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84章

秦皇纪-第384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我们大秦的国人庶民天天有肉吃,有酒喝,你们也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了。”秦军锐士齐声附和。
    “我听读书人唱过一首童谣,我还记得,果是一点不假。是这样唱的‘朝求升,暮求合,历来庶民难存活。早早开门迎王师,管教大小都欢悦’。”那个提起读书人的韩人扯起嗓子唱起来,异常激动,跑调了,却是喜气洋洋。
    “谁是王师?”唱完了,这个韩人还扯起嗓子大吼一声问道。
    “秦军!”
    “秦军!”
    韩人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吼。
    韩人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因为秦异人出重金给顿弱和姚贾,让他们收买天下读书人,为秦国背书,进行宣扬的结果。
    在灭韩之前,一定要把宣扬之事做好,这可以省很多事,可以减少很多伤亡。
    一场好的宣扬,可顶一支大军!
    同样的情景白起也遇到了,白起一开始也是诧异,大是惊奇,亮出身份说他是白起。白起凶威甚著,令山东谈之色变,然而,这次韩人不仅不怕他,反而要亲近他,这令白起想起了秦异人的话,慨然一叹:“君上有言:得心者得天下,果如是也!”(未完待续。)
第六章 兵临韩都
    韩人实在是太热情了,不仅迎接秦军的到来,还要跟在秦军后面,前去新郑,亲眼见证秦国灭韩。
    秦军一路前进,随在后面的韩人越来越多,如同一片海潮似的,个个脸上泛着开心的笑容,眼里全是希冀之色。
    要是在以往的话,每当秦军打来,韩人就会痛恨,就会大骂秦军是虎狼,象今日这般不仅不反对不说,还持欢迎态度的事儿还是头一遭,这令白起又是一通感慨。
    “想我白起,征战一生,平生征韩不知几多,每当我率军到来时,都会看见韩人仇恨的脸庞。象今日这般热情热忱,还是头一遭遇到。”白起一脸的难以置信,感慨万端。
    白起身为秦国上将军,平生大小数十战,其中就有不少是征韩,他对韩人的态度最是了解不过了。依他的记忆,历来只有韩人仇恨秦军,仇视秦军的事儿,象眼下这般热烈欢迎秦军的事儿他还是平生头一遭遇到,要不是亲眼看见,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这都是君上英明,大出金,收买天下读书人,为大秦宣扬。”王翦骑马随行的车旁,道出原委。
    韩国与秦国接壤,更是处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受“秦祸”最烈,上百年打下来,哪家哪户没有人死在秦军手里?是以,韩人对秦国最为仇视,最为痛恨。
    韩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就是因为秦国改变了策略,大力宣扬,把秦国的国策说给韩人知晓,让韩人知道只有秦国灭了韩国,他们才有好日子过,他们的日子才有盼头。
    这一切,都是秦异人的功劳。在往昔,秦国的武力是没得说的,打得山东之地谈秦色变,可是要说到宣扬就乏善可陈了。直到秦异人提出,秦国这才开始重视宣扬,收买读书人,为秦国背书。
    而眼下要灭韩国,对韩国的宣扬就是重中之重了,顿弱和姚贾深体秦异人的用心,没少花功夫,方有眼前之事。
    其实,秦国代表的是先进的封建制度,而山东之地代表的是半封建半奴隶制度,秦国本就是胜上一筹。更别说,秦国政治清明,官吏勤政、清廉,国人庶民安居乐业,这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只要宣扬得法,就能改变韩人的态度。
    随在秦军后面的韩人队伍不断壮大,到后来,到了新郑时不知几多。
    当然,随在秦军后面的韩人是清一色的国人庶民,也就是被统治者,他们的未来全部寄托在秦军身上。
    韩国的王公贵族和豪强,一个也没有。这些拥有特权的统治者,他们最是仇恨秦军,痛恨秦国,因为秦国若是灭了韩国的话,秦国必将在韩地推行秦法,他们的特权就不保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就会化为乌有,他们当然不会欢迎秦军的到来。
    一听说秦军要来了,他们早就逃了,逃到韩国都城新郑去躲起来了。
    秦军在韩国境内的行军异常顺利,因为没有韩军敢于抵抗秦军。韩军要么逃走了,要么就是投降了秦国,可以说是望风而溃,秦军兵不血刃,连下数十城。
    每下一城,白起就发布安民告示,宣扬秦国的国策,指出秦军此来非为杀戮韩人,而是要解救韩人于倒悬,从此以后,韩人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这着实令韩人欢喜,大为振奋。
    最让韩人安心的是,秦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只要不攻击秦军,秦军就不会对韩人怎么样。这与山东之地历来谩骂的“虎狼”扯不上任何关系,要让韩人不安心都不成。
    就这样,秦军一路兵不血刃,就赶到了韩国都城新郑。
    韩国王宫,韩桓王脸色苍白,没有一丝儿血色,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身子打颤,一个劲的问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众大臣个个垂头丧气,紧闭着嘴唇,大气也不敢出。
    虽然早就接到秦国进军的消息,不过,那时节的韩桓惠王却是不太担心。以他想来,韩国虽然弱小,秦国虽然强大,然而秦国打了韩国上百年,也没能把韩国怎么样,韩国还是韩国,顶多就是丢土失地。
    至于丢土失地,韩桓惠王才不会放在心上,土地算什么?丢了就丢了,至少韩国还存在,他还是韩王。
    哪里想得到,战事的进展大出他的意料,秦军的推进速度极为迅速,连下数十城,即将逼近韩都新郑。
    这还不是最让韩桓惠王最为忧心的,最让他忧心的是韩人对秦军态度的转变,由仇恨转变为欢迎。要是韩人不改变对秦军的态度,仍是如往昔里那般仇恨秦军的话,韩国还可以拼死一战,韩人一转变态度,韩国想拼死一战都不可能了。
    秦国的宣扬非常成功,令韩人改变了态度,这是釜底抽薪之计,没有了国人庶民的韩国还是韩国吗?韩国还能拿什么来一战呢?
    “说呀,说呀。你们都说呀。”韩桓惠王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来:“寡人养你不是喂猪,是要为大韩出谋献策,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你不是自诩奇计绝世吗?你自己都没有办法了,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一众大臣只能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隆隆!”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声响传来,如同万千惊雷炸响似的。
    这声音太有震憾力了,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这是……”韩桓惠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惊疑不定。
    “不好!秦军到了!”丞相韩开地还算是个明白人,率先明白过来,如同火烧了屁股似的,一蹦而起。
    “秦军到了?”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众大臣个个如同炭火掉进裤裆烧了小JJ似的,一蹦老高,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噗嗵!”韩桓惠王一个没坐稳,摔倒在地上,四仰八叉的,好不狼狈。
    此时此刻,韩国君臣最怕的就是秦军到了,那意味着他们的末日不远了,他们能惊惧不安吗?
    “格格!”牙齿相击声响成一片,如同雷鸣似的。
    “君上,事已至此,再怕也是没用,还是先去探看一番为是。”还是韩开地率先反应过来,冲韩桓惠王道。
    这话说得在理,韩国已经没有退路了,再怕也没有用。如何处置,还是先去查看一番,再作计较。
    韩桓惠王有气无力的道:“那就先去看看吧。”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是双腿打颤,无力站起,还是两个宫女过来把他扶起来。
    “呼!”韩桓惠王长叹一口气,甩甩衣袍,迈步而去。
    只是他吓得太惨了,双腿乏力,一步一颤,那叫一个步步惊心。
    堂堂一国之君,乍闻秦军到来的消息,竟然吓得如此厉害,实在是枉为国君,徒令人笑。
    然而,如同韩桓惠王这般的大臣不在少数,个个心惊胆跳,瞧他们那样儿,哪里是去城头上查看情形,就象是在走向断头台似的。
    要说镇定的话,也许是韩开地最为镇定了,走路不打颤,还有点儿走路的样儿,只是惨白的脸色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惧。
    从王宫去城头的路程并不算远,要是在寻常时日,很快就到了。今儿却是费时老长,好半天这才赶到城头上,实是因为韩桓惠王他们太过惊惧,万分不愿赶去,磨磨蹭蹭的。
    来到城头上,放眼一瞧,韩桓惠王差点从城头上一头载下去。
    目力所极之处,只见一朵巨大的乌云,连天接地,笼罩了数十里方圆,给人沉重的压抑感,让人生出世界末日降临的感觉。
    不用想也知道,这乌云定是秦军行进中溅起的泥土灰尘形成的。这乌云是如此的巨大,那么,秦军会是几多?
    在乌云下方,是一片黑色的浪潮,波澜壮阔,汪洋姿肆,汹涌澎湃,具有不可阻挡之势,快速朝新郑城下涌来。
    这黑色的浪潮就是秦军,秦军还未到,一股肃杀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可怕!真可怕!”韩桓惠王在心里一个劲的叫嚷,身子摇摇晃晃,一头朝城下载去,要不是他身边的韩军士卒手疾眼快抓住他的话,他已可耻的成了战国历史上第一个摔死的国君了。
    “咝!”一片吸凉气的声音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这些大臣虽是多闻秦国虎狼之名,却是很快见到秦军,因为在往昔里,与秦军交战这种事儿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去的,是以很多人还没有亲眼见过秦军的阵势。今日一见,方知秦军之可怕远胜传闻。
    秦军如同汹涌的海潮一般,快速涌来,很快就能看得清了,只见秦军盔明甲亮,行列整齐,虽是在行进间,却是具有无坚不摧之势,仿佛就是泰山挡在他们面前也会被他们推开。
    气势如虹!
    这就是韩桓惠王他们对秦军的评价。
    开到城下的秦军快速分流,顺着新郑而移动,动作极为迅速,没过几多功夫,就把新郑围了个水泄不通。
    站在城头上,抬眼一望,只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秦军,都是在风中飘扬的秦军旗帜,这意味着新郑已经与外面失去了联系,成了孤城。
    秦军没有立时攻城,而是开始扎营。
    同样的,秦军扎营的速度很快,没费几多时间就安好了营盘,一座巨大的营盘出现在新郑城下,如同铁桶一般,不可撼动。
    “咚咚!”
    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响起,一队秦军开出了营地。
    一杆帅旗在队伍中间而来,上书一个“白”字。
    “白起!”人的名,树的影,白起威名赫赫,韩桓惠王他们齐声惊呼,个个张大了嘴巴,如同世界末日降临似的。(未完待续。)
第七章 困兽之斗
    白起威名赫赫,征战一生,打韩国的次数不知几多,夺去的韩国城池口众不知几多,死在白起手上的韩国士卒不知几多,在韩桓惠王君臣心目中,白起就是屠夫、郐子手的代名词。
    别的不说,光是长平一战,白起足以令天下胆寒。一是因为赵国五十万大军被白起打败,这是华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惨烈之战。长平大战,交战双方投入了近一百一十万大军作战,弥足惊人了。
    二是长平大战后,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降卒,这令山东之地一提起白起就会胆颤心惊。
    乍见白起,要韩桓惠王他们不震惊都不成。
    同时,他们又有些好奇,想看看白起到底是长什么样儿,是不是如山东诅咒的那般是青面獠牙,吃人不吐骨头,无不是瞪圆了眼睛,打量着帅旗下的白起。
    此时的白起身着铁甲,背负弓箭,腰挎重剑,盔明甲亮,左手紧握着车辕,昔日里那个纵横疆场的战神复活了,威风凛凛,令人生惧。
    “这就是白起?果是了得!果是了得!”韩桓惠王一众君臣虽是痛恨白起,却是不得不打从心底赞扬一句了得。
    就在韩国君臣赞扬之际,只听白起如同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响起:“韩王听着:我是白起!新郑已被大秦锐士团团围住,旦暮可下,识务者打开城门归降大秦,可保宗庙王陵,若敢说个不字,必教尔等灰飞烟灭!”
    声音洪亮,如同雷霆炸响,一字一句狠狠砸进韩国一众君臣脑海中,令韩国一众脑中嗡嗡直响。
    “咝!”韩国君臣不住吸凉气,一脸的惊惧之色,打量着白起的眼神充满恐慌。
    更有人双腿打颤,浑身发软,如同见到魔鬼似的。
    事实上,对于韩国君臣来说,白起就是魔鬼。要不然的话,白起岂能杀人盈野?山东之卒死在白起手上高达一百六七十万,白起还不是魔鬼,谁能是魔鬼?长平坑杀赵卒二十万,白起不是魔鬼,谁能是魔鬼?
    白起这个令人生畏,杀人盈野,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发出了威胁,他们能不怕吗?
    “敢问……上……将军,寡人可得……活命乎?”韩桓惠王总算是回过神来了,胆颤心惊的问道。
    “可!”白起的回答异常简短,却是有力。
    “呼!”一听能够活命,韩桓惠王那惊恐之情就稍却,一颗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那寡人能为王乎?”韩桓惠王心眼儿活了,想多争取点儿利益。
    “不可!”白起的同答同样简短有力。
    “寡人能效赵王乎?”韩桓惠王一愣,随即再度讨价还价了。
    能活命固然是好,若是还能当韩王,哪怕是象赵孝成王那样,也是好的,比起做一庶民强吧?韩桓惠王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要他过庶民那样的艰苦日子,不如要了他的老命。
    “不可!”白起的声音转冷,如同来自九幽地狱:“你自请为大秦的附庸,可你屡次与大秦为敌,背后捣鬼,大秦岂能让你为王?”
    韩国向秦国称臣,那是韩桓惠王自请的。没过几多时间,他就在背后捣鬼,比如逐客一事就是他闹出来的,虽然没能得逞,却是令秦国对他极为不爽,哪能再让他当王。
    “这……”韩桓惠王额头上渗出冷汗了,一脸的失望。
    秦国不能让他再当王,这着实令他失望。可是,好歹也能活命,比起立时死去的强,好死不如赖活着呢,这让韩桓惠王一时难决了。
    “君上,不如降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