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17章

大唐第一庄-第17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感谢一下书友们的支持,在二点的时候收到站内短信,既将上分类强推(虽然我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分类强推,但总是被推荐了)。当然,写这些废话是为了感谢大家支持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了天色,李元兴告诉自己这犁今天必须完成样犁,而且绝对不能出错了。
一个一个的木制零件在成形。
李元兴心中感慨,大唐的工匠地位低下,可他们却是真正的大师。在现代的时候,李元兴听说过工厂的八级工可以用眼睛看出来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毫米的误差,李元兴一直以为是在吹牛。
可此时,李元兴信了。
有一个木匠制作制作犁刀深度调节的那一处活动机关,一次性就作了两个,把木料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完全没浪费,而那两个成品李元兴拿在手上,竟然看不出有任何的区别。
这不应该是出自人手,靠眼力与手力的结果。
应该是放在数控全自动多功能机床上才可能产生了,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
这些人,全是大唐的瑰宝呀!
李元兴亲眼着一件件的成品出现摆着自己的面前,这就好象是3D打印机将一个个模型打出来时的那种感觉。
当最后一件工作打磨后放在李元兴面前的时候,这才刚刚过午时!
李元兴站了起来,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激动:“本王受封秦王,继承了圣人原先的封号。本王今天在这里,以秦王之名向你们保证。不用太久,大唐第一个拥有爵位的工匠就出自你们之间。”
无论是木匠,还是来送铁件过来的铁匠都到李元兴的话全都呆住了。
以秦王之名保证!
这句话太震撼了,所有人象是被雷击中一样,都象木头一样呆住了。
“组装!本王要看成品!”李元兴的嗓门提了八度,他兴奋,他激动,他甚至忘记了面前的这些人只是生活在最低层的工匠,甚至许多人还是奴隶!
“尊秦王令!”老狼高喊一声,所有工匠回过神来,扯着嗓子用最大的声音也跟着一声喊:“尊秦王令!”
这是第一把犁,李元兴甚至叫不上这把犁在历史上真正的名字。
工匠之中最年长一位在犁上刻出秦王犁的字样!
“不,刻上天赐大唐!”李元兴阻止了刻上秦王犁的字样,这不是自己的设计,也不是自己能力,如果真的要刻,那也是刻上秋霜犁,这是叶秋霜的功劳。
“叫里正,试犁!”李元兴大步向外地头走去。
身后由四位校尉抬着那犁。
四头牛已经准备好,都戴上在大红花。这四头牛会有一头有机会使用这天赐宝犁!
李元兴默默的看着犁的效果,他不懂,因为这和现代不能比,现代用机械翻地那力量是巨大的,唐朝的农业水平可以达到什么样和程度他无法作比较。
突然,以里正为首,十位村老,还有所有农户,工匠全都跪地上感谢上天。然后这些人又转回头感谢李元兴。
李元兴依旧默默的站着,心中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轻轻的摆了摆手,李元兴转身回营地去了。
至少会不会当着农户的面笑着跳着,他要回去喝一杯,然后好好睡一觉,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睡觉了。
当天傍晚,大唐皇帝李二的案头就有了一张简图,上书天赐宝犁!
李二轻轻的将那张简图放下,对天策内卫的首领说道:“五郎是秦王,大唐的秦王。”
“懂!”这天策内卫是原李二在战争时负责收集情报的,大唐建立之后,兼职监察。
“他的安危与联一样!”李二的语气加重了几分。
“某誓死!”天策内卫的首领姓李,这些年他在监视建成、元吉党的时候可靠,得力。
李二这才挥了挥手:“细节联自会问五郎,你等防宵小之辈入秦王庄。”
那位天策内卫的首领又问道:“圣人,还有那名为玉米的庄稼呢?”
李二脸上出现一丝不悦:“联刚才说什么了,五郎是秦王!”
“某该死!”天策内卫的首领赶紧请罪,李二微微的点了点头:“监视百官,监视诸王本就是你们的职责,本无错。只是五郎是秦王,可懂?”
“某懂!”天策内卫首领行礼之后退离。
长孙皇后这才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此消息如果外传,怕是对五郎影响不好,也会有人说二郎你偏心!”
李二笑着摇了摇头:“往大说,五郎是为大唐而来。往小说,天下间任何人想作联这个位子都有可能,唯独五郎不会。除了这个位子,五郎要什么有何关系。五郎连财货都不放在眼里,美人亦然,五郎要的是大道,天道!”
“二郎是说?”
李二点点头:“这是最好的解释,五郎为天道而来,历练而求大道。”李二虽然也信一点佛教,那是因为他在兴兵的时候五百僧兵帮过他大忙。骨子,李二还是十足的道教信徒,所以李二信天道。
天策内卫的首领离开皇宫之后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湿了,那是冷汗。
李二对李元兴的维护已经超出的想像,看来以后天策内卫要长点心思了,否则会自讨苦吃。他已经暗自下决心,回去之后要挑选精干可靠之人,专门负责李元兴的秦王府与秦王庄的安全。
次日清晨,天才刚刚亮,长安城门还没有打开,城外李元兴的队伍已经在等待开门了。
“开中门,秦王入城!闲人回避!”城门官赶紧开了正门,驱散闲杂人等。
其实也不用驱散,普通人入城走的是偏门,而正门那大道没有点身份是没有资格走在上面的,秦王府的车队自然也不会有人打扰。
但就是这样,武候们依然很小心的在街边巡视着。
军部正门大开,值守的将军迎在门外:“恭迎秦王!”
“李将军可在?”李元兴下了马车问道。这个时候,李靖还没有被封公,而李靖的官职李元兴也不知道,所以就称将军,也就是李元兴了。换个人这样的称呼军士们一定会发怒的。
李靖昨夜睡的很晚,可这会已经起来,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比划着沙盘。
看到李元兴来了,李靖亲自迎到了门外。
“天策内卫那帮小子上报,有一个天赐宝犁。比普通犁快五倍,就算下犁深一倍,也能比普通犁快两倍呀。”李靖丝毫也没有隐瞒天策内卫监视的事情,李元兴也不在乎,现代社会还有特工呢,还有监察部门呢。
“再借我一百木匠!十个铁匠”李元兴毫不客气的开口要人了。
李靖哈哈一笑:“别说一百,你要全长安的木匠都没有问题。”说完,对着身边侍卫说一句:“来人,拿我的名帖去各将军府上,每府必须今天送一百个木匠,十个铁匠,杂工两百人送去秦王庄。”
这是送,不是借。
换句话说,这些人以后都归李元兴了。
李元兴当时就笑着说道:“房、杜、长孙三府,还有李孝恭王爷的府上,我也要!”
“一并去要!”李靖根本不考虑这些人不答应,自己的面子就算没有那天赐宝犁他们也得给,更何况这天赐宝犁在李二的授意下,满长安无人不知。都听说秦王回了一次天庭,请了工匠们的祖师爷鲁班出手,制作了宝犁。
那传说中的神物,就在水晶盒中装的,只有巴掌大小。圣人准备建一座鲁班庙将这些神物供奉起来。
说完工匠的事情,李元兴拿出两本书。
一本是繁体字文言文,接近明朝原版的《三国演义》。另一本是现代繁体白话文的《三国演义》。
李靖面带疑惑的接过了书,先翻开那本薄一些的文言文版。
先是震惊于这书的纸张,更震惊于这书的印制水平,特别是那些小字竟然如此精细。
其实李元兴也不容易,找这么一本仿古竖版文言文《三国演义》是多么不容易,发动了三十几个小弟跑了整个古城所有的书店,这才算买到。
李靖在不停的翻看着书,翻的极快,李元兴坐在一旁安静的等着李靖。
三国志,李靖自然是读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知道,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可当李靖看到博望坡时,将书合上了。
“最诈莫过于设伏,最狠莫过于绝粮,最毒莫过于火攻。诸葛武候智近于妖,五郎是想让某从此书中找到克制突厥之法?”李靖的语气有些严肃。
李元兴却笑着说道:“突厥死总好过我大唐人死,我不管什么诈、狠、毒。只要干掉突厥,让我放火烧了草原都行。因为我是唐人,因为我是秦王!”
“可惜,这伏不好设,粮不容易毁,这点火也找不到好地方。”李靖有些无奈的说着。
李元兴心中又冒出了一个念头:“圣人提前登基,那突厥会不会提前出兵?”

、第三十六节 狂热的大唐商人们 一

“不会,因为这个时候,马不壮,羊不肥。他们怎么也要等八月才会出兵。正因为这样,圣人才会提前登基,就是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整合国力,对突厥一战,某必胜!”李靖眼下怕的不是败。而是惨胜。
李元兴又拿出一本文言文的《三国演义》放在桌上:“我哥如果要书,你总要给自己留一本。我有一个想法,那突厥总是要吃饭的,他们的粮食那里来,他们会不会打劫我们的的粮仓呢?”
“粮仓?五郎有可计策?”李靖来了兴趣,跪坐的身体也直起了几分。
李元兴盘腿坐在那里的,跪坐这个姿势如同上刑!
“留下粮仓给他们,加上毒药,或者巴豆粉也行!”李元兴说出自己的计策。
李靖却哈哈大笑:“五郎此计对付山贼可行,对付大军却是不行。难度有三,突厥来则二十万大军,突厥的二十万大军可不是二十万,再加他们后面跟着的牧民们,少说也有四五十万,我要多少粮食。二来巴豆需要多少。三来大军伙食会验毒!”
李靖说的很简单,李元兴倒也是听明白了。
毒上一两万人,对于二十万大军来说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聊着又聊到了三国演义,李靖再一次拿起那书一边翻看着,一边与李元兴讨论着里面的战术,两人倒真的心存想从这书中找到对付突厥的解决办法来。
当李靖读到长板坡的时候抬起头看了李元兴一眼。
“我脸上有花吗?”李元兴笑问了一句。
“我知道你为何把刀送给叔宝了,叔宝就象这书中的赵云赵子龙!”李靖的话说到李元兴的心里了,李元兴对三国演义是极爱的,这话题聊起来就没有一个完。
军士们只当是一位王爷一位尚书在讨论军务,谁也没有敢去打扰。
却谁想李元兴竟然兴奋的和李靖讨论了一整天三国演义这种小说,真正的军情倒没说几句。
当晚,李元兴回到自己的秦王府,一个看似年轻的太监在府门前迎接。
见到李元兴打了个千礼:“殿下回府,奴是宫里选派,请殿下赐名!”
“我不太懂赐名,我说的名字如果不和规矩你告诉我。你就叫郑和吧!”
“谢殿下赐名!”郑和跪谢。
什么规矩不规矩,郑和心说王爷的话就是规矩,这名字叫什么,宫里也不会管。
陪着李元兴往内院走,眼下王府还没有女主人,一切都是由这个郑和在打理着。
“殿下,崔、卢、王三家的管事都来找过我,他们在打探王爷您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李元兴听到这话停下了脚步,原本想着这种小事懒得管。可转念一想也不对,这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幸福呀。
郑和在一旁等待着,就算这卖消息可以挣几个小钱,但首先秦王才是他效忠的第一位。
李元兴想着大唐对美的标准,都说大唐喜欢胖美人,可自己也没有真正见过几个胖的贵妇。这时郑和又说话了:“这一次,几家都暗中表示,家中十四至十六岁待嫁的有好几位,一定会有殿下喜欢的!”
十四到十六这个年龄把李元兴雷住了,这也太小了吧。
自己倒象是一个怪叔叔在骗小孩子看金鱼了。
李元兴笑了,轻轻的摆了摆手:“我不喜欢过于丰满的,偏瘦一些好了。对于他们,这一条足够了,你说的太多倒显得咱们秦王府对此事过于关心了。你既然能被派过来,就应该懂,本王这是要安抚这些大世家!”
“是!”郑和恭敬的点了点头。
秋香两个丫环没有带进长安城来,这里服侍的两人是从宫里选派过来的。听郑和说也是长孙皇后亲自挑选的。
“要不要送点什么礼物给我皇嫂?”李元兴问郑和。
郑和摇了摇头:“最近殿下还是不要送礼的好,殿下上次的礼物就给娘娘招来一些小麻烦,那些贵妇纷纷上门,只想从娘娘那里分得一件。好在娘娘事先都分给其他皇妃了,如果再多几件的话,娘娘肯定会被那些妇人们麻烦!”
“好,很好!”
一个聪明的,有独力思想又忠心的太监,绝对是一位王爷的好帮手。
“明天商人们要宴请本王,你陪本王一同!”李元兴说完挥手示意郑和可以离开了,打发了两个新的侍女也下去休息之后,李元兴反倒是郁闷了。在这大唐当真没有什么夜生活呀,连坊间都宵禁了。
看来,大唐的贵族们夜里忙着造人也是有原因的。
李元兴睡不着,盘腿坐在桌前练字,看来是需要打造一些椅子了。
次日,燕归楼。
大清晨的时候,燕归楼的伙计全部换上新衣,打扫街面,把整个燕归楼擦的一尘不染。众商人们在晨时就已经聚集到了燕归楼,每个商人都把自己压箱底的好衣服穿上,尽可能在这位新秦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大唐的人,普通些的一天吃两餐,第一餐大约在现代的十点多,第二餐在下午四点。许多人六点多就睡了,大臣们会在凌晨起床时吃喝一点,要不然到了朝上还不饿晕了。当然富贵的人家,也会有夜里来点夜宵。
但普通的人家就是两餐。
李元兴在秦王庄的时候,一直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吃饭,每日三餐。
厨师们只当是秦王就这个习惯,所以也没有给李元兴说普通人如何吃饭的。
李元兴只当是午餐放在十二点左右,却谁想到大约才早上九点的时候,郑和就来了,说是商人们都已经全部在燕归楼了,大约半个时辰不到就到了开席的时间。秦王你应该准备了,这是正式的场合,自然要穿王袍。
麻烦,这衣服非常的麻烦。
李元兴相信靠自己根本没有可能把这复杂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什么扣什么都搞不清,更不用说这里外还有好几层呢。
两个侍女光是帮着李元兴穿衣服就足足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