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94章

大唐第一庄-第49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隶、战俘、那些破产的农户成为了首选。
当船队进入内海,靠近大田城港口的时候,王霸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这牛进达还真的很给面子,连运费加起来才收自己一吨三百五十文钱。只是牛进达没有要现钱,要的是银子,按大唐的汇率要银子。
“王叔!”一个年轻人从船上跳下来,冲着王霸就是一礼。
这位是牛进达的三儿子,牛奔!
“代我谢过你父。这一次你们是帮了大忙了。我那里的米至少还要一个半月才能够成熟。”王霸对牛奔很客气,抱拳一礼之后亲自迎牛奔进屋休息。
“王叔,一万吨米已经运到。只是我们那里没有足够的袋子,所以全是散装的。”
“小事,只要是米就行,你就是拿水过都行!”王霸小声的说着。
大田城根本就没有能够让这种五百吨大船进港的码头,拆了一些,又临时建了一个平台,勉强可以让一条船靠港。
下货这种事情王霸才不会让牛奔的人动手呢,这船上除了牛进达自己的老军。就是靺鞨人。这些全是大唐人。这些苦力活不可能让他们干。
“大田一男呀,安排些人手搬米!”王霸很硬气的吩咐着。
没有错,这就是吩咐的语气。
大田一男那敢有一点不高兴,这位不仅仅是财神。也是靠山。崔杰在王霸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王霸哈哈一笑:“大田呀。本将以为让这些干活的每人可以领五斤米,为本将作事的人,自然不能亏待了。”
王霸懂倭语。说得也不错,只是以他的身份不会轻易开口就是了。
崔杰刚才对王霸的说法就是,让倭人知道咱们大方,咱们富,他们才会派更多的人去大唐给咱们干活。
干一天活就有五斤米,这么好的事情就是大田一男手下的士兵都眼热。
干活的人足有二千人,一个干活的名额都要争,竟然是这些城主的卫兵们过来下货。
散装的无所谓,倭人自然会想办法。
先用木桶在船上装,然后搬着桶下来,在船下装进用草编成的米袋里。然后堆起用板车拉走。
“十万石。”王霸微笑着报出了一个数字。
带壳的米好保存,大田一男抓过一把米,然后拿起一石头在手中和米压了压,其中有几粒米的壳被压碎,拿起米在嘴里咬了咬。一脸惊讶的大叫一声:“这是当年的新米。”
“新米!”许多人都围了上来。
这么巨大的数字,大唐人拿去年,前年的陈米来都不意外,可却给的是当年的新米。大唐难道已经没有米的库存了吗?或者说,大唐的粮食已经多到仓库都装不下了吗?
不管怎么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米。
比起那装进袋子里,可能渗了沙子的米来说,这样的散装米更实在。
一条船载重五百吨,实际上米还是比重轻的,这五百吨的船实际就是装四百二十吨左右。
四百二十吨粮食有多少,倭人用草编的米袋一袋就是一石,四百二十吨是大唐的计重方式,一吨就是一千斤。在武德年间石实际上是容积单位,一石就是十斗。一斗就是十升米,一升米的重量大约为六百二十克左右。
而一斤按现代的算法就是六百八十克。这个就有了差别。
后户部数次上数要求统一计量单位,所以一斗改为十斤,一石就是一百斤,为了更容易计算。(唐代一石,就是后世的五十九点五公斤)
倭岛在公元一千六百年的时候,一石的重量按照华夏明朝的重量,差不多就是一石一百一十公斤(明当时,一石绝为九十三公斤)
现在却是公元六百多年,最初倭人在与汉朝有所联系之时,用的是汉制,也就是一石十三点五公斤。
看着倭人将米打成一个个的米滚子,就是大约二尺长长,不到大约一尺直径的圆滚子,牛奔小声问了一句:“王叔,他们难道是两个筒子算一石吗?”
“不!”王霸摇了摇头:“倭人四石半差不多顶咱们一石,他们用的是汉制。”
“那,王叔和他们谈的是唐石,还是倭石呀!”
“啊!”王霸呆住了,他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立即打手势把崔杰叫了过来:“咱们谈的是唐石,还是倭石?”崔杰也愣住了,他脑子中想的只是唐石,根本就没有想过倭石的问题,这会一计算,倭石少呀!
王玄策过来听到这问题,也有些意外,他现在也摸不清这些倭人想的是倭石,还是唐石。
“先别急,派人去探听一下倭人的反应!”王霸这是当机立断了。
几个懂倭语的书吏。一边帮着指挥下货,一边留意着倭人们的反应,而王霸等人则去与这些城主们闲聊,打算探一探口风。
牛奔坐在一只木桶上,很随意的问了王玄策一句:“我说玄策呀,这倭人有没有宴请你们,有什么好东西没。听我父提及,秦王殿下说过,倭岛之上美味无数呀。”
王玄策与牛奔是旧识,在南洋也打过交道。被牛奔这一问立即就笑了。
“你笑什么?”
“我笑是倭人铁定说的是倭石。”
“为什么?”牛奔不明白这家伙怎么突然象什么都明白了一样。
“你知道倭人给我们的豪华宴会吃的是什么?”王玄策笑着:“一碗米饭、一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腌菜。还有一盘象是咸萝卜条。而且只有这么一点。”王玄策一比划,牛奔眼睛直接就瞪圆了,这是给人吃,还是喂猫呢。当下就问道:“没有肉?”
“有!”王玄策笑着。两只手又比划了一下:“一条不到五寸长的小鱼!”
(注!古代倭人的饮食情况。完全是真实的。到战国后德川家康也就是这样的伙食水准)
牛奔不信!
“别意外。出云那里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咱们大唐的军士从来就不和倭人一起吃饭。倭人不在晚上吃饭,这样可以省下粮食,无论是贵族。还是奴隶都是这样。肉这种东西,在倭人眼中可不是普通的珍贵!”
王玄策说的是实情。
大唐军士不和倭人一起吃饭不是因为怕倭人偷吃,而是看着倭人只吃那么一点点,实在让人吃饭的时候就倒胃口。
“一条家存在许多粮食,因为他们吃的少。倭人最喜欢的军粮是饭团子,无论是野菜还是糙米都行,混上一些泥鳅的,那是军官们的伙食。”
牛奔一听,转头就走:“我回船上吃饭,我不想被饿死!”
结果已经出来了,就是按倭石计算。
这一船四百二十吨,按倭人的算法,差不多就一万八千石了。
夜里加班,每人两个饭团子,拳头大小的,倭人这些士兵高兴的在欢呼着。
五船下货,就差不多十万石了,可这里还有差不多二十条船呢,牛进达可是按唐石的标准,就是一万吨给准备的,连用其他的物资装了二十四条船呢。这才下货了五条船,其余的船上还装满着大米呢。
王霸咬着一支烟,站在码头上看着那些船发呆。
“王将军!”大田一男可是恭敬极了:“这已经有九万石还多了,给士兵们吃了些饭团,其余的也超过了九万石。”
王霸叹了一口气:“大田呀!本将手下有许多军士,原本也是穷苦出生。他们看着你这领民过的苦,所以本将想了想,先给每一个愿意去给本将干活的人家里发上两石粮食,这些粮食本将发了,你就不要从他们手中扣了。本将感觉他们也不容易,都是穷苦之人,这样,每个人每个月,本将给你半石米,你就不要克扣那些穷苦之人了。”
“不敢,不敢!”大田心说,这大唐将军傻呀,领民就是用来压榨的。
不压榨领民你那里有钱粮。
不压榨领民,他们富足了万一有足够的粮食造反怎么办?
可王霸说了,这是他给的,你大田一男不能抢,而且还补了半石米,所以大田一男还真的不敢去抢。
“贴告示!”王霸脸上是严肃的,心里却是乐的。心中默念着:秦王殿下说过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收民心的事情怎么也要干些,这才牙签一点米,咱兄弟还不当回事呢。半石米,那就是几文钱的屁事。
王霸说贴告示,那就一定会贴出去。倭人连文字都没有,那里有认字的。所以这就算是夜里,也有人在乡间村头大喊着王霸给的劳工条件。。)

、第813节 三万猪仔【第一更】

倭岛的穷苦人吃什么?
王霸研究了很久,就差请大唐研究院的人过来了,这是野菜不知道混着什么东西煮出来的,然后就一大坨。咸的要死的汤混着那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在一起吃着。
给这些倭人晚上加餐发的两个饭团,这些倭人最多啃了半个,其余的都收着准备拿回家去。一打听才知道,倭人这样两个饭团在战时,是要吃一天的。一餐一个!
因为只有一个码头,下货的速度太慢,在吃了两天干粮之后,牛奔手下的士兵开始闹意见了,这在海上跑了十天,好不容易到了岸边,却依然啃着行军干粮。这里又不是没有淡水,而且船上的物资丰富,怎么也得让放开吃一餐吧。
这一闹,王霸手下带着这些也跟着闹了。
他们来到这大田城,几乎饿死在这里,倭人一餐的伙食就跟喂鸟一样。
“那就整饭吧,刚好某也饿了!”大清早,王霸事实上是被饿醒的,倭人晚上不吃饭,他陪着大田一男闲扯也没有回船上去,所以也没有吃。
水好办,这里有好几百倭人农奴去抬水。
根本不需要柴,船上有煤炉。
靠港下货的船为了不影响倭人搬货,所以把作饭的家伙抬着码头上。
而另一边,有着好几千倭人正在排队,非常正规的合同,出自大唐刑部的合同,一式两份。每份就是一张纸。大小就差不多是b5的大小。
拿着合同,家人就可以每个月领到一石米。
实实在在的米,一包就是一石,绝对不作假。因为这许多倭人也参与过封包,装多少米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那边开工的锣声已经敲响了,这边的队伍开始有些乱。
他们打算按了手印让家人把米带回去,然后再去开工的。要知道,干一天,不但有四个团子,还有五斤米呢。
“今天晚开工一个时辰。”王霸很是大气。
下货什么的王霸才不在乎的。反倒是这些劳工才是宝贝。拉回大唐就是自己的任务。
原本唐军士兵都没有动手,可看到越来越多感觉瘦弱的家伙混进来,王霸手下的士兵们开始一个个的挑人了。
看看牙,拉拉手臂。再让跳几下。然后必须要能拿得起两石米才算数。
牛奔坐在码头上原本是等着吃饭。可看到这一幕之后,冲着坐在自己旁边同样等着吃饭的王玄策说了一句:“这感觉很古怪,有点象挑牲口。”
“看多了就习惯了。”王玄策低声回了一句。
牛奔没接话。反正他老子牛进达对古晋那里的土人也不怎么好,虽然粮食什么的没小气过,可脏活、苦活、累活,有危险的全部都给了土著干了,大唐人干活以技术活为主,纯下苦力的事情在南洋几乎就没有。
“你船上有香军饼没?”王玄策突然又问。
香军饼名字听起来真不错,可事实上却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榨完饴糖之后留下的渣料再加上一些香料,盐、糖、面粉重新压的饼干,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东西保存周期特别长,在北方可以保存半年,在南洋也能保存三个月。
每只船上都会有,这东西没有人吃,但在关键的时候却是救命的粮食。
跑海船的,再大胆也不敢少带了这东西,五百吨的船上每条船上至少有十桶,这十桶足够一船上吃上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有,我一条船上是二十桶,原本准备卖十桶给南洋人当点心吃。可这次时间紧,装了米就出发了,所以把这事情给忘记了。原本计划着,在这里整完了,在济州岛补给的时候,卖给半岛那边一些。”
“成,一船留两桶其余的给我吧!”
二十四条船,一船十八桶一共就是一百九十二桶,这一桶真正算重量就是两石,也就是这些饼干的总重要就是三百八十四石,每一块饼干的重量是二两,王玄策让牛奔从船上搬下的就有十九万二千块饼干。
这东西值不值钱?
秦王李元兴一斤饴糖的成本才一文钱,这东西就是渣子。
就算加上了些香料、油、盐、还有原先榨得不是十分干净的糖,这东西的实际成本肯定是低于这些带壳的米。
最重要的是,大唐的士兵不到为粮食而绝望的时候,轻易是不会吃饼干的。
新的告示又贴了出来,头一批上船的人,家里送香饼五块。
“大唐人疯了,或者是他们根本就是太富。那些饼干就是我等贵族都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给那些贱民实在太浪费了。”江田城的领主大喊着。
大田一男没说话,只是指了指那些正在作饭的唐军。
“什么意思,大田阁下!”江田城主不理解。
“唐人吃的那个叫面粉,听闻在长安城那样精细的面粉每一斤要两文钱。只有上等的精面粉才可能变成那样的特殊面团,所以肯定是高于每斤两文钱。”大田一男很严肃的说着,所有的城主都把视线放在作饭的士兵那里。
拉面,标准的十四扣拉面(16384根)。
这边的清水汤锅,另一边却是将几十只铁桶之中的东西倒进锅里。水开的时候,香味足足散出数里远。
一碗汤面,上面有几片水萝卜,一把干香菜,然后还有一肉牛肉,再把红红的辣油往上一淋,不用吃看着就足够美味了。
大唐的军士干的活多,训练辛苦,这饭量也绝对不能小看。
什么叫老碗,老秦人的传统,碗直径一尺用的是耀州青花,那一碗面至少也是大唐重量的一斤二两拉面,大唐军士单手捧着蹲在一旁大口的吃着。
“大田君,早上吃过没!”王霸笑呵呵的往大锅那里走去。
大田一男没吃,因为早上吃饭要到大约上午十点了,这会倭人奴工却是吃了些饭团,因为他们要去干活。
“整一碗!”
大田一男没有拒绝,可那海碗他肯定是吃不完,船上也有些小船,直径五寸,用大唐军人的话说,那是给女人用的小碗。
四两面条,一碗汤。
倭人这些城主们连腰带都松开了,碗不用洗,他们已经舔干净了。
“感谢王将军的盛情款待!”大田一男礼数不差。
王霸哈哈一笑:“这是要本将的脸呀,罢了,有机会来大唐摆上一桌。”王霸这是真心话,大田一男只当是客气了。
又过了三天,终于把所有的米全部搬了下来。
王霸很大气的把这些米留在大田城:“这些米先给你。”
谁想到大田一男却没有全留下,而是分给了其他的城主,还找了几个明显就是海盗打扮的家伙,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