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46章

盛世古玩商-第46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摊主拿一个真玉壶春瓶子把老吴吸引住,然后以偏低的价格成交,出于顾客都有占小便宜的心理,摊主开始推销另外的东西。这时候那个络腮胡子拿来一大堆装在盒子里的古董,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么一大堆盒子,很容易从中偷梁换柱。尤其是玉壶春瓶子口有一个磕碰的痕迹,这个看似很随意的细节很能蒙人,老吴和伍子都轻易地被这个细节蒙蔽,以为只要瓶子上有碰痕,就是自己看中的那个,殊不知人家已经利用这个细节做好了套子。
老吴和伍子如梦方醒,这个套子没什么技术含量,却很能蒙人。看来玩古玩这一行,随时随地都得把眼睛擦亮了,陷阱遍地都是,稍微不小心就得掉下去。
“像这种事情古玩市场每天都在发生,不光是在洛阳,全国都一样。古玩这一行有它的特殊性,吃了亏打了眼得自认倒霉。古董没有真假之分,只有仿品和真品之分。买到仿品就去消协投诉,在古玩这一行不管用。像你们碰上的那两个人,不用问在本地都有一定势力,所以,吃了亏也得认。”钱老板大有深意的对老吴说道,那语气仿佛就是长辈教导晚辈。
老吴心里一阵兴奋,看来借钱的事有门。“表叔教导的很对,古玩这一行真的是太难混了。能有表叔的一半眼力,我现在也早发了。”老吴赶紧奉承这位表叔几句。
与钱老板闲谈了好一会儿,老吴终于谈到正题:“表叔,按理说头一次见面我不该向您开口,可是我现在是实在混不下去了。一下子被骗十五万,老本全赔进去,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表叔手头宽裕的话能不能先借给一点周转资金……”
“想借钱,早说呀。表叔我正好有点闲钱,你先拿一部分,五万够不够?”钱老板听明白老吴的意思,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第84章:夜半入杭州
更新时间2011816 10:00:38  字数:3058

 “叔,你就是我的亲叔,您这钱可救了我的亲命了!”老吴满脸堆笑,如一朵绽放的白牡丹。伍子在旁边暗暗好笑,看老吴那样,比见了他亲爹还亲。钱那,能使外人成亲人,能使亲人成仇人。伍子心里也一下有了底,有了这五万块钱,翻盘的本钱就有了。
表叔把钱准备好,老吴客气几句就双手接过来。拿了人家的钱,转身就走也不太合适,老吴三个人勉强又坐了一会儿。马尾辫正好把那把古琴教钱老板看看,人家在古玩界闯荡多年,兴许能看破其中秘密。
钱老板接过古琴仔细看了几分钟,渐渐面露沉吟之色,以他的眼力当然能看出来这是一把货真价实的古琴。如今这市面上,这样的古琴可是难得一见,即便是钱老板这样的老江湖也不禁为之动容。
“怎么样表舅,看出了什么名堂?”老吴小心翼翼的问道。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是一把货真价实的古琴,应该是唐代的。这东西能流传到现在,全世界也就屈指可数的几把。只可惜,上面这层漆色是现代人胡乱涂抹上去的,收藏价值反倒减去几分。即便这样恐怕也不止这个数。”钱老板说着伸出一个手指头。
老吴把古琴可能蕴藏着惊天秘密的事情告诉表叔,既然人家毫不犹豫借钱给他,证明这位表叔还是可以信任的。当听说琴里的秘密足可震动全国甚至全世界,见多识广的钱老板也大为愕然,禁不住多看了古琴几眼。不过除了这把琴价值不菲之外,钱老板倒没有看出其中还有什么秘密。马尾辫三人禁不住一阵失望。钱老板给马尾辫提了个建议,建议她去南方走走,这把琴出自南方,可能那里还有人能看透。另外,多注意一下专门收藏木器的博物馆或古玩店,这琴上如果有什么秘密,十有八九跟它的材质有关。专门搞木器收藏的或许能发现些什么。
从望海居出来,三个人长长出了口气,古琴的秘密没有解开,不过总算拿到一些钱应急。有了这五万块做本钱,以伍子和老吴的眼力,翻本不是问题,时间也不会太长。
老吴三个人离开望海居,柜台后面闪出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这人要是让老吴和伍子看见,肯定揪着脖领子跟他拼命,这人正是骗他们十五万的两个人之一。络腮胡子对钱老板一脸恭敬,探出头向门外看看,确定吴用功和伍子走远,一脸恭维的对钱老板说道:“事情还真巧,想不到钱爷还有这么一个远房侄子。那钱是不是得退回去?”
钱老板轻蔑的看了一眼络腮胡子,冷笑道:“他们不是已经从这拿走五万吗,这事就这么算了。那个女孩身上有一把古琴,大有来头。告诉小三,把这几个人盯紧了……”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回宾馆的路上,伍子的手机突然铃声大振。原来是天津公司打来的,告诉他浙江那边有几件拍品,需要他过去鉴定一下,如果东西没有问题,尽快签下拍卖合同。伍子一寻思,这样正好,给公司做鉴定的同时,顺便可以去南方寻访古琴的秘密,一举两得。况且现在他也不能回天津,那些神秘人上次没得到古琴,可能会守株待兔一直隐藏在天津。这段时间去南方避避风头也好。唯一牵挂的就是这辆破车,虽说不值几个钱,终究是个代步工具。直接开杭州去吧,又不现实,后来干脆开进一家汽修厂,先寄存下再说。
伍子三个人退掉宾馆的房间,直接登上南下的火车。到达杭州火车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在洛阳上车时还是晴空万里,到了杭州天空飘起细密的小雨,伍子三个人都没带雨具,躲在车站大厅不敢出去。雨夜下的杭州有些阴凉,万家灯火在浓密的雨线下有些模糊,给这个城市平添了几分神秘。
看雨势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伍子和老吴、马尾辫干脆在车站的宾馆休息半宿,第二天再做打算。
第二天,伍子要按照公司的指示去杭州的郊区鉴定一件古董,剩下老吴和马尾辫无所事事,老吴要跟着伍子一块去,马尾辫坐了一整天火车还没缓过劲,一个人留在宾馆休息。
古董的主人住在市区南边的萧山区,蜀山路往东,紧挨着铁佛禅寺,在一幢老居民楼的四楼。伍子自我介绍以后,主人家非常热情地招呼他和老吴进屋,端茶上水十分好客。这家主人是两位老人,老两口退休后独自生活,老头姓赵,自称老赵头儿。老赵头儿人挺爽快,自从伍子和老吴落座后一直问寒问暖,还张罗着老伴摆上几样糖果。从谈话中伍子得知,老赵头也是疯狂的收藏爱好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搞收藏,到如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老赵头平常省吃俭用,那点退休金全部都用在了搞收藏上,这么些年下来,钱没攒下多少,古董倒是收藏了那么几十件。
寒暄几句之后,伍子切入正题,“老赵头儿,不,赵大爷。你压箱底的宝贝都有啥,咱们也长长眼。”
老赵头儿见伍子恭维他,一脸的满足,起身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抱出来一个长条状的箱子。老赵头轻轻地把箱子放在桌上,把箱子盖打开,里面衬着一层泡沫板,里面还包着一层黄锦。伍子和老吴暗暗感叹,不说别的,单从包装上看这里面的东西就不一般。
老赵头儿打开最后一层包裹,一件紫红色的木器呈现在伍子和老吴面前。两个人看见里面的东西,几乎同时瞪大眼睛,差点叫出声来——古琴,里面竟然是一把古琴!
马尾辫那把古琴已经把伍子和老吴弄得焦头烂额,想不到这里又出现一把。联想起前几天的亡命逃亡,伍子心里特别别扭,看着这把琴就像小号的棺材。
“小同志呦,你给把把眼,看这东西是不是古代的瑶琴,我可是花了大价钱买下的。”老赵头儿小心翼翼拿出那把古琴,递给伍子,说这话时透出一种期待的语气,显然他对伍子的结论相当看重。屋里顿时鸦雀无声,老赵头儿目不转睛盯着伍子,试图从他的表情里得到什么信息,毕竟伍子的表态直接关系着东西能否上拍。
伍子把古琴接过来,先用手掂掂分量,然后把古琴放在桌上,掏出放大镜上上下下仔细观察。老吴也凑过来,和伍子一起观看:古琴通体呈紫红色,长有三尺,宽有五寸,厚约三寸半,通体刻着铭文。古琴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断纹。所谓断纹,就是琴身漆色上细小的裂纹。断纹是鉴别古琴年代的重要依据,因为年份不老的漆器根本不会开裂,行里有句老话“琴无百年无断纹”。鉴定古琴,断纹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赵大爷,你这把古琴是怎么得来的?能讲讲来历吗。”伍子一边鉴定,一边对老赵头儿说道。
“是这么回事,十几年前我去徐州出差,无意中在一个小地摊上收得的。当时摊主开价十万,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八万块成交。我出差没带那么多钱,还是向同事们借的,七凑八凑才凑足八万。”老赵头儿如实回答。
伍子微微皱了皱眉,又问道:“十几年前的八万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像您这么大的一套房子,当时八万块也能拿下了。您花这么大本钱收购这把古琴,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您如何断定它就是真的?”
“嗨,我哪有什么依据,就是看着这把古琴古色古香的,挺好玩。再说摊主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说这把琴是他们家祖传的,祖传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假吧。再说我也看过不少古玩方面的书籍,古琴的年代判断,主要就是看琴身有没有断纹。你看这把琴,断纹密密麻麻,起码也得有一千年的历史吧,一千年,那就是宋代了,我这把古琴该是两宋遗物吧?”老赵头儿道出了当年下决心购买古琴的初衷。
没等伍子表态,旁边的老吴先忍不住发话:“我说老赵头儿,赵大爷呦,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思想还这么纯真,卖主的话你也信?这东西还祖传的,我看成型的年代还没您孙子年纪大。”
“怎么了小同志,这古琴有问题?”老赵头儿忐忑地问道,目光紧紧锁住老吴,那眼神就好像老吴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急切而焦虑。
“赵大爷,您认为这东西是宋代的?”伍子问老赵头儿。
“我买回这把琴以后,当时也请人给看了,说东西肯定是老东西,绝对是宋代以前的。我还托人用科学仪器做了木料的年份鉴定,结果比宋代还要提前不少。”老赵头儿如实回答。
伍子犹豫了片刻,对老张说道:“这把琴的木料是汉代的,木色黝黑、松透,符合汉木的特征。汉木也是做古琴的良才之一。汉代比宋代能早八百年吧,仪器的鉴定没有错。”


第85章:收藏界得发烧友
更新时间2011816 15:00:28  字数:3003

 “我买回这把琴以后,当时也请人给看了,说东西肯定是老东西,绝对是宋代以前的。我还托人用科学仪器做了木料的年份鉴定,结果比宋代还要提前不少。”老赵头儿如实回答。
伍子犹豫了片刻,对老张说道:“这把琴的木料是汉代的,木色黝黑、松透,符合汉木的特征。汉木也是做古琴的良才之一。汉代比宋代能早八百年吧,仪器的鉴定没有错。”
伍子这话一出口,屋里沉闷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老赵头面带喜色。“花了这么大的价钱,押宝总算没押错。”老赵头如释重负地感叹道。
伍子见老赵头儿这神态,无奈地摇摇头,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赵大爷啊,您把东西交给我们艾利丝公司鉴定,是对我们公司的信任,也是瞧得起我伍三思。既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有些话我不能不说,不把这件古琴全部的隐情告诉你,我感觉对不住您这满腔的收藏热情。”
“哦?还有什么隐情?”老赵头儿的脸色顿时晴转多云。看伍子那语气,好像医生要对一个癌症患者做最后宣判。
伍子见老赵头这副表情,更加于心不忍,他瞅瞅旁边的老吴,那意思让老吴替他说。老吴心领神会,对一脸诧异的老赵头儿说道:“您这把琴啊,木料是老的,您不是做过仪器鉴定吗,至少是宋代以前的。不过呢琴是新做的,属于老木料新工艺,我看也就近十几年的工艺。您只看见琴的表面有断纹了,根本没注意断纹的真假,这年头连战斗机都能仿制,区区几条断纹算得了什么。人工做断纹的方法很简单:把琴用猛火烤,然后放进冰箱里,冷热交织,断纹就出来了。如果这把琴要真是汉代的,不要说八万,八百万也值,不过呢,你就不要想那个美事了,我看值八千就不错。”老吴不像伍子,说话瞻前顾后,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指出这把古琴是件十足的赝品。
“我说天上怎么突然掉馅饼了,原来是个陷阱!八万块啊,当时能抵上一套楼房……”老赵头的老伴带着哭腔自言自语,也不知是埋怨老赵头儿,还是心疼钱。
伍子暗暗感叹,这就是搞收藏的人的心魔啊。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全用在搞收藏上,东西越收越多,日子越过越穷,如果收的是真东西还好,一旦是假的,全家都跟着倒霉。而且有收藏心魔的人还认死理,总认为自己收到的东西好,听不进劝告,一条道走到黑。像老赵头这样的,收藏界还不在少数。
老赵头儿心里也有些发毛,八万块啊,就这么瞬间缩水十倍,他又不是傻子,知道贬值十倍意味着什么。“这东西虽然是新做的,但料子终归老料,也算是古董,对吧?”老赵头儿这话一方面是在问伍子,一方面也是在安慰他自己和老伴。
伍子一声苦笑:“赵大爷啊,你怎么还不明白,得,我跟你说实话吧。你这把琴知道是什么料子的吗?是汉代的棺材板。这把琴是用汉代的棺材板制成的,并且就是最近十几年的工艺。有人偷坟掘墓把汉代的棺材板做成古琴的样子,在市场上出售,从中大赚一笔。由于料子很老,并且用检测年代的仪器根本不起作用,这路东西一开始还真迷惑了不少人。”
“棺材板?天啊,这东西在卧室里放了好几年……”老老赵头儿的老伴惊呼道,看她那后怕的表情,仿佛遇到了天底下最膈应人的事情,幸亏她没抱着这玩意儿睡觉。
“你不是说料子是汉木吗?怎么又成棺材板了?”老赵头儿哭丧着脸问道,这么大一把年纪沮丧成这样,看着都让人心疼。
伍子解释道。“汉木就是汉代棺材板的别称,它历史悠久木质精良,确实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不过跟古董不沾边。”他这一番话彻底把老赵头最后一根稻草给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