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窃隋 (完结)作者:天天肉夹馍 >

第3章

窃隋 (完结)作者:天天肉夹馍-第3章

小说: 窃隋 (完结)作者:天天肉夹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抢救后,身为成年人的宇文老夫人以及那个尚未成年的小丫鬟很快便脱离了危险。

唯独那国公府长孙宇文成龙,至一直昏迷了三天三夜,险险挂掉。

俗话说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可实际上,目前而言,对于宇文府来说,还没看到什么福气,反而多了一宗让宇文述夫妻俩日夜操心的麻烦事儿。

那就是这宇文府的长孙,自从被雷劈了之后,一直就很蔫儿,饭量也大减。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饭量大减是相对于这宇文成龙自身而言的,与正常的一岁半小孩儿相比,这宇文成龙的饭量并不算小,甚至还略微多上那么一点儿。

只是,虽然貌似饭量仍不算不小,可这宇文成龙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便从原本肥嘟嘟的一个小胖娃变成了一个皮包骨的廋猴儿。

心疼孙子的宇文述夫妻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宇文老夫人还把附近的道观、庙宇、尼姑庵什么的都求了个遍,也不见自家长孙有所好转。

唯一让宇文述夫妻感到有那么一点点儿欣慰的是,自家的次孙貌似身体不错,能吃、能喝、能睡,俨然没出事儿之前的长孙一般。

在宇文述这次孙出生后的第三个月,长孙宇文成龙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虽然没有好转,可也没恶化。

于是,另一件貌似比较重要的事情被提上了日程,那就是这个次孙的命名问题。

宇文府三代二公子的名字不再是宇文老夫人这个当奶奶起的,同样也不是宇文化及这个当爹的起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宇文化及倒是给自己的二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做承趾。

可惜的是,当时做为听众旁听的长子宇文成龙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直皱眉头,一张小脸都皱成了个“苦”字,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俄顷小嘴儿一撇,似乎随时有晴转多云转暴雨的迹象。

于是,疑似与长孙心有灵犀的宇文老夫人立即出言极力反对,大骂宇文化及没文化,什么“成鸡”、“成只”,这是人名吗?

一通口水喷下来,直把宇文化及批了个体无完肤,险些羞愧得自杀。

最终,这命名权还是老国公宇文述拍板儿,正式将自己的第二个孙子定名为成都,全名宇文成都。

听闻这个名字后,宇文成龙的小脸终于不再做“苦”字状,眼中也闪过一丝亮光,只不过,此刻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罢了。

宇文成龙出生时,还有许多朝臣前来道贺,甚至当今天子也都派人送来贺礼。而宇文成都出生时,却是一个重量级的朝臣都没有来,只有几个宇文述手下的官员过来借机溜须拍马。

因为,此时的宇文述虽然还顶着上柱国、褒国公的头衔,却已经不再任京官,而是跑到了安州担任刺史总管。

这是大隋开皇十年,即西元590年,冬十月。

宇文二少的出生,在开皇十年自然算不上什么大事儿,甚至连一个浪花都没有掀起来。

可就在宇文成都出生一个月多后,即开皇十年十一月,江南故陈之地发生了一宗大事儿。

一大批的江南士族,造反了!

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懀,这几个是称帝造反的。

另外还有,蒋山(今南京钟山)李忮、乐安(今浙江仙居西)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福州)王国庆等,这些人倒是没有称皇帝,而是自称大都督。

几路反叛多的数万,少的也有几千,彼此呼应,残杀隋朝官吏,一时之间,竟在江南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这些人造反,可不是为了给南陈复国,更不是一群农民伯伯活不下去了,为了生存而造反。

实际上,这些反贼都是江南士族,家里有房有田、奴婢成千上万,平时吃香的喝辣的,活的那是相当的滋润。

那有人就要问了,不愁吃不愁喝,那他们为毛要造反呐?

自然是为了权力!

魏晋以来,江南选官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具体这九品中正制如何,咱就不细说了,可有一点,当初魏文帝曹丕推行这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当时的士族。

所以,毫无疑问的,九品中正制,那完全是为了迎合士族利益而设定的。

在知识分子阶层里面,与士族对应的,就是寒门庶族了。对士族有利的东西,自然是要压制寒门的。

推行九品中正制的结果,那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文帝杨坚,那可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没有之一!

杨坚最主要的一个功绩,那就是开创了科举制度。

此外,杨坚还首次推行了三省六部制度。

这两项制度隋朝结束之后为历代统治者所承袭,直到封建制度结束!

科举制度的开创,让寒门庶族看到了一条爬向官场高层的康庄大道。自然而然地,这一制度也触犯了士族的利益。

于是,就有了这次江南士族的集体造反事件!

对于反叛,杨坚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很快便下圣旨任命越国公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南下平叛。

此时的隋军兵锋正盛、名将辈出,而南方这些士族,虽然都有文化,可论起兵事来,却多为马谡、赵括之流。

所以,虽然貌似占据了地利、人和,可江南的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叛乱,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很久便被扑灭了。

然则,这场叛乱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借着这场叛乱之势,北方士族也都一齐发力,最终逼着隋文帝杨坚废除了刚刚开创的科举制度,连带这那些开办没多久的州学、县学、太学、国子监等所有教育机构也都一并废除。

至此,在全国士族的积极努力下,这个影响华夏文明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刚刚萌芽即便夭折,而且是连根儿都被拔了起来。

当然了,科举制度废除与否,对于宇文家的两个官三代、二世祖,那基本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倒是文帝杨坚,此刻却是被江南这块麻烦地方折腾得险些一夜愁白了头。

原本,文帝杨坚对南陈这块刚打下来的地盘儿给予了相当多的优惠条件,比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江南地区免税十年!

然则,江南士族似乎并不领情,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反动势力的鼓舞下,江南地区造反不断。

没计奈何之下,杨坚想起了自己最出色的儿子,晋王杨广。

做为征讨南陈的七路五十一万大军主帅,尽管实际上没做什么事儿,可杨广的军功依旧不少,论功行赏之下被封了个太尉兼并州总管。

所谓,能者多劳嘛!

眼见江南麻烦事儿不断,连换了几任总管都无法搞定,杨坚终于再也无法蛋定,于是一道圣旨下到并州,把杨广改任为扬州总管,总领江南事宜。

晋王杨广当上了扬州总管,高兴之余又有点儿犯愁。

高兴的是,扬州总管的权利可比并州总管大多了!至少,管的地盘就大了许多!而窃扬州素来繁华,人口基数更不是并州那种穷乡僻壤能够比拟的!

至于犯愁嘛,自然是因为江南的事情可没那么好解决了!

深感江南问题棘手,自己手下人才不多,于是杨广便琢磨着,想搞定江南这事儿,必须得先拉拢一批小弟以为羽翼才行。

心底把满朝文武全都琢磨了一遍,最终,杨广把目光落在了安州总管宇文述身上。

这宇文述,那可是被窝里放屁,能闻(文)能捂(武)啊!而且才三十多岁,还很年轻,绝对属于有升值潜力的绩优股!

最关键的是,这宇文述不和自己的太子哥亲近,貌似也算不是自己老爹杨坚的死忠份子!属于可拉拢人士。

念及此处,杨广遂上书给自己的皇帝老爹杨坚,表奏请宇文述为寿州刺史总管。

这一年是开皇十一年,西元591年。

而此时,宇文成龙三岁(实际上还没满两周岁),宇文成都两岁(还没满周岁)。

第一卷大兴烟云第四章风起兖州

隋开皇十九年,西元599,兖州,寿春,总管府。

自角门悄悄地送走了一位南方来的神秘客人,兖州总管宇文述眉头紧锁、慢慢踱着方步回转府内。

“要起风了!”心中沉吟着,宇文述有点神思不属,不觉之间已然转过花厅来到后花园门外。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一阵稚嫩的读书声把宇文述从沉思中惊醒。

“这几个小家伙,嗯,不错!”轻捻着胡须,宇文述微微颔首,额头的皱纹似乎也淡了几分,“至少,比起他们的爹爹、叔叔来,却是强了几倍!”

就在宇文述沉吟之际,那厢,守在花园门口的青衣小丫鬟已然看到了宇文述这位家主的身影,连忙敛衣正容,就要上前开口施礼。

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旋即大手一挥,示意两个小丫鬟可以下去了。

虽然看懂了自家老爷的手语,可那青衣小丫鬟却没有走开,反而转头向园内瞄了一眼,然后将一双妙目转向了宇文大老爷,那意思是说,我还要服侍少爷呢!

家主发话居然指使不动一个小丫鬟,宇文述不禁心中恼火,不觉之间已然怒目圆瞪,眼眸之中迸射出一丝杀气!

哪成想,面对这位沙场宿将迸发出的杀气,那小丫鬟竟然毫无惧色,妙目一翻,悍然回瞪!那意思是说,只要少爷没发话,我就是不走,你能怎么着?

“岂有此理!一个小小丫鬟,居然胆敢对自家老爷如此无理,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宇文述怒火升腾,蒲扇大的巴掌一挥,就要教训那没有家教的小丫鬟一顿。

不想,就在此时,几句对话传入耳中,宇文述竟然“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原来,就在宇文述与那青衣小丫鬟对峙的功夫,后花园里的读书声已然停止。旋即,一个带着几分惫懒的稚嫩声音,率先响起道,“大哥,这本《孙子兵法》我已经背完了!”

“还凑合吧!”另一个略微成熟一点儿的声音颇有几分威严地回答道,“嗯!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开始,你们两个开始背《三略》、《六韬》,嗯,还有《论语》!”

“啊!?”两个童声同时响起。

“怎么?有意见?”威严的童声似乎有点儿生气,语气也重了许多。

“没!没有!绝对没有!”两个童声再次齐声回答道。

“没有最好!否则的话,哼哼!我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

“是!是!是!老大英明!我们绝对没有任何意见!”

“好了,你们回去收拾准备一下吧!”

沉默了片刻,那两个小童中略微年长的一个犹豫着开口道,“大哥,这个,嗯,读兵法我们还勉强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还要读《论语》啊!”

“哪儿来那么多为什么?”威严的童声厉声喝道,“我问你,将来,你是想娶个公主,还是想娶个老太婆?”

“这,那个,当然是想娶个公主了!那多威风,多神气!”

“既然如此,那就老老实实的学习!”威严的声音很是斩钉截铁地说道,“否则的话,大哥我就给你们做主,让你们每人娶个老太婆!”

“啊!……”

“妃暄,我们走!”威严的童声再次响起。

一个轻柔的女声应了一句“是”后,旋即响起一阵轻微细碎的脚步声,片刻功夫便那脚步声已经来到了这花园门口处。

宇文述举目观瞧,但见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娇俏小丫鬟正搀扶着一位竹竿儿一般的小公子缓步而来,刚刚转过月亮门,却正与宇文述对了打了个照面。

“啊!老爷!奴婢妃暄拜见老爷!”那小丫鬟率屈先膝福了一礼开口道。

不过,虽是给老爷请安,可那小丫鬟却没有松开那搀着竹竿儿少爷的双手。

同时那竹竿小公子也忙对着宇文述拱手施礼道,“拜见祖父!”

“嗯,好孙儿,快快免礼!”左手轻捻着这胡须,宇文述一张老脸满含笑意,俨然成了一朵怒放的老菊花。

便在此时,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自那竹竿儿少年的身后传来,一大一小两道身影风一般地先后穿过月亮门刮了出来。

当先一的男童身材高大壮硕,虽然看面貌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可那身高已然足有六尺还有余(隋时的一尺为29。6cm),比起寻常男子还略高上一筹。更兼此子膀阔腰圆,往那里一站,俨然一堵小山似的。

略微落后半步的是一个约略七八岁的小男童,身体虽然也强壮,却不似先前的男童那般彪悍。而且,这小孩儿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虽然年龄不大,却隐约有那么几分美男子的雏形了!

门外的状况有点儿出乎这两男童的意外,原以为已然走远的兄长竟然还没离开,更可怕的是,自家老太爷子居然幽灵一般闪现,而且看那脸色,似乎有点诡异!

本就冲得颇急,等到二人意识到不妙的时候,这俩男童已然收不住脚步,径直撞向了那竹竿少年。

“孽障!”见此情形,宇文述怒气升腾,一声怒吼,想要出手拦下那两个顽童却已然赶之不及。

眼看那竹竿儿一般的少年就要被那“小山”撞飞,蓦地一道青影瞬移而至,径直拦在了那“小山”前进的道路上。

“滚开!”随着一声略显稚嫩的娇叱,一只纤纤玉手凭空而现,正按在了那“小山”少年的胸口出。

心口烦恶、眼前发黑,一股血腥之气自丹田逆涌而上,直传到喉咙眼儿处。

还没等“小山”少年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儿之际,便感觉到一股排山倒海的巨力席卷而来,然后便是身体发飘,耳畔似有风声在咆哮,旋即便是几乎不分先后的“砰!砰!”两声闷响。

急切之间,小山少年只来得及勉强调动内息,强压下吐血的冲动,而后脑海之后传来“嗡”的一声蜂鸣,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又是这一招!”脑海之中刚刚转过这个念头,小山少年终于再也忍耐不住,幸福地晕了过去。

第一卷大兴烟云第五章阴谋进行时

“这个,也太,不可思议了!”领着长孙宇文成龙回到书房后,宇文述仍旧有点大脑短路。

也难怪宇文述惊诧莫名,那个在后花园门口与宇文述瞪眼对峙的小丫鬟,是自家长孙宇文成龙的贴身小丫鬟,今年才八岁,名叫绾绾,与那个名叫妃暄的小丫同岁,都是宇文成龙早年不知从哪儿捡回来的小女婴。

正因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