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32章

大唐第一庄-第432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商人都缓过神来,这等于是包园。
可包园却有风险。
当下有一个商人得到允许之后说道:“殿下,这包园有风险。万一出了一点闪失,都是大损失,寻常的锦坊经不起这样的闪失。”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萧家今年为秋丝借了多少银钱?”
“借了一十六万贯,用的是六万亩桑园以及家中几座宅子作的抵押。三个月的息钱是二万贯,钱是大唐钱庄兰陵分号给出的,一半给的庄票,然后用金币与银币支付的下半部分,这些一部分用于购买羊粪,一部分用于支持短工的工钱,想来支持到秋天收丝没有问题!”萧老给李元兴解释着。
李元兴又问:“如果不借钱,当如何?”
“殿下说笑了,这借钱扩大的法子还是小儿在秦王府学到的。不错,家中可管一万亩桑园,借了,就是十倍产出。算上利钱也是多了数倍收益,自然是借了好。不过,这钱一借到手,家中上下倒是时时小心,这可关系到一家老小的生计!”
话引到这里就已经足够了。
李元兴语气一变转入主题:“长安市面上夏天的生丝价为一吨为320贯。一张蚕需要一亩半,甚至是两亩桑。可产约七十斤茧,也就是生丝七斤。一吨就要近二百亩到三百亩桑田的产出,三万亩差不多就是三万两千贯的收入,十万亩就是十万贯的钱的收入!”
“殿下,田里出丝卖不了这么高的价,320贯那是运到长安的价。”有商人在旁边说道。
李元兴笑问:“本王用一千五百贯,现在就买你十吨的生丝,这个价如何?”
“厚道,就算是一千三百贯,也是合算的。因为我们萧家不用再借贷,少了息钱的支出。再者说,先收到钱了,心里踏实。”
李元兴哈哈一笑:“好,那就买十吨。再过半个月,本王突然不想要了,但这个已经买下。自然是不会找你退货了,本王加价到一千三百五十贯,可有人接手。”
“接,相差就是两个月,虽然先把钱拿出来了,但丝有了保障。”
当下就有商人接过了李元兴的话题。
李元兴又问:“那么,又有一商人,在距离出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加价到一千六百贯,你可出手?”
那商人思考片刻:“相差一个月,扣除运到长安或者杭州的运费,如果预测秋蚕的价还是三百二十贯的话,小人以为,这出手要卖到一千八百贯了,这个利足够厚!当然,一千六百贯不是不能卖的。”
“那就是说,如果二千贯,你肯定出让!”
“回殿下的话,铁定出让。”
“那么,出货前五天,这个价位应该就接近了当年的行情价了,这个交易亦是有利。”李元兴又问。
几个丝绸商会的大掌柜低语几句之后,派出一人回答:“如果手上的前期收购的足够多,自然会让出一些,毕竟自家的织坊一个月的织锦是有限的。”
“好,很好。”
李元兴站了起来:“那么,本王再反问一句:出货前一个月,萧家的蚕病了,或者是树病了。那么结果会如何?”
“殿下,已经买下,这买卖就已经算是成了,只要交上足量的货,断没有让萧家退钱的道理。只是病了,那丝的质量会下降,那么手上这批货,就如果殿下所说那钢厂的份子一样,降上几成。作云锦的不要,但作丝割的依然还是会要的。但次年,萧家预卖的价,肯定就会低上一些,毕竟去年过了些差子,这货品的名声是肯定是要受损的。但要连年都是好货,怕是萧家的丝预卖的价一年高过一年。”
“成了,本王叫这个为期货。同样有个规矩,生丝可以搞,洛阳的粮田也可以搞。太原王家的煤也可以搞。”
商人懂了。
古代的商人也绝对不简单,他们没有系统的经济学,但不代表他们不懂经济。
当下又有商人问道:“那预卖的主家必须要同意接受公开的评审,以次冲好是绝对不行的。如果同意的话,这个生丝的重量有保证,各锦绸商会的生丝来源有保证,钱多的可以多买些。但却对小坊会有影响,不知道殿下有何解法?”
“真正的上等货,有几个是出自小工坊的。本王的想法就是工坊作大化,只是更有规模,更大,无论是机器,还是管理都有着足够的投入,这才可以多生产精品,成本也会下降。可记得本王所说过,工业化量产!”
“我等受教”众商人赶紧施礼。
李元兴又说道:“虽说对小工坊有些不够仁厚,但小工坊必须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本王之前提到了份子。”
“我等懂了,小工坊可折算一个数额,大坊收了他的人与机器,他有了大坊的份子。自然也有一份钱挣。或者不要份子换成现钱,也可以转行。”
“没错!”
李元兴在内圈说话,那些异邦人都被挤到外面,有些话是不方便他们的听的。
李元兴与商人,还有世家的对话,会有人在经过挑选与过渡之后,将普通的部分传出来,蚕的秘密肯定是不会乱说一句的。
内圈,世家与商人还在考虑这事情的好坏之时,有太监过来汇报。
“殿下,回纥使节求见?”
“让他进来!”
听到李元兴让回纥使节过来,正在说话的商人们不约而同的全部闭嘴了。
“殿下,我回纥想把明年春天的羊毛也给预卖了。价比春天低三成,就是十斤羊毛二文三,请殿下为我回纥作主!”
李元兴一听,笑问道:“你们回纥要现钱作什么,今年不够粮食过冬了?”
“这个……”回纥使节有些尴尬,脸红红的回话:“殿下,用这笔钱想买了钢厂的份子,算一算钢厂的份子到了明年春天,这分的利怎么也高于三成了。”
“你倒是精于计算。”李元兴笑着说了一句后,很严肃的说道:“不过,你的提案在规矩之内,本王没有不准的理由,这样吧本王也大方一次公布两条新的政令,一条是预卖的羊毛不限量。一条是允许再注册十个雪绒布工坊,一百个羊毛工坊,五百个羊毛粗加工坊。”
“谢殿下,谢殿下。”回纥使节有一些兴奋:“我们卖一千万只羊毛!”
“还敢再多点吗?”李元兴笑问。
“二千万行不行?”回纥使节试探着问道。
李元兴大笑:“好,就二千万。不过本王倒是建议你们去向丰州将军商量一下,他们出技术,你们出人,合伙搞一个羊毛梳理坊,粗羊毛不值钱,但精羊毛一斤就要至少一文半,那选出的羊绒,可是至少十文一斤呀。”
“这个……”回纥使节一时间没想明白。
倒是有商人过来提醒:“这是殿下让你们多挣些钱,只是把羊毛收拾一下,虽说十斤变七斤。可价格却是实实在在涨了数倍,殿下可是把一个挣钱的路子让给了你们。想一想,一只羊才不到一百文,仅这羊毛就多了至少十文的收入。”
“谢殿下,谢殿下!”
回纥使节几乎就要去亲李元兴的靴子了。(未完待续。)

、第714节 英明还是心黑

李二正在看解石的热闹,突然看到那边围着李元兴的人群开始骚动。赶紧叫高公公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很快,高公公回来汇报。
“圣上,老奴没挤进去。各邦使节,特别是草原各邦的使节都拼了命的往秦王殿下那里挤,回纥使节抱着秦王殿下的靴子大哭不止,一直大声的喊着感谢殿下之类的话。老奴找一个商人问了,商人说殿下说了一个什么期货之法,再问那边乱了,商人们也往秦王殿下那里挤,似乎是想讨个赐教,禁军已经去维持了,老奴赶紧来向圣上汇报!”
李二挥了挥手:“下去,别让乱了。朕一会自己问秦王。”
高公公离开。
正殿前的广场上是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会是那些商人的,一会是异邦使节的,一会又是贵妇那边开出上品翡翠的尖叫。
有一个商人的正妻,在拳头大一块里原石里解出玻璃种,当下就晕倒了。这会又是宫女的乱哄哄的叫人来急救的喊声。
李二有些哭笑不得,但总体还是高兴的。
当看到武曌一脸淡定的坐在那里吃点心,李二问道:“五郎所说的期货是什么?”
武曌先把期货的意思讲了,然后又说道:“圣上有所不知,羊毛一直是受商业部控制着,无论进货价,还是卖给商人的价格。就是羊毛制品的价格也控制着,但已经控制不住了。有些商人暗中提高自己的耗损报告,却是暗中将一成的货物卖到黑市上。”
“这个朕知道。”
别说,李二还真的知道,他专门派人去打探过。
“一匹特等雪绒布,商业司的收购价是三十三贯,长安的定价是五十贯左右。但长安城却是没货了,为此西突厥的使节抱怨过两次了。而黑市上,最高卖到了一百五十贯。商人逐利,本无错。这是规则制订上让商人有了空子可钻,正如五郎回天庭前所说。提高羊毛收购量。放开商人羊毛采购之事!”
武曌小屁股在椅子挪挤着,三两下就靠到了李二身旁。
“圣上,让商人放开收购,商人为了抢原料。圣上以为他们会加价几倍?”
“依长安城的行业价。加三倍都少的!”
“所以说。李元兴心黑。他搞了这么多花样,最终的目标是。让现在草原就把明年的羊毛卖出来,比预计的价还低些。然后这些东西就是期货。长安城的交易所那怕把这个羊毛的价炒高十倍,挣钱的也是唐人。”
李二把武曌的话仔细的想了想。
为了让李二更明白,武曌还给李二画了一个数学图形。
李二懂了,这东西再加价,草原上得到的钱数不会变,加的价也是在大唐的商人之间相互挣钱,而且每一次交易,还有千分之五归交易所,交易十次就是百分之五。
“再然后,大唐的工匠多金贵呀,那洗羊毛,羊毛粗梳理的活计给了草原,那完全就是下苦力的活计,李元兴才不会干的。他要大唐工匠干的精梳理,还有纺织的高级活!”武曌又小声说着。
李二点点头,用他的想法也是,大唐的工匠数量依然不够呀,粗活有人干最好。
武曌又说道:“最后,草原上的人卖了钱,结果还是又投资到了大唐来。虽说他们得了利,但大头却是李元兴手上,他们只是在李元兴吃过肉之后,啃了些骨头罢了。那个钢厂,无论收益有多少,先交一笔税给大唐,这个跑不掉。”
李二听明白了,他是懂投资这个词的意思的。
啪!武曌又把那张钢厂的份子纸拿了出来:“等回纥人回草原,拉开架势准备为大唐去打高昌的时候,他们拿在手上的,就只有这个东西。”
“几张纸罢了!”李二心中惊呼了一句。
武曌倒是公道,解释道:“虽然是纸,但也是钱。这东西还是当钱用的。”
“不!”李二笑着摇了摇头:“朕想通了,难道五郎给世家送钱,世家都要计算上好几天。他们脑袋不如五郎。这是钱,但也是纸。这东西能变成钱的一个因素是,我大唐承认这是钱,五郎的秦王府有信誉在。”
这次换成武曌不懂了。
李二低声在武曌耳边笑着说道:“朕的话不敢乱传呀。朕告诉你,放在前隋的时候,朕那位表叔要是有五郎现在的弄的这些东西,朕怕不是不敢造反了,因为一造反,这些纸就不是钱了,就真正的成纸了。”
李二的把话把武曌吓到了。
“丫头,你想一想。就算朕存在库里的全是金子,可那能有多少。这些纸不当钱用的时候,先不说造反会不会成功,就算是成功了,这烂摊子能再拖死一个皇族,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谁最后占了实际的好处了。”
武曌赶紧捂着耳朵。
她知道有些话是不敢再听的,实在可怕至极。
李二放声大笑。
李二明白,你草原上各部落敢打大唐,那就要作到你们手上的钱变成纸的觉悟。
当然,派人观察着。谁家不收这些纸,非要硬货的话,自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了。
武曌听着李二的造反论,一边是害怕。另一边也是感慨,大唐皇帝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江山,其实李二并不懂战略经济学。
这经济战,比李二想像的复杂性多了。
赌石,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哭。
有人暗中计算过,今夜的赌石出玉率大约在六成,出珍品的机率不过二成半左右。
以赌而言,这个机率当真是极高了。一但有珍品,少说也是值了三倍的价值。
不过能到皇宫参加夜宴的,自然都不差那几千贯钱,深夜之时,这夜宴准备结束的时候。前殿全部的灯点亮了。
什么叫金銮殿。
李二也是头一次看到,干冰雾气,紫色祥云,金光闪闪。大殿之中布置好的无数玻璃,或是反光,或是球形。让大殿如在仙境一样。
李二醉了。心醉了。
“切,彩灯才几个钱!”武曌提着裙子去找李元兴了,她打算问问,那龙椅还没有木料。就算再少。给弄几个挂件也是不错的。
最后一队进入大殿的商人们恋恋不舍的被禁军赶了出来。
那些先进去的却是大呼后悔。应该放在最后再进。
可三更的钟声已经敲响。所有人都不得不离开皇宫。
李元兴还是没有回天策上将府,叫太监抬过一张椅子来到解石区。工匠们也是辛苦了,每人打赏一份汤圆。一份点心,再有五个十文的大钱。
长孙皇后这时才出现,身后跟着四贵妃,还有十几位普通的妃子。
依礼,李元兴向长孙皇后施了礼。与四妃是平礼,其余的妃子反倒要向李元兴施礼。因为李元兴是秦王,武曌年龄少,可以免了这些礼节的。
“听闻五郎藏有私货?”长孙皇后丝毫也不避讳的直接问道。
李元兴点了点头:“还有几箱,至少个个见绿。一会先开一箱,几位嫂嫂先挑。然后我再带回去几个给莹莹她们,今晚怎么说也要回去的,总是有些挂念!”
普通的妃子身份太低,高公公叫太监捧着托盘,上面装的就是拳头大小的翡翠,依身份,有人拿三块,有人拿一块。容不得她们挑,拿上什么算什么,有没有宝全凭运气,嫔妃则不同,至少她们可以自己去挑选一二。
长孙皇后看着从李二书房带出来的一只箱子,问道:“这是五郎亲自挑的。”
“是。不过臣弟用了些别的法子,只想保证能带回来一些翡翠。”李元兴说罢,挑起一块足有西瓜大小的,叫太监抬到工匠那里。然后对长孙皇后说道:“这一块是上品紫罗兰,臣弟以为配皇嫂正好。”
“五郎却是偏心呀!”杨妃与秦王府关系极好,也只有她敢开口。
李元兴笑笑,又叫太监搬了几块在地上:“这几块,至少是上三等。正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