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99章

大唐第一庄-第9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这一点不用李元兴提,李二也知道,人口有多重要。
不过,李还是给李元兴解释了一句:“天下安定也有数年了,近几年百姓得温保。户虽少增。但每户却多了许多孩童,只要长大,就是人口!”
李元兴摸出一支烟给自己点上,在思考那件大事是否给李二说!
根据后世的记录,大唐贞观二年将会有大灾,而且还是多种灾害连续发生,有水灾,有旱灾。但最厉害的,还是旱灾之后的那场范围广,影响大,破坏力强的蝗灾。

、第169节 危言耸听【四更之二】

【求月票,四更呀,所以给张月票吧!】
烟是什么?李二不是头一次见到李元兴咬这样一根东西,吞云吐雾了。
那精钢制作的打火机李二倒是给自己拿了两个。可却玩不出李元兴那么多花活来,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在李元兴手中,明显比在他这个大唐皇帝手中更有感觉。
就在李二准备问李元兴,那个被李元兴称为烟的东西是何物的时候,李元兴却先开口了:“皇兄呀,臣弟有几句话想和你聊一聊!”
“五郎有话尽管说!”李二走到书房一边的长塌上坐下。
李元兴侧目看了一眼还站在那里的内侍总管,笑了笑:“劳烦高公公帮本王准备一盘鲜果。”
“殿下尽管吩咐,劳烦之说折杀老奴了!”
这高延福虽然年轻,但却极有眼色,立即叫展中宫女内侍全部跟他一起退了出去。
“皇兄,渭水之盟这件事情,当初皇兄信了几分?”
李元兴突然扯了一个让李二很意外的话题,李二唯一的感觉就是,李元兴肯定又要说一件大事了。而且绝对不比这个渭水之盟影响小,否则不会先问渭水之盟。
李元兴走到李二身旁,将盒子打开拿出一支烟发给了李二。
烟盒是那种锡盒的,没有任何的标志,只是制作的很精美罢了。烟盒可以扔掉,但烟上的字却取不掉,‘中华’二字,却用的是行楷繁体字,李二一看到这两个字,就大呼优美!
中华这个词,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使用,泛指中原华夏汉族。
而南北朝的时候,中华指的就是当时汉族。
“点上,轻轻的吸一口。初次吸烟,不要急着把烟吸进去,先尝试将少许一丝烟气吸入腹中,多余的吐出来。或者用嘴吸,然后将口中烟缓缓吐出,用鼻子少许的吸入一丝。不要急,否则会很难受!”
李元兴竟然在教李二抽烟,他倒是没有其他的心思,只是认为好东西,兄弟要分享。
中华烟,放在现代,也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经常抽得起的烟。
就算李元兴让李二缓缓的,慢慢的,只吸入一丝。
可李二还是被呛到了。
李二却没有骂李元兴,再吸了一口气,突然感觉头脑清醒,那醇香的感觉很男人!
一直等李二又抽了两口,李元兴才问道:“皇兄说,当时信了几成!”
李二学着李元兴的样子,将手中的烟灰轻轻的弹掉,不紧不慢的说道:“初听,信了三成。看到那突厥的沙盘后,信了五成。然后回到府中,仔细思考之后,信了七成。再后来,细作的情报,药师的分析,让为兄信到了九成,然后是十成!”
“所以说,如果臣弟拿出证据来,再离谱的事情皇兄也会信!”
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李二却是笑了:“五郎现在说什么,为兄至少也信了九成!”
李元兴却严肃了起来:“臣弟要说的是,十六个月之后,最多十八个月,大唐会有一场大灾,不仅仅是关中,至少十几个州都会有大灾。异子而食,卖儿卖女的情况,可能会重现。臣弟想知道,这样的事情,会对大唐有多大损伤!”
李元兴说完就等着李二回答,谁想李二一把就揪着李元兴的衣服,硬是将李元兴拉到了书案前。
摊开大唐地图,李二问道:“那里?”
晕了,那里呀。李元兴就算事先看过记载,这会也在地图上画不出来。
没办法,李元兴只好换一个说法:“皇兄先不要急……““十几个州的大灾,你问为兄会有多大损伤,为兄告诉你,伤筋动骨!”大唐是李二的,李二如何不关心,就算不在乎小民的死活,也要在乎江山稳固。所以一听李元兴说不要急,李二就急了。
李元兴又拿出两支烟:“渭水之盟是国耻,也会伤筋动骨。但不是也解决了嘛!”
李二没有接李元兴的烟,而是将那烟盒一把抢了过来,自己拿出一根点上:“好,为兄不急,你慢慢说来。”
“还有十六至十八个月。是蝗灾,想知道那里有会有蝗灾,只要看那一州大旱,就会有大灾。这一点很容易,解决蝗灾有两个难题,一个臣弟可以解决,另一个只有皇兄才可以解决了。”
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两个难题罢了,就是两百个,李二也不会担心。
“所以,皇兄不用急,急也没有用!”李元兴终于在心态上占了一次上风。
李二嘿嘿的一笑,重重的在李元兴背上拍了一巴掌:“连蝗灾我五郎都不放在眼中,看来五郎大才呀!”
李元兴耸了耸肩膀:“蝗灾有什么可怕的。”
“好,为兄就听你说。”李二被李元兴的轻松的神情所感染,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要说蝗灾可怕,对于李二来说是真正的可怕,先是有御史会说皇帝作错了什么事情,被上天惩罚了。
然后就是无数州县家破人亡。
更甚至,会盗贼四起!
更严重的,就是李二心中的一根刺了,大隋灭亡,就是因为水灾、旱灾,加上蝗灾,天下民不聊生,这才让他有了起兵反隋的机会。
“第一个难题就是粮食,洛阳现在有荒地加贫瘠之地几百几千万亩,这里皇兄不要分封了,臣弟需要这里花上五年功夫,然后为大唐解决几亿石的粮食,有粮食在手,臣弟连世家都不怕,带怕蝗灾吗?”
几亿石!
好巨大的数字,有这几亿石的粮食,李二也腰板硬气。
“再说粮食,臣弟会准备打井之物,而且会准备抽水机关。臣弟有亩产二万斤的糙粮,实话说,这东西臣弟就当点心吃几口,就算是长像不好看的,也会拿去喂猪了。”李元兴又走回到长塌之上,点了上一只烟,喝了一口大唐的淡酒。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之后,李元兴说道:“叹……,真心不知道,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要怎么处理呀!”
哈哈哈!
李二放声大笑,纵观古令,那个朝代有谁敢说粮食吃不完会如何?
李元兴说了,而且那语气更是信心十足。
“皇兄,第二个麻烦不用臣弟说,皇兄也知道。那就是大唐百姓对天灾的敬畏,都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所以这一点臣弟需要皇兄!”
“难道不是吗?”李二反问一句。
“皇兄难道认为上天很闲吗?如果真正是皇帝有过罪,降下的天罚与百姓有何关系。所以,这蝗灾,是妖灾。这一次,真像是什么皇兄不用管。臣弟会让袁天罡带着他那几千道士整出一个故事来。”
李元兴说到故事,李二来了兴趣。
“故事的内容就是,前隋残暴君王杨广逃出阴府,修成鬼仙!丰都大帝下令神荼与郁垒两位神将击杀,灭其魂!但残魂化灵,混入轮回之中,丰都大帝一道神符封其残魂,永世不得脱离虫道,杨广不甘大唐灭其大隋,所以……”李元兴说到这里,李元兴一挥手:“不要再说下去了。”
是故事吗?
李二也分不清了,很可能一部分就是真实的。
但李二心中也有两处纠结,虽然大唐灭隋建立大唐,但杨广也是一个人物。而且还是李二的表叔,有血亲关系的表叔。杨广被百姓们所恨,这一点是不是应该利用。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既然是编故事,那么李元兴说的这个,不象是故事了。倒是是在讲一件真正的事情,既然要编一个故事,那么就要让天下臣民都知道。对杨广,李二的态度是,要么就完全不利用。
要利用,就丝毫也不要留情面。
回过头看了看李元兴,李二突然笑了:“五郎的心意兄知晓了,此事由为兄处理!”
“皇兄自然比臣弟高明。”
李二又追问了一句:“少则十六,多则十八个月,这个推算会有多少误差!”
李二知道,袁天罡也有过国运的推算,但说的都非常模糊。象李元兴这样说的这么清楚的是绝对没有。但此事不是小事,所以李二必须问清楚。
李元兴摇了摇头:“其实推算什么的都只是一个预知。真实的却可以证实,蝗灾出现前的预兆,越到近前就越准确,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
李二来回走了几步后点点头:“五郎提议有一个大唐帝国安全司,此事,交由叔宝了!”
“皇兄英明!”李元兴懒洋洋的靠在长塌上,说了一句臣子们要同时行礼才会说的话。
这样的称赞换个臣子来讲,李二还相信一半。李元兴嘴里说出来,李二只当是说废话了。就象简单的一个,恩!或者,是!
“纳吉之事,你不要亲自出面,可以宴请七世家,但不要上门去。今年内不要立正妃,七世家暂时不要在秦王府分个高下出来。前三家有巨利了,那么另外四家呢。你拿什么出来?这个你近期就要考虑清楚!”李二话说到这里,有一句话没有明说,那就是李元兴也需要考虑好,有什么可以给世家,有什么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170节 古长安【四更之三】

【求月票,今天四更,打赏月票几张,谢谢大伙了】李二赶走了李元兴,因为他要自己思考一下关于那个故事。
而且李二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的。
就算是设立了天英阁,可大唐最高权力依然还是在他这个大唐皇帝手中。许多重要的,决策性的大事,李二是一定要亲自过问的。
世家倒也懂分寸,李二让给他们了一些权力,可他们也不敢当真拿走。
天英阁议事中,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放在大唐皇帝李二在旁听的时候才能讨论。
夜里,李元兴住的还是皇宫外院的那间屋子。
原本这个院落之中有十间屋,都是留给大臣们来不及出宫而留下的。李元兴住的还是上次自己住过的那一间,这里所有的家具都换成了新的,也不会安排任何官员住在这间屋内,更何况,夜里还需要留在皇宫当中的官员本身就是极少。
武曌在这里,李元兴不知道,也懒得去问。
想来这些太监宫女们也未必知道。
早上李元兴就在这个小屋准备吃早餐。因为今天李二要去上朝,李元兴真心害怕上朝,所以就躲着没打算去李二的书房,可就在太监将饭菜送来的时候,李二也来了。
而且李二中拿着的,正是李元兴的秦王金冠。
在李二身后的高公公捧着一个盒子,放在桌上之后退了出去。
由宫中巧匠修好的秦王金冠,象征着大唐天下第一王,大唐一人之下万万之上权势的秦王金冠。
看到金冠,李元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不是为金冠,而是今天不上朝。
李二挥了挥手示意太监们远离,然后将金冠放在桌上,端起了李元兴的碗,将碗中的粥喝了一半。然后将另外一半推到李元兴面前。
李元兴愣了,他不明白李二这是作什么。
“为兄这个皇帝是刀里火里打出来的,为兄上过战争,为兄打过最惨烈的。为兄不知道你心中那份袍泽何来,却似为兄这样刻骨。”李二说话之时,打开了盒子。里面有布片,有甲片,也有断刃,还有残破的书页。
李二将盒子推到了李元兴面前,背着手转过身去。轻声的念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再看那木盒中每一件物件上,都有一个或者数个人名。
“谁敢在这件事情上弹劾你,为兄替你顶着。李靖的战报上描述,你五郎一句话,你说,军士们为大唐拼命,你就不惜为军士流血,谁敢辱没我大唐军士,你就敢与其拼命。此话,兄甚慰!”
李元兴终于知道这木盒中的名字是什么了。
这些是曾经为大唐皇帝李世民而死的大唐军士,有可能是近军,有可能是亲卫,也有可能是普通的士兵。
默默的将木盒盖好,李元兴将自己的金冠也放在木盒之上。
“皇兄,臣弟要五万精兵,皇兄敢给吗?”
“敢,为何不敢?”李二君临天下的气势头一次在李元兴面前散发出来。曾几何时,这位伟大的帝国剑指天下,大隋亡,大唐兴,扫平天下,大唐可谓帝国!
李元兴将木盒捧了起来:“金冠留在皇兄处,皇兄看到这金冠就一定会记得臣弟今日的话。臣弟向皇兄保证,不出三年,大漠只有唐。不出五年,西域臣服,划入大唐版图。皇兄剑指之处,无不颤栗!”
李二一只手抱起木盒,另一只手在李元兴肩膀上拍了拍。
“皇兄!”李元兴想听到结果,无论李二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李二走到门口的时候停下了脚步:“等圣旨吧!”
李元兴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看看了桌上那半碗粥,似乎有些明白李二的意思,可又不能完全想明白。
这碗粥还没有来得及吃,内侍那尖利的嗓音响声:“太上皇驾到!”
太上皇,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李渊并不算太老,此时他不过整六十岁,行武出身倒是身体健壮。这些年当了皇帝,倒是发富了不少。
被李二夺了皇位,杀了长子,郁闷了几天可又释然了。
毕竟李渊与杨广是真真的表兄弟,杨广怎么上位的,李渊是非常清楚的。要说自己这个儿子,与那杨广还有一些相似之处。事后李渊真的是怕呀,怕大唐也是二代而亡,可朔方大战突厥,李渊算是放下心了。
最近这段时间,李渊在屋里就没有出来过,短短不到两月的时间,竟然高效率的给李二创造出来未来的两个弟弟或者是妹妹来。
李渊很高兴,麻将这东西真心是好东西。
昨天傍晚,又大战八圈,杀的三位李氏皇族的亲王、郡王大败而逃。
今天天气不错,所以李渊打算出宫走走,自然就想到了李元兴这个天下掉下来的儿子了。要说儿子,李渊现在除了李二之外,还有不少亲儿子呢。可那些废物们,只是知道吃喝,真正和李二这个野心勃勃,心黑手狠的儿子。还有李元兴这些心也没有多白,手不见得有多温柔两个儿子一比,全是废物!
所以就带着武曌来找李元兴了。
“出宫!”李元兴端起那半碗粥,几口就喝了下去,然后才又问道:“这个是坐父皇你的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