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53章

兵家大争-第53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斗玉衡星?那就是廉贞神将喽!弟弟知道‘廉贞七杀;流荡天涯’的宿命么?”
“这种宿命的人注定了要在外奔波,适合的职业除了商人外就剩武职了。赵云一生的品行可以说是廉贞,一生的宿命也如廉贞宿命一样,在外浪迹,无法安顿下来。”
黛姬慢慢的解说,公孙策也算明白了。赵云是真的厌倦了连年在外征战的生活,所以想过安稳的日子。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毫不出彩,似乎就是混蜀汉俸禄过日子的酱油众,次子赵广跟着姜维征战沓中临战战死。比起赵云的辉煌一生来说,两个兄弟显得有些悲剧。原因就是本事不行,赵云这么强怎么不把一生本事传下去?
可能就是赵云没时间,他一直在外作战!就算平时可能也是待在军队的时间比家里的时间长,两个儿子缺少教导,自然就废了。
纵观赵云一生,似乎和刘备一样,如无根浮萍,随波逐流中又苦苦挣扎。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深受郡人景仰。赵云长得好,有威仪,而且还有本事,这些都是当时很流行的立身本钱。常山一带人都很敬重他,愿意跟他做事。
常山真定在三国时期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赵云,另一个是张燕。两人都很受追捧,因为他们有本事。不过其中也有区别,追捧张燕的都是一帮青少年,因为黄巾之乱之前张燕的职业是砍人的!而赵云则是老幼都交口称赞,可见赵云为人是不错的。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袁绍和公孙瓒争霸河北的战役如火如荼。赵云所在的常山郡归袁绍管,但靠近公孙瓒的地盘。原有的官吏已经对地方失去了统御能力,常山父老不知道该选择那一边投靠。
于是赵云被常山郡兵吏民众推举为首领,他率领跟从他的吏兵投奔公孙瓒。当时袁绍才是冀州牧,公孙瓒很忧虑冀州人全投靠袁绍,很赞赏赵云来投奔他,问赵云:“听说冀州人都想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要知道当时的公孙瓒在幽州一带名声很大,就连鲜卑人因为公孙瓒的威名所慑,纷纷率部跑出塞外,不敢再跑到大汉疆域内放牧。
更有一次夜里,边关附近的小城被一伙饿疯了的鲜卑人包围。公孙瓒本人长得很帅,声音又极为浑厚。隔着城墙公孙瓒的声音被鲜卑人听到,一听是公孙瓒的声音,这伙鲜卑人当即就逃了。
塞外的鲜卑人很是憎恨公孙瓒,但又对公孙瓒很畏惧。于是找到画师画下公孙瓒的画像贴在草人上,鲜卑人纵马骑射,凡是有一箭射中草人上公孙瓒画像的,无不欢呼万岁。
可见公孙瓒对鲜卑的威压达到了何等的程度,使得常年侵掠边关的鲜卑人只能躲在塞外,用一种YY的方式,宣泄着他们对公孙瓒的畏惧。
那时候鲜卑人时常侵掠边关,公孙瓒能威慑鲜卑人,那么在边关百姓眼中,公孙瓒就是大英雄。而且公孙瓒还主张军屯,活命无数,也可以说是仁政之所在。
当时公孙瓒和袁绍交战,双方互相在对方地盘任命自己一方的官员,借此争夺对方的地盘,刘备和公孙瓒有旧便投靠他,刘备在青州打了几场仗有功便被公孙瓒表为平原相,统属于他私署的青州刺史田楷,以拒袁绍。这时候的刘备兵力不强,就向公孙瓒借了赵云,让赵云统率所部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感动之余,加上他与刘备之间共事的这段时间,刘备对他很是亲厚。
于是在这里,赵云脱离和公孙瓒的主从关系,打算回家处理完兄长的丧事,就去投奔刘备。
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依附袁绍。守孝完毕的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关系极好。刘备密遣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的部曲,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成为刘备部下。
后来袁绍派刘备到汝南统率那里的黄巾降兵,这时候的曹操袁绍正在对峙。汝南是袁绍的老家,这里袁氏力量强盛,又是曹操的背后空虚的地方。刘备过来打算戳曹操的后,结果曹操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刘备打成光杆。
这次刘备放眼天下,只能刘表那里还可以混口饭吃,就去找刘表,赵云继续跟随。
建安七年,刘表令刘备北侵至宛城东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防备刘备,刘备设伏并烧屯伪遁,终破曹军于博望。这就是火烧博望坡,不是诸葛的功劳,是刘备策划的。
赵云于这次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他是赵云的同乡,自少时已相识,还在一起学艺。赵云请求刘备放过夏侯兰一命,刘备自然答应。
毕竟夏侯兰是赵云生擒的,而且和他刘备又不是什么杀父仇人,赵云知道夏侯兰通晓法律便推荐给刘备,刘备任命夏侯兰为军法官。
战场赵云生擒夏侯兰,完全可以之后再将夏侯兰放掉。或者在战场上打个马虎眼就成,直接就当没看见不就完了。非要生擒后还要为夏侯兰求命,这不是脱了裤裤放气么?纯粹的多此一举,其实不然。
战场上只有敌我之分,生擒敌将的功劳和价值要大于斩杀敌将,而且这是公事。所以赵云才会击败夏侯兰,将其生擒。
战后刘备要杀俘获的敌将,赵云为夏侯兰求情是因为私情。赵云这样的公私分明,而且为人稳重,还有一身过硬的本事,加上长得比刘备还有仪表,你说刘备心里会不会忌惮?
其后就是赵云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当阳长阪!
建安十三年,刘琮降曹,刘备南逃往江陵,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说赵云北投靠曹操去了。
刘备闻言,用手戟掷向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不久,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战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牙门将军是什么,主将的大帐也叫牙帐,专门护卫牙帐的就是牙门将军!就是亲兵卫队队长,一个保镖头子。看着光鲜,却失去了统兵作战,积累军功的机会。
赵云可以说是很多人眼中的三国完美武将,但是在三国里很少独挑大梁,即使在刘备建国后,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将军,而他比关张黄马魏等更加全面,如此金子为何难以发光?这就是赵云的悲剧啊……
纵观刘备手下诸人,关羽骄傲自大,张飞狂暴,马超凶残,黄忠年老……这些人都是独当过一面的,而且都有缺点,他们得到的却比赵云多,其中自然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压制。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赵云的完美。无欲则刚,没有欲望就没有把柄缺点,没有把柄缺点领导就会慎用你,因为不能保证他对你的控制是有效牢而固的。
赵云不好酒色,从未向刘备要过赏赐,有赏赐也会拒绝或散给部下,深得人心,此等人物,虽无反叛之心,但刘备还是要忌惮三分,心中暗暗防备,不敢予以兵权。
关张二将与刘备情同兄弟,又是一骄一躁,难收人心。关羽在荆州那么多年,居然没引进一个人才,可见其能力与魅力之低下,还和刘备留下的官员闹矛盾。所以关羽在刘备看来,还是很好控制的。
张飞撒起酒疯大家是知道的,这样的人谁会跟随?黄忠是刘备收服的降将,但是极有气节,年纪那么大,又有权利富贵,不会有啥大作为,保住地位已经很幸福了。
马超与曹操有仇,自己又没有军队,所以不会降曹也不会反叛,即使投靠东吴,吴国也不一定就能保住他,因此此四人可以放心用,而赵云却只能押押后、运运粮草。
还有镇守汉中的魏延,魏延并不是降将,他很早就跟着刘备了。刘备在汝南时魏延就是刘备的部曲,还是大头兵一个。魏延很有能力,长相和关羽相似,性格也很像。魏延和关羽一样善待士卒,勇猛过人,又本性矜持高远,看不起那些一肚子心思的士人。
别的大将都会驻扎要地,担当重任,赵云却留在朝中,处于监视之下。保护刘备的身家性命,是个很荣耀的职位,但是很忙,几乎可以说是寸步不离。这样的情况下,赵云哪有时间教导自己的孩子?
再说,赵云也不好让别人来教导孩子,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刘备的侍卫头子。结交其他大臣,别人没问题,他可就有大问题了。
“赵云的一生,可以说是刘备毁了,就连两个儿子都被荒废了。这样的情况下,赵云怎么可能还去找刘备,去给刘备效力?”黛姬的这句话,彻底解开了公孙策的心结。
其实公孙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心结不是赵云为什么会投奔自己,为自己效力。而是赵云为什么会舍弃刘备!他一开始思考的方向就错了,方向错了,再聪明的人也会钻牛角尖,进死胡同。
毕竟刘备和赵云君臣关系很早就刻在公孙策脑海,感觉这对君臣关系会很铁。面对突然折裂的铁,是个人都会奇怪一下。
“这下有麻烦了,以前答应刘威要干掉赵云的传承者,让他获得赵云的传承的。现在赵云作为我的神将复活,那家伙该怎想?”公孙策有些头疼。
刘威是最高跟他混的人,只要刘威对他一心一意,他就不可能亏待刘威。现在的刘威因为手下没有天兵,只能统率随军的三千丁壮,负责运输后勤。
可公孙策知道,是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刘威此时派不上用场,不代表将来还是打酱油的命。
黛姬甩了他一个白眼:“弟弟不会真的傻了吧?让赵云教导刘威不久成了?”
公孙策一头黑线,怀疑自己被封君后,是不是智商也被封印了……
能不能投黑票的时候,顺手说一下哪里不好,喜欢被人批,起码能知道错在哪里了,这样才好改正!祝大家周末愉快,求收藏~~~ 
  
第七十六章 罗马军团
第二日天明,赵云与成廉在人世显化出来,手下战魂还在凝聚,所以两人依旧是光杆。
“他就是赵云?”刘威一大早被喊过来,很是疑惑的问着公孙英。
他想象中的赵云,起码也要一身银甲,手执亮银龙胆枪。可那个穿着青麻短衣,头发被一根布带束起的赵云和他想象的相差甚远。起码头发也要高高竖起,很潇洒自然的披在脑后才对啊!
“子龙,他就是刘威,获得了夏侯兰的传承,对你可是崇拜之极。”公孙策正与赵云等人吃早饭,见刘威来了,放下碗筷说道。
“资质尚可,能被我师兄看中,资质很重要。他当年就是因为资质不高,没有获得师尊真传。屡受挫折心灰意冷之下,就下山攻读典籍去了。”赵云观察完刘威说道。
“不知子龙可愿将他收为弟子,若子龙为难,留在身边指点一下也是可以的。”公孙策知道,赵云和夏侯兰关系很好,夏侯兰虽然没有复活,可赵云还要顾忌好友兼师兄的脸面。
“待末将之子赵广复活后,末将教导赵广时,他可旁观。”赵云刚刚复活,还要抓紧时间凝聚麾下白马义从战魂,所以现在的赵云并没有多少时间。
“多谢赵将军栽培!”刘威抱拳拜谢,他激动的脸都红了。
“你应该称呼子龙为师叔,好好努力吧!”公孙策见刘威的事情定下来了,心情也是很好。
“君上所言甚是。”赵云难得的夸了一句公孙策。
“师侄刘威拜见师叔!”刘威暗骂自己糊涂,当即单膝跪地,再次拜谢赵云。
十月初八一早,横野军早早就准备妥当,轻装向西北出发了。至于金城防务,交给了随后到来的赢疾,西凉马玩四部的残兵也划归了赢疾,一同驻守金城。
这一路极为顺利,所经过的地方不是前凉旧地,就是苻坚率兵清剿过的地方。当夜在距离金城一百多公里外,一个叫做安远的小地方扎下营寨。
公孙策一路收集牛马,横野军完成了全军骑兵化,后勤方面整整两千牛马车,除了携带粮草外,还带着帐篷布料等等物件。
夜里宿营后,楚萌萌手里的四百女子拿着针线,缝制军服。公孙策崇尚白色,一路收集白色布料,加上现在天气寒冷,天兵部队需要换冬装,这就苦了这四百大多不通针线的女子。
“君上,有斥候来报。”成廉在帐外禀报。他手下并州亲骑今天刚刚补充圆满,正式担任公孙策的亲卫将。
“何事?”夜里公孙策还在忙碌,和手下一帮人计算的行军计划。
“斥候探得有接近千人左右的罗马步卒正在向我部靠近,距离我部只有八公里。斥候观测,认为这近千罗马步卒正被追杀。不过建制完整,队形完整。”成廉不清楚罗马是什么,但他还是将斥候的意思完整传达。
“罗马?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告诉斥候部队,盯着这股罗马军队,不能让罗马人发现,也不能让他们逃了!”公孙策一路征战,干掉过的吐蕃兵、各族胡骑什么的,也不在少数。
而罗马军队却是头一次听闻,这不仅是一支他没见过的军队,更是一支大名鼎鼎的外国军队。
帐内诸将神色各异,楚萌萌一副匪夷所思的模样,马超皱眉,似乎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没想到他们真的存在,原来还以为只是凉州地方自己做秀!”楚萌萌感叹道,他曾经听说过有一支罗马军队在西汉时期在凉州落户,汉朝还专门为这些设县。
公孙策也听说过,只是听说过,并不了解,所以他看向楚萌萌,想要知道更多的信息。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初设骊靬(音,梨轩)县,取国名为县。’而‘骊靬’是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词语,指的就是“罗马军团”的意思,也正是当时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于是众多历史学家纷纷推测,骊靬城正是西汉安置古罗马战俘的地方。”楚萌萌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介绍这支罗马军队的来历。
公元前55年,罗马陷入三巨头执政时期,凯撒和庞培因为都有出色的战功,两人争夺罗马的最高权利。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因为缺少罗马人崇尚的战功,又不想卷入凯撒与庞培的斗争漩涡。
于是出任叙利亚总督的克拉苏决议东征帕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