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34章

秦皇纪-第334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得到九鼎,就能名正言顺了,要打楚国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对楚国的威胁太大了。竟然要遣使前去秦国道贺,这对于楚考烈王来说,万难接受,他那感觉比吃了苍蝇还要难受。
    “君上,若不遣使道贺的话,这就是招惹秦国,秦国立时就会加兵于楚。”李园忙提醒。
    “呃。”楚考烈王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李园说得没错,秦得九鼎是何等重大之事,其他的诸侯必然是要前去道贺。若楚国不派人道贺,那就是交恶于秦,秦国以此为籍口发兵攻楚,楚国的祸事立时就来了。
    “不仅要遣使道贺,还应该派一重臣携厚礼前去。”李园再度提醒。
    听了李园的话,楚考烈王恨不得扇他几个耳光,仔细想想又觉得在理。若是楚国不派一重臣携厚礼前去的话,那就是在招惹秦国,这后果楚国可是承受不起。
    “李园,你以为当以何为礼?大楚不缺珍货。”楚考烈王很是不爽,却不得不接受李园的建议,决定要派人道贺。
    “君上,这次秦得九鼎,珍货已不能入秦之眼,以我之见,莫若割地为宜。”李园想了想,这才道。
    “割地?”楚考烈王真想抽他几个老大耳括子,可是,李园说得在理。
    九鼎太过重要了,还有什么珍货比九鼎更珍贵的?楚国要交好秦国,除了割地外,不会有别的办法了。
    “好吧,大楚的土地多的是,不在乎那么一点。就割四十肥沃之城吧。”楚考烈王万般无奈,只得割地,冲春申君道:“这道贺一事,就有劳令尹走一趟了。”
    “我?”春申君差点吓尿了。
    秦国是虎狼之国,他曾经陪还是太子的楚考烈王入质于秦。楚王死后,秦国扣留了楚考烈王,不放他回国。经历一番波折,秦昭王这才改了主意,放楚考烈王回国,要不然的话,他与楚考烈王眼下还在秦国呢。
    如今,又要他去秦国,他还真没那胆。
    “你不去,难道要寡人去?”楚考烈王很没好气的道。
    “诺。”春申君只得硬着头皮答应。
    XXXXXXX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头戴王冠,身着王袍,一脸的笑容,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跟个开心果似的。
    白起、范睢、乐毅、王翦、蔡泽、太子嬴柱在座,个个满脸的笑容,如同大过年似的。
    秦异人迁九鼎的消息传来了,九鼎之重谁个不知,哪个不晓?由不得他们不欢喜。
    “呵呵。”秦昭王未语先笑,笑声特别畅快,笑得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
    “呵呵!”范睢、白起、乐毅他们也是发出一阵畅笑声,个个笑得眼睛只剩一条小缝了。
    九鼎之重,他们都清楚。自从周室政衰以来,问鼎重的人不知几多,就未有一人能把九鼎迁走,即使强横而莽撞的秦武王也没有迁走九鼎。秦异人竟然成功了,要把华夏传国圣器迁到秦国来,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秦昭王、白起、范睢、乐毅四人这辈子经历的大喜之事不知几多,就未有一件能如迁九鼎让他们欢喜的。
    白起征战一生,打的胜仗不知几多,其中还有长平大胜这样的天大胜仗,然而,与迁九鼎比起来,就要逊色多了。
    长平大战固然是难得的胜利,毕竟那是一胜之仗,而迁九鼎就意味着传国圣器到手了,秦国可以称帝了,秦国的“帝业”已成,还有比这更让白起欢喜的吗?
    乐毅治理燕国,一举扭转燕国的局势,燕国一举而成为一流战国,差点灭了老牌诸侯齐国,乐毅之功可以说比天高。然而,乍闻秦异人迁九鼎之事,乐毅同样是兴奋莫铭。治理燕国,伐齐固然是天大的功劳,然而,与九鼎之重比起来仍是不足。
    齐国虽是老牌诸侯,毕竟只是一个诸侯,即使燕国灭了齐国,还无法问鼎天下。而秦国得九鼎,就意味着秦国大势已成,即将一天下。
    范睢自从入秦以来,给秦昭王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远交近攻”奇策了,这一计策的出世,让秦国从中受益无穷,自此以后,秦国不用再象以前那般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针。
    然而,与得九鼎比起来,仍是有所不如。远交近攻虽好,却不过是一条计策罢了,得九鼎是由无数奇计追求的结果,范睢不能不兴奋。
    秦昭王十六岁登基为秦王,一生经历的大事太多了,就没有一件能有得九鼎让他欢喜的了。因为得到九鼎,就意味着他可以称帝了,秦国帝业已成,他的人生就达到了最巅峰,从此以后,再无遗憾。
    “异人了得呢,竟然真的迁九鼎了。”秦昭王笑过之后,眼睛一眯一眯的,冲众人道。
    “恭喜君上,贺喜君上,有此贤孙!”范睢、白起、乐毅他们齐声向秦昭王道贺。
    “哈哈!”这话说到秦昭王心坎上了,仰首向天,一颗雪白的头颅不住晃动,放声大笑,畅快无比。
    “得孙若此,夫复何憾!”笑过之后,秦昭王极是满足。
    能有秦异人这样能迁九鼎的贤孙,此生何憾?
    不要说秦昭王欢喜莫铭,就太子赢柱也是欢喜不已,虽然他与秦异人的关系不太好,毕竟秦异人是他的亲子,他也有荣焉。
    “异人即将回咸阳,大秦一定要做好迎接之事。一定要以隆重盛大的庆典,迎接九鼎!”秦昭王道。
    (未完待续)
第三章 迎九鼎
    迁九鼎是天大的事儿,到了秦异人回咸阳这天,秦昭王起了个绝早,洗漱完成,用过早点,就去咸阳城门口,准备迎接九鼎的到来。
    一向节俭的秦昭王特的命人做了一身新衣,穿在身上,整个人喜气洋洋,仿佛年轻了二十岁,见到人就呵呵直笑,仿佛这是他这辈子最为欢喜的一天似的。
    刚出上书房,就遇到范睢、白起、乐毅、王翦这些重臣,秦昭王未语先笑,道:“寡人以为起得够早的了,没想到你们也不慢嘛。呵呵!”说到后来,就是一阵畅笑。
    “呵呵!”范睢、白起、乐毅和王翦就是一阵畅笑声。
    尤其是白起,生性严谨,为人严肃,绝大部分时间就是板着一张脸,冷冰冰的,如同万载玄冰似的,很少有笑的时候,今儿不仅笑了,还笑得特别欢快。
    “白起,你这一辈子就知道板着一张脸,就没见你笑过,你怎么也会笑?”秦昭王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冲白起道。
    这番说笑引来范睢他们一阵畅笑,极是舒心。
    “君上,往昔臣要领军,不得不严谨。如今嘛,王太孙迁九鼎归来,臣欢喜。”白起忙解释一句。
    “寡人还以为你这辈子就没有欢喜的事儿呢,没成想,还是有让你欢喜的事儿。”秦昭王笑笑,袍袖一甩,道:“走,去城门口迎九鼎。”
    大步一迈,率先走了出去。
    范睢、白起、乐毅、王翦他们跟上。
    出了王宫,秦昭王就被吓了一大跳,只见咸阳街瞿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欢天喜地的秦人,个个脸上泛着笑容,眼中光芒闪烁,比起大过年还要兴奋。
    一向珍惜时间的秦人,今儿见了面,不再是“道路以目”,而是相互之间议论纷纷,说说笑笑,叫嚷个不停,仿佛他们不再惜时似的。
    “这……”秦昭王看在眼里,大为诧异。
    “君上有所不知,迁九鼎的消息传来,国人庶民欢喜难言,放炮竹庆贺,奔走相告。”范睢忙为秦昭王解释一句。
    “九鼎之重,谁个不知,哪个不晓?既然如此,就传寡人旨意,今儿举国欢庆一日。”秦昭王也是欢喜,特的开恩,允许秦人庆贺一天。
    秦国惜时,重视效率,除非天大的事情,不会给“假期”,不会让国人庶民欢庆。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人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自发的组织起来,要庆祝这一天大的胜利。事情报到秦始皇那里,秦始皇只得顺应民心,下旨让秦人庆祝三日。
    秦昭王这旨意一传下,秦人更加欢喜了,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大秦万岁!君上万岁!”
    惊天的吼声响彻天际,直贯九霄。
    秦昭王率领文武百官,朝咸阳城门口行去,路上听着国人庶民的议论声,更加欢喜了。
    “大秦终于迁九鼎了,这是九鼎啊。”
    “想想当年,武王是何等的强横,想要迁九鼎,放言若能得睹九鼎,就是死也不后悔。后来,他入洛阳,见是见到九鼎了,就是没能把九鼎迁回咸阳。”
    “武王太过莽撞,竟然与人赛举鼎,折胫而死,错失了迁九鼎的天赐良机啊。”
    “如今,王太孙成功了,要把九鼎迁回咸阳,这是何等的喜事儿,我一想起这事,就是睡不着觉。”
    “我也是睡不着啊。九鼎啊,我终于有幸能见到九鼎了,这辈子值了。”
    秦人的议论声响成一片,如同雷鸣似的,嗡嗡直响,平添几许喜悦气氛。
    来到城门口,放眼一瞧,只见一条长龙从城门口开始,一直延伸出去,不知有多长,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龙自然是由赶来的秦人组成的,他们站在官道两侧,伸长脖子,瞪圆眼睛,踮起脚尖,望着东方。
    “呵呵!”秦昭王看在眼里,发出一阵畅笑声,站在城门口,耐心的等待。
    范睢、白起、乐毅、王翦、荀子、公孙龙子、徐夫人,还有一众大臣站在他身后,个个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瞪圆眼睛,望着东方,一脸的期盼。
    尽管秦昭王、范睢、白起、乐毅他们一生经历的大风大浪不知几多,然而,他们还没有如眼前这般期待过。
    因为九鼎是传国圣器,非天子不能居之,就算是秦昭王、范睢、白起、乐毅这样的风云雄杰,也未曾目睹。对于他们来说,若能一睹九鼎神姿,此生无憾也!
    “怎生还不来呢?”秦昭王眉头一挑,有些耐不住了。
    “君上,这没几多时间啊。”范睢忙提酷一句。
    “没几多时间吗?哦。”秦昭王点点头,又道:“异人这也太慢吧,他就不能快点吗?”
    不是秦异人来得太慢,而是他们来得太早了。
    就这样,秦昭王时不时就会问上一句,埋怨秦异人一通。
    “来了!来了!”突然,官道两侧的秦人发出一阵欢呼声,欢呼声初起时还很远,只能隐隐听见。只不过眨眼功夫,这欢呼声就传过来了,城门口的秦人欢呼起来。
    紧接着,就是城里的秦人也在欢呼,一时间,欢呼声动九霄。
    “来了!”秦昭王异常振奋,双手紧握成拳,狠狠挥动,眼睛瞪圆,死盯着前方。
    果然,只见前方出现一支队伍,正快速朝咸阳而来。这支队伍初时只是隐隐约约,看不太清楚。没过几多时间,这队伍就清楚了,只见这是一支身材高大的秦军锐士,赶着九辆异常宽大的马车而来。
    这九辆马车上装着九尊巨大的青铜鼎,气势非凡,让人一瞧就知不是凡物。
    “九鼎!九鼎!”
    一片欢呼声响起,秦人差点疯了,手舞足蹈者有之,放声狂吼者有之,蹦来蹦去者有之……秦人用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发泄他们的惊喜之情。
    “九鼎!真的是九鼎!”秦昭王红光满面,哪里还呆得住,一迈步,飞也似的冲了过去,如同在飞似的,哪里象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是九鼎!是九鼎!”范睢、白起、乐毅和王翦这些沉稳之人,此时再也不能沉稳了,而是一蹦老远,飞也似的追了上去。
    身后的一众大臣,无不如是。
    他们眼睛瞪圆,眼中精光闪烁,双手不住晃动,吼得山响,如同一头头见到美味羊羔的饿狼似的。
    秦异人骑在骏马上,见到秦昭王他们飞奔而来,大是诧异,万万没有想到,秦昭王、范睢、白起和乐毅他们竟然有如此率真的一面,这更有人情味。
    再仔细一瞧,若是秦昭王他们再红着一双眼睛的话,跟饿狼就没差别了。
    “见过大父。”秦异人飞身下马,冲秦昭王见礼。
    “九鼎啊九鼎。”秦昭王太过惊喜,冲秦异人挥挥手,连免礼都没有说,而是飞奔过去,来到第一尊鼎前,右手伸出,抚着九鼎,一个劲的念叨。
    “寡人久闻九鼎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方得一睹九鼎,此生无憾也!”秦昭王抚着九鼎,感受着九鼎上传来的冰冷,一脸的满足,脸上尽是笑容。
    “此生无憾也!”范睢、白起和乐毅他们大为赞成这话,重重点头。
    九鼎是华夏圣器,谁个不知,哪个不晓?能一睹九鼎,正如秦武王那句话“死亦不悔”。一股满足感充满范睢、白起和乐毅他们胸中。
    秦昭王抚摸一阵九鼎,这才仔细打量起来,只见九鼎上有山川图案,上面有一个“雍”字,眉头一挑,道:“这是雍鼎?”
    “是的,大父。”秦异人来到秦昭王身边,为他解释,道:“大秦地处雍州,今日迁鼎,雍鼎自然是要放在最前面。”
    “呵呵!”对这处置,秦昭王没异议,大为赞成,道:“异人虑事周到。”
    说到这里,面容一惨,目光落在雍鼎上一摊乌黑色的血迹上,眼中泪花闪动,道:“这是大兄之血?”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长子,是秦昭王的大哥。乍见这血迹,秦昭王想到了秦武王举鼎而死一事,不由得心中甚是悲戚。
    “是的,大父。”秦异人道:“武王与人赛举鼎,实在是莽撞,我意留下这血迹,警示后人,莫要再象武王那般莽撞。若大父以为不妥,我这就命人拭去。”
    “不!”秦昭王右手轻摆,道:“异人,你做得对,很对!这血迹就留下来吧,警示后人。”
    秦昭王右手轻拍雍鼎,叹息一声道:“大兄啊大兄,你身为大秦之君,却是个恃力之人,落得如此下场院,诚为后人戒也!”
    叹息一阵,来到凉州鼎前,打量一阵,再查看幽州鼎和冀州鼎。
    雍、凉、幽、冀四鼎为西方四鼎,是要放到一起的。在这之后,就是最大的豫鼎了,豫鼎代表着中原,最大,最为气派,最有霸气。
    秦昭王停留在豫鼎前,好一通打量,感慨万千:“豫鼎代表中原,豫鼎啊豫鼎,你可知如今的中原是何等的不堪?中原土地肥沃,远胜大秦的关中之地,然而,山东之地却在艳慕大秦的富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