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245章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245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车驾路过华州的时候,百姓们赶来拜见,一路上都有人夹道欢呼“万岁”天子忍不住热泪盈眶,伤心的向百姓说,以后不要呼万岁了,朕不再是你们的皇帝了。”
梁王在陕州迎到天子车驾,这下子才终于松了口气。洛阳宫室仍未修好,但他心中牵挂淄青战局。没有时间等待,便催促天子车驾继续东行。
三月初一,天子终于抵达东都洛阳,入正殿接受百官朝拜,朝会之后,天子按照梁王的意思,至宫室之光政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天佑。
当夜,梁王率宣武诸将领、官吏晋见天子。摆宴为天子接风。席间,天子与何皇后向梁王小声求肯,说今后就依仗爱卿了,梁王自是满口答应。宣武众人兴高采烈,欢呼畅饮,就连敬翔都喝醉了。
宣武众文武在洛阳欢庆了没几天,一则惊人的消息正式从河北传遍天下。
皇十一子、端王李祯奉天子诏,代天子巡狩河北,封韩全诲、张居翰为左右枢密使、张承业为宣徽使。以张茂安掌掖庭,于幽州建储、立东宫。
同日,太子以天子诏令,尊燕王李诚中为皇叔祖。
东都洛阳为之震动!
随同梁王入东都的文武们个个惊诧不已。尤其是梁王心腹,个个都早已猜到了梁王下一步的谋划。在这些心腹文武们的心中,早就把自己视为开国功勋了,可幽州这么一搞。下面的事情还怎么继续?
其中尤数朱友恭最为愤怒。朱友恭本来姓李,打小就跟随梁王身边,后为梁王收为义子。更改了自家名姓。在梁王的心腹大将里,朱友恭地位很高,几乎快赶上朱友宁和朱友伦这两个梁王亲侄儿了。朱友恭现在是武宁军留后,本来梁王想让他当武宁军节度使的,可天子迁都这件事情把他的正式晋升给耽搁了,等天子迁都完成后,梁王改了主意。
天子身边需要有梁王的忠心之人看护,本来应该是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的,但是朱友伦死了,于是梁王奏请天子,让他担任龙虎军统制,职责还是宿卫禁中,相当于接朱友伦的班。
朱友恭除了能领兵作战外,最大的长处还在于能体贴上意,说白了,揣摩梁王的心思很到位,很多梁王想干却说不出口的事情,他都能提前领会到。这次同样如此。
愤怒的朱友恭见梁王同样心绪寡欢,立刻提点龙虎军入宫。龙虎军现为禁军,顶替的是神策军番号,其实没什么区别,仍然是宣武军充任。
朱友恭直接闯入天子寝殿,质问天子关于幽州的事情。现在天子无法再抵赖下去了,他索性很光棍的告诉朱友恭,没错,这是朕干的。
朱友恭立刻威逼天子,让他赶快下罪己诏,废掉幽州的太子李祯。
这件事情关系到天子和整个皇室最后的安危,此刻的天子极为强项,硬着脖子就是不肯。天子说,这是不可能的,朕就是要立李祯为太子,要么你们今日就杀了朕,否则绝不更改!
朱友恭气得跳脚,拔剑就要去刺天子,何皇后冲上来阻挡,被朱友恭顺手推到一边摔倒在地上。天子吓得魂不附体,绕樑而走,朱友恭在后面紧追不舍,昭仪李渐荣也上来阻挡,却被朱友恭一脚踢开。
若不是闻讯赶到的敬翔阻止,恐怕天子就祸在今日了。朱友恭暴跳如雷,说敬相你为何要阻止我?
敬翔也很生气,说你就是个蠢货,赶紧滚出去,别在这里坏了梁王大事!天子真要被你杀了,梁王就背上了弑君的罪名,到时候幽州太子即位,大义便不在洛阳了!
朱友恭辩解说,今日杀了皇帝,明日就让梁王登基,不一样有大义么?再说了,狗屁大义有什么好的?照我说,直接起兵,谁不服就打谁!
敬翔大怒,说你这不是为主分忧,你这是害主!天下那么多藩镇未平,真要让咱们宣武成了孤家寡人,祸不久矣!
梁王其实已经赶到了天子寝殿外,他知道真要弑君的话,现在还不是时候,可他本人也很犹豫,对朱友恭的举动有这一种下意识的放纵。现在听了敬翔的话,只得长叹一声,进入寝殿之内,板着脸大声呵斥朱友恭,将朱友恭赶走了。
梁王又上前好言抚慰天子,说这都是手下人自作主张,让天子受惊了,自己有罪,任凭天子惩处。
天子这才从惊骇中缓过劲来,他怎么敢指责梁王有罪,只是安慰梁王说,朕知道这不是爱卿的本意,朕是知道爱卿忠心的,不然朕今日就死在这里了。他边说边后怕不已,但也知道自己性命算是保住了。
梁王没有得逞,宣武众文武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在天祐元年的春天,大唐帝国的幽州和洛阳同时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以黄河为界,北方尊太子之令,南方奉洛阳为主。当然,在藩镇诸侯们的心中,这种尊奉仅仅存在于表面之上,真要谈论谁听从谁,还是要在战场上决定。
自天祐元年开始,大唐翻开了史书上全新的一页。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ps:  感谢茗香四溢的月票。话说老饭明天又去顺义培训,年底了,没办法。尽量抽时间码字吧。可能更新会晚一点时间了。
幽州西南,百余里,范阳,古之涿郡,向为幽州屏藩,南北通会之所。
自安禄山时代,范阳便是重要的屯兵之地,修筑着大大小小十多处军营。河北三镇与朝廷对峙的百余年间,历代卢龙节度使便十分重视扼守范阳之冲,以遮蔽幽州,向西抵挡素有“朝廷忠犬”之称的义武军,向南与心怀叵测的成德、魏博一争河北雄长。
老帅刘仁恭主政幽州期间,穷卢龙之力以治范阳,先后数年间增修了数十处堡寨,形成极为稳固的范阳——大安山防线,抵挡宣武魏博联军的攻伐。如今是李诚中时代,范阳仍然依靠着它成型的军事要塞群,成为了幽州的屏障,卢龙军在这里驻扎着新立之定州军、妫州军。
绵延覆盖大安山、范阳、胡良水、固安数十里的堡寨群中,环绕着一处田园胜地,名卢氏场村,是为五姓七望之范阳卢氏旧地。范阳卢氏自汉以降,以儒传家,六百年经久不衰,族中高官辈出、勋业灿灿,名望显于天下,是有朝廷旌表、世间公认的门阀豪族,本朝便有“八相佐唐”之美誉。
随着中枢威权的衰竭,名望贵族成为了武人们口中的美餐,如今的卢氏也已经没落,族人亡居四地,卢氏场村随之日渐萧条。
去年冬,卢龙节度府军事参谋总署相中了这片为范阳堡寨群环伺的庄园,后勤司拨付相关军资,用了三个月时间修缮完毕,划转作训司使用。元宵之后,李诚中亲自来到这片庄园。给庄园的正门挂上他手书的牌匾——范阳军校。
李诚中入主幽州之后,卢龙军军事重心南移,再将军中营级以上军官弄到遥远的关外白狼山整训已经不合时宜。军校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除了让军官们学习、熟悉和掌握卢龙军事体系这一任务外,培养军官们的忠心也是目标之一,而且是头等目标。亲任校长的李诚中不可能常常往关外跑,与高级军官们的疏离后果也会相当严重,故此,将白狼山军校的教学任务重新分离,成为必然之势。
范阳军校的培养对象是营级以上实职。或挂致果校尉(正七品)以上衔级的高级军官,这与白狼山军校培养基层军官的任务划分非常明确,所以白狼山军校现在于军内又称初级军校,范阳军校则称为高级军校。
在作训司的培训大纲中,范阳军校继续沿用之前的统一培训批号,天祐元年的第一期高级军官培训在编号中归档于“新八期”与白狼山军校相同。编号虽然沿用,但天佑元年开始的军校培训与之前相比,有了重大革新。
从天佑元年开始。卢龙军的军事体系终于完整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九军已经成型,是为卢龙军野战集团。其中沧州军、魏州军屯集于大河之东的缁青,莫州军、营州军驻于河北西南的相卫,幽州军卫戍幽州治所。上述五军为常年战备值星军团,装备、钱饷、日用等均列后勤司头等供给名录,又称甲种军。定州军、妫州军、赵州军和怀约联军为乙种军,装备次之、钱饷和日用均减三成。训练强度和实战任务也少许多。
二十二支预备旅、计七十七个预备营也已经初步建成,用于驻守重要州县及关隘。戍守关隘的预备旅、营按乙种军标准供应,居于腹地者则再减三成。
此外。鉴于天复二年到天复三年之间,幽燕、辽东两大保安总公司所发挥的特殊效用,经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同意,正式给予两大保安公司番号,分别为幽燕保安军和辽东保安军。
幽燕保安军设三旅九营、辽东保安军设两旅六营,营级以上军官纳入教化司考功录名册,正式在卢龙军事体系中定编,衔级待遇比照预备旅营军官例,晋升和奖赏纳入教化司管辖,可于自愿的原则下申请,教化司批准后调入正规军事部队。营级以下军官自行委任、都队伙编制自定、军员自募、装备辎重和军饷自备、军费自收自支,以上各项分别报教化司、后勤司备案即可。
鉴于卢龙军军事体系的正规化建设初步成型,军官培训也从新八期开始改革。
白狼山军校每期招录两千人,培训一年,九个月为军校学习期、三个月为军队实习期,学习期需拿到军校毕业证,实习期则要获得实习部队的实习证明。两证到手,培训合格,由教化司统一调配,充任各军基层军官。
两千人的招录名额有所不同,其中一千人按照各军比例和战功,由教化司分配各军名额,各军按名额推荐;另外一千人则于各军之中招考,没有获得军队推荐名额的普通士兵可以报考,作训司每年至各军中举办一次招录大比,通过后同样可以进入白狼山军校培训。
范阳军校每期招录一百人,培训时间和毕业方式与白狼山军校相同。但招录方式则不同,全员由军事参谋总署教化司按照考功名册推荐,虞侯司、教化司、作训司、后勤司和调查统计局、中南海警卫局六大部门主官召开联席会议商定初步名单。
初步名单下发各军征询意见,各军将否决人员和补充人选名单附后,重新报备教化司,教化司结合各军意见,重新拟定第二次推荐名单上报李诚中。这份名单会比最终招录人选多两成,每人之后都附有履历、考功评语以及各军主官对该员的征询意见,供李诚中参考,由李诚中裁定最后的一百人名单。
这就是一直延续后世千年之久的“一下一上”制,只要通过了这个复杂的程序,就意味着一名军官实现了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腾飞,挤进了营级以上、致果校尉阶别的高级军官行列。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项程序,军官们将第一次进入李诚中的视野,为走向更高的舞台铺平坦途!
范阳军校“新八期”招录就经过了这么一个程序,这些资历较浅的基层军官通过“一下一上”制后,摆上了李诚中的桌案,李诚中依据详细的履历、考功评语以及各军主官的意见,最终核定了学员名单。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名单上的人员从此算是“简在帝心”了。不仅是“简在帝心”因为“一下一上”中的“一下”程序,这些人员同时还被各军所知,依照各军主官的喜好,他们将在毕业后为军中大将们争抢。
但是在这份名单里,李诚中没有录满一百人,他仅仅批准了八十三人进入范阳军校学习,剩下的十七个名额,他给了非卢龙系军官。这些非卢龙系军官来自河东、凤翔、吴越和缁青,其中河东占了大头,共有九人,缁青有四人,凤翔和吴越各两人。
自从天复三年冬天来到河北之后,李存勖就被卢龙实行的各项军事制度所深深吸引,参谋总署凌驾于军队本身、辎重后勤独立细化、考功晋升权操于上、新兵征训专司负责……这些制度让李存勖很是着迷,他越是了解得详细,越是为之倾倒不已。在李存勖的认知中,如果河东也同样实行这套制度,那么军权就能牢牢掌握于真正的李氏嫡系之手,而不用自己的父王通过不停认子的手段来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了。而自己,作为父王的嫡长子,日子过得也不会那么紧张和压抑。
但同样的,他也明白,如果河东实行这套制度,以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论,李氏在河东的统治必将顷刻瓦解,根基不复存在,作为李氏嫡系长子,他的下场又会如何则是不言而喻的。
李存勖在深深的纠结和矛盾之中,同郭崇韬一起,在燕王纳妃之后便回到了晋阳。回河东的时候,李怠墨、周明静、郭如诲等他在幽州结识的好友前来送行,让李存勖隐然有不舍之意。幽州的生活相当充实,在这里,他看到了很多以往不曾看到的新事物;在这里,他的诗才不会如晋阳一般曲高和寡;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上位者真正应该感受到的上流生活;在这里,他有着太多太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诗词唱和、约期相会、好友送别、佳人远望,李存勖的离别经过很值得回味,和他同行的郭崇韬则无人挂怀。不过郭崇韬也不在意这个,他的幽州之行收获同样丰足,满满的书卷装了两大车,走的时候,他手中握着一卷不知什么名字的书稿,正看得津津有味,直到李存勖提醒,他才回过神来,连忙上马相随。
回到晋阳后,李存勖向晋王禀告此行的所见所闻。父子单独相会的一次深谈中,李存勖小心翼翼的把燕王正在实行的制度向晋王约略讲述了一番。晋王听了以后沉思良久,最后摇头长叹,让李存勖不必多说,并且要求他今后“慎言”李存勖无奈的离开了晋王府,回到自己的军营之中,看着手下这支过去曾经引以为傲的强兵,他忽然感到索然无味,练兵的时候怎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直到十二月下旬的时候,李存勖收到了被他留在幽州的景进送来的书信。信中说,范阳军校年后即将开始招录,问李存勖是否仍旧想去,如果是的话,景进会向李怠墨求恳,为李存勖筹谋报名。
接到信后,李存勖立刻从毡毯上一跃而起,挑开厚重的营帐,上马离开军营,向晋阳城驰去,他就连一刻也等不及了,心中的迫切,让他激动得嘴唇发颤,难以平息!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ps:  感谢leafgl的打赏,感谢爬行动物之吻、书友1022、懒残真人、云卷云舒兄的月票鼓励。今天找个网真不容易啊,拖延到现在,大家包涵。
李存勖要求去往卢龙参加范阳军校培训的申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