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451章

秦皇纪-第451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如此良机,李将军竟然不下令,没见过这样打仗的。”将领都是直肠子,立时承认了。
    “李将军什么时间让你们失望过?”司马尚维护李牧,道:“李将军如此做,自有他的道理。”
    “什么道理?如此良机,白白错失,屁的道理。”李牧错失两次良机,这事儿令众将大为不满,有人更是爆粗口了。
    “你能看到的事儿,李将军能看不到?”司马尚嘴角咧,冷声道:“我问你,眼下出击的话,我们一定会大败匈奴,却是不能全歼匈奴。一旦匈奴逃走了,我们从后追杀,固然能杀死不少,却也会有不少匈奴逃走,可对?”
    “没错。”
    这是实情,众将重重点头。
    “李将军这是要全歼匈奴。”司马尚总算透露了一点信息。
    “全歼?怎能全歼?”
    “又不是当年那一仗,有可以利用的地形,把匈奴围住。”
    一众将领大为不信。
    “要全歼匈奴不一定非要有利的地形,利用天时同样能全歼匈奴。”司马尚嘴角掠过一抹微笑。
    “天时?”一众将领抬头望天,只见一轮红日西斜,万里碧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如此晴朗的天气,有什么可以利用的?
    要是要下雨的话,众将还信这话,眼下是晴空万里,谁也不会,个个如同看傻子似的打量着司马尚。
    “日幕时分自见分晓。”司马尚又多透露了一点儿信息,右手一挥,沉声道:“回去。谁敢再议此事,军法从事。”
    “有这样不讲理的吗?”一众将领大为不满,却是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回去了。
    司马尚抬头,望了望云车上的李牧,一脸的钦佩,嘀咕道:“李将军这一手非常巧妙,无人能勘破,匈奴必然被全歼。要不是你给我说,我也会犯嘀咕呢。”
    XXXXXXX
    头曼单于骑在骏马上,眉头紧拧着,一脸的疑惑。
    一众大臣却是大声讥嘲,数落李牧的不是,在他们嘴里,李牧是个无能之将。
    “这个李牧,吹得跟昆仑神似的,无所不能,也不过如此嘛。”
    “就是啊。大匈奴的士气已衰,正是秦狗反击的良机,李牧竟然错失了良机,真是愚蠢。”
    “见过乱来的,就没见过如此乱来的。”
    听着一众大臣的讥嘲声,头曼单于的眉头拧得更紧了,有些烦躁,大声喝道:“闭嘴。”
    “大单于,您这是怎么了?我们数落李牧,出出气,这不会不允吧?”有大臣犹豫道。
    “本单于深恨李牧,然,本单于知晓李牧并非无能之将。相反,他是一员难得的良将。”头曼单于的眼光就不是一众大臣所能比的了,道:“李牧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失良机,必是有所图。只是,本单于就想不明白,他所图何在?”
    “管他图什么?只要我们留下一支精锐的生力军,就算有变故,我们也能应变。”有大臣叫嚷着道。
    “嗯。”头曼单于思来索去,就是想不明白李牧所图为何,只能赞成此言。
    红日西坠,日幕时分已至。
    “传令收兵。”头曼单于心头一松,暗自转念头,道:“今日本单于被李牧咬住了,不能撤退。今儿晚上三更时分,大匈奴的勇士拔营而起,连夜撤退。李牧啊李牧,本单于一定要把你拖累拖疲,再来收拾你。”
    今天,秦军来得太过突然,令匈奴没有撤退的机会。只要到了晚上,利用夜色的掩护,匈奴就能安然撤走。
    头曼单于的想法非常好,然而,就在这时,惊变骤生。
    “呼呼!”狂风骤起,吹起漫天的沙尘,遮天蔽日。
    头曼单于一望之下,只见漫天的沙尘从对面吹来,整个天空为之一黯,没有丝毫阳光。
    “刮风了,我们回到帐幕里去吃肉喝酒,不必理会。”有大臣吆喝道。
    “不好!”头曼单于的脸色大变,苍白如纸,没有一丝儿血色。
    “噗!”头曼单于一口老血喷出来,右手指着云车上的李牧,扯起嗓子大吼一声,道:“李牧啊李牧,你好恶毒的心肠!你要全歼大匈奴的勇士呀!”
    到了眼下时节,头曼单于终于明白李牧所图为何了,只是太晚了。
    云车上的李牧手中令旗重重挥下,大声下令,道:“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切断匈奴退路!全军出击!”
    命令一传下,秦军动了,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潮一般,对着匈奴涌去。
    李牧为何选取在东南方列阵?那是背风列阵。
    李牧在北方十几二十年,为了击破匈奴,殚精竭虑,早就在研究匈奴的天时地利,知晓单于王庭的情形,方才如此做。
    历史上,卫青大破匈奴就是背风列阵的。先是利用武刚车结成车阵,阻挡匈奴的进攻,拖累拖疲匈奴。直到日幕时分,大风起,飞沙走石,两军不相见,卫青果断的下令汉军出击,最终大破匈奴。
    那一战,打得“单于夜遁逃”。(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踏平狼居胥山
    此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不相见,而秦军是背风列阵,占有绝对优势,正是大举出击的时候了。
    李牧的命令一传下,秦军全军出击,个个如同下山猛虎般,嗥嗥叫着,对着匈奴就冲了过去。
    此时此刻,那些埋怨李牧错失良机的秦将终于明白李牧为何迟迟不下令反击,原因就在这里。若是李牧当时抓住机会反击的话,秦军一定能打胜仗,问题是匈奴一旦吃了败仗逃走的话,秦军要追也是追不上了,不能全歼匈奴。
    而此时,大风起,飞沙走石,匈奴是面对风沙,眼里进了沙子,目难视物,要逃也是逃不了,一旦给秦军追上的话,匈奴只有死路一条,秦军要全歼匈奴自然不在话下了。
    “还是李将军高明呀,他早就有了奇计,却是害我们白担心一场。”
    “李将军就是李将军呀,我们错怪他了。李将真是令人钦佩。”
    “说那么多做甚,赶紧的,追上去狠杀匈奴,莫要辜负了李将军的奇计。”
    “对!大杀匈奴去!”
    秦军在一众将领的率领下,如同饿狼般扑了上去,对着匈奴就是狠狠砍杀。
    此时的匈奴,眼里进了沙子,目不能视物,难以抵挡,唯有被秦军砍杀的份。在秦军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下,匈奴没有丝毫抵挡之力,死伤惨重。
    就是正常情况,匈奴的战力也远远不及秦军,更不要说此时此刻匈奴目不能视物了,哪里是秦军的对手,要不死伤惨重都不成。
    匈奴如同堆好的稻草被人推倒似的,齐刷刷就是一地,没过几多时间,地上的尸体就是叠了一层又一层,堆成了尸山。
    鲜血来不及浸入土里,汇成一个个血泊,血泊再汇成一个个血湖。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数十里方圆一片赤红。
    秦军很好的贯彻秦异人要“让匈奴的鲜血把大漠染红”、“让匈奴的尸骨把大漠填满”的旨意,狠狠砍杀,不接受投降,要匈奴不死伤惨重都不成。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匈奴死伤惨重,活着的人越来越少。
    头曼单于一边挥着弯刀砍杀,一边大吼大叫,大骂李牧阴险狡诈,竟然利用风沙对付匈奴。然而,一个大臣却是反驳了一句“大单于,我们在单于王庭十数年,未能想到如此妙计,而李牧却想到了,这其实只能怨我们呀。”
    这话很有道理,头曼单于在单于王庭呆了十几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极为了解,他没有想到利用风沙来作战,而李牧却想到了,只能怪他自己太蠢。
    头曼单于哑口无言。
    “大单于,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有大臣心惊肉跳,大吼道。
    “是呀。大单于,大匈奴败局已定,无法挽救了,能逃出去几多是几多。只要大单于在,大匈奴就有希望。”一片附和声响起。
    眼下的情形谁都明白,匈奴是败局已定,而且还是惨败,没有一丝儿胜算了。若是再不走的话,就会被秦军斩尽杀绝。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时撤退,能逃掉多少是多少。
    “哎!”头曼单于长叹一声,一拉马头,朝北驰去,逃离了战场。
    他一逃,他身边的大臣和亲卫跟着逃走,总共不过数百人罢了。
    历史上,伊稚斜单于被卫青利用飞沙走石大败之后,他就是率领数百亲卫逃走。当时,匈奴以为单于死了,左贤王更是自立为单于。
    “单于逃了?”李牧得到消息,浓黑的剑眉一立,大吼道:“追!”一拍胯下骏马,率领一队秦军锐士追了下去。
    历史上,当卫青得到伊稚斜单于逃走的消息后,亲自去追。如今,这一幕重演了。
    XXXXXX
    云车上的尉缭把战场情形看在眼里,只见匈奴虽然勇猛,然而,其冲锋已经没有适才有力了,匈奴的士气已泄,正是秦军反击的良机,手中令旗果断的挥下:“骑兵从左右两侧包抄匈奴两翼,切断匈奴退路!全军出击!”
    “击破匈奴!”
    “踏平狼居胥山!”
    赢政得令后,手中秦剑重重一挥,大吼道。
    “击破匈奴!”
    “踏平狼居胥山!”
    秦军锐士爆发出惊天的吼声,人人眼里尽是炽烈的战意。
    “杀!”嬴政一拍马背,一马当先,对着匈奴右侧冲去。
    “隆隆!”秦军骑兵紧随其后,对着匈奴右侧冲去,直插匈奴背后。
    与此同时,另一支骑兵在蒙恬的率领下,从匈奴左侧直插匈奴背后,欲要切断匈奴退路。
    其余的秦军从正面压上去,要进行中央突破。
    只见一片戟林,不计其数的长戟,如同一条条毒蛇似的,戟尖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如同毒蛇的獠牙,骇人之极。
    “誓死捍卫狼居胥山!”冒顿挥着弯刀,振臂大呼。
    “誓死捍卫狼居胥山!”匈奴爆发出惊天的吼声,人人眼里精光闪烁。
    狼居胥山是匈奴祭祖的圣地,绝不容有失,匈奴可以战死,也不能让狼居胥山落在秦军手里。
    “乌特拉!”冒顿大吼一声,一拍马背,一马当先,对着秦军冲去。
    “乌特拉!”匈奴吼着万岁,骑着骏马,不要命似的对着秦军扑去。
    “匈奴太子?你是我的!”嬴政眼中精光暴射,如同猎人在打量猎物似的,死盯着冒顿。
    “中原太子?你是我的!”冒顿也发现了嬴政,死死握着手中弯刀,对着嬴政就冲了过去,一场太子对太子的大战就要爆发了。
    冒顿一边驰骋,一边收起弯刀,摘下背上硬弓,搭上鸣嘀,大声吼道:“鸣嘀所向,万箭齐发,射死中原太子!”
    “射死中原太子!”匈奴大吼着,弯弓搭箭,瞄准了嬴政。
    嬴政嘴角掠过一抹轻蔑,冷笑道:“想要本太子的命,你想得也太美了吧?”
    嬴政收起秦剑,摘下手弩,对准冒顿,大声下令,道:“手弩准备,匈奴太子!放!”
    “咻咻咻!”尖锐的破空声响起,只见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空中,对着冒顿就扑了过去。弩矢太过密集,天空为之一黯。
    匈奴太子太有吸引力了,谁不想射杀他呢?秦军骑兵的手弩几乎全部对准了他,要想弩矢不密集都不成。
    冒顿看在眼里,瞳孔一缩,意识到不妙,大吼道:“射!”
    手一松,弓弦声中,只见鸣镝对着嬴政就射了过去,发出尖锐的破空声。
    同样的,秦国太子对匈奴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只要射杀了嬴政,就是一个天大的胜利,匈奴手中的弓箭对着嬴政就射了过去。箭矢太过密集,遮天蔽日,天空为之一黯。
    谁生谁死,不是由箭矢与弩矢的密集程度决定,而是由射程决定。
    匈奴的箭术没得说,非常精湛,然而,弓箭的射程远远不如手弩。眼下的距离,秦军还未到匈奴弓箭的射程,因为秦军的手弩已经发威了,冒顿不敢不下令放箭。
    而匈奴,已经进入了手弩的射程,弩矢射来,毫无悬念,冒顿被射成了刺猬。
    不计其数的弩矢射在冒顿身上,鲜血直喷,冒顿瞳孔放大,眼中的光泽快速消失,挥臂大吼:“誓死狼居胥山!”
    一声大吼未完,一头栽到地上,就此气绝而逝。
    冒顿,匈奴历史上最为伟大的领袖,就这般死去。
    嬴政一马当先,飞驰而来,手中秦剑一挥,斩下冒顿头颅,提着冒顿还在滴血的头颅,大吼道:“匈奴太子已死!匈奴完了!”
    冒顿身为匈奴太子,他的死亡对匈奴的打击非常沉重,匈奴看着那颗血淋淋的头颅,士气骤降,再也没有了死战之心。
    原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如今,再有冒顿身死一事,匈奴的斗志丧失,更不是秦军的对手了,成了一面倒的**。
    在秦军的**下,匈奴死伤惨重,地上的尸体层层相因。鲜血来不及浸入土里,汇成一个个血泊,血泊再汇成一个个血湖。
    匈奴想要逃走,却给嬴政和蒙恬率领的秦军骑兵切断了退路,想要逃也没有退路,唯有等死的份。
    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等到战斗停歇下来,地上的尸体不计其数,堆成了一座座尸山。而且,鲜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血湖。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方圆数十里一片赤红。
    “国尉,这是匈奴左贤王,如何处置?”王贲很是兴奋的把左贤王乌孙落扔到尉缭脚边,大声禀报。
    此时的乌孙落浑身是伤,鲜血淋漓,跟个血人似的,浑身筛糠,想要求饶,却是牙关相击,说不出话。
    “斩了!”尉缭脸色冰冷,大声下令。
    咔嚓一声,王贲手起剑落,乌孙落的头颅飞得老远。
    “弟兄们:我们血战匈奴,最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全歼了匈奴的左贤王部!斩杀了左贤王!斩杀了匈奴太子!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尉缭脸上泛着红光,大声训话,声音有些打颤。
    虽说此战必然能胜,然而,当处此胜利时刻,尉缭一颗心怦怦直跳,激动难已。
    “大秦万岁!”秦军爆发现惊天的吼声,他们身上鲜血淋淋,跟恶魔似的。
    “前面,就是匈奴的祭祖圣地狼居胥山,弟兄们,我们这就去踏平狼居胥山!”尉缭右手一挥,声高尖细高亢,激动难已。
    狼居胥山是匈奴的祭祖圣地,即将被秦军踏平,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