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78章

盛世古玩商-第78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扭头轻轻提醒了老王几句,示意他不要紧张,大家都是人,谁比谁也不多一支胳膊少一只眼睛。老王毕竟年纪在那摆着,经历的事情比较多,见的市面也比较多,很快便从紧张中舒缓过来。
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开始逐一介绍台下第一排的评委。这其中有几个人伍子非常熟悉,像张文平、李刚、董老爷子、李凯生、宋跃进、杨敏功、孙二喜等等,另外的十几位他就不太熟悉了。主持人介绍到董老爷子和李凯生的时候,伍子的眼神不由自主朝两位望去,这两位则向他报以鼓励的微笑。两位老人的笑容令伍子信心倍增,有这二位为自己撑腰,还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吗!
介绍完评委,主持人开始介绍最后入围的六件藏品,从左到右分别是红木透雕的椅子、木雕的人像、四扇的屏风、唐代的古琴、一套围棋用具、一个红木的灯架。这六件藏品就放在展台的中央,每一位参赛藏友的正前方。
每一件藏品主持人都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去装裱修饰,从藏品的收藏价值开始,一直谈到工艺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等。好像天底下少了这几件藏品就会天下大乱似的。“究竟哪三件藏品能够最后入围决赛呢?我们拭目以待!”主持人最后说道。
在主持人介绍藏品的时间里,伍子偷眼看了看李刚,那件红木的屏风明明就是他的,他却不上场斗宝,百盛堂古玩店的名义参赛。他作为评委,不用说自然是支持他自己的东西了。伍子又偷眼看看台下的张文平,这家伙表情平静,自始至终没有看伍子一眼,好像他们之间根本不认识,看这光景,谁能想到他们前两天还在一起吃过饭呢。伍子当时说好两天后给张文平答复,到现在他也没有跟张文平或者李彩奕联系过,张文平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伍子的态度。今天张文平是评委之一,伍子根本不奢望他能够支持自己,只要他不从中下绊子就是万幸了。万幸的是评委一共有20位,即便张文平和李刚不肯帮自己,还有另外的18位,只要这些评委能够公正评选,伍子自信胜出的希望很大。至少董老爷子和李凯生老先生会站在自己一边。


第133章:木器斗宝(二)
更新时间2011102 10:00:28  字数:3152

 接下来是藏品的主人自我介绍的时间,包括自己的籍贯、职业、喜欢收藏的种类,以及自己本次参赛的藏品的有点等等。这个程序时间比较短,每人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藏品这个环节伍子早预料到,他和老吴已经计划好,那套围棋用具让老王以珍宝岛古玩店的名义参赛,古琴则让伍子以个人收藏的名义参赛。表面上看这两件藏品分别出自不同的地方,丝毫没有关联。这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评委们感情用事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两件藏品参加淘汰赛的话,评委们下意识里会有一种淘汰一件留下一件的想法,会在比赛中不由自主找一个平衡。那可不是伍子想要的,所以他只能以不同的参赛身份来打马虎眼了。
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进入斗宝环节,这一环相当重要,每个藏友首先要详细介绍自己参赛藏品的优点和价值,然后通过观察其他藏友的藏品,指出对方藏品的不足。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东西往好处说,把别人的东西往坏处说,当然所说的话都要有理论根据,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藏友所说的话,往往对台下的评委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论据特别充分的话,甚至能左右评委会的表决。所以这个环节是整个淘汰赛的重中之重,需要藏友本身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扎实的古玩理论和实践知识必不可少。
进入这个环节主要就看老王的发挥了,伍子对木器鉴定一般般,入围的这几件藏品都属于精品,他一时还真看不出有什么瑕疵。他偷眼看看老王,心说老王啊老王,下面可都指望你了!
老王则面色平静,听完主持人介绍,同其他五位藏友一起离开坐位仔细观察其它几件藏品。老王观察的非常仔细,是不是用手轻轻抚摸,或者提鼻子闻闻,或者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在场的六个藏友当中数他最专业,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仅从人家一系列的动作就能看出绝对是一内行。
伍子见老王动作娴熟、轻车熟路,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一点。这几件藏品他并不陌生,复赛的时候已经在电视直播里见过,并留下了录像和照片。不过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实物还是第一次,他对其它四件藏品重新仔仔细细观察一遍,雕刻风格、用料、漆色,甚至包浆等等都逐一品味,力求从中发现什么不妥或者破绽,然后趁热打铁一棒子把对方打死。结果很令他失望,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缺陷之外,他没有发现任何致命的漏洞。或许能够入围最后阶段的这几样东西,本身根本就没有缺点。看来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老王身上了,伍子暗想。
相互观察对方藏品的这段时间比较长,足足持续了20分钟。为了不至于使单调的鉴宝出现冷场,主持人介绍了一些入围藏品的小花絮。其中就有伍子收藏那套围棋用具的故事,把伍子如何从浙江鉴宝然后签约到艾利丝拍卖,自己又如何重新找到买主,把东西赎回来,然后来参加鉴宝。整个情节表述的离奇生动,引人入胜。
台下观众听罢一片骚动,小小的、不起眼的这套围棋用具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不过比起旁边的四扇屏风和红木家具,这套围棋用具实在太不起眼了。故事虽然经典,但是没有几个人相信这套不起眼的围棋用具会在六件藏品中最后胜出。因为在一般人眼中,这套围棋用具毫无竞争优势,论年代,它比不上唐代的那把古琴;论做工,它比不上那件屏风;论大气,它比不上那两把红木的太师椅;论材质,它比不上纯沉香木雕刻的那件人物雕像。唯一有一拼的就是那座灯架,那座灯架虽然说是明代的,但是除了年代还算古老之外,没有看出还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入围最后的淘汰赛已经很出人意料了。所以现场公认的两个最大的淘汰热门就是那套围棋用具和那座明代的灯架。
主持人对自己这套围棋用具声情并茂的介绍之时,伍子并没有感觉到奇怪,因为这都是老吴从中运作的结果。老吴花了五十万跟本次淘汰赛的策划搞上关系,挣得了这么一个出彩的机会。五十万换主持人一顿声情并茂的演说,应该是值了,这无形中就是一种广告,既是在给伍子造声势,同时也宣传了珍宝岛的牌子。
自由鉴宝结束,主持人开始给六位参赛藏友自由发言的时间,也就是最大限度夸奖自己的藏品,“贬低”他人的藏品。
第一位发言的是红木四扇屏的主人,这位其实只是一位傀儡主人,真正的主人是台下评委团里的李刚,台上这位只是代言一下罢了,性质跟伍子请来的老王差不多。这人简要夸奖了一番自己的藏品,比如做工精细、年代久远、用料考究,而且尺寸也是最大的等等,无非就是一些老套话。他指出不足的就是那件明代的灯架,做工不算精细,用料也不算最上乘,这种东西想必在明代多得是。
这人的发言也代表了其他人的一种心声,这座灯架的确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跟其它几件藏品比起来应该算是最没有个性的一个了。它成了第一个被淘汰的对象,或者说被淘汰的大热门。果不其然,后面几个藏友都心照不宣地把矛头对准了这座灯架,太师椅的主人和人物雕像的主人论调跟第一位发言的如出一辙。
接下来轮到伍子发言,他早已经想好,也把矛头对向那座灯架,这叫随波逐流,随大流有时候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伍子现在是以古琴的主人的身份参赛的,在他眼里这把古琴胜出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论年代这把古琴是六件参赛品当中最古老的,经济价值也是最高的,甚至可以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那把九霄环佩相媲美。这一点台下的评委不会不知道,在六进三的淘汰赛之中,绝对有古琴的一席之地。既然这样,伍子就没必要再去得罪其他人,四扇屏风的真实主人是李刚,当然不能得罪,其它藏品的真实主人或许也是另有其人,指不定就是在坐得某位评委也说不定。所以他不能贸然把矛头改变方向,给自己树立潜在的敌人。既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那座灯架,伍子没有理由不去这么做。
伍子发言之后,最后一个轮到老王表态。老王是台上六位藏友当中年纪最大的,他的穿着打扮也最土气,在台上始终是最不显眼的一个。包括台上的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在内,所有人都以为这位不起眼的老者会简单说上几句,然后进入评委的评审阶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王不是简单的叙述了事,而是首先向主持人提出一个要求:他要站在每一件藏品跟前,当面指出藏品的不足之处。
这个要求很出乎主持人的意料,不过既然是斗宝,人家的要求也不算过分,所以主持人稍事考虑之后还是答应了。
老王先走到那两把红木椅子跟前,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着椅背,定定神朗声说道:“这两把椅子的做工不用说大家都能看得到,雕刻精美、做工精细,属于典型的苏州做工。用料也是比较珍贵的黄花梨木料。不过呢,黄花梨的料子也分两种,海黄和越黄。海黄自然指的是海南黄花梨,越黄呢指的是越南黄花梨。别看都是黄花梨,它们的价值差异可大了。就目前的行情来讲,海黄的价值要是越黄的十倍左右。这两把椅子就属于越黄料子,虽然是黄花梨木料,但是不是最珍贵的那种。所以呢,这两件椅子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老王这话引起台下一片骚动,不起眼的一老头语出惊人,想不到这位还是一位行家。老王的话一出口,基本上等于把这两把椅子给判了死刑。稍微懂一些木器知识的人都知道,海黄和越黄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只是在场的人还搞不懂,这老头是如何短时间内辨别出来的,并且还是隔着一层漆色。
伍子在坐位上不动声色,事情可以说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千里迢迢请老王来这里,就是干这个来的,把别人的东西都打压下去,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
老王已经完全入戏,他没有在意台下看他的眼神,走到另一件藏品跟前。这是那件四扇的屏风,主人据说就是台下的评委之一的李刚。老实说,这件屏风是伍子自认为的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主人还是背景深厚的李刚。摆不平这件藏品,在如今六进三的淘汰赛中,他的两件藏品同时过关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所以淘汰这件四扇屏是伍子的事先准备好的必走的一招棋,他事先已经跟老王沟通好,只要能抓住四扇屏哪怕一丁点漏洞,就得往死里掐,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只要这件四扇屏被淘汰,伍子两件藏品同时晋级的希望将会大大增加。现在老王就是按着伍子拟定的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当然能不能把这件藏品打死,还得看藏品本身有没有漏洞,以及老王的眼力如何。


第134章:老王、走马灯
更新时间2011103 10:00:41  字数:3111

 老王围着屏风转了一圈,弓着身子凑近屏风的背面,脸几乎能贴到上面去,还时不时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台下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老王的一举一动,每个人都在想,这老头又会在屏风里看出什么败笔呢……
“这组四扇屏好是好,不过呢还是有一些瑕疵。恕我直言,这四扇屏的中间的两扇不是原配,或者说中间的两扇当中有一部分不是原配。”老王朗声说道。
他的话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大厅里掀起一阵沸腾。甚至几个评委也开始交头接耳,如果老王说的是真的,这件屏风几乎等于废了大半个。伍子偷眼看看台下的李刚,这家伙面色平稳看不出内心有什么波动。伍子心里暗笑,别看你现在假装没事似的,心里指不定怎样翻腾呢。
主持人这时候插话了:“您说这四扇屏不是一整套,根据是什么?老先生可要给在座的各位观众们讲讲。”
“这件屏风做工不错,浮雕、透雕等等各种技法运用娴熟,也属于苏做中的精品。屏风有座屏和围屏之分,我们看到的这件就属于围屏。围屏由双数的屏山组成,一般扇数为4、6、8扇,多的甚至有12扇。今天这里这件呢就是4扇,最常见,人称四扇屏。从屏框的雕工上看,左右两边的比较老,漆色也比较古旧;中间这两扇显着年代晚一点,漆色也比较新。当然了,新和旧的界限在这里很模糊,不仔细观察的话根本分辨不出来。可见拼凑这套四扇屏的工匠可谓煞费苦心,力求从做工到漆色上都保持一致。能把两个不同的屏风拼凑的如此完美,也算古今罕见,算不得什么大毛病。但是导致这四扇屏风价值下滑的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四扇屏的屏芯分别雕刻的是梅兰竹菊四大雅花,最左边的梅和最右边的菊是典型的明清木雕风格,而中间的兰和竹则有莆田木雕的味道,中间和两边的雕刻风格还是有差异的。莆田木雕很善于透雕花灯和浮雕花窗,屏风上面的兰花和竹子就有明显的浮雕花窗的感觉。说不定就是从哪个花窗上取下来,然后移植到这件屏风上来的也说不定。”老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台下又是一片骚动,不少评委都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来他们要重新考虑今天的评判工作了。或许他们事先早已拟定好了晋级的藏品,斗宝只是一个程序罢了。可事情偏偏发生了意外,半路杀出一个老王,将原先的计划全盘打乱。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许他们开始重新考虑今天这次斗宝该如何收场了。
伍子再次偷眼看一下李刚,那家伙还是一脸的平静,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他开始佩服对方的定力,“死到临头”了还能保持这种魄力,李刚这人的确不简单。老王的论断等于直接给这件屏风判了死刑,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完美,讲究成双成套,这四扇屏既然是拼凑起来的,也就无所谓整套不整套了。等待这套屏风的结局只能是淘汰。
老王继续往下走,这次轮到伍子的古琴了。之前老王对这把古琴已经看了很多遍,不过现在为了掩人耳目还得装装样子。他端着放大镜煞有介事地观察一番,还不时用手触碰一下琴身。老王鉴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