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180章

兵家大争-第180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平冲天的白雾被月华照亮,宛若明昼。
雾中响起一阵阵鼓声,雾气竟然随着鼓声振荡,临时调来的三军入驻修建好的小城内,虽有工事,可他们被这震天的鼓声所震慑。
武卫暂编第一军的将军是虎熊,他站在小城堆砌的壁垒上,瞭望着。
他握紧了拳头,另一手扶在壁垒上,隔着壁垒外的栅栏望着白雾中密密麻麻的军魂,他头皮发麻。
“老子要当将军,要去掉暂编这个前缀,要一个封号!”
他抽出了刀,猛地插到脚下,刀身入土半尺:“我的刀早已饥渴难耐,你们的呢?”
“太子殿下雄才大略,马谡将军足智多谋,早在这里布好了口袋阵,等着他们来钻,你们还在害怕什么!”
“西征一役,郭荣这个小小的队率阵斩二百余,如今官居校尉,老子嫉妒!”
虎熊涨红了脸,大手指着身边校尉、司马以及军侯曲长进行激励。
“我们不是传承者就是神将,而郭荣只是一个天兵,对比一下,老子羞愧的同时,也很激动!”
“一个小小的天兵都能封爵威灵侯,可见殿下和陛下慷慨!只要我们堵死他们,不说个个官升三级,起码也能封侯三五人!”
他振臂大呼:“封侯!拜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萌子!”
一连十六个喊出,他脸色潮红,全军士气被引动,尽数齐声大喝:“封侯!拜将!!”
“建功!立业!!”
“光宗!耀祖!!”
“封妻!萌子!!”
虎熊满意了,听着全军山呼海啸一般的大喝,他转身望着外面的赵军,狠狠挥了挥拳头,他成功了。
他真的成功了,他这一战即使战败,但他的名声传出去了,会传到公孙策那里。
想他自投靠公孙策时,在公孙策夜袭河东的时候,他可是七大总管之一,手握重兵,无限接近公孙策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可如今呢?
管亥早已拜将,而他还是一个校尉。
就连章强、孟逵这样的外系传承者都拜将,而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校尉。
他苦恼过,也怨恨过,可他知道,这是公孙策对他的打压。
公孙策极度反感结党,更憎恨军中将校抱团。
而他曾经地位窜的太高太快,现在四分之一的传承者还是他当年的部下,这是一股很强的力量。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始终会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地位。
复活的赵国长平军团鼓声一时竟被虎熊所在的小城发出的齐喝压制,当然,这只是虎熊与城中将士的错觉,因为长平军团的鼓声停歇了。
小城修建在一座废弃的村子里,原来的村名就秋子村,村庄两侧是山梁,北面就是长平古战场。
这座小城西侧还有一座小城,驻守这里的暂编第二军章强部,他本是武卫七军第六军将军。
虎熊就是他的部下,现在因为马谡的整编,使得两人地位无差别,可他并不觉得不爽。
很早他与孟逵还是飞熊军百人将的时候,虎熊就是七大总管之一,是他仰望的存在。
后来董卓清洗飞熊军,他与孟逵这样前朝军人出身的飞熊士都被清洗出局,一度在劳作营当工。
在晋阳之战时,董卓为报王允之仇,尽起大军,他们随军出击,被编入敢死营。
当时李世民援军将至,董卓发出重赏,先登晋阳城头的西凉军赏赐郭汜、李傕的神魂。
因为公孙策神威,一举慑服守将李晟,而敢死营的章强与孟逵在重赏诱惑下紧随公孙策登城。
于是他们二人获得李傕、郭汜神魂,脱胎换骨,实力大增。
而他的老部下孟逵本是武卫七军第七军将军,现在的暂编第三军将军,此时孟逵率军堵在两道山梁与丹河交汇处,依险而守,防范长平军团北上长子。
听到虎熊营寨震天的呼声,章强营寨士气甚至不用他动手,就被那十六个字鼓舞的热血沸腾,急不可耐。
章强知道,他们的任务不是杀敌,而是将复活的长平军团堵在这里。
军魂复活后就需要吃东西,没东西吃早晚还会饿死。
所以马谡被升调武卫将军时,就在长平古战场四周寻找了三个紧要处修建工事。
原本只是预防万一,而这万一此时已经发生。
章强庆幸的同时,很是担忧。
赵国这里被坑杀的长平军团足足有四十万,他们可以挡得住么? 
  
第五十八章 言过其实谁更过
他是一代名将之子,赢姓子孙,大赵宗室。
自幼熟读兵法,立志要做一名超越父亲的大将军。
他有天才的光环,有极好的出身,可他败了。
这一败,败得让他身败名裂,遗臭千古。
纸上谈兵,曾是一时美谈,如今已成了讥讽之词。
他就是赵括,他不甘心,他恨!
恨时运,恨命运,也恨当时的赵王。
与长平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在喧天鼓声中复活后,赵括仰天大笑。
不发一言,由笑转哭,哭的稀里哗啦,一塌糊涂。
等马谡在率六千余骑军赶到时,看到的景象让他震撼,同时心中的那根弦也被拨动。
银色月光下,四十万赵军齐哭,哭声让驻守在这里的武卫军毫无战意,士气低落。
赵括自驱战车,来到虎熊营垒前,与刚刚赶到这里的马谡隔着栅栏对视。
“此身是赵括,此行专为拜访贵军主将。别无他意,赵括只求阵前一叙。”
壁垒内,虎熊皱眉对马谡进言:“将军,不可不防。就怕赵军刚刚是在迷惑我们,若是死士……”
马谡抬手,打断了虎熊的进言,沉声对左右也要劝谏的诸将说道:“那人是赵括无疑!”
“将军如何确定?若将军有失,缺乏将军调度,我军极难堵住这四十万赵军!”
虎熊虽是马谡临时提拔,可他一点都不怵马谡:“一旦他们占据上党,分兵而进,北路大军可就是瓮中之鳖啊!再说此时国内空虚,金吾卫都在西边布防,一旦他们从东杀入河东,那么……”
“虎将军所言,末将也是赞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章强也随着马谡赶到这里,这里就是封锁围困长平军团的第一条防线。
“感觉,他的眼睛告诉我,他和我是一样的人。”
马谡说完,诸将面面相觑,齐齐劝谏:“将军,切不可亲身涉险!”
“如果我的感觉欺骗了我,我可能会被他挟持。全军万不可顾忌马谡性命,紧守营垒,等待殿下救援!”
“最长三日,最短一日,殿下援军必至。望诸位将军不可自误,做出做出有损名节之事!”
“去见他一面,虽有危险,可比起收编四十万大军的收获来说,这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马谡心意已决,诸位将军,不必再劝!”
马谡见诸将还要再劝,举起了手中雁翎刀,诸将互望一眼,齐声抱拳:“将军保重,哪怕战至一兵一卒,我部寸步不退!”
“这里数你威望最高,我若有失,你可指挥全军!”
马谡来到虎熊面前,将公孙策赐下的雁翎刀递出,虎熊一把接过,望着马谡声沉有力,做出承诺:“为国捐躯,白骨筑坚塔!”
“开门!”
马谡同样孤身一人,驾着牛车从侧门而出。
大门缓缓合拢,虎熊一把将雁翎刀拔出,插到壁垒小城唯一的出口前,环视诸军,慷慨而言:“殿下佩刀在此,此战我若胸藏私意,上至校尉、下到民夫,都可提刀杀我!”
他的声音很大,传到了马谡的耳中,马谡只是一笑。
不久,马谡的牛车来到两军对垒处,与闭目等待的赵括相遇碰面。
“魏国武卫将军马谡,见过赵括将军。”
赵括睁眼,细细审视跳下牛车的马谡,从头到脚来回看,突然大笑。笑的有些癫狂,他突然厉声发问:“当真是马谡!”
“言过其实的马谡,有谁会冒充?”
“哈哈,我是赵括,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跳下战车,走进来细细观察,神情不复刚才的昂扬,有些低落:“你很不错,过了今夜,你就洗刷了你的耻辱。”
“世人的看法终究是世人的,与我们何干?”
马谡也在审视赵括,审视这个和他齐名的失败天才。
赵括转身,指着身后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赵国长平军团说道:“你倒看得开,可愿随我去看看这支大军?”
马谡点头,赵括驾车,载着马谡朝北而去,身影渐渐模糊,趴在壁垒上的魏国诸将无不捏紧了拳头。
马谡逐渐靠近长平军团,心中的震惊无法掩盖,见他如此,赵括只是淡淡一笑,悲哀说道:“是不是和传说中的赵国强军很不相符?”
马谡缓缓点头,他终于明白赵括有四十万大军,为什么复活后会裹足不前。
战国时期的赵国很强,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后推行胡服骑射,增加赵人尚武风气,并将骑兵规模化,向东北灭中山国、代国,北驱胡狄,使得大漠草原上的楼兰、林胡诸部降服于赵国。
而赵武灵王更是带来二三百亲随,带着他们北出草原,绕了一圈,从秦国西北入秦,在咸阳伪装成豪商,与当时的秦王谈了好久。
这个秦王就是赢荡的弟弟,他事后觉得豪商不可能有王者的气度和见识,当即派人追击,而赵武灵王已经出了函谷,进了韩国境内。
赵国开始蒸蒸日上,赵武灵王则在中年退位,自称主父,等继位的儿子赵何长大后,因为他觉得长子赵章更顺眼,有了更换国君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赵国的沙丘事变。
赵国陷入动乱,贵族集团相互攻杀,乐毅就是这个时候混不下去,去了燕国。
之后的长平惨败,赵国精壮男丁尽死,基本上成了一个妇孺组成的国家,而秦国虽然大胜,但也元气大伤,这时候燕国想攻打赵国。
乐毅这时候已经返回赵国,老死在赵国封给他的封地里,而燕国的统军将军就是乐毅的儿子乐间,他劝告燕王,说赵国全民皆兵,农闲时妇女都要参加训练,现在虽然元气大伤,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燕王不听,强令乐间率四十万燕军攻赵,大军压境,赵国的廉颇被重新启用,与乐乘一起击破了来犯的燕国大军。
可能两方的将军水准差距很大,可也间接说明失去绝大数老兵和精壮的赵国的妇孺兵,也不比燕国差多少!
而此时,马谡看到与秦军对峙两年半,对砍半年不落下风的赵军,很难相信他们就是那支被秦军视为心腹大患的赵国强军!
这些人七倒八歪,三五成群,或聚拢坐着,呆呆望着东边的月,或不管不顾躺在地上,像个死人一样。
长平军团四十万人,论士气甚至还不如一些复活的难民叛军,甚至比起公孙策曾经击破的李乐的白波军都远远不如!
“他们对得起赵国,而赵国对不起他们。”
赵括一句话,让马谡回神,随即两人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
“你之所以在街亭大败,原因我多少知道一些,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会败?”
赵括说完,又觉得不妥,继续说道:“我之所以失败,是注定的,是大势,是很难更改的,就是我父亲统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和廉颇将军一样,被撤职。”
“愿闻其详。”
一代代的人去鬼界,让死的早的人知道后世的信息,所以赵括了解马谡的败因。而人世的历史不断遗失,后世人自然很难知道以前的事迹,所以马谡不清楚赵括真正的败因。
鬼界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灵魂可以交流,但是有着极大的限制。
那就是只能和生前见过面的人才能在鬼界相遇,如果刘邦想和刘备见面,怎么都是徒劳,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灵魂一代代的传递信息。 
  
第五十九章 自古胜败空余恨
“当时新王即位,韩国野王地区降秦,韩国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被切断。韩人冯亭献韩上党郡于赵国,新王受不住开疆扩土的诱惑,而且上党地区实在是紧要。”
秦国白白忙碌了那么久,自然不愿意到手的鸭子飞走,于是要逼赵国把吃了的土地再吐出来,赵国只能一战。
如果吐出来,赵国的国威就丢尽了,新王的权威也就丧失干净。而且秦国得到韩国上党郡,就会控制太行天险,那时候的赵国,就是案板上的肉。
所以赵王还是群臣只要还有雄心,那么强大的秦赵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这一战是大决战,决定两国国运的一战。
两国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秦国只想吓一吓赵国,赵国只想将秦军挡回去。
结果陷入僵持,两个赢姓国家咬紧了牙,勒紧了裤腰带展开了这决定战国走势的一战。
因为是赢姓国家之间的战争,列国看他们兄弟之国内耗,可以说是喜闻乐见,并无干涉之意。
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下,秦赵两国就像掰腕子的赌徒一样,只能不断增兵。
前期对峙可以说是脸面,谁先退了,气势就没了,国威没了,军威没了,君威也就没了。
中期的时候根本退不了,这时两国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经是倾国之力,退了的话有各种恶果,白白损失了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坚持下去,就能耗死对方,就能取得胜利,就能取得胜利带来的红利。
就这样两国对峙了两年半,两国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两国比的是意志,国家的人力物力就是意志的保障。
这个时候更不能罢手,一退就彻底完了。
而赵国已经扛不住了,赵王急了,所以赵括才会有滔天的恨意。
秦国商鞅变法后,耕战一体,一切国有,不说别的,就粮食方面,就能傲视列国。
秦国对粮食管的很严,精密到按人口、按身高、按劳动量进行调配。
所以秦军才能常常出动几十万大军外出征讨,不是列国组织不出几十万大军,而是组织出来后养不起。
战场靠近赵国,秦国的补给线很长,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大军,秦国付出的人力物力可能是赵国的几倍。
赵国起初专心防御,想的就是拖,拖到秦国后勤崩溃为止。
只是没想到秦国的大军后劲不绝,怎么都不会饿肚子,而自己国家坚持了两年半就开始青黄不接了。
于是赵王等不及了,不敢等了,他让廉颇放弃固守战术,主动出击,从对峙的泥潭里跳出来。
廉颇是三朝老将,这个时候的秦国进攻的更疯狂,不是消极固守能应付的,他以防守反击为战术核心,半年内磨死秦军近十万人。
可这样的战果赵王不满意,他现在不想要战争,他想要赵国跳出泥潭沼泽,而廉颇就是死都不愿意主动出击。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军厌战。
前后交战三年,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温暖。终日和兵戈做伴,时时与死神擦肩而过,神经高度紧张下的赵军士气已经很低了。
防守的话,是保卫国家。而秦军是出了名的残暴,对待坚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