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187章

大唐第一庄-第187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殿下称赞。”李春起身行礼。
李元兴挥手示意李春坐下:“刚才你看到的那东西,叫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用钢筋、水泥、砂石、水制作而成。”
图又变了,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结构图。
“这个,你可以去研究一下。但水泥本王只能给你一万斤,最多两万斤。而钢筋只有一千斤精钢,精铁钉倒可以给你一万斤。不过,本王要你修的桥,只给你四个月工期,而且要平桥,桥长五百步!”
李春很惊讶,可却不意外。
这是一个挑战,一个自己桥梁人生的挑战,有这样一座桥,死而无憾了。
似乎是猜出了李春的心思,李元兴又说道:“如果仅一座五百步的桥你就满足的话,那么你让本王失望了。本王最终要的是,一千八百步,黄河大桥。如果你想死后将你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本王希望那黄河大桥上有你的名字!”
李春起身,非常郑重的整理着自己的衣服,长身一礼。
起身,再次整衣襟,再长身一礼。再整衣,跪礼!
“千步石桥!给你一个参考,本王想像你可以作的更好!”李元兴关掉了投影仪,将两张图放在桌上。一张是卢沟桥的效果图,一张是设计分解图。
这张图,李春已经看到了一次,与半疯狂之下的他,和现在冷静的他相比。
此时冷静下来的他,更是知道这图的价值。
如果说大唐没有一等大匠师的话,那么秦王殿下这些神作如何评价。如果说,大唐有一等大匠师的话,那么秦王殿下的神作又如何评价。
坊间关于孙神仙的传闻已经极多了。
孙神仙一直拒绝接受一等医师的徽章,世人认为孙神仙这是谦虚,这是礼。
应该有三拒之礼,然后才得到一等大医师的徽章。
可这个时候,李春却似乎理解孙老道的想法,在秦王殿下面前,你有资格拿一等徽章,不是你的技术有多高,本事有多强,而是你真正作了什么实事。作到了,才能够安心的佩带一等匠徽章。
在李春告退的时候,李元兴又说道:“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看轻了自己。一座好桥,可以让百姓少走许多弯路。可以让粮食、货物更快的运达。其贡献远大于一座桥本身的意义,医是道,匠亦是道!”
李春将图纸高高举过头顶,长身一礼后退出。
桥,不仅仅要过人,而且还不能影响到河道运输的能力,这真正是一个考验呀。
李春又疯了,这一次是正常的发疯,算学的书吏要了二十个,磨墨打杂的仆役要了四人,光是纸就申请要了一车。
他要计算,他需要详细的计算那卢沟桥的神奇。
而且还特别申请要了千尺长绳四盘,马车六架。
李春要实地考查。
而且李春还要亲自试验一次水泥,李元兴也准了。
杜如晦亲自来见李元兴,他是为李春而来。
“殿下,您说那桥匠有资格成为一等大匠师,仅仅因为一座桥吗?”
“杜公,不要小看一座桥。杜公可知一座好桥带来的实际效益?”李元兴笑问道。
杜如晦沉思片刻后:“如果真如殿下所说,一座黄河大桥出现在兰州,那么大唐军队可往西三千里,后勤丝毫没有半点压力。丝绸之路的利益,会增加一成!”
“过桥收费,五年就可以收回桥的成本!”
李元兴一句根本不着边的话让杜如晦知了,他只当李元兴是开玩笑。
李元兴轻叹了一口气:“其实本王想要的桥何止一座,风凌渡如果有一座桥,会如何?”
杜如晦脑海之中飞快的闪过大唐的地图,黄河断南北,自古黄河无桥,全凭船渡。
偶尔水流平缓之时,却有简单的浮桥,可一年能有几天水流平缓。
如果风陵渡有一座大桥,要求不太高,日行马车三百辆。
那大唐对河北道开发就会提高十倍,百倍。
河北道现今,穷、苦、人口稀少、土地荒无。
“一座宽二十丈,长八百丈的巨型大桥,会给大唐带来每年万万贯的财富,收入国库的税金,也有千万贯。这座桥,杜公准备出资多少?”李元兴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在给杜如晦施加压力。
房谋杜断!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殿下认为,需要多少贯?”
“八百万贯!需要水泥十万万斤,砂石无数,需要精钢数百万斤。至少要三至五年才可建成,动用工匠二十万人。”李元兴带着一种兴奋的神情。
从李元兴的表情上看,李元兴一定会修这座桥,泾河桥应该就是对李春的考验了。
杜如晦无法决断了,他不敢开口,八百万贯没有吓住他,可百万斤精钢当真吓住他了。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修法,类似现在泾河桥的修法。但黄河不同于泾河,万一发大水会如何,桥毁,那么一切都白修了。治理黄河,只有治理才可以保证洪水的减少,甚至再准备一条备用的水道,泄洪区来保住大桥。”
杜如晦完全蒙了,李元兴所说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他的心算能力。

、第314节 岭南论

杜如晦不怕工程大,也不怕秦王李元兴把事情整的他,他只是怕大唐的官员跟不上李元兴的思路。
杜如晦向李元兴讨了一个差事,那就是监督耀州至长安大路,以及泾河桥的修建。并且向李二上了表章,要这个差事。同时申请,请天英阁讨论,再派一大员负责监督长安至洛阳的直道修建工作。
监督!李元兴认为这是好事,有一个当朝大员关心着,也让朝堂之上的人顺便也多关心一下,路修的好了,对经济有多么大的帮助。
而另一条路,才是李元兴心中向往。
岭南冯盎拜访秦王庄,大唐秦王出迎五里。这是大唐报头版头条的新闻。
为冯盎准备的午餐极是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红烧肉、清炒菜心、葱爆羊肉、酸辣土豆丝。汤是生汆丸子汤!
酒也只有二两,是秦王庄出的竹叶青!
菜色简单,却精美!
没有预想到了大摆宴席,而是普通的四道家常小菜,而且还是五个人,四菜一汤,倒是主食很顶饱,是秦王庄出品的羊肉泡馍,这道美味长安城中多有流传,但都冠上从秦王庄厨子那里学艺的名头。
冯盎有些受宠若惊,无他!
因为这四菜一汤是秦王殿下亲自下厨,而且还有秦王妃到场,这是家宴,很亲切的感觉。
说到见识,大气,对各士族的了解,崔莹莹当在首位,七女也就公推了崔莹莹这次代表其他人出席了这家宴。
而冯盎则是与他的两个嫡亲儿子出席,其余人自然没有资格上这个席面。
饭菜简单,可吃饭却似乎不简单。
李元兴炒好菜,原本是要自己端上桌上的,冯盎次子冯智戴立即接过,作起了这传菜的活计。
菜上桌之后,崔莹莹亲自摆桌。
一张细白麻布巾摆在面前,然后上面是一个吃碟、一只高杯、一只小杯、一个筷搭,然后上面放着一双银筷。再下来是一只小碗,一个汤勺。最后,还有一个小竹篮放在一侧,里面是一块手帕。以及旁边放着的一块叠好的方巾。
上桌之后,李元兴将方巾夹在衣领上。这是为了防止有食物掉在衣服上。
“冯某感谢殿下盛情。”冯盎起身一礼。
“冯公不必如此,此及家宴,随和一些就好。其实作饭这种事情,要看如何去讲了。”李元兴一边示意冯盎动筷子,一边说道:“等我有了儿子,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教他作饭。这与伺候人无关,至少他可以照顾自己。”
冯盎用心思考着李元兴这话。
“殿下好深的用意呀,冯某受教了。想来冯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一但无人照顾,就算有满屋金银玉器,怕是也会饿死在屋中。男儿当自立!”
李元兴举起酒杯:“敬冯公,男儿当自立!”
在冯盎的心中,李元兴这也是在告诉他,他冯盎是大唐的子民,岭南就如同大唐的儿子。想要岭南好,大唐会照顾,但岭南也要学会自立,自强。
一个午餐吃下来,在慢慢聊天之中,竟然吃了一个时辰。
冯盎倒是很佩服李元兴,仅仅二十三岁的年龄,放开身份地位不提,这见识连他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李元兴就象是走过千万里路的人,心胸宽广,见识广博。
茶海前,崔莹莹亲手泡茶,泡的是后世铁观音,在大唐被称为乌龙茶。
冯智戴突然跪在李元兴面前:“请殿下大恩,收下某为弟子,某立誓!奉师如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个突然的变化让崔莹莹的手明显的颤抖了一下。
她非常清楚冯盎的身份地位,这个实际为次子的冯智戴才是冯盎最为骄傲的儿子。甚至有可能是将来的继承人。
李元兴也愣了一下,悄悄的侧目看了一眼冯盎,却是见冯盎面带微笑而不语。
“你我年龄相近,原本可以用兄弟相称。你选择拜本王为师,那本王问你几个问题?”
“请老师问话!”
“第一问,你日后想继承父位,成为一方大吏。还是想成为开疆扩土之熊臣,再或者,你有心想著书立传,成就一番传承伟业。再或者,你愿斗酒诗篇,游戏人间。人各有志,没有大志小志之分,问本心,才可成大道!”
好一句问本心,才可成大道。
别说是冯智戴被惊住了,就是冯盎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好一句问本心成大道。
崔莹莹却是默默记下这话。
李元兴还不知道的事情就是,长安城中士族公子千金的圈内,有好事之一却是整理出一份秦王录。秦王对孙神仙传道的发问,对李淳风道心之问。甚至连四问袁天师的名言都被人打听出来,收入这名录之中。
这一句问本心成大道,再加上之前的那些细节。自然有资格独成一篇。
“不用急着回答本王,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来回答不晚,到时本王再问你第二问!”
冯智戴施一礼后起身,他天资极高,仅李元兴这一问,就让他感悟极多。
这时,外面却突然传来大喊声:“殿下,殿下,一百零八拱,一百零八拱!”听到这个喊声,李元兴笑着对冯盎说道:“此人并非癫狂,而是入迷。他心中的大道就是桥,千年不毁的石桥,而事实上他已经作到了,可本王认为,他可以更好。”
在得到冯盎的同意后,李春被带了进来。
李春披头散发,衣衫不整,脸上还有墨汁。手上抱着一大推纸卷,冲进来后也不施礼,直接打开其中一个:“殿下,一百零八拱,一百零八个桥柱。再有小拱九百九十六个,每拱可支撑万斤大车四辆,全桥加上延桥六百零八步,每日最高可通行万斤大车两千辆!”
“殿下!”李春哭了,他兴奋极了,虽然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可就是他的梦呀。
李元兴收下李春的图:“李春,你休息五日,然后用半个月的时间组建你的队伍,管工人选由你定,本王给了六品上的官职,一个月后开始实地测点!这图本王留下了,是否可行,十日之后答复你,退下吧!”
“谢,谢殿下!”李春被亲卫扶着出去了。
李春出去之后,李元兴说道:“一个有能力的人,他的梦想仅仅就是修一座好桥。”
“学生懂了!”冯智戴起身一礼。
李元兴摆了摆手:“冯公,岭南可自已自足,但是岭南也是大唐国土。令祖冼夫人已经足以流芳百世,那么冯公呢?”
冯盎狠狠的一握拳头:“我岭南冯氏也是中原子民,愿我中华万世!”
“修路,你现在没有这个财力。造船,你已经有船可以去琼州,本王要你造大船。本王给你父子三人看一段秘闻,此秘闻我皇兄也没有看过,不为别的,中原尚没有全定,北方还有无数的战事。”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白二娃开始下令:“殿下令,禁!”
冯盎听到屋外有许多人跑动的声音,连房顶上都有脚步声。
白二娃退出去了,崔莹莹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出去,可李元兴没有发话,崔莹莹满心的好奇,自然不愿离开。
“本王先讲一段历史!”
投影仪上出现的一段现代制作的历史纪录片。
“汉武大帝时代,大将军卫领军七战七胜,汉军击败匈奴,匈奴西去。那里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比起大汉帝国同样的强大。疆域数万里!”
气势磅礴的罗马帝国舰队,纯3D画面。
李元兴可以听到冯氏兄弟那牙关紧咬的咯咯声,强大的舰队带给他们的视觉太强烈了。
罗马军阵,一个个伟大的将军,一次又一次的征服,希腊灭亡。
足足二个时辰的纪录片,最后一个境头是一副地图,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疆域的对比。
“很强大吧,陆战,罗马帝国不是汉帝国的对手,但海战呢?”
冯盎的身体在颤抖着,身为武将,他感觉自己的血在燃烧,家国天下,无论什么原因,能与这样的军团一战,才是身为武将一生的荣耀。
“西罗马帝国被打残了,东罗马帝国还在。如果有一天,罗马帝国的无敌舰队来到了东方,来到了琼州之时,冯公当如何?”
“冯家战至最后一滴血!”
“有冯公这句话,本王保你冯家成为第八大世家,本王与你歃血为盟!我李氏皇族统治中华大地一天,就保你冯家荣耀。只要你冯家能够立下足够的功勋,本王不介意冯家成为第一个异姓王!”
李元兴的话深深的刺激着冯盎。
汉武之后,异姓不封王已经成为了铁律。但冯盎不怀疑李元兴,李元兴敢承诺,就一定可以作到,只是这个功勋需要有多大。
但封王的诱惑,已经是冯氏兄弟眼神之中充满着期待。
崔莹莹则还沉浸在那气势磅礴的罗马舰队上,那样的舰队来到大唐可以战胜吗?
“想造船,先行商。有了足够的银钱才能够造船,顺海岸而上,过泉州,入杭州湾。从运河将货运运到洛阳!”

、第315节 惊天慌言【第一更】

冯盎走了,从秦王庄带着一份图,还有两只箱子离开了。
当天就向大唐皇帝李二辞行,留下了自己两个嫡子在长安,冯盎的队伍一分为二,冯盎带着前队轻车简从,向着岭南而去。另一队由冯盎的本家兄弟带队,采购了无数的物资,走河道,预计四个月时间回岭南。
冯盎走的当天,李二就亲自来到了秦王庄。
“五郎给冯盎许了什么?”李二看似漫不轻心的问着,可如果心中不急他何苦赶来。
“皇兄有没有兴趣吃火锅,天气寒冷,吃些火锅顺便喝点烧酒!”李元兴一脸的轻松。
李二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如要不是坑了冯盎,就是坑了为兄!”
“其实,是你们坑了我!”李元兴一脸的无奈:“我穷呀,皇兄要银钱。冯盎也想要,天下人都想从秦王府挖点宝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