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86章

秦皇纪-第86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异人当中而站,秦国国尉司马梗、赵国丞相平原君分列他左右。
    魏国丞相须贾、齐国国舅后胜、燕国上卿剧辛、韩国丞相韩开地、楚国令尹春申君站在秦异人身后。
    在春申君这些人身后,就是信陵君、尉缭、李斯、韩非、蔡泽、姚贾、顿弱、庞煖这些读书人、士子。
    与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天下五大商家:玉夫人、老猗顿、田恪、白厢、卓异,以及众多的商社。
    在他们之后,就是数百读书人、士子。
    他们个个伸长了脖子,一脸的期待,仿佛在等待大宾似的。
    没错,他们今天齐聚这里,就是在迎接大宾:名闻天下的荀子和公孙龙子。
    荀子和公孙龙子是名重天下的名士,是当时学术界的泰斗,任何一人都能劳动诸侯亲迎,更别说他们是两人联袂而来,这是何等的了得,谁能不前来?
    秦异人作为抡材大典的举办人,他前来迎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当荀子和公孙龙子联袂到来的消息传开后,不仅赵王派出平原君前来,就是在邯郸的其他六大战国主事人,齐齐到来。
    这还不算,就是玉夫人、老猗顿、白厢、卓异和田恪这五大商家也来了。
    荀子和公孙龙子的号召力很强,他们要来邯郸了,那些读书人、士子岂能不来?
    一时间,前来迎接的人多不胜数,竟然聚集了数千之众。
    “古人也追星啊!”望着一张张激动的脸庞,秦异人大是感慨,这名士的号召力太强大了,太强大了。
    “怪不得孟子凭着一张利口走天下,诸侯都得亲迎!”秦异人再度感慨,感慨战国时代名士的影响太大了,可与王侯相抗。
    战国时代,一旦成为名士,就会身价倍增,为天下所重。其中的侥侥者,如孟子可与诸侯相抗,他走到哪儿,哪国诸侯就得亲迎,就得设宴款待他。
    尽管孟子因为儒家学说的缺陷,不为诸侯重用,却不敢逆他之意,只有顺着他的份,不敢有丝毫得罪。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仪得罪了孟子,被魏惠王赶出宫,不用张仪,张仪不得不远走他邦。
    荀子和公孙龙子两人的名头不比孟子差,两人一样可抗王侯,他二人联袂前来,那影响力可想而知了。
    “怎么还没来呢?怎么还没来呢?”人们掂起脚尖,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朝东望,一脸的急切,瞧他们那样儿,恨不得立时见到荀子和公子龙子。
    “快了,快了。”又有人自我安慰。
    一支队伍出现,朝城门而来。
    “来了!来了!”一片欢呼声响起,蕴含着无尽喜悦。
    人们欢天喜地,更有人手舞足蹈。
    这支队伍来得很快,很快就看得清了,人数不多,不过数十人罢了。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秦异人看在眼里,把春申君和信陵君瞧瞧,不住裂嘴角,大是不屑。
    春申君和信陵君前来邯郸时,前呼后拥,门客成群,不下千人之众,招摇得不成样儿。荀子和公孙龙子,两人都是名重天下的名士,出行不过数十人随行,这才是名士风范。
    秦异人走在头里,司马梗、平原君他们忙跟上,他们一动,后面的数千人都涌了上来,准备迎接荀子和公龙孙龙子。
    队伍驶到近前,停了下来。
    秦异人一瞧,随来的全是读书人打扮,不用想也知道,应该是荀子和公孙龙子的学生。他们的衣着朴实无华,头戴玉冠,身着布袍,腰佩玉饰,没有丝毫的奢华之气。
    “有其学生,必有其师!”秦异人虽然还没有见到荀子和公孙龙子,从他们的学生就能判断出来,这两人必然是不尚奢华之人。
    果然,两辆轺车帘子掀开,每辆车上出现一人。他们的衣着大同小异,头戴玉冠,身着布袍,腰悬玉饰,没有丝毫奢华之气。
    依他们的身份、地位、名气,就算是头戴珍贵的美玉打造的玉冠也不会有人有异议,而他们头上玉冠的质地很普通,就是乡下土财主的玉冠也比他们的要好;他们身穿的是寻常布袍,寻常国人都能穿的那种,依他们的身份,就是穿名贵的镶金锦袍,谁也不敢说个不字;他们腰间的玉饰也是寻常,寻常国人悬挂的那种,既不是美玉打造,更不是名贵的“金镶玉”或“玉镶金”。
    “这才是为人师表!”秦异人大是赞赏,又是感慨:“后世那些一心向钱看,只知攀比的所谓叫兽砖家,要是知道荀子和公孙龙子这样的学术泰斗是如此朴素,不尚奢华,他们会不会羞死?”
    荀子个头稍矮,公孙龙子稍高。
    两人的气质相近,虽是不尚奢华,很是朴实,却是给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秦异人生起面对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的感觉。
    秦异人敬仰之心大起,不敢有丝毫失礼,整理一番衣衫,快步上前,见礼道:“秦国公子异人见过二位先生!”
    “呵呵!”荀子和公孙龙子把秦异人一打量,发出一阵畅笑声,重重点头,大是欣赏。
    “抡材大典举办次数不知几多,就未有如公子这般善举,为读书人排难解忧,出资资助读书人舟车、食宿之费。千古未有之善事也!”荀子声音清越,有一种金属的质感,把秦异人好一通夸。
    “异公子如此善举,必将流传千古,青史流芳!”公孙龙子的声音略带沙哑,冲秦异人微微一笑,让人生出如沐春风的感觉。
    “异人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不敢当二位先生之誉。”秦异人谦逊道。
    荀子和公孙龙子从车上跳下来,抱拳见礼。
    荀子道:“况见过诸位!”
    公孙龙子道:“龙见过诸位!”
    荀子姓荀名况,公孙龙子姓公孙名龙,之所以带“子”,是因为战国时代“子”是对学术有着杰出贡献之人的敬称,凡带“子”者,必是名重天下之人。
    “见过二位先生!”数千人齐声道来,如同洪钟大吕,极是响亮。人人恭敬,不敢有丝毫失礼。
    见礼完毕,秦异人拍拍手,一辆驷马高车驶来。这是由四匹全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的白马拉的车,是赵孝成王的王车。
    荀子和公孙龙子到来,赵孝成王必然要亲迎,不过,他没有到城门来迎接,他要在王宫前迎接。本来,这事可以不劳动他,赵孝成王坚持,秦异人考虑到这是在邯郸举行,需要赵国配合,再者这也是好事,就同意了。
    赵孝成王没有亲来,却是把他的王车派来了,这是对荀子和公孙龙子的敬重。
    “二位先生,请!”秦异人侧身相请。
    平原君颠儿颠儿的跑过来,准备扶二人上车。
    “谢赵王美意,实是不敢受。”荀子婉拒。
    “赵王美意心领了,不敢领受。”公孙龙子也推辞了。
    “二位先生名重天下,若不上王车,胜不知该如何向君上交差。”平原君有些急了。
    赵国在长平大战中遭了大败仗,国人破胆,凝聚力下降,正需要尊荣荀子和公孙龙子这样的名士来提高名望。
    “平原君言重了,况本是赵人,回到父母之邦,岂能不好好看看?我意,走进城。”荀子笑着拒绝。
    “邯郸为天下所重,邯郸风华闻名天下,龙到邯郸,岂能不好好领略领略?”公孙龙子也是赞成荀子所言。
    平原君还要再说,秦异人却是一挥手,阻止他再说下去,道:“二位先生注重身体力行,既如此,那就请二位先生进城。”
    “呵呵!”秦异人一句“身体力行”之语,说到二人心里去了,他们就是这般治学的,大是欢喜,冲秦异人微微一笑,随着秦异人进城了。
    秦异人在左,司马梗在右,随着荀子公孙龙子进城。这次抡材大典,是由秦异人举办,而秦国率先响应,司马梗当然要占据重要位置了。
    平原君望望司马梗,大是忌妒,却是无可如何。
    忌妒司马梗的不仅仅是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须贾他们哪一个不是如此?
    进入邯郸城里,荀子和公孙龙子四处打量,大是感慨,道:“长平大战,赵国惨败,国势不复往昔,能有如此景象,不错!不错!”
    赵国是一流战国,是山东最强战国,这恢复力很是了得。长平大战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邯郸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虽然不复昔日盛况,能有如此景象,实属难得。
    “邯郸本以脏臭闻名天下,为天下所不耻。”公孙龙子性子直,不顾平原君的脸色,指点着道:“直到武灵王革新,推行‘胡服骑射’之策,整顿邯郸,扩建邯郸,邯郸方才大有起色,街瞿整洁,市井整齐,一举而成为天下最重之地。”
    邯郸是战国初期有名的脏乱之城,为天下不耻,随处可见牛马粪,臭气熏天。直到赵武灵王当赵王,大力整顿邯郸市容市貌,这才变得整洁。随着“胡服骑射”国策的成功,赵国一举而成为山东最强战国,邯郸也就成了山东的中心之地。
    “惜乎哉!武灵王已逝!”荀子感慨无已,有意无意的瞄了一眼平原君。
    赵武灵王一代风云雄杰,若是还在的话,赵国不会有长平大败,荀子话里之意是在感慨平原君无能。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名士之重
    一行人簇拥着荀子、公孙龙子来到赵国王宫前,远远就看见赵孝成王掂着脚尖,伸长脖子,一脸的焦急。
    一见到荀子和公孙龙子,赵孝成王脸上泛起亲切的笑容,快步迎将上来,冲荀子和公孙龙子见礼道:“丹见过二位先生。”
    他是一国国君,不称寡人,而是自称己名,这是对荀子和公孙龙子的敬重。
    由此可见,荀子和公孙龙子这样的名士具有何等的份量,连一国之君都得礼节周到,不敢有丝毫失礼。
    荀子和公孙龙子齐齐还礼,道:“见过大王!”
    他们三人见礼毕,乐毅迎将上来,冲荀子和公孙龙子见礼,笑道:“二位仁兄,一别多年,甚是想念,今日相逢,一定要大醉一场。”
    荀子和公孙龙子本就是乐毅代秦异人邀请来的,再者,放眼邯郸城里,只有乐毅的身份能与荀子和公孙龙子相匹配,乐毅是必来的。
    乐毅的成就主要在治国方面,不过,乐毅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报燕惠王书》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视为文章楷模。因而,乐毅也是当时名重天下的文人。
    “不醉不休!”荀子和公孙龙子大笑,很是舒畅。
    赵国群臣上前,一一见礼。见礼毕,赵孝成王请荀子和公孙龙子进殿。
    一进入大殿,立时有佣仆杂役送上茶水。秦异人他们喝着茶水闲聊,秦异人发现,荀子比较低调,而公孙龙子的性子有些张扬。
    歇息一阵,赵孝成王一声令下,开始摆酒宴。酒宴摆好,开始入座,赵孝成王坐在主位,秦异人坐在他旁边。秦异人操持抡材大典,是主人,自然要在主位了。
    荀子和公孙龙子、乐毅当然要坐上首。
    所有人入座后,赵孝成王端起青铜酒爵,笑道:“抡材大典实是盛事,还请诸位襄助。荀子、公孙龙子不远千里,前来邯郸,高情厚谊令丹感动。来,干此一爵。”
    秦异人让出好处,让七大战国都参与进来,赵国也捞到不少好处,赵孝成王也是欢喜,对抡材大典更加卖力了。
    当然,信陵君是最郁闷的一个了,他是发起人,到头来却是没他什么事了。七大战国都捞到好处了,唯独他这个发起人毛都没捞到一根,他能不郁闷吗?
    “干!”众人齐声响应,如同洪钟大吕在轰鸣,震人耳膜。
    荀子和公孙龙子的到来,让人欢喜,众人的心情不错,不断饮酒,很快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了。
    “先生名动天下,文章天下传,不知先生可有佳作?”赵孝成王放下酒爵,打量着荀子,颇为急切。
    荀子名动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于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每当他有新作,必定传遍天下,为人称道,若能一睹他的新作,必是人生快事,众人放下酒爵,打量着荀子,盼望之意写在脸上。
    “接到异人公子帖子,况心有所感,作一篇《劝学》……”荀子没有拒绝。
    “啊!”秦异人大是诧异,一脸的吃惊。
    荀子的《劝学》篇名动千古,就是两千年后,依然为人称道,常常拿来劝人努力学习。秦异人对《劝学》篇极为熟悉,可以说是读着这篇文章长大的,却是没有想到,荀子作此篇竟然与他有关。
    “……座中多士子,我就与诸君共勉。”荀子扫视一眼坐中之人,有不少读书人。
    “好!”荀子一语刚落音,叫好声大起,众人很是期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一语还未念完,就被一阵震天的喝采声淹没了。
    “好!采!”喝采声响彻天际,震得殿顶都在轰鸣。
    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由来,流传千古的警句,乍闻此言,谁能不好叫?
    众人不仅叫好喝采,还在击掌,大是振奋,很是欣喜。
    “不愧是大家,六大儒宗之一!”秦异人大是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名士。苏代这样的名士与荀子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六人合称六大儒宗。
    等到喝采声稍息,荀子接着念颂,叫好喝采声不时响起,气氛热烈。
    很快的,荀子念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是《劝学》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却是无人叫好喝采,不为别的,只是众人陶醉,忘了叫好喝采。
    “好!采!”
    “好!采!”
    突然之间,众人清醒过来,爆发出震天价的采声,震得地皮都在抖动。
    众人眼中精光暴射,振奋不已,仿佛大过年似的,文章的力量不可觑!
    “太好了!先生不愧是名闻天下的大才,作得如此好文章,佩服佩服!”赵孝成王端起酒爵,笑道:“来,为先生干此一爵!”
    “干!”众人轰然响应,举爵而饮,痛快淋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