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5章

盛世古玩商-第5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书或古画。一般人很难辨认,因为纸本来就是老的,根本无所谓真假,做纸张的年代测试也没用。这才是最能坑人的做假方法。
不过只一点伍子倒不担心,因为古纸放到现在,已经非常非常稀少,本身已经非常值钱,其价值不在这本《红楼梦》或《康熙字典》之下,人家犯不上在这上面做假。没有利润的做假,在古玩界不会存在。古纸做假一般用在古代的名人字画上面,那样才会有一本万利的可能。
时间在老街的喧嚣声中悄悄溜走,转眼离相亲过去三天,女孩那边没有一点动静,不要说电话,连条信息也没有。伍子稍稍有些失望,看来自己的魅力还是有限。转念一想,自己是男人,应该主动一点,这事让女孩去主动,有些勉为其难。不过,像楚珊这样的女孩,值得自己去主动吗,或者说这种类型的女孩是自己想要的吗。
伍子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这时表姑又打来电话,说女孩那边基本没意见,没说行吧,也没说不行,就看伍子如何表现了。末了又嘱咐伍子一大堆话,女人最重要的是脾气好、能吃苦,漂亮不漂亮还在其次,况且人家楚珊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配你这个古玩行的假老板绰绰有余。表姑在电话那头儿喋喋不休,伍子不耐烦的挂断电话,老女人就是老女人,眼光看似挺长远,其实短浅的要命,她也不嫌废电话费了。
挂断电话,伍子长时间陷入沉思,就自己现在这德性,连房租都交不起,还他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省省吧,想象中的美女注定这辈子和自己无缘。其实楚珊这种女孩也不错,平平淡淡、清爽自然,总比那些脸蛋漂亮,喳喳活活水性杨花的要好许多。自己现在这处境,找一个像楚珊这样的,外人看来已经有点天理不容了。也不怪表姑替自己着急,人嘛,就得有自知之明,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
主意已定,伍子掏出手机给楚珊发条信息:最近忙什么呢?
几分钟后对方回复:也没忙什么,就是准备新一批小孩入幼儿园的事。你呢,最近怎么样?
对方这么快就回信息,说明这事有门,伍子心里多少有些兴奋,思考片刻回复道:我还是老样子,看着一个小店面,天天没有生意,连房租都成问题。又快到月底了,房东那个胖女人马上就来逼债,搞不好得用我的一件元青花抵债。
伍子这话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不过确是实话,他真的在为房租发愁。伍子把信息发过去以后,心头产生一丝自卑,一个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有资格谈恋爱吗?他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楚珊,无非是表明一种态度,我的现实情况就这样,如何选择随你。伍子自认为自己还算有自尊和良知,隐瞒现状,骗取一个人的感情是不可取的。真正的感情应该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基础上。
很快,楚珊回过信息:呵呵,你太能逗了,女房东如果会狮吼功的话,你最好送她一口铜钟。不过说实话,我相信你搞古玩的眼光,相信你的未来。
伍子心里暖暖的,不论出身只看缘分的人还是有的,比如楚珊。她的话看似玩笑,其实也表明了一个态度,不在乎你的现在,更相信你的未来。这或许就是知音吧,或者说是知己,遇到知己的感觉是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异性知己,令人温暖而甜蜜。
短信在同一座城市的两个角落里来回穿梭,无线信号搭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若干次互道晚安之后,这次心灵的沟通才暂时停止。他们约定,明天去河东的三徐庄淘宝。伍子把淘到老书的事情告诉楚珊,并做出自己的推断,河东拆迁的那边可能还会有老东西出现。人们都犯同一个毛病,不用的东西平常都掖在角落里,等到搬家才把压箱底的东西抖出来。这时候是最容易捡漏的时候,多余的旧东西带不走,可不就贱卖呗,于是那些收废品的趁机捡漏。搬家是房子主人方寸最乱的时候,捡漏往往发生在这节骨眼上,这一点收废品的恐怕最是深有体会。伍子现在想的就是,会不会还有老版的《红楼梦》《康熙字典》那样的东西出现呢,万一有的话,一定得赶在收废品的之前把东西给抢下来。
于是伍子决定去河东走一遭,楚珊则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想看看捡漏是如何发生的。当然他们决定一起去的目的远不止这个,其它的只能心照不宣了。结束对话,伍子又想起那把吴王夫差剑,这把宝剑要是能出手,资金上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主要是寻找买家,太张扬还不行,他这东西本来就来路不正,再大张旗鼓叫卖,明摆着是想去大牢。窝头咸菜有他受的。
第二天,天气还算不负众望,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八点来钟天气就已经热的难受,伍子暗暗叫苦,这种鬼天气去淘宝,没有收获可对不起自己满身臭汗。
伍子打的去楚珊家的小区门口,然后一起去河东。小城不大,二十分钟以后赶到河东的三徐庄。这里属于城市的边缘,说城乡结合部有点过分,不过绝对是地地道道的城中村。小城这几年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加大,三徐庄周围大片大片的平房已经被铲平,北边的北门口,南边的南门口、东门口也在紧锣密鼓的拆迁,街道两侧到处是残垣断壁。
伍子和楚珊下车,映入眼帘的到处是红红的“拆”字。村子里窄小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偶尔有几只流浪狗和流浪猫在垃圾堆里觅食,偶尔也可以看见蹬三轮收废品的老人在垃圾堆里捡东西。这里的搬迁已接近尾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住户已经搬迁,剩下的也在忙着收拾东西,再剩下的,恐怕就是抗拆的“钉子户”了。


第11章:老街淘宝(二)
更新时间2011621 16:07:46  字数:1910

 伍子的目标就锁定在那些准备搬家的人家上面,兴许能找到几本像样的旧书或老东西。当然特别值钱的古董他没抱希望。河东这地方建筑物的历史普遍不长,过去没听说有什么显赫的人家,也没有历史悠久的四合院、学堂、庙宇等老宅子,淘到老东西的可能性几本为零。
随着国内收藏热的持续升温,执迷收藏的人越来越多,那些捡大漏的段子也越传越邪乎。书上也好,传言也好,总爱渲染随随便便就捡到国宝级古董的例子,进而一夜暴富。那纯粹是扯淡,国宝是萝卜白菜吗,什么地方都能捡。即便很多人上辈都是大家主,经过历史上几次共产主义的漂洗,以及家族自身的没落变迁,流传到现在的古董少之又少。这还得说是有史可考的大家主,那些祖上八辈儿贫农的家庭,又怎么会有古董呢。
拆迁对于收废品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拓展业务的好地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平常旧东西舍不得扔,越积越多,等到搬家时才不得已处理掉。这就给了收废品的捡漏的机会。伍子和楚珊走在破落不堪的街道上,村民没看到几个,收废品的倒来往不断,这些人消息很灵通,无疑都是冲着捡漏来的。
一辆三轮从他们身后慢悠悠擦肩而过,楚珊突然狠劲一拽伍子的胳膊,手指着前面收废品的三轮,“快看,车上有一件古董!”
伍子被楚珊的举动吓了一跳,这可是他们之间第一次亲密接触,顺着她的手指望去,那是一辆满载而归的收废品的三轮。车上旧报纸、旧鞋、破电视满满一车,怕东西掉下去,用绳子横竖勒上好几道。各种废品中间夹着一个五彩大花瓶,白地彩色,看着挺喜庆。楚珊指的古董就是这东西。
伍子看着楚珊兴奋的样子,一阵苦笑:“那不是什么古董,就是一普通的花瓶。”
“你怎么知道?这么远也能辨别出古董真假?”楚珊一脸疑惑望着伍子。
伍子解释道:“这么远当然看不出来,我又不是孙猴子的火眼金睛。这连辆三轮不是刚从我们身边过去吗,那花瓶我早主意到了。底款印着几个字:邢台第二瓷器厂。古董有瓷器厂出来的?”
楚珊一听这话,兴奋的劲头一扫而光,不过还是噗嗤一下笑出声来,“想不到你的眼睛还挺尖,不起眼的地方都能注意到。”
伍子淡淡的答道:“这是古董商的职业习惯,会全神贯注观察偶然出现的每一件东西。捡漏不单单是靠运气,更要靠眼力,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机会往往偏向有准备的人。一个合格的古玩商,随时随地都得预备着捡漏。碰上瓷器,当然要看它的底款。”
“该死的邢台第二瓷器厂,要不是这几个字,我们今天真捡漏了。”楚珊不无遗憾地说道。
“哎,对了。说道邢台,烧造瓷器的历史能追溯到唐代,邢窑的白瓷在全国的也是大名鼎鼎。还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也在我们河北省,曲阳县现在还保留着定窑的遗址。定窑白瓷在很多方面都跟邢窑白瓷有相似之处。这里离邢台不远,出现落款邢台瓷器厂的瓷器,也不意外。”
“你懂的可真多,一个花瓶能引出这么多话题。”楚珊用钦佩的语气说道。
“这是搞古玩的常识,连这都不懂,干脆也别搞古玩了,回家抱孩子去吧。”
两人边说边走,除了这件现代痕迹很明显的瓷器之外,再也没有新发现。
河东这个地方,历史不长,经济也欠发达,缺乏出现宝贝的基础。伍子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这样,顶着烈日转悠半天,一无所获。不要说旧版的《红楼梦》《康熙字典》,连新版的影子也没见到半个。伍子这才意识到自己捡到那几本老书是多么侥幸,简直是侥幸中的侥幸,任何一个环节断档,事情都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收藏的缘分,收藏跟爱情有时挺相像,靠的也是一种缘分。收不到好东西证明没有缘分,强求也没用。也不能说一无所获,他和楚珊倒相谈甚欢,气氛比第一次见面时活跃许多,或许这就是一种缘分吧。
河东之所以叫河东,是因为南北走向的滏阳河把小城一分为二,河东和河西,河西是主城区,河西是老城区。滏阳河自南向北流淌了几千年,留下了不少古老的石桥,连接市区东西的就有一座,人称“老石桥”。伍子和楚珊并肩走在老石桥上,品味着穿越历史和空间的感觉。
老石桥最醒目的地方就是桥头上的石狮子,两边的栏杆上总共有二十六只。虽然历经风霜线条有些模糊,依旧显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那是十几年以前,现在石狮子已经损毁严重,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干脆整只完全消失。关于老石桥上的石狮子的传说,当地有很多版本,有的甚至跟北京的卢沟桥相提并论。
关于石狮子整只消失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是夜里被人盗走了。这里的石狮子漂亮、有活性,于是一些搞收藏的人就开始惦记,把整只的石狮子凿下来,卖给富人镇宅子,或者卖给收藏石雕的藏家。总之公家的东西落入私人腰包。好端端一座古桥,就这么毁了。谈到这伍子一阵感叹,从清朝末年到现在,经过几次古董大浩劫,被外国人抢走的,自己人损毁的,损失的国宝何止千万。现在才收藏热,其实已经晚了,这股热潮如果提早三十年,将有多少好东西幸免于难。


第12章:尚书墓的破败
更新时间2011622 19:32:17  字数:2046

 听着伍子发自内心的感伤,楚珊扑哧一声乐了,“看不出你还挺有爱国心的。”
伍子一阵苦笑,“说我有爱国心你可冤枉我了,我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爱国呀。干哪一行说哪一行,我主要是心疼,损坏和流失的那些国宝要是都给我,就是换成一百块的美金,也能排月球上去。那才叫富可敌国。”
说道文物失窃,伍子跟楚珊谈起了他们老家最近发生的一件实事。故事就发生在伍子老家的邻县,时间大概是三年以前。村子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村子里几百年前出过一个尚书,也不知是礼部尚书还是刑部尚书,总之是朝廷里的大官。
具村里老辈人讲,以前村东头儿有个挺大的土土丘,跟小山似的,那就是老尚书的坟墓。再早土丘上还有祠堂。特殊时期时祠堂被砸个稀巴烂,砖瓦木料逐渐被村民磊猪圈、搭鸡窝给搬走。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土丘被村民私自取土填自家宅基挖去不少,再后来,土丘周围出现几个比老鼠洞大许多的窟窿,县文物局的同志看过以后,确认那是盗洞,古墓不知不觉被盗了。村民们这才知道土丘原来是老尚书的坟墓。
祠堂被毁,坟墓被盗,土丘被平,老尚书几百年来留下的遗存灰飞烟灭。不过总算有些幸存下来的遗迹,土丘旁边还屹立着不少石佛、石马、石碑,还有乌龟驼石碑。乌龟驼石碑是村里人的通俗叫法,那东西学名叫“屃”,俗话讲“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屃就是龙的八儿子。负屃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就是它的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上面的字多出自名家之手,诗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负屃十分爱好这种文采闪耀的碑文,甘愿化作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文化精粹,于是才有了人们眼里的“乌龟驼石碑”。
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石雕和碑文依旧清晰可辨。文物局的同志说这也是文物,尤其是石佛和石碑,对研究本县的历史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如果有证据证明石碑上的字出自老尚书之手,研究价值会更高。由于当时搬运起来比较麻烦,文物局没有将这些文物搬走。再说即便搬到县里,也没地方妥善保管。石碑、石佛就一直留在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土丘旁边。
三年前的一个傍晚,两辆大卡车和一辆大吊车停在土丘旁边,下来几个人比比划划,看样子要把石碑、石佛吊车上运走。天马上就要黑下去,这时候出现几个不速之客,引起了村民的警觉。
几个胆大的村民上前询问,车上的人回答吞吞吐吐,一会儿说是县文物局的,一会儿又说是市博物馆的。村民一听就知道是瞎编的,现在什么时间,天说黑就黑,文物局的同志早下班了。他们犯不上晚上加班运这个吧。
村民越聚越多,车上的人见势不妙,灰溜溜开车走人。村民们长出一口气,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最后一点念想。
善良的村民捍卫住了老祖宗的遗产,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几天以后,还是傍晚,还是那几辆汽车,幽灵一样停在土丘旁边。几个人从车上带出钢丝绳,在石佛、石碑上面缠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