
    “活捉嬴稷!”
    那些小诸侯不知死活,大是振奋,挥着胳膊,齐声大吼,人人眼里射出精芒,仿佛他们已经建立了不世奇功似的。
    这些小诸侯封地大者不过百里,小者不过十里,用现代的话说来,他们最大的不过是镇长,最小的是村长,他们的眼界有限,他们更没有高绝的才智,哪里能看得出此行的危机。他们只是简单的以为,周天子已经下旨了,他们此行必然能胜利。
    这是盲从盲动!
    “爱卿,你肩负重任,此行一定要保重!”周赧王执着西周公的手,亲热得紧,如同见到老祖周文武周武王似的。
    “天子但请放心,臣一定攻破秦国,活捉嬴稷!”西周公拍着胸脯保证,信心十足。
    “那好,出发吧!”周赧王大是受用。
    “诺!”西周公领命,飞身上马,一声令下,这九万乌合之众就离开了洛阳,朝函谷关开去。
    “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有知,不孝孙即将重振大周!”周赧王望着开走的乌合之众,激动异常,仰首向天,向列祖列宗祈祷。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无知者无畏
    “嗯嗯啊啊!”西周公骑在战马上,一双眼睛放光,打量着行进中的军队,不由得大是得意,摇头晃脑,快活无边,竟然哼起了俚典。
    哼到欢喜处,眼睛一眯一眯的,快活赛神仙。
    西周公封地不过三五十里,若是在秦国的话,他不过是一村长,压根儿就没有机会执掌数万人的大军。如今,他不仅率领数九万大军前去讨秦,而且他还得周赧王敬重,执他手殷殷叮嘱。可以预计得到,从此以后,他将是周天子的股肱之臣,重振周室的大任将会落在他身上,就是比起当年“负成王会诸侯”的周公也不会差,甚至还有过之。
    要知道,周公“负成王会诸侯”时,周室处于强盛之时,其面对的情形比起眼下要好得太多了。若是西周公真能匡复周室的话,那么,他的功劳不会比周公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周公因为辅佐周成王而成为“圣人”,被儒家赞誉有加。若是西周公超过了周公,那么,他的声誉就会比周公还要高。
    更别说,他若再进一步的话,他取代周赧王而成为天子,他就是周室的中兴之主,其功业比起中兴周室的周宣王还要高,甚至可以比肩周文武和周武王这些开国君主。
    想到美妙的未来,西周公浑身毛细孔都在散发喜悦劲头,整个人都快飘起来了,浑身轻飘飘的。
    “西周公此行,一定能建大功,匡复周室,成就不世伟业。”有心思玲珑的小诸侯忙来凑趣,满脸讨好。
    这话说到西周公心坎上了,眉头一挑,得意非凡,道:“呵呵!哈哈!”先是矜持的笑了几声,然后就是再也难抑喜悦,放声大笑,开心之极。
    就这样,这九万“王师”在西周公的率领下,朝函谷关赶去。以西周公那急切的心情,恨不得立时赶到函谷关,打败秦军,建立奇功。
    然而,这支东拼西凑起来的军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行军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快也快不了,只得慢吞吞的如同蜗牛似的朝函谷关爬去。
    行军不过三日,就得到了消息,只见一个斥候飞马来报:“禀西周公,发现秦军。”
    “哦!”西周公一听这话,不由得精神一振,大是兴奋,忙道:“当真?”
    “千真万确!”斥候忙肯定一句。
    “太好了,这下好了,省得我去函谷关了。”以西周公想来,秦军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他一定能打败秦军,一定能建立大功,一听秦军到来的消息,不仅不惧,反倒是很欢喜。
    “只要我们打败了秦军,就能攻下函谷关,关中之地就是大周的了。嗯,关中之地本就是大周的,只是平王当年不知秦国虎狼之性,把关中赐给了秦部族,酿此奇祸。”西周公想得很是美妙,以为他一定能攻入关中,灭掉秦国。
    秦国之地是周室故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西戎进攻镐京,攻入镐京杀了周幽王,占居镐京不走了。为了光复镐京,周平王四处求援,晋齐这些大诸侯不鸟他,周平王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跋山涉水来到陇西河谷见秦襄公。秦襄公当即起兵,进入关中,与戎人大战,大破西戎之兵,夺回镐京。
    周平王见镐京的宫室已经被戎人烧毁,整个镐京残破不堪了,而洛阳的宫室完好,决心东迁洛阳。在东迁之前,把周室故地岐丰之地封给了秦部族。秦部族由此进入关中之地,成为诸侯国,就有了秦国。秦国以岐丰之地为基,一步步的发展,最终夺取了整个关中之地,遂有今日最强战国秦国。
    “呵呵!”西周公发出一阵畅笑声,笑得眼睛都眯到一起了,过了好半天这才问道:“秦军几多?”
    “五万。”秦军压根儿就没把小小周室放在眼里,这次是大张旗鼓而进,没有进行任何伪装,是以斥候能探听得清楚。
    “区区五万,也敢逆王师,真是笑话!”西周公一听这话,一裂嘴角,极为不屑。
    在他嘴里,仿佛五万秦军不过是蝼蚁似的。
    “我手握十万大军,还打不败区区五万秦军?”西周公极是自信,眉头一掀,冲一个亲信一招手,道:“你,去给秦军下战书,后日我们摆开阵势决死一战。”
    “诺!”这个亲信领命而去。
    “呵呵。”西周公望着亲信疾驰而去的背影,极是欢喜,又发出一阵畅笑声,仿佛他已经打败了秦军似的。
    XXXXXXX且说秦异人和司马梗带领五万秦军,以最快的速度东进,很快就出了函谷关,直奔洛阳而去。
    秦异人身为王太孙,这次灭周可以不用亲自前来的,他之所以决定要亲自前来,是因为周室虽小,却影响极大。从军事层面来说,此次灭周没有任何困难,周室要不灭都不成。
    然而,周室毕竟是天子,是天下共主,占了名份,占了大义,其在政治层面的影响相当之大,秦异人不得不亲自前来。
    再者,周室地处秦国东进的必经要地上,灭了周室后,还需要治理。唯有治理好了,对秦国东进,扫灭列国才有莫大的好处。不然的话,一切都是枉谈。
    正行间,孟昭前来禀报,道:“禀王太孙,西周公派人前来下战书。”
    “下战书?”一片惊奇声响起,秦异人、司马梗、黄石公、尉缭无不是张大了嘴,好一通惊讶,如同见到天下间最为惊奇之事似的。
    下战书这种习惯是春秋以前的事儿。在春秋以前,交战双方把军队开到战场,然后下了战书,约好交战日期,再摆开阵势,大战一场。
    很多时候,因为阵势一摆开,双方的军队人数、战车数量都知道了,处于劣势的一方往往主动认输。而胜利的一方不过是提出一些不太过份的要求,双方就订下了盟约,战争也就结束了。
    胜利的一方不仅仅在停战条件上不太过份,而且,也不会杀戮,只要对手认输就成。是以,春秋以前的战争,不以杀戮为务,被称为“仁义之师”。
    在这一时期,取胜的优先条件以兵力优势和战车数量来决定,拥有兵力优势和战车多的一方基本上都是胜利的一方。
    当然,也有例外。最有名的就是“牧野之战”了,当时纣王的精锐主要用在东南之地,在攻击东夷,经营现在江南一带。周武王瞅准了时机,钻了一个空子,起兵伐纣。纣王都城朝歌兵力空虚,没有精锐镇守,无奈之下,纣王就把奴隶武装起来,与周武王在牧野大战。
    纣王虽是被钉在耻辱柱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其实那是周室对他的污蔑,真正的纣王很有作为,至少在开疆拓土这方面比周文王、周武王好得多。纣王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率军打到东海之滨的帝王,他的一生主要在经营东南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山东、上海这一带。
    随着他开疆拓土的成功,他抓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大部分成了奴隶。很有可能,牧野之战中纣王武装的奴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战俘。不用说,这些战俘必然恨纣王,周武王许以好处,这些奴隶临阵倒戈也就在情理中了。
    牧野一战,姜子牙率领三千“虎贲”打头阵,一战成名,“虎贲之师”从此流芳千古。
    到了春秋时代,双方虽然仍有约战,仍在下战书。然而,已经多用阴谋计策了,最有名的话当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这话很好的说明了战争模式的改变。
    春秋时代的战争,阴谋诡计已经盛行,有人未跟上时代的步伐,仍在采用春秋以前的方法来打仗,最有名的莫过于宋襄公了。
    宋襄公与楚国战,他命令宋军摆开阵势,等到楚国渡河之后,决死一战。他的司马立时提醒他,应当趁楚军渡过河的良机,半渡而击之。宋襄公没有采纳不说,还把司马骂了一通。
    直到楚军渡河完毕,开始列阵,司马再度提醒宋襄公,应当趁楚军立足未稳的良机果断出击。这一次,宋襄公怒了,吐了司马一脸的口水,大骂司马丢人,说他是仁义之师,岂能行这等不义之事?
    最终,这一战的结果不言自明了,宋襄大败,自己也受了重伤,没过多久,不治而亡。
    宋襄公就是泥古守旧,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典型。春秋时代的战争,阴谋诡计盛行了,他还在用春秋以前的方式方法来打仗,他要不败都不成。
    而西周公命人前来下战书这事,比起宋襄公的泥古守旧还要可怕。因为这已经是战国时代了,战争不再是“胜而不杀”,而是大行杀戮,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至于下战书,约好交战之期这种狗屁事儿,谁在用?七大战国交战历来就没有下战书的说法,怎么阴损怎么来,怎么杀戮重就怎么打。
    “呃!”秦异人那感觉,如同见到老母猪上树一般梦幻,很不真实。
    “叫他来吧。”秦异人想了想,颇有点好奇,春秋以前下战书的事儿已经是历史了,西周公竟然还在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