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65章

大唐第一庄-第465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心理暗示?”李二不懂这个词。
李元兴小声的解释道:“皇兄,柜爷这一次肯定有非常周密的计划。事先分配到各位将军,而且是用抽签的方式。换一个角度来讲,这个战损百人就是一种压力,抽到任务的将军自然会加倍的用心,那么战斗力,战略执行,各军的配合都会高出一个层次来。真正战损百人可能未必,但我相信爷爷可以控制在千人之内!”
千人之内,也非常少呀。
心理暗示!李二默默的念着这个词,看来这领兵之道,在贤皇研究了几百年之后,确实不同凡人。
“这个,候尚书就不用抽了,行军大元帅。秦将军这次要辛苦一下,就算自己不出动,也要派出一些精锐,无论成功还是不成功,就要象吃饱饭要散步一样,有事没事刺杀一下渊盖苏文,那怕距离他十里远,放出一箭都行!”
这算什么安排,众将军不太理解。
李元兴继续解释:“这是乱军之术,原本高句丽现在就已经人心惶惶,渊盖苏文的高压政策已经让百姓叫苦连天,如果天天有人刺杀他,渊盖苏文肯定会对那些不听他话的高句丽权贵 施压,甚至会在百姓当中,大肆的抓捕刺客。”
“这是谋战!”李二点评了一句。
谋战,就是心理战。在古代战争之中,也多少有用计谋扰乱对方的战术出现。
“然后,五品的小子们。你们全部降级带兵,一人只能带一军,或者是半军。每天的行军记录要有,每一个战术安排都要用文字记录在案。抽签,看各人的任务是什么?”柜爷示意两只桶摆到桌上。
肯定不能乱七八糟的来抢小竹筒。
程魔头,笑呵呵的上前,从军牌那桶里抓出一个军牌,然后又抓出一只小竹筒。双手高高的举起:“公道不,要是公道,老程就开了。”
“开!”众将军们齐声喊着。
一个军牌,代表着一个将军,军牌就是将军的身份牌。小竹筒里是任务。
第一份任务是,控制大同江西入海口,并且带四门炮,两天一夜时间要建造一座炮台,封锁江口,也为进出大同江的大唐战舰作护卫,只给了战兵五百。
有难度吗?
领到这任务的将军拿着任务书坐在角落不出声了,那里有一个军营,从任务书上看,并没有让他攻击军营的任务,也有可能是海军炮击之后,有人负责攻营,自己只负责封锁江口,总之先听一听其他人的任务再说。
李二这时问了一句:“五郎下任务,每人的任务并不公开?”李元兴回答:“公开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配合。爷爷这是在借高句丽之战,考中层军官!”。)

、791

上一次经历大双倍是国庆,结果七天之中,有六天都不在家。最后一天还连续开了一千四百公里回家。
这一次,尽可能努力多更。
双倍最后一天,还是四更。
先发一更上来,然后凌晨五点半出门排队,运气不错的话,早上十点就可以完成年检回来。
然后,再给大伙四更。
谢谢大伙,双倍最后一天,作者努力保证质量,保证四更。(未完待续。)

、第766节 腊月二十八

柜爷很喜欢大唐,并不是因为在这里他高高在上。
而是这里还有战场,有着那些实实在在的战场,只要你想打,你就可以不停的打下去的战场,而且大唐的将军们充满着狂热。
“皇兄,向你讨个官职!”
“为兄知道五郎你想要什么,领礼部尚书衔、大唐皇家学院副院长、兵学院院长。”李二说话的时候,视线一直盯着那些热闹的将军们。突然问李元兴:“五郎,你说候君集在想什么?”
李元兴将视线移到了候君集那里,这会候君集就在这房间的角落里,几乎就是爬在地上。用一根笔在铺开的大纸上不断的写着画着。
看到这一幕,李元兴说道:“皇兄,候君集是一个良将。有野心,不过也是一个有分寸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野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应该有。还有,就是有些贪财,这两年也有所收敛。唯一我摸不清的是,他的心是不是够大度,是不是能够平等的去对待众位将军。是不是会忘记派系之分!”
李二点了一下头,可马上又说道:“五郎,为兄问的是,候君集在想什么?”
“兵法,直到到了他这个高度,才知道兵法如何更进一步!”
“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李二又问了一句。
“无招胜有招!”李元兴信口胡扯了一句。
谁想,李二却点了点头:“没错,想大唐武安君白起领兵,任何敌将只要听到白起,就会胆寒,他们就会有所慌乱,实力大打折扣。五郎说的好,好一个无招胜有招。”
李元兴陪着干笑两声,没再接话。
一转眼,贞观二年就只有三天了,李元兴的长子李墨也有二个月零十天。
无论是在耀州,还是华州,或者是身在长安城秦王庄的人都陆续的回到了庄子,就是被派到华亭去的老狼,都借押运新年贺礼的机会,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秦王庄。
对于秦王庄来说,这算是一个团圆年。
“这就要过年了?”柜爷坐在亭子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
“我去年,就是过年的时候把兵派出去,准备收拾高句丽的。爷爷今年竟然也这么干,又让许多将军没有在家里过上年!”李元兴坐在旁边也嘟囔了句。
“这就要过年了?”柜爷又来了一句。
“是呀,还有三天就过年了。今年过年,我不进长安了,在家里过一个平静的年!”李元兴回了一句。
柜爷把烟头敲了敲:“今年没喝腊八粥!”
“大唐没有腊八粥。”李元兴提醒了一句。
柜爷点了点头,他知道腊八粥是源于宋代的,不过军中的腊八粥却有另一翻意思,那是为了纪念大宋的岳武穆,后世在河南一带就是腊八喝“大家饭”的风俗,就是为了纪念岳武穆。
“没有腊八粥,不行。”柜爷总是感觉心中有遗憾,就是为了那一碗粥。
要喝粥好办,只需要开个口叫厨房去作就是了。可柜爷不同意,非要自己来。说身为军人,这粥必须要自己煮。
成,那就煮粥吧。
李元兴与柜爷脱去了长袍,换了上紧身军装,李元兴提着一个篮子,开始的柜爷去粮仓,就专门扫那些粮仓的角落,特别是在空仓之中清扫角落。
快过年了,整个秦王庄为了准备过年,人都是忙的脚不粘地,庄内也不需要有亲卫时时跟着保护,李元兴身边一个人也没有,秋香还在书房给李元兴整理在全大唐推行技术种田的资料。
柜爷身旁有选了两个亲随,都是前隋官员家的孩子被贬为奴隶的。
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倒是极聪明的,柜爷给安排了一些课程,两人正在苦读文书写作这一方面的书籍,并且努力练字。将来柜爷可以指望着这两人帮他写表章,整理文书类材料呢。
所以,这会难得闲下来的两个人,准备喝一碗腊八粥。
秦王庄门房,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门口,有小吏递在拜帖。淮南道李神通、岭南道冯盎、河东道独孤傲。三位封疆大吏到访,门户的守卫赶紧把人往里迎,叫人准备热茶。
冯盎笑着对李神通说道:“秦王殿下这里倒是特别,无论来的人是贵为公爵,还是贩夫走卒,从来没有叫人在门房等的习惯,都是将来迎入庄内,专门设置会客厅休息,至于在那里见,这才依身份有个区别!”
独孤傲也说道:“某三年没进长安,长安变的已经不认识了。秦王殿下之智,只是听我那侄儿数次提及,却一只没有机会在政务之外的事情上说过话。过了今年某就准备请辞,年龄大了,这头脑也不及年轻人灵活,河东道让有能者治!”
独孤傲的侄子,就是独孤修德。
“京兆尹为何不来?”李神通问道。
“他说随李药师与秦叔宝同来,早上还有一些公务要处理。那程小子说要在秦王庄吃午餐,所以必然不会拖过午时。”独孤傲笑着回应。
几人进了会客厅,一杯茶喝到凉,这才看到秦王府小吏急急的跑来。
“三位贵客请再坐一会,我家殿下不在花园,只听说去了粮仓,这已经派人去找了。”
“不如我们直接去找!”李神通提议道。
三人都是贵过不可及的贵人,小吏派人在前面领路,往粮仓去了。
秦王庄粮仓,正有小吏将一个空仓的门关上,李元兴提着篮子与柜爷站在门口数着。远远的就听到柜爷在说:“这已经有四种豆,两种米了,没有红豆是不行的。”
“皇叔、五郎,好兴致!”李神通大步的走上前去。
“这是?”三位总督都是不解。
李元兴倒是没有想到会来客人,提着篮子张嘴就编起了故事:“爷爷说,当年在打仗的时候,到了年关之时,天寒地冻,却也没有什么好的吃食。就把粮仓扫一扫,找了些墙角,土坑里的粮食,洗一洗干净,煮碗粥好过年。”
李元兴是笑着说的,而柜爷却是一脸严肃:“想当年武安君亲身扫仓,为军中士卒煮粥。意有三,一为告诉军中年轻士卒,人要懂得节俭。二是为了教育军中士卒,吃得是百家饭,不要忘记百姓一饭一衣之恩。三是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听柜爷说的严肃,三位总督都是带兵的人。
仔细起过之后,无一不认同。
秦王庄从最初的秦王、贤皇扫仓,再到三位总督。时至中午的时候,大唐正二品的武将就有十几位,三品、四品的武将几十位。
从李元兴一只小提篮,再到几位年轻一些的将军背着大筐。
从扫仓再直接装粮食,再到挑选最精致腊八粥的材料选择,最后连李元兴的冰糖都装了一提篮。
就在练兵场,架起了十几口三尺直径的行军大锅。
雪地里,搭起棚子,围着那摆成圆形的一圈的行军大锅,喝酒,吃肉。轮流的去负责照顾那大锅里的粥。
从中午熬到下午,粥的香味顺着风飘到了几里外。
喝了一下午的酒,吃了一下午的肉,这粥总算是好了。
柜爷自然是第一碗,第二碗给了除柜爷之外年龄最大的独孤傲。
一口粥喝到嘴里,独孤傲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这个表情可是让许多人都感觉意外。是这粥有古怪,还是粥糊了,或者是有什么东西不对味。
“这个味道,果真不凡。想一想,出外征战,这一碗粥或者说就是从军的写照。这碗中的粮食来自天南地北,身边的袍泽来一样,很少有几个同村人。再说这吃食,当兵的有口热饭就不错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放在一个碗里,这东西……”独孤傲似乎陷入了某一种回忆当中,或许是在想自己年少从军的rì子吧。
柜爷喝了一口粥,说道:“这粥,名为七宝五味粥!”
“好,好一个七宝五味粥!”独孤傲一大口将碗里的粥喝掉,将碗向前一伸:“再来一碗!”
众将军都拿着碗围到了大锅边,自己动手,自己吃,这粥的味道似乎好的出奇。重要的是这个乐子。
喝过粥,回长安的回长安,进到后堂议事的议事。
柜爷单独叫了候君集,要对攻击高句丽的方案再进行一些细化,柜爷第一次动兵,要打就要打出一个声威来。
李元兴来大唐,武曌在大唐。到现在柜爷,还有李岚姗。真正在大唐立足的并不是装弄鬼,然后仙人下凡之说。立足的根本就是真本事,李元兴有真本事,武曌也有。李岚姗作为一个女子,兴农的表章也是真本事。
柜爷的才能最强就是军略。
柜爷已经在军事理论上让大唐的将军们信服,可真正的战场之上呢。柜爷要把唐军的战力全部压榨出来,让天下人,真正的战争不是比人数,而是比战略,比战术,比军械,比军队的素质。
候君集是贞观三年元月初七就出发了,可以说新年没有过完就要出征。
候君集也卯足了劲,这是他身为兵部尚书的第一战,也是他头一次作为兵马大元帅。这一战对于候君集来说,就是自己军事生涯之中生死一战。全胜,自己在大唐兵部就站稳了脚跟,可如果小胜,或者胜的不容易,那么他只有请辞一条路了。(未完待续。)

、第767节 贞观三年新春【第三更谢读者】

现代有新年,可新这种风俗是自古相传的。
在古代,新年也有年关一说。
商人们在新年的时候清全年的账目,讨债的也开始去逼人上吊了。
长安城在贞观二年腊月二十九rì,也就是官假前的最后一天工作rì,大唐皇帝李二签了,天英阁全体阁员签字,三省六部主官签字的一份公文。也是贞观二年最后一份公文,仅针对京兆地区的一份公文。
公文上的签字,认证就占了四尺长的纸面。
而公文的内容,只有四句话。
孤老者百文供养、无亲者供养至十六、伤残军月二百文、穷苦辛劳之家保债!
京兆范围内,孤老无依者!皇家内库自贞观三年起,每月补一百文。孤儿由皇室出钱供养至十六岁。伤残的老军,无家无助者,每个月补发二百文。穷苦人家如果有举债,却是辛劳苦干之家,因为某种灾祸欠债者,皇家作保,新年之时就不要讨债了。
贞观第一年的新年,大唐向天下展示了强悍的军力。
贞观第二年的新年,大唐给了百姓们冬天一文一斤的鲜菜。
贞观第三年的新年,大唐给京兆的百姓一个安心过年的理由。
贞观第四年会如何……。
百姓心中充满着希望,那怕是在新年夜要出征的将士们,也得到家人的支持。为大唐战,是保着这份富足的生活。
一台由大唐岚月公主亲自导演的新春联欢晚会,拉开了大唐贞观三年盛世的幕布。
开幕,一千个十岁大小的孩子飞奔着进入了大竞技场。李岚姗改了一道曲子,一道很容易入手,很容易传播的曲子,原曲来自现代的歌曲《亚洲雄风》。经由皇宫、民间,最优秀的十名歌匠联合调整曲风,李岚姗按亚洲雄风的词改写原稿,再经由礼部、宏文馆、大唐皇家学院一共十八人重新修改。
本着,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原则,重新修改歌词的部分。
一千个十岁大小的孩子全部来自秦王庄的农庄。
先是整齐的背了一遍《三字经》,又背了一段《论语》紧接着,乐声起。
《盛世大唐》由一千个孩子之口唱了出来。
正坐在御座上和李渊说话的李二听到歌声,如雷击一般站了起来。好曲,好词,最重要是,这歌唱的让人心潮澎湃。
“当赏!”李二用力一拍扶手。
“切,就是一首歌就当赏了,我辛苦造火车也没有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