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传奇纨绔少爷 >

第302章

传奇纨绔少爷-第302章

小说: 传奇纨绔少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城目前已是疮痍满地,民变频生,下官若不用此法。恐怕……恐怕那些刁民真会做出杀官谋反的逆举,下官将百姓中的青壮男子抓捕入狱,为的就是镇压民乱,暂保扬州内外一时安宁啊……”
方铮和随行而来的众人闻言尽皆一惊,他们都没想到,泰王在封地居然有如此高的声望,自古谋反作乱之事,若主事之人在民间有了极高的声望,在百姓中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那他的谋反必会对朝廷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打击,看来泰王果真深谙其道,那些普通的百姓或许在当官的眼里看来只是一群不重要的乱民,刁民,命如草芥贱如狗,可若在心怀不轨的人眼中,这些普通的百姓就是他日起兵作乱的后方保障,他们是忠实的拥趸者,他们提供兵源,提供粮草,只要被作乱者随便煽动几句,他们就能在眨眼间完成从良民百姓到造反士兵的转变。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用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下,这句话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现在,眼前这个愚蠢至极的徐知府,竟然采用如此极端的方法来阻止民变,真不知该把他杀了还是抽他俩耳光再把他杀了……
“扬州的百姓民变……很严重么?”方铮担心的问道。
“是的,大人。城内城外的百姓民情不稳,已多次纠集成群,与下官衙门里的衙役们发生了冲突,这几日下来,衙役们受伤的已有十几人,下官昨日已派快马送奏章至京城兵部,请求扬州驻军进城,协助治理……”
“哼!发生冲突是当然,官逼民反,你身为知府,无端抓捕百姓入狱,又指使衙役们对百姓动辄暴打凌虐,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呢,你以为百姓是一根根的木头桩子,任你打骂么?”
徐寿神色一窒,随即不知哪来的勇气,忽然挺起胸膛,直视方铮,凛然道:“方大人,泰王在扬州根基牢固,民望甚高,而且眼看谋反在即,我们连他的人影都找不到。下官若不抓捕青壮入狱,若泰王届时登高振臂一呼,无数愚民景从,几日间他便有数万乱军供他驱使,下官大胆冒犯,窃以为,下官这么做,并没有错。”
方铮闻言惊呆了,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官员,今日实在让他开了眼界。转头扫了一眼随行而来的萧怀远,温森等人。他们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凭心而论,方铮并不介意官员贪污,他自己就是个大大的贪官,他一直认为贪污和勤政完全是分开而论的两码事,只要你能为百姓办点实事,为百姓多谋福祉,哪怕平日贪上那么一点,也无可厚非,照样可以名垂青史,比如北宋的寇准,寇老西儿若搁在前世,那得是枪毙八百回都不冤枉的大贪官,可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却非常之高,堪称一代名相。
贪官酷吏都各有其道,本是每朝每代都存在的产物,方铮最怕的就是徐寿这种二楞子官员。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怀着自以为是的满腔正义,堂而皇之的对百姓为非作歹,作威作福,哪怕杀得血流成河,他还会抻着脖子说他是忠心报国,丝毫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错误,朝廷反而应该给他盖座功德牌坊,这种人的害处,比贪官酷吏更甚,很不幸,今儿方铮就碰到了一个。
方铮楞了半晌,叹了口气道:“徐大人,请问你是哪年的举子,以前任何职啊?”
徐寿一呆,急忙道:“下官乃建武九年丁丑科中二甲举,后来调入翰林院任编修四年,一直到前些日子,江南七府知府因涉贪墨而入狱,下官受吏部紧急调派,这才上任扬州知府一职……”
翰林院编修?
方铮点点头,明白了。丫就是一书呆子,不知走了吏部哪位大佬的门路,才白捞了一知府之职,奈何此人根本毫无治理地方的经验,所以才想出这么个蠢办法,抓青壮入狱,就能制止治下民乱?真亏他这榆木脑袋怎么想出来的……
一想到扬州频繁发生民乱,方铮的心不由沉甸甸的,民乱,随时有可能会变成大规模的谋反啊!更别说背后还隐藏着泰王这个皇族成员,届时若百姓们被他一煽动,皇族成员打着靖难除奸的旗号,名分有了,借口有了,那时还不得天下大乱啊?
看了看堂外的天色,此时已是正午时分。
方铮想了想,接着站起身,扬声道:“来人,备轿,所有人跟我一起,去知府衙门大堂。”
一旁站着的萧怀远和温森一楞,皆不解方铮的意思。
冯仇刀却老神在在的抚刀而立,面无表情。他是武将,根本不必过问地方政务,方铮行使钦差的权力是他的事,冯仇刀只需保护好方铮的安全就行。
只有坐在方铮侧后方的韩亦真闻言略有所悟的看了方铮一眼,目光中已有几分赞赏之意,比之平日望着方铮时的不屑鄙夷目光,简直是天差地别,这一点,也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发觉。
萧怀远左右看了看,凑在方铮身边小声道:“方大人,这个时候去知府衙门,是不是……呃,太雷厉风行了一点?”
正午时分正是用饭的时候,方大人干嘛非得这个时候去衙门办事?萧怀远摸着瘪瘪的肚子,有点小哀怨……
方铮正义凛然道:“为民办事,为民做主难道还要选时辰吗?扬州城的百姓们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本官身为钦差,代天子巡视江南,抚慰万民,岂能再耽搁?”
萧怀远急忙恭声称是,心中暗暗鄙夷,瞧这官腔打的,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你是什么为民做主的好官儿呢……
方铮一把扯过萧怀远的衣领,凑在他耳边低声忽悠道:“这钦差行馆的伙食不好,咱们到知府衙门吃饭去,我手下的影子探报,说知府衙门里新近购得一块上好的鱼翅,咱们趁其不备杀将过去,抢了鱼翅打牙祭!”
萧怀远闻言两眼一亮,忙不迭点头赞同。
方铮满意的抚了抚萧怀远的后脑勺儿,赞道:“这才乖嘛……”
复又一本正经的看了萧怀远一眼,方铮拍着胸脯保证道:“跟着我,有肉吃!”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绿荫馆大门,萧怀远这才反应过来:影子连知府衙门买鱼翅的事儿也打探,他们有这么闲么?
“啊——姓方的!你又骗我!”
方铮坐在官轿内,满怀愁绪叹了口气,老子的钦差副使智商如此低下,实在是让人担心呀……
扬州知府衙门位于城南天宁寺西侧,与两淮盐业衙门,漕运衙门三府并列,知府衙门为首,占地也最大,衙门颇为老旧,但仍显出一股庄严肃杀的官威。衙门口右侧摆放着一面硕大的牛皮鼓,两名衙役一左一右把守着,这就是传说中的鸣冤鼓了。
大门左右镶着一副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方铮下了官轿,抬头第一眼便瞧见了这副楹联,细读之后,不由冷笑数声。
一个不需证据便胡乱抓人,对待百姓粗鲁残忍的衙门,居然镶着如此忧国忧民的楹联,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守在衙门当值的捕头衙役们,见突然来了这么多人,里面甚至有不少大官儿,他们的顶头上司徐大人却垂头丧气跟在他们身后,衙役们都是眼明手快之辈,见状情知朝廷的钦差来了,急忙恭恭敬敬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任由众人次第跨入衙门大堂。
方铮一行人浩浩荡荡穿街过市,早就吸引了无数扬州的百姓,百姓们见这群当官的往衙门而去,便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跟随官轿而来,方铮跨进衙门大堂后,百姓们则远远的站在衙门之外,惊疑不定的朝里面抻直了脖子张望。
方铮想了想,叫过温森低声吩咐道:“叫外面看热闹的百姓们都进来,无需害怕,本官绝不怪罪。”
温森应命去了。
快跨入知府审案的大堂时,随行的韩亦真一把扯住方铮的袖子,低声道:“方大人,你打算做什么?”
方铮嘿嘿一笑,神秘兮兮道:“我觉得这扬州城内官员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太过紧张了,所以呢,我打算从窑子里请十几个会弹琴会跳舞的姑娘,然后再将官员和百姓聚集起来,大家手拉着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官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兴许就缓和了……”
韩亦真睁大了眼,不敢置信的望着方铮:“方大人……你,你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方铮朝她眨眨眼,坏笑道:“怎么?你也想唱歌跳舞吗?一起来吧,我教你跳探戈……”
韩亦真看着方铮那张荡意十足的面孔,俏脸不知怎的忽然红了,她咬了咬下唇,瞪着方铮,冷冷道:“你这人满嘴胡说八道,我却是信你不得。”
方铮哈哈大笑,轻拂袍袖,大步跨入了大堂。韩亦真俏立于大堂围栏之外,望着方铮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大堂,举手投足尽显神采飞扬,她的目光中渐渐浮上几分笑意。
“踏碎九宵凌罗殿,何须弯弓射天狼?意气风发,俊伟豪迈,这才是手握重权,得天之宠的少年臣子……”
冯仇刀没有跟着方铮入大堂,他站在堂外,离韩亦真不远,见韩亦真定定望着方铮,眼睛都不眨,冯仇刀不由怪异的看了她一眼。
韩亦真猛然惊觉,随即装作若无其事的侧过头去,假装欣赏大堂外的风景,一张绝色羞花的俏颜却像煮熟的虾米似的,红得发烫。
韩亦真的丫鬟竹儿俏立在她身后,见自家小姐的窘状,亦悄悄举起衣袖捂住了小嘴,露出一双可爱的眼睛,眼睛已笑成了一弯新月。
方铮进了大堂,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上,身后的碧海红日图,还有头顶的明镜高悬匾额,令公堂之上显得分外凝重肃穆。
百姓们战战兢兢站在公堂外面,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坐在公堂主位上的方铮,百姓怕官自古使然,更何况方铮年纪看起来虽小,但身为五品知府的徐寿也得老老实实站在堂下,一动不敢动,见到这情形,百姓们对方铮的来历和官职愈发猜疑和畏惧了。
方铮见百姓们来了不少,围在大堂外里三层外三层,心下颇为满意,于是他也免了官员升堂那一套俗成的程序,直接拍了拍惊堂木,大喝道:“扬州知府徐寿何在?”
徐寿浑身一颤,急忙垂头走到公堂正中,跪拜道:“下官在。”
当着百姓的面,方铮怒声道:“徐寿,你可知罪?”
徐寿一惊,随即执拗的一挺身,直视方铮道:“下官无罪!”
方铮冷笑道:“你上任扬州知府尚十日,肆意抓捕无辜百姓入狱,指使衙役弹压百姓上告冤情,闹得扬州城上下惶恐不安,百姓民心思变,你还说你无罪?”
“民乱将生,下官只是权宜变通,制止百姓们闹出更大的事端,危害到朝廷和社稷,下官不觉得有罪!”徐寿抻着脖子凛然道。
公堂外的百姓们一听,原来这位大人竟然在审知府老爷!顿时民情开始激动起来。
“大人,请为小民做主啊!”
“大人,徐寿为非作歹,小民家中的劳力壮丁数口尽被其无故捕入狱中,求大人为小民伸冤!”
“……”
堂外百姓愤怒的声讨,令徐寿的脸色变得苍白,冷汗霎时顺着额头流下,浑身不由自主开始微微发抖。
“徐寿,你可听见百姓的声音?你还坚持你无罪吗?”
咬了咬牙,徐寿仍直起身子,颤声道:“下官无愧天地,下官……无罪!”
方铮冷笑道:“无愧天地有个屁用!你敢拍着胸脯说无愧于百姓吗?枉你读了多年圣贤书,圣贤怎么教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对待百姓的!民乱将生就把百姓们抓进大牢,这样就没有民乱了吗?你是猪脑子啊?扬汤止沸,抱薪救火,其行愚蠢之极!此举简直是逼着百姓造反,本官若让你继续坐着这个知府位子,将来还不知要害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闭了闭眼,方铮缓缓道:“来人,剥去徐寿的官服顶戴,派人将其押送京城刑部,由刑部官员量刑定罪。”
方铮身边的侍卫上前,二话不说便将徐寿的官衣官帽剥下,然后将其带下堂去。
沉吟了一下,方铮继续道:“扬州通判何在?”
通判一职在府衙中仅次于知府,算是知府衙门的二把手,平日负责粮运,家田,水利及诉讼等事项,同时也有暗中监督制约知府的职能。
扬州官员中顿时站出一人,此人年约四十,青须浓眉,形态不卑不亢,拱手道:“扬州通判古昂,拜见方大人。”
方铮看了他半晌,点头道:“古大人,本官命你暂为扬州知府一职,治理一方,为百姓造福,古大人,你的前任因何而失官,你是看在眼里的,莫要再重蹈其覆辙才是。”
方铮来扬州的主要目的是追查泰王下落,自是不便代理知府职务,遂直接将通判升了一级,以方便他自己专心处理泰王一案。
古昂闻言大喜,急忙跪拜凛然称是。
抬起头,方铮扫视着堂外站着的百姓,微笑道:“另外,本官此次还带来了皇上的圣旨,吾皇圣明,为抚慰万民计,特下旨免扬州府三年钱粮赋税,望各位父老乡亲安守本分,勿入歧途,新皇登基未久,却已现新朝新气象,上至庙堂,下至乡野,咱们一起努力,齐心奔个好年头!”
转头吩咐古昂:“古大人,赶紧命人将这道旨意分发各县各乡,务求百姓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让大家共沐圣恩,同感吾皇圣德。另外,大牢里关押的那些无辜百姓赶紧放出来,受了伤的赔付汤药,令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
话音刚落,堂外的百姓们便同时齐刷刷的跪了下来,口中不停称颂道:“这位大人英明啊!”
“大人,您就是咱们扬州百姓的救命恩人呐!”
方铮见百姓朝他下跪,急忙快步走下主位,一一搀扶他们起身,他自己也感动得眼眶泛红,望着古昂喟然道:“古大人,你看看,当官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一句话,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啊!”
古昂急忙恭声称是。
韩亦真远远站在堂外的空地上,瞧着百姓们对方铮下跪道谢,美目之中不禁浮上几分赞赏之意。
泰王图谋不轨,依靠的便是他封地的民心所向和日益积累的名气声望,如今这位钦差大人一进城,便撤下了荼毒百姓的知府老爷,适时安抚了骚动的民心,这一招直捣黄龙,虽然招数简单,却有效之极,父亲说得不错,方铮此人能在弱冠之年便坐上朝中二品重臣的位子,绝不是仅凭运气那么简单。
满面含着亲民的和善笑容,方铮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身边,妇人年纪很老,估计七十开外了,她拄着拐棍儿,微颤颤站在人群中,一脸感激的望着方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