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229章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229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半个时辰过后,十多架大型投石机已经发射了五轮石弹,工程营军官下令暂停发射,然后进行了一**规模检查。其中有两架投石机的绞盘出现了裂纹,还有三架投石机使用的牛筋也快要断折了,此外还有数架投石机的基座木轮承受不住巨大的力道而断折,于是工程营立刻用奚车运来后备部件,当场进行更换。
石弹向城头投掷的时候,因为准头出乎意料的高,而且威力也大,城头上的宣武军第一时间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当场便有数十人被巨石砸死砸伤,所以刘重霸无奈,只得命令守城军卒下城,到城下躲避石弹的攻击,城头上只留了少数警戒士卒。等投石机不再发射石弹了,他才连忙下令士卒重新登城防守。
过了一个时辰,投石机维修完毕,随着工程营指挥的一声令下,十多架投石机再次火力全开,向厌次城头投掷石弹。
城头上的宣武军再次进入被石弹洗礼的苦闷之中,刘重霸相当无语,只得再次命令守城的部下重新回到墙下躲避。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投石机又向城头投掷了半个时辰的石弹,这一轮石弹洗礼才算过去,刘重霸立刻命令士卒再次登城防守,预备着卢龙军近身攻城。
可是,卢龙军没有攻城,此刻已是午时,卢龙军退了。
工程营将包括投石机和云梯在内的大型攻城器械沿土路拉到了远处的一片空场之中,空场离厌次城墙约一里地,中间布置了几队怀约联军骑兵,剩下的大队军卒撤回了营寨。此刻,营中早已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数十支炊烟升起,肉香味甚至随风飘到了厌次城头。
“他们早晨就吃过战饭了吧?”
宣武军一名小校喃喃道。
“中午还吃吗?那晚上岂不得吃第三餐?一天三餐啊……还真是有粮食。”
另一名军官苦笑。
“似乎有肉。”
小校使劲吸了吸鼻子,闻着那股子肉香味艳羡不已。
“哼,也不怕撑死!”
军官恶狠狠道,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块干饼咬了一口,然后又放回怀中。
一名押衙忍不住向刘重霸建议:“兵马使,要不咱们也开一餐午饭?”
刘重霸不言语,咬着嘴唇在心里权衡。
另一名将头也道:“兵马使,若不开餐,军心不稳啊。”
刘重霸的军队和其他宣武军一样,也是一日两餐,中午是不怎么吃的,士卒们习惯了这种吃饭,到了午时也不会感到饥饿。但现在正是两军交战之时,如果两边都不吃,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卢龙军现在开餐了,而且隐隐约约还似乎飘过来肉汤的香味,这就不一样了,立马引起城上防守的宣武军士卒们的偷偷议论。一开始大伙儿的议论声还小,到了后来动静渐渐就大了起来。
刘重霸在城楼上遥望卢龙军营寨。沉着脸道:“今日开了三餐,明日呢?天天三餐,咱们城里粮食够么?”
幕僚书记飞快掐着指头算了一番,道:“若是天天三餐,城中粮食只够一月半之用。”
刘重霸阴着脸良久不语,半晌方道:“今日加一顿午餐,明日再说明日吧。”
这道军令传下去后,厌次城头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声。
与此同时,崔和正带着一众后勤司的军官在空场上忙碌着。
“崔都虞,上午的统计战果已经出来了。一共向城头投掷了十二轮石弹。计一百八十枚,其中有二十三枚砸伤了城头,三十二枚砸在城墙上,七十八枚砸进了城内,其余四十七枚落在城外没有起到效果。”
工程营指挥李辉杨向崔和禀告。
李辉杨是张老匠的亲传弟子,本名李木头,当年属于被冯道半骗半诱拉进白狼山的那拨工匠之一。随着李诚中权势的逐渐提高,李木头等张老匠的弟子们也逐渐得到重用,在后勤处兵器装备科里得了官职。
后勤处升格为后勤司以后。兵器装备科也随之升格,一部分拆分为装备处,主管全军后勤装备的采购,另一部分改为兵器研发处。专门研制兵甲器械的改进。张老匠成为了兵器研发处的都虞候,李木头则调任后勤司工程营的指挥。
当了一营主官的李木头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于是找了个机会求到李诚中那里,李诚中憋了半天劲。以自己可怜的文学底蕴,好不容易给李木头取了个李辉杨的名字,李木头这才高高兴兴的走马上任。
听着李辉杨的禀报。崔和边走边啃着手上的面饼,将面饼咽了下去,然后问:“某看了,效果还可以,其中两轮达成了大帅所说的‘跨射’,比预想的战果要好,辛苦弟兄们了。大帅说了,战后工程营弟兄们都有嘉奖!”
李辉杨顿时脸上喜得开了花,嘿嘿笑个不停。
崔和又问:“损失怎么样?”
李辉杨道:“问题不大,关键是油脂,如果有大帅说的那种白色润滑油就好了……或者冬天也可以,羊油冷下来,直接就可以用……另外就是牛筋的损耗比较大,备用的牛筋已经消耗了三成,还要崔都虞帮忙安排增添一些。”
崔和点点头,看到一架投石机下面的木轮缺了一个,问:“木轮如何?”
李辉杨道:“之前还好,今日上午用下来一看,木轮的承受力还有问题,使用的太过密集和频繁以后,容易断裂。”
崔和问:“有什么解决办法?”
李辉杨道:“弟兄们想了个办法,准备立刻做一批木轮,增加轴的厚度,加大木轮的横面,预计明日就能更换好。其实投石机还罢了,云梯的木轮尤其需要更换,云梯是要上人的,木轮的承受力恐怕不够。”
崔和赞许道:“能解决就好,有什么需要尽管寻某,某来替你想办法。”
随即又肃然道:“关键是要保证这些器械堪用,攻城时出了大岔子,大帅责罚某,某就责罚你!”
如今的崔和已经与当年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经过白狼山军校的训练,经过在后勤司里的历练,崔和发挥出了他的天分,将卢龙军的后勤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步步登上了后勤司调拨处都虞候的高位军职。
调拨处掌管后勤司辎重军甲的调拨,说白了,那支军队拨付什么、拨付多少、什么时候拨付,完全由崔和的调拨处来安排,这种权力相当大,在后勤司里仅次于总管赵弘德,就算放到整个卢龙军中,也不比一军都指挥使来得差,是各军主官热烈追捧和拍马的对象。
正因为有了崔和的升迁,加上赵原平的存在,原来在幽州堪称豪门的赵氏才没有衰落,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才能继续优哉游哉的过他的舒心日子。就连原霸都骑军镇遏使赵霸都有起复的迹象,军事参谋总署准备充分发挥赵霸的军事才能,在即将成立的数支新军中给他一个合适的主官之职,据说赵霸的起复里有崔和和赵原平二人的因素在内。
上位久了,崔和已经隐然有了一股不怒而威的架势,工程营指挥李辉杨对崔和的要求立刻凛然遵从。
崔和视察完了工程营,然后回到自己的帐内,继续处理后勤事宜。卢龙军作战极其重视后勤,所以崔和手上有忙不完的事务。处理完几件事务,有经历递过来一份书信,却是正在沧州军中效力的三级士官罗源安的私信。
罗源安是当年崔和在白狼山军校的学官,崔和的人生历程受罗源安影响甚深,可以说是罗源安一手促成了崔和的转变。罗源安的字很难看,但信里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关怀,虽说从官职上来讲,崔和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罗源安,但罗源安却仍旧相当霸道的叮嘱崔和要在战阵之上如何如何保重自己的安全,看得崔和温暖不已。
崔和很快给罗源安回了一封信,然后从自家的包裹中取一柄镶嵌了渤海东珠的短剑,命人连信带剑一起送到位于厌次西城外的沧州军大营去。短剑是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送给崔和防身的,但崔和拿到短剑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送给罗源安。作为这次棣州行营的后勤主官,崔和不用担忧自己的安全,倒是很担心罗源安,因为罗源安不是军官,每次作战都会前出到两军厮杀的一线,所以崔和很不放心。
处理完这些事情,下午对厌次的攻击又开始了。
刘重霸所部的宣武军再次挨了一个下午的石弹,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等到卢龙军修葺投石机的时候,他就赶忙命部下上城,等卢龙军的投石机再次开火以后,他又连忙命令部下下城。一会儿冲到城头上防守,一会儿又奔下城墙躲避,反反复复在城上城下间来回。这种举动看上去很傻,但刘重霸又不敢不做,万一卢龙军忽然登城怎么办?
折腾了一天,城下的怀约联军各营军卒们看得津津有味,城上的刘重霸所部宣武军则郁闷无比。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怀约联军后撤回营,刘重霸则重重舒了口气,终于有工夫下城喝上一口热汤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的时候,卢龙军继续将大队人马拉到城下。
这次攻城的主力不是投石机了,换了箭楼车。高高的箭楼车足有三丈,比厌次城头还要高,卢龙军工程营推着三辆箭楼车来到昨天摆放投石机的那条平整的土路上,看得城中宣武军守卒头皮发麻。
所谓箭楼车,其实就是箭楼,只不过这个箭楼要简单一些,底座还安装了大木轮,可以推动着前进。
巨大的箭楼车推动起来相当缓慢,但一个时辰之后也安放到位。等箭楼车一字排开后,数名工程营的士兵登上车顶,然后操控起车顶上的攻城弩。所谓攻城弩,实际上就是加了型号的床弩,安放在箭楼顶部,由两名工程营士兵同时用脚踏张。弩箭粗大厚实,以硬木为底,外裹铁箍,相当于一支细一些的短矛。
这种床弩比厌次城头刘重霸守军所布置的守城弩还要大,射得还要远,当工程营士卒开始操作床弩的时候,刘重霸就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ps:  感谢铁人的打赏,感谢lmxy、zjp420的月票。
果然,随着一声令下,卢龙军三台床弩同时发动,其中两支射高了,直接越过城头,坠到城内;还有一支则射得偏了一些,斜打在城垛上,砸起一片土砾后弹到了护城河里。
刘重霸心头一紧,然后飞快下令操控守城弩的士卒还击。城头上也斜飞出几支巨大的车弩,但到了箭楼前却无力的掉落下去。
四百步的距离,不是普通守城弩能够达到的!
卢龙军工程营的士卒好整以暇的重新校正了高度和方位,然后再次发射。这一次准头明显要高过上一次,有一支弩箭扎到了城楼上,直接将一处飞檐扫了下来,露出了城楼的横梁;还有一支顶在一处城垛的下方,一道肉眼可见的细缝立时显现。
这个时代的城墙并不都是青砖重石垒砌而成的,大部分以泥土堆砌,只有城门附近才以巨石搭建。像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亦或是晋阳、幽州这样的重镇,才会以巨石为修建城墙的主料。
因此,大弩对一般的城墙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卢龙军工程营配备的床弩同样得到了李诚中的指点,不仅加大了长款,而且使用了大量的牛筋以形成高强度的扭力,力道几达十石,需要两人同时踏张才能发射,射程远超同辈,足足接近四百五十步。另外,弩箭本身也用铁箍加固,使得弩箭的硬度得到增强,对城墙的破坏作用也明显增大。
三架箭楼居高临下对着厌次城头射了一整天,巨大的威力将宣武守军压制在垛口下不敢抬头。等到黄昏时分,厌次城墙上的垛口已经坍塌了多处,同时在城墙上插上了数十支弩箭,许多裂纹沿着弩箭的箭头扩散出去。如同蛛网一般让人看了心头发麻。
接下来的两天,卢龙军仍旧没有派兵登城,而是继续退出投石机和箭楼连续破坏城墙。这一点令刘重霸很郁闷,让城内的宣武军守卒相当不爽。只是挨打不能还击的滋味着实不好受,让人想起来就泄气。
经过投石机和箭楼连续几天的蹂躏,刘重霸已经对厌次城墙不太抱有信心了。刘重霸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弹,也没见过那么粗硬的弩箭,如果按照他的认知和常识,敌军的投石机和攻城弩虽然也具备一定威力,但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可怕。对于城墙的破坏也没有现在这么厉害。
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是往常的话,刘重霸可以利用城头的守城弩破坏敌军的攻城器械,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他打不着卢龙军,可卢龙军却能打得着他。这种情形对士气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在这几天的对峙中,卢龙军照例以攻城器械对城墙持续进行破坏,怀约联军的大队人马则在城下观看这幕相当壮观的场景,而宣武军守卒则继续在城上城下来回奔波。
刘重霸忍受不了了,他决定主动出击。争取破坏掉卢龙军的这些投石机和箭楼。
刘重霸点选了五百敢死的士卒,以一员勇将率领,携带火油和易燃的木薪,准备出城作战。一般的出城作战都不会选择敌人主攻的城门。因为那个方向敌军人多,而且警觉性高,贸然攻出去基本上属于身陷死地之局,所以出城的方向往往选择侧翼。比如当年葛从周在魏州出击的时候。选择的就是从另一个城门出城,绕行到卢龙军主攻的方向施以侧击,一举击溃卢龙军攻城主力。
宣武军同样没有走北门。北门是卢龙军主攻方向,人数也最多;他同样没有走西门,西门打着沧州军的旗号,刘重霸知道这是那支在沧州击败魏博牙军的军队,战力相当不俗;他选择的是从东门出发。
东门是卢龙军魏州军的负责范围,魏州军是新立之军,都指挥使是沧州军上一任都教化使刘金厚,刘金厚是李诚中麾下最为得力的大将之一,从白狼山时代开始就追随李诚中,在大大小小的诸多战役中立下无数军功。
刘金厚的指挥风格是稳重、厚实,在这几天的战事中,虽然魏州军没有怎么攻击过城墙,但每天他都踏踏实实的按照棣州行营的部署,安排了值守的军队,每天安排一个营头盯防厌次东门的异动,左右厢轮流上阵,从来没有一天有所懈怠。
今日依然如此,刘金厚从上午天光放亮起,就安排了左厢步卒三营盯防东门。
卢龙军扩充太速,所以急缺军官,很多人借此机会上位,达到了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高度。如果要往前追溯的话,可以很清楚的理清这些军官的脉络。卢龙军最早来源于跟随李诚中自魏州城北撤的老酉都二十三名弟兄,这伙人中的绝大部分随同李诚中来到平州军,建立了当时的平州军甲都、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