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153章

兵家大争-第153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我姐夫雄才大略,又对我很好。西魏不好下手,我准备占据赵国。”
李青云说着,眼神中有着少有的困惑。他有的时候,甚至都已经熄灭了争霸天下,建立李氏王朝的心思。可架不住开国称王,独霸一方的诱惑。
卢燕摇头说道:“你姐夫发家的过程离奇的有些诡异,赵云马超在那里出现,有些不可思议。赵云选择他,可以理解为他与公孙瓒有联系;马超投奔他,可以认为是他替马超杀了韩遂。还有其他一些神将,出现在他身边有些诡异。”
“管那么多做什么?我姐夫获得吕布传承,连吕布的部下也一并继承。现在史上留名的部下差不多都到齐了,以后的发展就只能靠自己。”
李青云斜眼看着卢燕,想不明白他去想这些做什么。卢燕短时间内是不会和公孙策有交集的,时间那么紧张,还研究一个无关的人,他觉得有些不着调。
“没有那么简单,他有灵兵灵兽,最近又从陈余那里获得了神兵剑胎,论个人杀伤能力,谁能和他比?”
“你想怎么弄?想偷走还是想借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山寨上一批?”李青云说着,竟哈哈大笑起来。
卢燕皱眉说道:“有一种人,叫做天命所归。你自己好好去想想,看你那个姐夫是不是幸运的有些过头?很多事情在他那里都是有惊无险,而且手下人才越来越多。听说郭解手下那八百剑客已经开始南迁,准备去朝阳坡担当南宫宿卫。”
“只是一个侠客而已,八百人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是八千,那才是恐怖。再说,咱手里那些特种精锐,单兵作战不逊色那些剑客多少。团队作战,更是有多少杀多少!”
李青云一脸不在乎,却将卢燕的话印刻到了内心深处。如卢燕所讲,自己那个姐夫,确实幸运的有些诡异。
比如西魏现在虽然被夹在三国之间,加上一个东魏,可以说是四方被围堵。诡异的是西魏与四国关系都很不错,不用担心军事,可以一心休养。
只要休养几年,西魏将会牢不可破。秦军有箭阵,源出于秦国的西魏自然也有。只是现在人力紧张,只是研发而没有投入生产。
对于李青云满脸的不在乎,卢燕只是笑了笑,并不言语。他只要给李青云心里埋一根钉子就够了,他确实担心公孙策之勇略和李青云之门路相联合。
如果公孙策与李青云联手攻赵,推平赵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赵国之地如何守住,所以灭了赵国,也不见得公孙策就能得到赵地。
五月底,李青云赶赴朝阳坡,面见公孙策。
一见面,公孙策就说:“我就知道你要来,是不是关于粮食的事情?”
“姐夫英明,各家一致决定将藏在秦国西北的粮食贡献出一批,用来充作此次联军作战之消耗。”
对于公孙策猜到他的来意,李青云一点也不诧异,继续说道:“这批粮食足够五十万大军吃上一年,如果一年内打不退马其顿入侵军队,我们还会再出一批粮食,而你们这些国家出兵。”
公孙策一笑,很蔑视的说道:“近代战争我们神州人能后来居上,论古代战争,色目人给我们提靴子的资格都没有!他有多少人来,这次我们都要一口吞掉!”
公孙策指着地图说道:“联军将会分为三路,楚汉是一路,将以卫青为帅;燕齐赵将是一路,由韩信亲自领兵;四国联盟加上东魏为中路主力军,主帅是王翦、副帅有刘仁轨、李世绩,我也在里面充个数。”
“中路还有左中右三路先锋,我就是中路先锋,左路先锋是周国薛讷、王忠嗣;右路先锋是翁仲、尉迟恭!”
“如此豪华的阵容,吓都能吓死那个所谓亚历山大大帝!”
李青云听着热血澎湃,各路统军元帅和先锋大将俱是神州历史上的名帅勇将,这个阵容当真豪华!
“姐夫,给我五千人编制,我也要率军出征。这可是真正的为国而战,就算抛尸沙场,也是死而无憾!”
“魏国出兵规模是两万,各军神将天兵很是踊跃,都想着出兵西域,最好能一口气打到西州,在多瑙河饮马!所以编制很紧张,给你五千太多,最多给你三千。你去挑选三千精锐,来夏城换装,从新装备一下。”
这是神州的真正国战,多少人梦寐以求,哪怕去送死,也是慷慨而行。
至于秦晋燕三国北方的游牧部落,在神州内的各国眼中,那就是跳梁小丑,算不得什么大敌。再说,那些游牧部落,也是神州之一体,打来打去也是内部人的争斗,犯不着同仇敌忾。
李青云告别公孙策,看了一眼自己姐姐后就匆忙去上党郡挑选精锐,一路上看到董卓左卫、高顺的骁卫挑选出的健卒精锐组成临时编制,按照百人队朝夏城进发。
他对随行的刘文静说道:“士卒一个个精神饱满,很是昂然。这样的军队有五十万,推倒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神像不是问题!何况是亚历山大以十万枪兵裹挟的百万乌合之众!”
百万士兵被十万士兵驱使,他深深的干到不可思议。这是冷兵器战斗,而不是科技武器。是一个战争由士兵多少,将领素质以及装备来决定胜负的时代。
装备的作用是最低的,否则神州历代的农民揭竿而起的起义,根本不可能成功。
刘文静回应他说:“神州列国远征西域,击败入侵的马其顿大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想找一个地方,比拼一下军队战斗力。”
李青云听了,点头不语。
六月上旬,由于得到藏在秦国西北山中粮食的具体地点后,神州各国先锋部队出国,这笔粮食足有三十万吨,不及李青云送给公孙策的一半,但足够各国联军在西域征战之用。
而公孙策以赵云为先锋,率三千骑先行,目标是高昌,他本人随后就出发。他之所拖延,因为有人带来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很简单,那就是天王要参战,但不想暴露身份,需要西魏给天王一万编制。 
  
第十九章 乞活军
公孙策猛一听是天王的信使,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见他被震慑,使者昂首挺胸,好像以勇猛著称于世的西魏太子是被他所震动。
“天王若是有意,这魏王位置我公孙一族甘愿双手奉上!何况只是编制!天王陛下还有什么要求,请天王使者一并言出,公孙策绝不推辞!”
历代名人何其之多,有慷慨赴死的文天祥,有舍身刺秦王的荆轲,有以身饲虎的貂蝉,还有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再说历代帝王,雄才大略者比比皆是,秦皇汉武唐太宗,哪个不是气吞寰宇,威临天下!
可他唯独敬仰一个人,或者这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这个神就是武悼天王冉闵!
天王使者见公孙策如此推崇天王,敛去昂然神色,恭敬说道:“再求一万套魏军军服,铠甲我们自有,只需军服。”
这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一切都可,天王若有所需,公孙策必不推辞!不知天王大军何时可至?”
“只要得到太子殿下允许,在下回禀后就从魏郡邺城出发,转道上党而入河东。七日后可至,若军情紧急,五日也可。”
“我这就下令于上党诸军,让他们做好迎接准备!”公孙策说着,旁边侍立的张彩霞开始研墨,他执笔慢慢写道,争取将每一个字写中正。
使者拿了公孙策的信物后只拿了一包馒头,带了一罐水就匆匆离去,谢绝了公孙策的用餐邀请,时刻不敢耽误。
“若武悼天王真有做魏王之心,太子殿下当真会让国于天王?”张彩霞见公孙策还在书写调集军服的军令,轻声问道。
“天王那样的人,怎么会看上我小小的魏国?天王若是愿意,早就占据冀州,成为天下一强,何必等到现在?”
其后公孙策又书写军令,将各军出战编制进行压缩,他要为天王留出一万人编制,而他总编制是两万,所以出战各军基本上都是拦腰横砍一刀,只有原来一半。
不久郭亮气冲冲跑来询问公孙策,为什么给他所在的武卫出征编制从五千变成了两千。
“各军编制都在减,连我右卫都被消减为一千人,余下三卫每卫两千人,已经足够了。至于为什么,原因是武悼天王要参战,但不想暴露身份,所以要借用我们魏国的旗号。”
“那被裁掉的弟兄怎么办?都是十里挑一挑出来的精锐,一个个信心十足,满怀热血的来,你不能让他们灰溜溜的就回去吧?”
公孙策想了想,说道:“后勤民夫撤掉,由他们充任!这样一来,我军随时可以补充!”
郭亮点点头,表示认可。他不仅是为自己所在的武卫来问的,还代表余下几卫,甚至公孙策本人的右卫也不满被裁撤消减出征编制。
他又问:“大哥,武悼天王是谁?”
他失去了乱世以前的记忆,对天王没有什么概念。就算没失忆,知道天王事情的可能也不是很大。
所以公孙策不得不对他进行一下科普:“要说武悼天王,必须要先说一下他所处的时代与乞活军。”
武悼天王冉闵所处的时代正是五胡十六国,比三国混战还要乱,根本没有所谓的秩序存在。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其中五胡为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还有建立北凉、西凉等国的汉族、建立北燕国的高句丽族、丁零族还建立了翟氏魏国。其余建国的还有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段时期内,五胡大举侵占神州,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有名者有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而乞活军就是这一时期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
西晋末年,并州匈奴人与其支族羯人起兵叛乱,大肆屠杀抢掠,并州大饥,公元三百零六年,并州百姓及士兵官吏两万余户在刺史司马腾率领下逃难求食,就谷冀州,后形成号为“乞活”的难民集团。
流民所到之处,势必受到排斥,因为哪里都缺粮食,所以冲突也就无处不在。为防止流民哄抢,各地纷纷组织武装防范。而流民受到攻击,就要自卫,也逐渐自发形成了自己的武装。
而乞活军也不例外,受到本土民众的攻击,还要防范胡人军队的劫掠攻杀,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是必然的。
司马腾是晋国宗室,后被封为燕王。他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则将流民收编,使这些人有所依靠;二则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便于谋食。
没有财产住所,只为活命乞食,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无后顾之忧,十分勇敢强悍,成为司马腾麾下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乞活军最初是在大河两岸活动,先后为各方镇如司马越、苟晞、王浚等所驱使,卷入军阀混战,后由于胡汉矛盾的日益加深,这个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乞活军的主要活动也随之转变为抗击民族敌人匈奴刘氏和羯胡石氏。
公元三百十一年,洛阳陷于匈奴之后,大河以北的广宗和河南的陈留是乞活难民集团屯聚的两个中心,由于身处乱世,处境险恶,乞活流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以求生存的同时,仍保留了武装组织,他们在与胡人的长期残酷斗争中磨练出顽强的战斗力,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持续时间长久著称。
当然,乞活军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乱世中存活下来。在羯赵统治中原时期,乞活军迫于形势,为求活命自保,也曾一度被迫暂时与羯赵妥协。
但是其民族反抗斗争一直未熄灭过,一有机会就起来反抗胡人的残暴统治。例如陈留的乞活军统帅陈午临终时还告诫部众不要归附胡人!
公元三百四十九年后赵大乱,汉族官员李农逃奔广宗,被当地数万家乞活军推为首领,这反映了局势动荡时汉族官员和百姓团结一致聚众自保的情形,可见当时胡汉矛盾之激烈。
原乞活部众冉瞻之子冉闵乘石氏兄弟自相残杀的混乱局势,在汉族百姓及李农所部乞活军的支持下,于公元三百五十年灭后赵,建冉魏,此时距离他们祖先随司马腾离并州已经四十余年。
乞活军和其它流民集团相似,世代蕃衍,首领多由同一宗族承袭。直到东晋末年,恭帝元熙元年,河南还有流民一千余户在洛阳金墉城南参加拥立东晋司马氏的举动,他们仍沿用“并州乞活”之名,而从公元三零六年至此已有一百十三年之久!
公元三百零九年,刚刚建立的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分队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战斗。
第二年,前赵大将石勒攻打河内郡,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由于石勒这个家伙很会收买人心,自己收冉瞻为义子。
十八年后,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他只表现出了自己的勇猛,让石勒的侄子石虎很喜欢,毕竟勇猛的人都喜欢勇猛的人,石虎这个残暴至极的人将冉闵收为义子,赐予其石姓,让冉闵拥有了后赵宗室身份。
所以冉闵才能在羯人石氏政权中取得信任,拥有军权。并因为石虎诸子争权厮杀之际,扩大手中军权。
十四岁的冉闵初战就是昌黎大战,后赵二十万大军攻城不克,退却过程中遭到燕军慕容恪两千骑追击,被杀三万余人。其中只有冉闵所部无损一人,于是扬名。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战事频繁。而冉闵军事能力过人,在战斗中屡立奇功。之后二十六岁的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紧接着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