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出书版) 作者: 童亮 第四部 >

第1章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出书版) 作者: 童亮 第四部-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4(出书版)》作者: 童亮【完结】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1日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 7513303584; 9787513303583
简介: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4)》是一部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悬疑故事。《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4)》延续前几季的风格。
大学时期,我的宿舍转来了一个古怪的同学,这个同学的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故事。故事中有水鬼,吊死鬼等等,也有不曾听说过的箢箕鬼、一目五先生等等……一幅民间的百鬼夜行情景顿时展现开来……
不过,这个同学还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只有在午夜零点的时候才讲这些故事……
编辑推荐
网络点击超过千万、专为国人量身打造的本土惊悚类扛鼎之作!
第一部“真鬼”小说!
人跟鬼打交道有很多忌讳的,你都知道吗?中国本土特色版【驱魔人】,你从来没有遇见,但就在你身边发生的诡异事件。
童亮所著的《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4)》中,水鬼、吊死鬼、箢箕鬼、一目五先生等等,一幅民间的百鬼夜行情景顿时展现开来……


第四部

采阳补阴

【1。】

午夜零点。

“你们听说过采阳补阴的事儿吗?”湖南同学盘坐在床上,问道。

“是不是古代一种神秘的房中术?”一位本地同学回答道。

湖南同学点头道:“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是一种道教的修炼方法,指男女通过性交达到体内的‘阴阳平衡’,属于中国古代道家‘房中术’的概念,有练太极之人试过。采补之术在武侠小说中也多有提及,一般被认为是加强武功的手段,但是它的实际效果却无法得到科学证实。”

他在乡下经历的离奇故事再次如同画卷一般展开……

※※※

当我和爷爷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独眼一把推开身边的四个瞎鬼,怒斥道:“都到现在了,说不说还不是一样?说的话,也许会被阴沟鬼惩罚;不说的话,现在就要被他捉起来,还不是一样超不了生?倒不如说给他听听,他既然能征服那么多的鬼,说不定也能对付阴沟鬼呢!”

四个瞎鬼带着哭腔劝道:“阴沟鬼可不比一般的鬼类啊,他能制伏那么多的鬼,可不见得就能制伏阴沟鬼啊。大哥,还是不要说的好。”

爷爷在旁边听到它们的对话,纳闷道:“阴沟鬼?这不是跟水鬼差不多类型的鬼吗?一目五先生怎么会怕一个小小的阴沟鬼呢?”

《百术驱》虽被盗走,但是我还能记得上面的内容。里面确实提到过“阴沟鬼”,但是笔墨不多,在讲解水鬼的同时捎带讲过,说:“阴沟鬼,类水鬼也,专使阴沟水代茶水与路人饮,饮则为其替身,不饮可脱。”

也许是阴沟鬼太弱,实在不值得详细讲解,所以《百术驱》将它一笔带过。

既然阴沟鬼不值得《百术驱》一提,那么为什么会让一目五先生这样害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强压下对一目五先生的厌恶,好言劝慰道:“你们四个倒是让它好好说说,说不定我爷爷真可以帮到你们呢。我爷爷并不是只捉鬼,也帮助鬼洗去恶性。刚刚被你们吸了精气的月季,就是我爷爷制伏的尅孢鬼。我们为了帮它洗去恶性,才把它附到月季上的。”

那四个瞎鬼听我这么一说,朝爷爷磕头道:“既然您有这样的善心,那我们就拜托您帮忙了。”

爷爷点头道:“你们让它慢慢说来,我知道了前因后果才好帮助你们。”

独眼又朝爷爷磕了一个头,然后缓缓道来。

独眼在死之前,是有着一个殷实家庭的农民,上有年老母亲,中有结发妻子,下有儿子孙子。本来过着平平淡淡无忧无虑的种田生活,早出晚归,秋忙冬歇,一家人和和睦睦,他原以为会这样过完后半生的日子。

可是,有一天,妻子出去教村里新嫁来的媳妇打毛线衣去了,儿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去了儿媳的娘家小住,他正在堂屋里修来年要用的犁耙。他刚把犁耙上的铁刀片卸下来,门口就走进来一个陌生人。

那人在他背后喊道:“独眼,你朋友方友星叫你到他家去一趟,找你有事儿。”独眼天生一只眼睛没有光,浑浊如小孩子玩旧了的玻璃球。既然那个陌生人在自己的背后也能知道自己的外号叫独眼,那么证明这个陌生人认识自己。

独眼放下手中的活儿,转过身来看了看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问道:“你认识我吗?我怎么没有见过你呢?”

那个陌生人笑笑,说:“你当然不认识我啊,我也不认识你,是你的朋友方友星叫我顺路带个口信,要你到他家去一趟。”

独眼想了想,他认识的人中好像没有叫方友星这个名字的人,可是又好像有姓方的但是不叫这个名字的人。不过,也许是哪个姓方的朋友大名叫方友星的。独眼这个地方的人一般都有两个名字,大名是出生时父母请村里有学问的人取的,小名则是父母自己叫着顺口村里人也跟着叫唤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一般相互知道的只是小名,而大名则不知道。

独眼想,也许这个陌生人说的是某个朋友的大名,便问道:“叫我去他家干什么?”

陌生人道:“我哪里知道呢?他就是叫你过去一趟,也没有说有什么事。他跟我说,如果你问起来,就说找你有事,你应该知道的。”

“我应该知道的?”独眼更加纳闷了,他不记得曾跟哪个朋友有什么秘密的约定。难道是这个陌生人找错人了?

那个陌生人见独眼在思考,仿佛能知道独眼的疑问,又说道:“你别猜了,方友星要找的人就是你。不然我怎么知道你叫独眼呢?”

经那个陌生人这么一说,独眼倒觉得自己确实有这么一个朋友,并且他们之间确实有过那么一个约定,并且约定的日子就是今天。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这个朋友的家。独眼问道:“他是哪个村的啊?我的姓方的朋友好多呢。”

那个陌生人侧着脑袋,似乎在想他是在哪个地方遇到的要他带口信的人。陌生人想了一会儿,说道:“还能是哪个朋友?就是方家那块的朋友呗,叫方友星的,你一问不就知道他的家在哪儿了?”

独眼经常劝自己年幼的孙子不要听陌生人的话,更不要接陌生人给的糖,因为陌生人很可能是骗小孩的。但是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也不要跟陌生人有过多的接触。

独眼知道离他们这个村不远的地方确实有一个比较偏僻的方姓的小村庄,顿时觉得到了那里再问哪个朋友的大名叫方友星也是可以的。因此他对陌生人嘿嘿笑道:“那就谢谢你啦。我马上就过去。”

那个陌生人道了声不客气,转身就走了。

待独眼跟出来,却不见了陌生人的踪影。“这个人怎么走得这么快?”独眼左顾右盼,外面连个行人的影子都没有。再看看天色,暗得很,乌云压顶,好像马上就要下雨了。他连忙回身去屋里拿了一把伞,这才朝方家的那个小村庄出发。

独眼在路上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开始还有些纳闷,但后来自我安慰,也许是因为要下雨了,别人都待在家里避雨呢。

【2。】

他走到半道,天上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鸣声,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急忙朝前奔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歇息一会儿。

真是想啥就有啥,他才跑了十来步,就发现路边有个小茅草屋。独眼心里觉得奇怪,刚才向这个方向看的时候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小茅草屋啊。再说了,他之前也来过几次这个地方,并不知道半道还住着一户人家。

头顶的大雨迫使他想不了这么多,他三步并作两步连蹦带跳跑到了小茅草屋的屋檐下。天空又是轰隆隆一声,雨下得更大了。雨滴太大,砸在地上泛起了一阵白雾,造成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独眼这时有几分懊悔了,干吗听一个陌生人的话就跑来看不太熟悉的朋友呢?万一那个陌生人是耍自己的,那不是亏大了?

雨一时没有停止的意思,仍旧哗啦啦的倾泻个不停。独眼跺着脚诅咒着鬼天气。

也许是他跺脚的声音惊动了茅草屋里的人,只听得“吱呀”一声,茅草屋的木栅栏门缓缓地打开了。一个老婆婆迈着小碎步走了出来,她看了看外面的大雨,又看了看躲雨的独眼,然后用苍老而嘶哑的声音问道:“外面的雨水大,别溅湿了裤子,要不进来坐坐吧?”

独眼跑得比较快,上衣还不是很湿,头上蒸腾着白色的雾气。虽说茅草屋的屋檐可以遮雨,但是从屋檐上流下的雨水还是能溅起来落到他的裤腿上。独眼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裤脚,犹豫着要不要进去。他瞟了那个老婆婆一眼,觉得她的面孔有些陌生。这个地方离他住的村子不算很远,就算平日不怎么来往,至少也能混个脸熟。可是独眼记不起这周围有这么一个老婆婆。

独眼憨厚地笑了笑,拒绝道:“谢谢您的好意,我等雨小一点儿就走。”

老婆婆嘴巴动了动,由于雨声很大,独眼没有听清楚老婆婆说的什么。

老婆婆佝偻着身子,又“吱呀”一声将木栅栏门关上了。然后屋里传来两个人交谈的声音,原来屋里不只有老婆婆一个人。另一个声音好像也是女的发出的,只不过要年轻些。那个年轻的声音似乎在问外面的人为什么不进来避雨,那个老的声音嘟嘟囔囔地说了些什么话,然后茅草屋里就静了下来。

这时茅草屋外的独眼有些后悔没有跟着老婆婆进屋了,因为他的裤脚已经粘在小腿上了,凉飕飕的。独眼忍不住吸了吸鼻子,抖着身子哼小曲儿。

茅草屋里好一阵子又没有了声音,连个人的脚步声都没有。独眼倒希望里面有个人唠唠叨叨,或者咳嗽一声也好。可是屋里冷冷清清的,让人不敢相信里面还有一个老婆婆和另外一个人。

一阵风刮过来,带着细密的水珠直扑到独眼的脸上。独眼鼻子里一阵痒,然后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很响的喷嚏,清鼻涕都流出来了一串。独眼有意识地故意将喷嚏打得更响。他的心里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希冀。

果然,茅草屋里有了动静。一双脚步声由远及近,一直走到了门口,然后独眼听到了木栅栏门摩擦的声音。

那个老婆婆扶住木栅栏门,探着头问独眼:“喂,你要进来避避雨吗?外面起风了,别吹感冒了。邻里乡亲的,别太客气了。”

独眼不再假惺惺地客气了,连忙点头道:“好的,好的。谢谢您老人家的好意。我等雨小一些了就走。我待会儿还要去一位姓方的朋友家。”

老婆婆的脸上挤出一个核桃一般的笑容,快乐地点头,好像她知道独眼要找哪个姓方的朋友似的。

独眼在跨进门的时候试探地问道:“老婆婆,您是住在这里,还是从外地过来走亲戚的?您亲戚叫什么名字?也许我认识呢。”

老婆婆好像没有听到独眼的话,只干巴巴地说道:“快进来吧。我给你泡茶喝,暖暖身子。外面的风比针还要刺骨呢。”说完,老婆婆就钻到另一间黑漆漆的房里去了,把独眼一个人撇在一边。

独眼顺便看了一下这间茅草屋的情况。在十几年前,这个村子里到处可见这种茅草屋,后来生活好了一些,很多人家都做了泥砖屋或者青砖屋。那时候红砖房还是比较少见,但是茅草屋也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例外,就是有的人家种了西瓜或者承包了水果林,就会在西瓜地边或者水果林中搭一个简易的茅草棚子,晚上住在里面守护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果实。

独眼打量了一下茅草屋,觉得这不是一个随随便便搭建起来的茅草屋。里面的家具摆设一应俱全,简直就是长期生活的居所。这个茅草屋还隔成了好几间,一般用来晚上守护的茅草棚子则是整体一大间。

当老婆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从昏暗的角落里走出来时,他更加确定这一点了。如果是临时搭建的茅草棚子,那么搭棚子的人绝不会把生火的工具也带进来,吃饭烧水他们一定会回到泥砖墙或者青砖墙的房子里去。

那个老婆婆满脸堆笑,将大大的一碗茶递给独眼:“喝吧,喝了会觉得暖和一点儿。”

独眼不好意思拒绝她的好意,端起碗来准备喝。可是当他将嘴巴放到碗沿上时,一股难闻的气味飘进了鼻子。再就着微光看看那茶水,碗里没有一块完整的茶叶,全是像破烂的树叶子一样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3。】

独眼心想,也许是老婆婆眼睛不好,采不到好的茶叶,就拿了渣滓一样的烂茶叶来充数了。他不好意思直接说老婆婆的茶不好,只好机智地推却道:“老婆婆,您家的茶倒是不错,可是下雨淋湿了身子是不能喝热茶的,要喝凉水才能防感冒呢。”

独眼说得不错,很多人以为淋了雨身子冷,回到家里就要喝热气腾腾的茶。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喝热茶只会让感冒来得更快。这时候适当喝一点儿凉水,反而有利于预防感冒。

“你要凉茶?”老婆婆有些不满意,“我家里也有凉茶,你稍等一会儿,我去给你端一碗凉茶过来。”

也不等独眼答话是不是需要凉茶,她就又返身进了那个漆黑的小房间。

木栅栏门不挡风,独眼背对着木栅栏门。一阵带着水气的风吹进来,扑在独眼的后背上。独眼不禁打了个寒战,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忍不住交叉了手搂在胸前,不停地搓揉像拔了毛的鸡一样的皮肤。他仍旧费劲儿地在脑海里搜索与这个陌生老婆婆有关的信息,可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连别人提到这个地方有茅草屋的话都没有听说过一句。他狐疑地挠了挠脸,思考着要不要不辞而别。他实在不愿意在这个茅草房里多待一刻。虽然这里可以避雨,但是周围的空气感觉比外面还要冷许多。

独眼告诉爷爷说,他当时心里想着,就算那个老婆婆再端出一碗龙井茶来,他也不想喝了。

可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他大为意外。

那个老婆婆钻进另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去后,半天没有任何声响传出来。独眼在外面等得有些焦急了,并且冷得搂紧了肩膀借不停地跺脚来取暖。就在他决定走出门槛时,另外一间小屋子里传来动听的女人声:“您别走呀,茶还没有喝呢。”

很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