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家大争 >

第96章

兵家大争-第96章

小说: 兵家大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讷主力赶到后,将敌人分割包围,尽数歼灭,吐蕃军尸横遍野,连洮水都被尸体堵塞,河水尽赤。数万吐蕃军葬身沙场,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被唐军生擒活捉,缴获军械无数,大唐帝国此战重创吐蕃,朝廷上下扬眉吐气。
唐玄宗本来准备御驾亲征,闻听大捷,龙心大悦,册封薛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册封薛讷的儿子薛畅为朝散大夫。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赏赐其家帛三百段、粟三百石,将王海宾九岁的儿子王训改名王忠嗣,收为假子,拜为朝散大夫,养于宫中,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教育,王忠嗣长大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后来薛讷不断在各地边军任职,对付他的老对头默啜可汗。默啜可汗在一次和归属薛讷管辖的部落开战,虽然胜了,战后在战败的部落里查看自己的新奴隶的时候,却被薛讷埋伏在该部落的勇士刺杀身亡,其后的突厥一蹶不振。
薛讷镇守边关多年,此时因为年老体衰,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开元八年薛讷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常卿,谥号昭定。
任何一个镇守边关的武将,都是神州的守护者。他们复活后,实力也得到增幅,所以薛讷对于击败王翦,充满信心。 
  
第三十六章 王翦被袭
元月初十深夜,周军在夜色掩护下出城,前去偷袭五里外的秦军大营。
夜袭敢死队五千人先发,俱是各军中挑选的勇悍轻生之辈。分成十队,潜伏在秦军营地周围,随时待命。
公孙恩被软禁在赢豹大营内,半夜酒醒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明知悔恨已晚,但还是不可抑止的后悔,难以入睡。
他不担心自己的性命,而是担心自己折损了公孙家的名声。虽然现在的名声也没多少,但经不起折腾是肯定的。
赢豹此时还在营中处理军务,突然帐外铁鹰锐士径直来报:“将军,营外一里处有问题,似乎有数百人躲藏在那里。”
“虽然前将军想杀公孙恩,但不会用这种手段!所料不差,必是潼关守军!”赢豹起身,拍案说道。
“弟兄们已经准备好了,刚刚派出人手提示了周围营寨。”铁鹰锐士沉声说道,眼眸中全是对杀戮的渴望。他们对于军功已经麻木了,参战的原因只有一个,荣耀!
荣耀,要用血来证明!
“将公孙恩弄到我的大帐,这股周军能不惊动斥候来到我军营寨外,想来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公孙恩关系着泾阳君与大秦的情谊,不能有失。”赢豹的大营在联营中后部,与后部的辎重营靠的很近,能从前秦军营寨摸过来,可知能力超强。
秦军随狭隘的山道而驻扎,呈现一字型。随蜿蜒的山道好似一条蛇,王翦的大营就在最前面。大营之前还有很多小小营寨,用来起警戒作用。看来这些小营寨已经失效,应该都被周军悄然无息间拔除。
“喏!”铁鹰锐士转身离去,很是干脆。
公孙恩被带进来,一脸激动询问赢豹:“今夜周军要夜袭我军?”
“没错,所以你安稳的待在这里,那都不要去!”赢豹哪里不知道公孙恩脑子里面想着什么,直接打断了公孙恩的幻想。
“这是我洗刷耻辱,宣扬武名的唯一途径!你不能剥夺!”公孙恩脸色气的通红,当即大吼。
“绑了,他若迈出大帐一步,休怪我赢豹对尔等不念旧情!”赢豹说罢,提着宝剑出帐。
两名秦王赢荡配给公孙恩的锐士取出绳索,将公孙恩牢牢捆缚,任公孙恩如何反抗,都是多余,又见见公孙恩废话又多,很不客气的找了一团布塞进他口中。
“呜呜!”公孙恩瞪圆了眼睛,很是愤怒的望着两名锐士,用尽浑身力气想要挣脱绳索,却是妄想。虽然挣不脱,但让两个铁鹰锐士颇感烦躁,两人互望一眼,相互点点头。
一名锐士走到公孙恩身后,面色平静,虽然看不到这名锐士的表情,可公孙恩本能的菊花一紧。随即这铁鹰锐士一掌拍出,正中公孙恩后颈,公孙恩白眼一翻,失去了意识。
“杀,杀进去!”薛讷挥舞着方天画戟,指挥前锋精锐猛攻秦军主寨,也就是王翦所在的大营。
王翦大意了,他不认为潼关守将有夜袭他的胆子。就算有,以潼关守军的精神状态而言,纯粹就是送死。
这夜虽有察觉,但还是稍稍晚了一步,他举目望去,只见周军重骑冲进营寨,左右奔驰,不少秦军冲出营帐,还没看到情况就被重骑兵撞飞,或者一马槊刺死。
“不要乱,结团自守,等待救援!”黑色的夜里,火光寥寥无几,王翦周围火光明亮,加上他声音浑厚,到也让命令传了下去。
“敲鼓,求援!”王翦对身后锐士下令,这个时候只能期盼外援。
“敌将王翦在那里!夺其首级者,爵封三千户!”薛讷纵马奔驰,掌中方天画戟飞舞,一个个拦阻的秦军死的很干脆,毫无痛苦,一击致命。
“为了三千户,弟兄们杀!”一名武周传承者手持巨斧,带着麾下二百持斧壮汉身披无肩重甲,光着膀子,挥动巨斧无人能挡,杀向王翦。
“嘿嘿,他是我的!”另一名武周传承者嘿嘿一笑,两三下攀爬秦军箭塔,箭塔上的秦军弓手大半已经被他射死,不想还有活口,幸存的弓手举着袍泽尸体,对他砸了下来。
这名传承者伸右手接住砸下来的尸体,一把拉开,随即松手,又抽出大弓,双脚用力向上一蹬,左臂抓着木架借力,眨眼间就爬上箭塔。
幸存的弓手刚刚举起一具尸体又要砸下,被他一脚踹飞,撞在护栏上,弓手挣扎起身,他大步跟上去,大弓罩在弓手脖间,左手提起弓手头颅,露出脖颈,右手抓着弓一拉。
紧绷的弓弦犹如锯子,这么轻轻一拉,锯开了弓手喉咙,随后一把将弓手甩下箭塔。他舔了一下嘴唇,从腰间箭壶抽出一支精制长箭,扣在弓上,瞄着王翦就是一射。
嘈杂的战场上,他弓弦振动的声音连他都听不清,但是弓弦的血迹被震飞,将他半张脸染红。
快如流星的一箭,在将要射到王翦面门时,一名铁鹰锐士猛地举起手中铁盾。箭矢与铁盾发出清脆响声,竟被弹飞,而箭杆直接震裂。
铁鹰锐士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铁盾,发现出现了一个小坑,抬头望向箭矢飞来的方向,专心防守那个箭塔上的弓手。
“射死他!”一名秦军校尉看到箭塔上的周军弓手神射,当即指挥十几名弓手射击箭塔,即使不能射杀那弓手,也要将其压制。
“挡我者死!”薛讷单骑冲进一群秦兵战阵,大吼一声,一戟劈出,将举刀横砍他坐骑的一名秦将劈开头颅。
“杀!”刘仁轨指挥大队人马杀来,分出一部分协助薛讷,余下三万多开始分散前进,准备包围王翦大营。
“前将军危在旦夕,众将士随本将救援!”一名秦将倾巢而出,带着五千秦军杀向两里外战场。
“战!”黑齿常之率军堵在他面前,大吼一声,两军杀成一团。在黑夜里混杀,根本毫无阵形可言,全靠士兵的勇气和士气。很快两军就像太极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杀啊!”潜伏的一千周军敢死队分两队,狠狠杀向秦军后背,这五千秦军陷入混乱,乱战一团,随即被后来赶到的周军围城一团,慢慢绞杀。
“有埋伏!”另一名秦将比较谨慎,带了三千人出营,刚出营就发现了伏在四周的周军敢死队,只是喊了这么一声,就被一名敢死百人将投出的飞斧劈中面门,掉下战马,生死难辨。
“速速救援前将军!”其余秦军纷纷出营先与营外潜伏的敢死队绞杀在一起,敢死队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潜伏。杀多少秦军不重要,重要的拖住救援王翦的援军!
“我率骑军前去救援前将军,各部不可恋战,救援前将军要紧!”魏豹带着三千骑冲出营寨,伏在他营外的敢死队直接被战马践踏成渣。
“拖住他们,杀!”敢死队杀的更狠,可谓毫不畏死,浑身插着秦军的兵器依旧大吼着,用最后的力气挥舞手中的兵器。敢死队的待遇很优厚,战后生还一律官升三级,即使战死,家人吃喝不愁,赏赐永业田百亩!
秦军的数量摆在那里,质量也甩在那。只要夜袭失去了突然性,五百秦军就可以灭了五百敢死队!各部秦军纷纷调遣主力向东杀去,留下小部分和敢死队对砍。
“杀出去!”王翦手持大戈,身先士卒。身旁铁鹰锐士手持剑盾,游走在战场,随意收割着周军的灵魂。不管周军穿多厚的战甲,铁鹰锐士就一剑,刺穿周军的脖颈,然后抽剑。
铁鹰锐士有很熟练的杀人技巧,就像程序员敲击键盘一样的快速。一个个很是犀利,相互配合,产生了恐怖的杀伤数据。
“看斧!”持斧传承者暴吼一声,一斧劈向铁鹰锐士,两军主力总算是碰头,不必再拿对方的杂兵练手。这里的杂兵放到公孙策那里,就是二流兵种,等同于白孝德手下百战府兵。
“啪!”巨斧与铁盾撞击在一起,铁鹰锐士撞击瞬间一剑刺出,直指巨汉喉间,不想巨斧力大,将他一斧劈的半跪在地上。
“哈哈!去死吧!”巨汉狰狞大笑,举起大斧,又是一斧劈下。他面前那个铁鹰锐士持盾的手已经脱臼,铁盾歪倒在一旁,在巨汉面前毫无防备。
“擦!”巨汉一斧劈空,狠狠劈在地上,震起的碎屑溅了他一脸,而且双手震得发麻。再看他眼前那个铁鹰锐士,急忙间是被其他两名铁鹰锐士联手拖走,躲过了这必死一击。
“杀!”铁鹰锐士齐齐低喝一声,相互相互,也巨汉的持斧天兵杀到一起。一方招式凌厉,配合熟练;另一方悍不畏死,招式大开大合,虽然空门大开,但都是以一换一的架势。
铁鹰锐士虽然偶尔会干干刺客的勾当,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刺客。作为战场上的百人斩,千人斩,他们深深知道自己性命的重要,只有活着才能为大秦杀更多的人!而死了,只能杀一个,是一笔很亏本的买卖。
于是两军的精锐部队陷入僵持,只见受伤,不见阵亡。
“王翦将军,何不早降?女皇陛下对将军一族很是欣赏,若将军投周,女皇陛下愿封将军为弘农王!封地弘农郡,户口百万,土地肥沃,整个大周无出右者!连我这个樊侯世子都有限羡慕!”薛讷从后方杀出,高声说道。
他带着部下骑兵绕着王翦营寨杀了一圈,彻底搅乱了秦军布置。 
  
第三十七章 败绩被虏
“我王翦一族生是大秦的人,死是大秦的鬼!切莫多言,战吧!”王翦一脚勾起地上的长枪,很是豪气的说罢,朝薛讷投掷。
薛讷一戟挑开,哂笑王翦:“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王翦将军为何如此不智?”
“话不投机半句多!儿郎们,杀!”王翦再次一枪投掷过去。
“不识抬举,随我杀!”薛讷一戟挑飞王翦投来的长枪,戟指王翦,高呼一声。
“杀!”营寨中的秦军虽然散乱,也就不见得周军就有多么齐整。都是在混杀,秦军已经经历过初期慌乱,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形势,爆发了秦军的光荣传统,那就是舍生忘死,只求一战。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王翦举剑高唱,眼神睥睨,视薛讷为无物,气势很是雄烈。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身旁铁鹰锐士齐声呼应,让整个战场肃然一静。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王翦亲自冲阵,与铁鹰锐士同声大呼,挡在他们面前的光膀子斧头队为之惊愕,在秦军的高呼声中倒下一层。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乱战中的秦军高唱着响应,整个战场内秦军的呼声所笼罩,秦军底气大增,周军士气备受打击。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王翦一剑劈死一名重甲周军,公孙策在这里的话,绝对可以认出来,王翦拿的正是八口武山剑之一。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王翦大营的悲壮又高亢歌声传到了营外的援军那里,他们不由自主的开始高唱,同时手中兵器好像增加了破甲光环,让挡在他们面前的周军瞬间倒下一茬。
“赳赳老秦”何其壮哉!
吴起率五万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之中大败秦军五十万后秦国出现的一首歌谣,是秦励志图强,为统一六国立下的一个民族誓言。同样的誓言还有楚国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战国纷争的时代里,统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多少次,秦国君臣都意识到,天下各国,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被秦军灭掉;但同时和两个国家开战就有几分力不从心;一旦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以秦国之强也必败。
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实上,秦国从商鞅开始,经过了六代国君的努力,才实现了统一的夙愿。而这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作为一句全民宣言,在时时的激励着每一个秦国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的强盛,都需要一种精神,也许可以翻译为“共同价值观”。这种精神是要从上到下的,深入人心的。
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都有这样一个感动人的口号,这些话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触动的是人心中最敏感、最强大的感受,从而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力量。
岳家军“靖康耻,尤未雪”的复仇精神,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豪迈感受,大汉帝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张扬个性,都会给组织注入无形的力量。
秦的成功,不是个别英明君主的成功,而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感染下,全民族的成功。在战国时代,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也许只能诞生于秦,诞生于这个面对西域的狄戎部队,靠自己双手打出一片天地的国度。
齐国、楚国的环境太好了,丰衣足食,风花雪月中,民族的斗志会被消磨。
燕国有着产生这种精神的环境,但老帝国的自高自傲,不思进取,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梦想。
三晋之魏国一度曾经是多么的接近这种境界,可惜当国君变得奢糜、慵懒和无知的时候,这个国度也从胜到衰,没能把握住历史的契机。
三晋之韩国始终没能实现“改革”,一直因其孱弱而屈辱的失败,而无法带给自己荣耀,所以没有这种雄壮的民族誓言。
三晋之赵国,这也是一个与北方胡人长年作战,在血液中迷漫着不屈的国家,奈何赵国的精神死于长平之战。
赵国和秦国同是战国时期抵御外族入侵的核心力量,又同是赢姓宗族,上天不眷故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秦有锐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