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61章

大唐第一庄-第461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说到这里的时候,都感觉自己真的很无耻。
可政治就是这样!
李元兴讲了一个开场白之后,早就安排好的托自然就应该出来了。
“臣有表!”王及善突然开口。
“上表!”李二很平静的回应了一句,他已经感觉到这件事情不普通了。灭高昌这是计划之中的事情,李元兴的计划、房玄齡的对策,兵部的安排,秦琼那边的动作。李二都知道,可现在听李元兴讲起来,似乎与自己知道的完全不同。
那么,就继续听一听,事情既然突然,那么肯定有变化。
当然,李元兴在用一些手段,李二是可以感觉到的,毕竟他是知道全盘计划的。
王及善出列,李元兴则让到了一旁。
“圣上,西突厥已经连续三次派遣使节,虽然第一批使节还没有到长安。但他们的意思已经从伊州那边传了回来,臣原本的打算等他们到了,再详细的问询之后,再作汇报。却谁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臣只有先口述了!”
“口述无妨。”李二这一句是有必要的。
表章是正式的文书,仅仅口述这是对朝会的不尊重,所以需要李二这一句免罪的话。
“圣上,西突厥认为,高昌有意卡住了商路。已经连续三个月,西突厥没有买到茶、丝、盐、铁、布了。臣查过商业部的账册,这几个月来虽然销量有所减少,但也仅仅相对贞观二年初,相比起武德九年,数量并不算少的货物,从丝绸之路运往西域。”
王及善没有说假话,从丝绸之路西去,这是有官方记载的。
唯一所差的是,九成的货物都在半道转向北,然后卖给了东突厥人,运到高昌的不足一成。而且完全没有茶这一项。
好在高昌原先的存货非常多,只是没有了贸易,并不影响高昌自己的使用。
可放在西突厥,却是完全没有货物。
没有丝、布。西突厥人还可以过rì子,没有盐。还可以从吐谷浑北方,那大盐湖买到一些很粗的沙盐,熬些咸水勉强对付。可没有茶,这就是要命的事情,无数人会生病,所以西突厥很轻易的就被秦琼的人挑拨了。
李二经王及善这么一说,完全就明白了,所有的一切都串起来了。
李元兴这是给天下人演一出戏。
“皇兄,臣弟以为。大唐为天下大邦,自然有维护小邦的义务。西突厥与高昌的冲突。臣弟已经打算介入调解。并且致电伊州。无论如何也要保下高昌王。”
“五郎,那接下来呢?”李二笑着问了一句。
“臣弟认为,首先是以百姓安危为众,高昌百姓原本就穷苦。受此大难怕是这个冬天也难过了。臣弟认为。先送些粮食救济一下。至少让百姓渡过冬天。”李元兴按着李二的提问,很有分寸的回答着。
送粮,为什么要送粮。为什么不派兵接管呢。李二有些不理解了。
可朝会上,许多话还是会传出去的,李二可不想让长安的百姓,还有各帮的使节对自己,有大唐有什么看法。
李元兴提出送粮,那就送。
李元兴这时又说道:“臣弟以为,帮高昌复国。可以谈,此事是高昌王的错,还是突厥王的错。还是未知,所以臣弟认为,西突厥可以劝其退兵。”
“秦王殿下,我大唐不派兵,光凭一句话就叫西突厥退兵,怕是不能!”候君集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众位将军也表示既然占了城池,怎么也不可能退兵。
“候尚书说的有理,那么,快要过年了。也不能让大唐军士过于辛苦,不如出些钱粮,将高昌赎买回来。想来有所得,西突厥还是可能一谈的。至少这份支出,既然是帮助高昌赎买,本王以为高昌王将来加些利息还上这笔钱粮也是合适的。”
李元兴竟然提出花钱帮高昌王买回来了。
有将军就不愿意了,程魔头又跳出来了:“秦王殿下,那高昌王不可信,他要是不还怎么办,老程信不过他。”
“人之初,性本善!”李元兴很平淡的回了一句。
扯淡,完全就是扯淡了。这个时候,权贵们几乎已经明白了。
还不还钱是另一回事,你高昌欠了我大唐的钱粮,只要你欠着,那么我们大唐就有资格对你高昌指手画脚,真的要赖帐,大唐的将军们会用刀剑和你高昌去谈判。
“既然如此,就致电,谈判!”李二对此事作了一个结论。
李元兴施了一礼:“臣弟推荐,让房公去谈此事,皇兄以为如何?”
“就依五郎所请,西突厥先行退兵,我大唐先援助高昌一些粮食以让百姓可以过冬。至少利息与高昌如何还这笔钱,再慢慢商议。”李二下了结论,示意众臣表态。
李元兴事先商量好,知道事情全部经过的托们自然是有话说。普通的官员不明白情况的,很快就被误导了。
这只是西突厥出战,送礼就是为了让大唐不要干预。
然后大唐出面调节,让高昌王还回去作他的高昌王。
朝议就按李元兴的说法定下了,谈判,求助,送粮食,西突厥退兵,大唐用钱粮帮高昌赎买回高昌来,再找到高昌王送他回去。
很快,大唐报,长安报头版就按照这个说法登报了。
大唐皇宫李二书房。自然是大唐有身份,足够高,知道机密的权贵们都到这里再开一个小会议,高昌的问题肯定不是李元兴在大殿上说的那么简单。
而大唐秦王李元兴,给自己点上了支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慢吞吞的说道:“粮食送去了,高昌贵族们自然会抢粮,百姓暴动,就请李孝恭去平乱,杀一杀再扶高昌王回到他的王宫,继续去坐的高昌王。至于高昌重臣,本王还是很遗憾,高昌民怨,许多贵族惨死,自然是有百姓的冲动,也有高昌贵族的贪婪与不仁!”

、第760节 秦王玩政治

送粮食,贵族们肯定要占粮,这个根本不可能出现意外。
百姓们会不会暴动,原本众臣们不怎么相信。
可再看李元兴的表情,他们懂了。
这是不是要暴动,与高昌百姓与贵族都无关。大唐秦王殿下说了,高昌有饥民暴动,那就一定有饥民暴动。这个绝对不会错。
再然后,高昌的王宫怕是除了高昌王,再不会有一个活口。
这王宫的官员呢?
要么就是大唐扶持的,要么就是直接是大唐的人,一个架空的高昌王好好活着也无所谓。
好手段!
李元兴将烟头放在烟灰缸内,起身对李二施了一礼:“皇兄,臣弟要回去念几百遍《道德经》。今rì之事,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不过为了大唐臣弟自然是要作些事情的。所以事情要作,经也要念。臣弟告退!”
李二想笑,真的很想大声笑出来。
好你个五郎,你羊吃人的招数还不够狠吗?只是那种招数普通人看不出厉害罢了,今天你坑高昌这种事情,只是没有办法作到更高明,而不是什么不够光明正大。
不过,李二不会留李元兴。
李元兴的长子刚刚出生,李元兴要回去也是正常,许多细节有这些重臣讨论就足够了。
而李靖,却在这个时候看了一眼候君集。
候君集懂李靖这一眼的意思。这就是在说,你候君集一直自负兵法、韬略有过人之处。可秦王殿下不动一兵一卒。挥手之前得到了高昌的土地,连高昌的民心怕都是得到了,更让天下各小邦会称赞大唐。
这样的手段,这才是国战级别的谋划。
远比攻城略地,更高明。
候君集没有不服气,李靖在告戒他,也是在提醒他。同时也让候君集明白,自己真的想在李靖之后成为军方第一人,他还不够资格。找机会能够向贤皇学习,或许是他候君集的一个真正的好出路。
李元兴走出书房。就站在院中拿出一支烟咬上。高公公赶紧过来给李元兴把烟点上。
“老高你最近气色很好呀!”李元兴笑着说道。
“老奴知道殿下富足,这些小东西只是老奴的一点心意。”高公公收起打火机,将一只装有平安锁的小盒双手交给了李元兴。李元兴双手接过后笑着说道:“老高呀,你应该准备三份才对。”
高公公赶紧说道:“自然是准备有的!”
“老高呀。你这份心意本王收下了。有件小事。你听本王一句劝。你这个身份上有些事情不要粘,要想挣钱来找本王,自然不会让你吃亏。那些长安城中芝麻大的生意。你就不要去粘手,麻烦会比利大!”
“老奴谢过殿下指点,今个换值就去把那些生意转手。老奴用钱的地方也不少,这也要托殿下的福气,老奴收养了两个娃娃,没敢买,是从善心所领的!”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管一下宫里有职司的,不要整那些让人说闲话的营生,就这么点小事,办好。”
高公公赶紧应话。
李元兴示意高公公去忙,却是自己在花园打转。
秦王殿下是否离开皇宫,这样的消息对于每个权贵都是极重要的消息。李元兴在花园,那就是在等人,至于说等的是谁,可能是任何人。有心者就会主动去找李元兴。
第一个来找李元兴,则是在会议之后赶过来的崔君肃。
“秦王殿下!”崔君肃远远的就施了一礼。
“恩!”李元兴很随意的点了点头后示意一起在花园之中走走。
靠近李元兴后,崔君肃说道:“听闻殿下断了有些人的生意?”
“外戚、权贵、世家。结交内臣都是些不太好的事情,往小了说,他们是在打听皇宫内的风向。往大里说,他们可能有些野心。那些个店铺能挣多少钱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分到内官手上有多少钱,亦是明数。几位皇子年龄不小了,自然有些有心人想有些作为,太子这个位置,历朝历代都是有人盯着!”
李元兴把话说的太过于直白了,倒是让崔君肃有些不适应了。
李元兴话锋突然一转:“莹莹大约在十八天后临盆,从她的儿子出生到懂事,也还有几年时间。秦王府的东西这个孩子继承不了,总是要拥有些什么。”
崔君肃点了点头:“想来殿下已经有了安排!”
“长英的孩子出生,我给起名为李墨。高昌灭亡那里就是李家接管了,西域的咽喉总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清河崔氏,有辽东的生意,也有半岛的势力。那么反过来讲,有些人就认为这是给孩子们的封地!”
“难道不是吗?”。崔君肃却是有些不理解了。
李元兴反问:“大汉朝的七王之乱,够不够可怕?”
“那么,这些是?”崔君肃实在想不明白了。
李元兴没有再说话,而是拿出手机,用蓝牙连上了小形投影仪。然后放出了一个地图,说是地图,其实却是一种类似于后世卫星照片的地图。
“殿下,这是一个岛?”崔君肃不解的问道。
李元兴反问:“大唐有多大?崔尚书可知道?”
“按……”崔君肃只是开了个口,又轻轻的摇了摇头:“原本只有中原十道,可现在地域大了许多,倒真的不知道有多大了!下臣惭愧!”
“那么本王重新提一个问题,崔尚书以为大唐现在的国土够大吗?”。
“史上最强,唯我盛世大唐!”崔君肃这次回答的非常快,也非常的坚决。
李二将手机调节一下,关了地图,放出的是一副纪录片,那满不清的羊群,无数的袋鼠,数以万里的草原,野牛狂奔。
“这里,比大唐还大,至少比现在的大唐大三成到四成。”李元兴说着,画面一变,再次转到地图上。其中有五个亮着的红点,李元兴指着其中一个红点说道:“李墨,就是这里,岛的东南边。”
“五,五个?”崔君肃有些不解了,因为秦王殿下有七位王妃,肯定会有七个儿子。
“这里,北岭地是皇家的。其余的四个,长英的儿子一处,雨烟的儿子一处。另外两处,已经预留给皇兄的两个儿子了。这才是他们的封地,大唐国土内,不再有亲王级的封地。”李元兴头一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其他人。
崔君肃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图,就是澳洲大概的地图。
“殿下,按您的说法,这么巨大的面积,只分封四位王。那么是不是有些大了!”崔君肃说的有些大了,那意思就是,这比战国时,一国之地都大,虽然封的是海边,内陆没有划分,可难不保这些人敢去占。
这巨大的面积,代表着强大的实力。
“有理,是有些大了!”李元兴笑了。
“那么,三十位?”崔君肃试探着问道。
李元兴哈哈一笑:“这样,改一下,把雨烟的儿子换个地方,给我皇兄的其中一个儿子也换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留给冯盎,再选一处留给老程的孙子。”
“殿下!”崔君肃惊呼一声。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可以分封的地方太多了,多到亲王级数量都太少,所以本王才会允许诺开疆扩土者可加封为王。但封地绝对不会在大唐本土,莹莹的儿子,本王起名为李艾,他的封地比起李墨的更好,距离大唐两万里,四千料的海船也要走一两个月,那里物产丰富,有堆成山的雪糖,有数不清的铜矿。”
“殿下让我等如何?”
崔君肃完全的蒙了,他不明白李元兴想干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本王只是想说,在大唐给你们的,这是你们的根。但大唐国土毕竟有限,所以只能在海外分封,想发展,想把那些财富聚焦到自己的家里,还是财富堆积在海外,这些都由你们。”
崔君肃的心感觉一阵阵的揪着疼。
不是因为心情,而是李元兴说的事情实在太过于刺激。
裂土封王,这与叛逆有何不同。可说这话的,却是大唐的秦王,这更让崔君肃无法理解了。至于李元兴说,财富留在海外这话,崔君肃根本就没有当回事,无论是他,就算是任何一个世家,都会尽一切可能将财富集中在清河。
“李氏得到了些东西,其他几家还没有得到。没有什么不公平,秦王府从来不会给任何人任何的实物,真正给的都只有一个机会,怎么利用这个机会,就是各家的事情。没什么急的,也没什么争的,真正在争,也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了。”
“殿下!”崔君肃想问什么,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问。
“崔尚书,多给家庭培养些优秀的人才!”李元兴说完,背着手离开。
对着李元兴的背影,崔君肃突然长身一礼。
要说不懂,他真正的不懂这位秦王殿下了。
李元兴向着李二小书房走去,站在书房内的李二却正用着望远镜看着花园,看着李二与崔君肃。
一直看到李元兴往书房走来,李二将望远镜放在书架上,背着手面对门口站着。(未完待续……)
PS:这一更,晚了。抱歉,没借口,没理由,有错全是作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