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323章

大唐第一庄-第323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李元兴把这东西当作礼物拿出来了,纯粹是废物利用。
是什么?
一只完整的鲸鱼骨架!
一只虎鲸的骨架,长达九米,就是放在古代三丈长的一只鱼的骨架,虎鲸是有牙的,那一排排巨大的牙齿,带给人巨大的震撼感。
“此鱼名为鲸,个头不算是最大的。最大的有十丈,重三百万斤,这一只,仅仅只有二十万斤的重量,只是可惜全身的皮被损坏了,否则制作一个完整的标本才算是华丽,只有骨架,当真是可惜了。”
李元兴大叫可惜,可殿中的人却是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这么大的鱼,谁见过,谁听过。
外面人的更加的好奇,第二只箱子已经被打开了,可为什么里面没有半点动静呢?
“古有鲲鹏之传说,今见此鱼,古人诚不欺我。”不知道是那一位官员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算是打破了大殿之中的寂静。百官就这个巨大的鱼骨架,说个不停。
而李元兴,却迎来了李二那恶狠狠的一瞪。
李二的态度很明显,这样的东西你不留在大唐,竟然给了异邦人,为兄不揍你,看父皇怎么收拾你。
李元兴却是没心没肺的一笑。
“抬出去!”这一次,是李二主动开口,根本就没有等西突厥使节有什么说法,这会心里还对李元兴一肚子气呢。
李元兴无奈,只好靠近李二轻声说道:“皇兄,不出三年,臣弟让皇兄亲自猎一只,十丈长的。这只太小,连臣弟都看不上的,怎么配得上皇兄呢。”
听李元兴这么一说,李二脸色才好了一些。
至少李元兴还没有许过空头支票。
第三个箱子打开,这只箱子就纯粹是为西突厥准备下的,是礼物,也是一种战略。
李元兴走下御台,亲自去打开这只箱子,西突厥使节的呼吸都感觉到停止了,一只能让尊贵的大唐秦王亲手打开的箱子,这其中的礼物贵重程度都不敢想像了。
大殿之外,正为了十米长巨大的鲸鱼骨架而惊呼声浪,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大殿之内的人。可以说,知道这只箱子里面所装之物的,不超过十人。
李元兴从箱子之中,拿出的一匹布,一匹灰蓝色的布。
布?
这算是礼物吗?西突厥人有些想不明白,更是有许多的疑惑,但是他依然不怀疑大唐秦王能亲自来打开礼物,这份礼物的珍贵,一定是自己太迟钝。
“这是雪绒布。”李元兴从箱中拿起一个事先用花剪,剪好的方块放在西突厥使节的手中:“这种布,需要一百多道工序,从原料到成布需要足足三个月的时间,制作极为不容易。”
西突厥使节不懂衣料,但他却是贵族。
这种布摸手中极是柔软,却是比丝绸要厚,从感觉上来讲,与丝绸相比却是另外的一种感觉,如果算起来,应该不会比丝绸便宜。
难道说,大唐秦王的礼物,就是这种大唐新式的衣料吗?
“大唐贵族,夏穿丝绸。冬天就是这雪绒布了,这也是本王手上数万工匠,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试制成功的,西域那边的交易,三年内,独你一家!”
独你一家!
西突厥使节别的话没有听完,但这个独你一家却是完全听进去了。
“最低一万匹每年,西域独你一家。”李元兴说完,又在箱中拿出三张卡片:“这是皇家认可的三家雪绒布的商号。本王的命令已经下到了异邦商业部!”
“谢殿下!”西突厥使节的谢礼声似乎不怎么高亮,难道他不满意吗?
他满意不满意又如何,秦王殿下脸上的笑容却不是作假。大唐的官员们相信,这份礼物一定是非常,非常的‘特别’。但怎么个特别法,他们不懂。
李二哈哈一笑:“朕再赐精钢十万斤,马铁十万斤,雪盐一万斤,锦一千,五百人入学。”
李二心说,这对方都拿出二万斤黄金了,怎么也要让人感觉,先是值了这两万斤黄金呀。结果,一开口就是精钢十万斤,这个数字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就是李元兴也有些意外,十万斤精钢,放在以前的大唐价值差不多上百万贯的价值了。
要是放在草原上,十万斤精钢,敢开口要价二百至三百万贯。
李元兴有些后悔,不应该告诉李二自己手上钢铁的成本了,这次给西突厥的有些太多了。
不过,想想也是件好事,看西突厥还怎么开口提和亲之事。
“谢……”西突厥使节要大呼谢礼,结果双手刚刚举起来,一口没上来竟然晕倒了。这完全就是激动的晕倒了。
殿外的人看到御医往殿内跑,从那虎鲸骨架把注意力立即转移到了大殿上。
立即就有消失传了出来,十万斤精钢,十万斤马铁,似乎还有什么东西,西突厥使节激动的当场晕倒了。
看着那西突厥使节被抬了出来,似乎已经转醒,御医们还在忙碌着。
值事太监又在高喊了:“高句丽使节献礼!”
高句丽使节当真是满头大汗,他们的四样主礼之中,有三样已经失去了意义,最后一样当真不知道还会遇到什么。
高句丽使节团上殿的有三人,自然是正副使与一位小吏。
小吏却是渊盖苏文。
进入大殿之后,施礼,赐坐,然后渊盖苏文小心翼翼的往御台的方向看了一眼,这一眼看去,让他的心中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呀。
大唐秦王所坐的位置,竟然就在大唐皇帝御座的侧面,这样的位置在有过中原帝皇的历史记载中,几乎是没有男人可以作在这个位置的。
可大唐秦王,却就坐在那里。
高句丽使节却在这个时候,强打精神,念了一千多次的礼赞之文,然后开始报上礼单。
“珍珠一百壶……”这礼物,要是放在以前,绝对算是和重礼之一。可这会,仅说了一个数量,却没有将珍珠展示出来,自然就让人不看好了,大殿之上竟然有了少许的嘻嘘之声,大唐的臣子们至少大多数,还是有着极好修养的。
高句丽使节也知道,这珍珠这东西他是不敢拿出来,一比之下,更丢人。只好继续说道:“高句丽红参五百斤,白参五百斤,糖参五百斤!”
听到这个礼单,李元兴心念一动,把高公公召过来小声说道:“你去查一下,契丹人与高句丽人献礼的参是不是一样的。”高公公不敢多问,领命出去了。
李二不解,示意李元兴解释一下。
李元兴正要说话,渊盖苏文却在这时站了起来,先向李二施了一礼,然后又向大唐群臣施了一礼,然后说道:“下国小臣不解,上国秦王是否看不起我高句丽,小臣在殿外之时,虽然听不见殿内之言,可却可以看得见。前三个邦国献礼之时,上国秦王殿下一直以礼而视,到我高句丽之时,为何秦王殿下不仅左右而顾,还召内侍传话。就算有重要政务,也不应该轻视我高句丽!”
有趣!
十分有趣!
大唐的臣子们一副看戏的表情,就是李二也感觉非常的有趣。李元兴想着办法要与高句丽你们过不去,大唐朝中的大臣是有人支持,有人劝阻,今天你们高句丽还敢主动跳出来找秦王的麻烦,你们当真是很有趣呀。
果然,李元兴的反应也没有超出大唐皇帝李二与大唐高官们的预料。
李元兴站了起来,板着脸。
“叫门口的御医进来一个,本王正好有些疑惑要问。”
众人不解,可心中更是期待,当下就有一个御医进来。
李元兴开口问道:“山中十年的人参,变成干参只有二三钱重,百年山参鲜时不过四两,晒干不过一两半罢了,不过你们高句丽人却有一门手艺,可将参当花草一样成片的种下,这样的参论药效,十斤顶不了山参一两!”(未完待续。)

、第537节 高句丽对秦王的第一次反击

“这不能成为殿下轻视我高句丽的理由!”渊盖苏文挺直腰板,语气也多了一份强硬。
在这个时候,高句丽使节却选择了静观。
理由有二,一是渊盖苏文的父亲与他并不是一个派系的,渊盖苏文出了错他不会顶。另一个原因是,他也希望可以为高句丽找回一些面子,更重要是被李元兴揭出他们的人参是人工种出来的,这件事情怎么也要扛过去。
一个年龄大约有六十多岁的老御医正在进殿,听到殿内的对话,很是惊讶的问了一句:“啊,如果这样,那么老臣配药的时候。如果用高句丽参,这不是要用一斤参,这还是人参呀,这是萝卜!”
哗!大殿之上轰然大笑。
“秦王殿下,你有何凭证说我高句丽的人参是重出来,人参是天地所赐的灵物!”
渊盖苏文不死心,又一次把话题顶了回去。
“本王眼下没有种人参,不过本王种有灵芝。来人,去秦王庄取一万斤灵芝来。”李元兴这话实在太狠了,别说是渊盖苏文,就是大唐百官都被噎的不轻。
李元兴种灵芝了,但绝对没有一万斤,那东西不怎么好种。
李元兴种这东西最初就是为了给七世家看,缘自李元兴那次提到棉花的时候,说过自己有了棉花籽,就能种灵芝的话。
“殿下的灵芝不如山中的好,需要加量三倍才可与山中灵芝相比。宫里上等的好灵芝。殿下还是不要拉来的好,不过殿下要是愿意捐一些给京城中善医馆,老臣谢殿下。”老御史摸了一把胡子,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殿下,捐上一百株!”
哗!大殿之中更是所有人都笑弯了腰。
“行,给你一百株。”李元兴真是无奈,这老头他知道,医术真的说起来与孙老道算是一个级别的,就是人有一些老糊涂,但医术真没得说。辨药之术除了孙老道之外。还真找不到几个比他牛的。
高句丽人脸都发青了。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至少要找一个台阶下。
高句丽使节不可能在这里认错服软,给了渊盖苏文一个眼色,让他再撑一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渊盖苏文是年轻人。万一说错什么。自己还可能作一个缓和。乙支文德是武将,没有那么好的口才。
“尊贵的大唐秦王殿下,能种灵芝。也不代表可以种人参!”
“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不让你们死心是不行了。今天就在在朝堂之上再失礼一次。就在这里作一个买卖,大唐的各世家,勋贵,本王有园参与伪野山参的种植之法。这园参就是象种花一样,种上一园子。伪野山参就麻烦一些,事实上就是人为的增加山中的山参的产量,自然是不如真正的野生山参,但二当一,三当一,还是没有问题的。你们回家去家中商量,这次行暗标。”
再争吗?
再争你秦王只是吹牛,种不出来吗?渊盖苏文也算是一个少年英杰,这样的事情他还干不出来,一但死皮赖脸的再争下去,外面的各邦国只会嘲笑他高句丽。
眼下,纠结的是第三样礼品到底要不要念出来,真是怕万一呀。
渊盖苏文心一横,施礼问道:“想必是秦王殿下看不上我高句丽的礼物了。”
“礼物贵在心意,礼物不在贵贱,但以石充玉这样的事情,却是让本王寒心。”李元兴轻轻的一按胸口,似乎真的有些心痛了。
李元兴自己都在骂自己,真是脸皮厚,高句丽人从来也没说过,他们的人参就是野山参,只说是高句丽参。
是李元兴在听到糖参这个词之后,才联想到的。
真是话赶话,被逼到这份上,高句丽使节只好自己站出来了:“我高句丽边垂小邦,完全是真心以待上国,几百年来称臣,进贡,不敢有丝毫不敬之心。只是不知上国认为何等礼物才显我高句丽之诚意。”
几百年来!
这话在普通人听来可能没有感觉,可是在大唐皇帝,还有重臣耳朵里就不是味了。
中原朝代更替,大唐才立国几年。
“五郎!”李二轻呼一声。
没有多余的话,可李元兴却能够听出李二心中的不快。
李二心中不快,李元兴心中更不痛快,却是面带笑容的说道:“我中华古礼,当入土为安。”说到入土为安的时候,李元兴的左臂不由的因为紧握而出现关节咯噔的声音,听到这声音,李二心中一紧,眼神也变了。
李二知道,李元兴这是下狠心了,在这个时候,只有兄弟一心,无论李元兴说什么,作为大唐皇帝的他一定会支持,那怕立即开战也支持。
李元兴脸的表情依然是带着微笑:“魂归故里才是安,送我们中原的儿女回家来,让他们魂归故里,本王谢过!”说罢,李元兴长身一礼。
当下,就有数十个将军要冲出来,李靖猛的转身努瞪着那些将军,硬生生的将人压了回去。有几个年长的儒臣竟然在此时抽泣起来。
李元兴说的是什么?
前隋国耻,高句丽在国内城用前隋军卒的尸骨筑起一座京观。
大臣对李元兴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意外,从最初的突厥之战后,李元兴要求为伤兵荣归。再到收容伤残军卒,再到提高军卒的收入,甚至是社会地位,李元兴作了多少,大唐的贵族的看在眼中。
伤兵荣归他们会反对,这一次他们会不惜一切的支持。
因为这关系到大唐的威严,大唐的国体。那是前隋,但同为汉人子弟。
高句丽使节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要求他答应不了,无论大唐开出什么要求他也答应不了。就算是将辽城与建安城交回,他也不敢答应这个要求。
乙支文德在高句丽使节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王上不会同意,我大高句丽全军将再无战心,全国皆以我大高句丽已经惧怕了大唐。”
渊盖苏文也赶紧说道:“可硬生拒绝,立即就会开战。”
三人用的是高句丽话,李元兴不用听懂。他不在乎对方如何商量。只在乎如何回答。
趁着三个人商量的时候,李元兴走向在大殿正中,开口背了一首诗: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身既殁矣。归葬大川。生即渺渺,死亦茫茫。何所乐兮何所伤。魂兮归来,莫恋他乡。
身既没矣。归葬南瞻。风何肃肃,水何宕宕。天为庐兮地为床。魂兮归来,以瞻家邦。
身既灭矣,归葬四方。春亦青青,秋也黄黄。息干戈兮刀剑藏。魂兮归来,永守亲族。
李元兴这首,出自唐中期名将李嗣业,算是又偷了后人的诗词。
可这一首诗,却让无数武将都落泪,特别是曾经参与过前隋征高句丽的将军们,更是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高句丽这边似乎已经商量好了,一个字,拖。
渊盖苏文又一次主动站出来,原本他就希望可以有一次落大唐秦王威风的机会,这个比他年龄还小的男人,却比他有着更强大的权势,威望,这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