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

第2章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2章

小说: 冯友兰人生智慧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有一个人,住在山坡上。家里用的水得到山坡下一条小溪边去挑上来,天天挑,习惯了也不觉得太吃力。印度人挑水用两个瓦罐,有一个买来时就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小溪边满满地运到家,而那个破损的小罐在他走到家里时,水就只剩下半罐了,另外一半都漏在路上了。因此,他每次挑水挑到家都只有一罐半。这样一天天过去,过了两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仅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而感到骄傲。但那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则因为自己天生的裂缝而心里一直很难过。

两年后的一天,有裂缝的水罐在小溪边对用它挑水的那印度人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总觉得对不起你。”

“你为什么感到惭愧?”挑水人问。

“过去两年中,在你挑水回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到你家里。你花去了挑两罐水的气力,却没有得到你应得的两满罐水。”水罐回答说。

挑水人听水罐这样说,心里很难过,他同情地对它说:“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希望你留神看看小路旁边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坡时,那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小路旁边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快慰。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次向用它挑水的人道歉。但是挑水人却说:

“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就已知道你有裂缝,我是在利用你的裂缝。我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从你裂缝中渗出的水就浇灌了花苗。这山上的小路很多,却不见有第二条小路像我们这条小路这样,有一边是开满了鲜花的,不是吗?”

与完好的水罐相比,有裂缝的水罐无疑更像是世间最平凡之人,他们无法如贤能之人般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无法如圣人般完美,他们的身上有平凡的“裂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不朽。再平凡之人,也能如有裂缝的水罐般,浇灌路边的花苗,给身边的人留下些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在某些人的心中会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样的不朽虽小,却也同样珍贵,同样是人生存在的证明。

与其去追寻“遗臭万年”的大不朽,还不如去争取平淡诗意中的小不朽。同时,亦需铭记,人的所有举动都会留下印记,不会因为是恶行就被时间抹掉,故而行事之前请三思。

各人的历史,由自己写就

各人的人生,是各人自己创造的。各人的历史,是各人自己写的。各人向各人自己负责。

——《三松堂自序》“40年代”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对自身的期望:有些人想要成为叱咤风云的领袖,有些人想要成为金光闪闪的明星,有些人想要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些人想要成为除暴安良的执法者,有些人则只想安安稳稳地过一生……无论哪一种人生的期望,都是合理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不同的意义。

冯友兰先生说:“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能笼统地问:人生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因为人生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各人的人生,是各人自己创造的。各人的历史,是各人自己写的。各人向各人自己负责。”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目标,能否成为期望中的人看自己的努力。于冯友兰先生而言,他的人生意义就在于成为一个以哲学为生的学者。当他立定这一志向之后,便朝其全力冲刺,未曾有过一刻的停歇。

1915年,冯友兰先生报考北京大学文科,当时的文科毕业生很难找到好的出路。招考处的人看了冯友兰的成绩,听说他报的是文科,很是不解,于是便好心地提醒他可以报考备受青睐的法科。冯友兰先生碍于招考者的善意,便先报了法科。但他一进北大就马上把法科改为了文科。就此,冯友兰先生踏上了哲学之路,他从未想过要回头,因为那就是他想成就的自己,那就是他想为自己写下的历史。

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美国著名运动员亨利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选择。

那是高中三年级的一个夏天,一个好推荐他去打一份零工。这对亨利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这意味着他将会有钱去买一辆新的自行车,并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并且,他还可以开始攒些钱,以便将来能为妈妈买一所房子。想象着那份零工的诱人前景,亨利真想立即就接受这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亨利也意识到,为了保证打零工的时间,他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训练,那就意味着他将不能够参加棒球比赛了。而他一直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鼓足勇气,去找贾维斯教练,并告诉他自己的打算看看他的意见。

教练果然像亨利料到的那样生气了。“今后,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他注视着亨利,厉声说,“但是,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有几天呢?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呀!”亨利低着头站在他的面前,思考着如何才能向他解释清楚自己要给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愿望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钱的梦想,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教练那已经对自己失望的眼神。

教练问亨利,他去做这份工作的报酬是多少。他怯怯地回答是四美元。教练愤怒了,大声地问亨利:“难道你的梦想的价格只有四美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醒了亨利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区别。亨利毅然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后来,他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使他获得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并且,他在两次民众票选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中,他的总分名列第七。丹佛的野马队还在1984年与亨利签下170万美元的合同,他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如果当初亨利选择打零工,就不会成为后来耀眼的橄榄球明星了。很显然,这取决于亨利自己的决定。

身处复杂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选择:我们要么茫然无措、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要么抛开当下、关注远方,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不同的选择,虽不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却也会对之后的人生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便自己曾经是一块金子,也会因为一次次消极的选择,逐渐黯然褪色成一块铁,甚至堕落为一粒沙。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各人的历史,都是由自己写就的,在做出每个选择与决定之前,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正在导演平庸的人生。

立鸿鹄之志,做一个大人物

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

——《哲学的精神》“青年的修养问题”

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志向与目标。没有志向与目标的人生,就没有方向,犹如大海上没有舵的帆船或是看不到灯塔的航船,总是会迷失方向,会让人意志消沉,从而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即便是竭尽全力地想要做出点成绩,也会因没有目标而迷失。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早晨,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他告诉跟他合作的那个比塞尔人: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他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那片大漠,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与目标,因而,他们只能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直转圈。人生就是一段旅途,我们必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方向,这一点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定一个志向,要做一个大人物。”所谓的大人物,冯老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并不是一定非做主席不可。无论做一个什么角色都是没关系的,只要所做的事,对于社会有益就成。”又或者再简单一些,只要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即可。冯友兰先生的志向是便是哲学。不可否认,当他确实成为一个大人物,但立志之时,想来他只是想要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哲学领域中人而已,这便是立志所创造的成就。有了这样的志向与目标,人生才会充满前进的渴望与动力。一旦丧失目标,失去的可能不止是有意义的人生。

一位名叫斯尔曼的青年,因一条腿患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十分困难。可他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世人心中充满了疑惑,经过调查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当这些目标全部实现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于是,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下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记录,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这便是志向与目标的力量,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人生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唯有树立自己人生的志向,才能在茫然的人生中点燃不灭的灯塔,照亮前进的方向;也只有确立了人生的目标,才能使平淡的日子射出绚丽的光芒,生活才会充满愉悦和幸福。

以有限之时,翻阅“无字天书”

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都不是用文字写成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

——《理想人生》“《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生活,是一所全日制学校,每个人都是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我们每天都会在这所学校中,学习各式各样的人生课程,无论喜欢与否,它们都是以必修课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我们根本无法“逃课”,也无处可逃。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授知识与学问: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是我们学习的对象;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必修的科目;人生的目的与道路,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冯友兰先生说:“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一切知识的根据,一切智慧的源泉。可惜它们都不是用文字写成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除了凭借聪明,还要有至精至诚的心劲才能把‘无字天书’酿造为文字,让我们肉眼凡胎的人多少也能阅读。”

这三部“无字天书”中所包含的学问与智慧,不同于人们平常所说的学问,也并非在普通的学校教育中就能学会并掌握的,它们需要切身的实践与经历,才能一点一滴地获得。恐怕这也正是大众教育的缺陷所在。

针对这一点,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他们的学校教育中,有一项很特殊的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这门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今它已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被全面推广。

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大概八九岁起,就开始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了。野外生存训练的长短和强度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年龄有所不同,训练科目亦有许多种。一些比较常见的训练内容有:一、行军与露营。它要求学生自己背着行囊在特定的原始森林区或者野营训练区行走,食物常常是统一配给的罐头食品。晚上,一般露营在野外,要学会选择安全地点露宿,搭帐篷、生篝火等等。二、峭壁攀爬与下行。它训练学生两方面的技巧:一是从地面顺岩石向上攀登,二是从峭壁或岩石的顶部滑落到比较平坦的地方,腰间会系上绳。三、划艇与漂流。参加训练的孩子们都要穿上泳衣并配备救生设备,他们要掌握划桨的相互配合以及湍流漂流技术,学会避开激流,排除险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四、丛林识途与越野。训练学生在深山丛林里掌握识别地图的技巧,凭借指南针准确辨别方向,在最短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