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91章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91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域。至于官府垂治,某意调刘审交前往,统一安排三策之施行。”
说着,冯道接过张兴重手中的小木棍,在小凌河向南拐角的地方上点去:“此处为三河屯,是小凌河上与大凌河、五股河最为接近的地域,由小凌河入海口向北不到三十里即到。某意在此设置官府治所,统管两河流域一应事宜。”
李诚中在冯道所指点的地方仔细看了看,想了想后世此地大致的位置,斟酌一番后道:“可以,就在这里设立官府治所。”
他抄起身边的一根细棍,在小凌河及五股河流域划了个圈:“今后便以三河屯为中心设县,辖两河流域,唔……就叫锦县。锦县与柳城、燕郡并列,直属长史府管辖。可道老弟兼任柳城令,刘审交任锦县令,燕郡令……”
冯道见李诚中说到“燕郡令”人选时半天说不下去,便接口道:“将军,某观完失明为人和煦、饱读诗书、待人以礼,在契丹人中威望素著,或可为燕郡令。”
李诚中一呆,望着冯道略显诡异的神色,终于恍然,呵呵笑道:“便是如此,以完失明为燕郡令,嗯,加荣哥为燕郡尉。”
荣哥降后一直没有正式官身,只是以品部长老的身份统带驻守在燕郡的四百契丹兵。这四百契丹兵是契丹品部最后的武力,李诚中一直没有腾出工夫加以解决,此刻给予荣哥燕郡尉的官身后,虽然在明面上授予了他官职,却在实际中将这四百契丹兵的身份和地位予以明确。这些契丹兵的身份由此将转为燕郡衙门的地方驻军,驻军的规模和编制将在下一步理顺官制中继续明朗。
在李诚中的盘算里,一县地方驻军为后备部队,作为营州军的补充,每县后备驻军编制为一个预备营,撤销都一级建制,合五队共二百五十人,由县尉统带。地方驻军的任务是巡守地方、治盗缉贼,兼有后世武警和警察的双重功能,在人事上由营州军总部负责,后勤上则由各县供给,具体来说,驻军的征募和训练由作训司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命和配备由教化司说了算,五十人以上的军事调动由虞候司掌控,后勤供应则由各县县令说了算。县尉则负责驻军的日常管理、训练,并在县令的监管下调动不高于五十人的兵力……;这就意味着荣哥的四百名契丹兵将缩减为两百五十人,同时他的领军权限将极大降低。
随着第二批新军的训练结束,营州军一线主力部队已经完成编训。扩充后的营州军主力两千七百人,具体为:三个步卒营和一个骑兵营,各五都编制,每都两队,各营官兵五百二十人;中军营含护军都四队、后勤都四队、斥候都两队、警备都两队,合计六百二十人。
正式完成一线主力的编成后,李诚中紧接着便将预备军计划拿出来,让几个心腹一起讨论。其实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李诚中是营州军的创建者,他的话语权自然是最重的,他提出的想法,只要不是荒唐得太离谱,没有人会太过反对。所谓的讨论,只不过是他在宣布,其他人记录,并酌情提出完善意见罢了。
“作训司立刻着手征募预备兵员,征募地着手于锦县,员额为三百五十人,将燕郡驻军四百人调至柳城新兵训练大营,补足七百五十之数,限十五日内完成,十五日后正式开始训练。今后新兵训练期限三个月,作训司要抓紧时间拿出新的训练大纲。预备兵训练结束后,成立柳城预备营、燕郡预备营和锦县预备营,编制各五队、二百五十人。”
周砍刀想了想,道:“将军,会不会太快了?如今主力都在小凌河流域,下一步还面临五股河作战,现在柳城只有五百老军和一千新军……”
他已经听出李诚中和冯道的心思,这是要解决燕郡问题了。
李诚中微笑道:“不妨事,咱们一切都是堂堂正正,所作所为都是着眼于营州军的正规化建设,荣哥长老若是明白大势自然最好,若是不明白,就让他试试看。当然,咱们可不是针对他的,告诉荣哥长老,燕郡尉的官职只是他的一个选择,若是他不愿意继续呆在那个地方,可以让他担任柳城尉,如果他嫌官职低了,也可申请加入总部三司。咱们是很有诚意的,就不知他有没有诚意。”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燕郡荣哥部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当初李诚中连续作战,率军奔袭柳城,成功夺回这座被契丹品部占据数年之久的关外重镇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仗着活捉了品部俟斤唯一血脉的兀里,再挟大胜之威,李诚中在大长老完失明的帮助下,才成功说服荣哥投降。
但是荣哥降虽然降了,手中却还掌握着品部最后一支军力,如何处理这支军队,一直悬而未决。燕郡在荣哥的手中,名义上虽然臣服于李诚中,却始终在事实上处于独立的地位,过去的四个月中,李诚中也一直腾不出手来处理燕郡问题,这始终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让他寝食难安。
荣哥投降是因为摸不清李诚中的实力,家人又在柳城,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等弄明白营州军的底细后,营州军已经度过了虚弱期,成长为一颗足以压垮他的大树。但是,仅仅如此就真能让荣哥彻底死了对抗的心思么?
让李诚中最担心的问题在于两点:一是燕郡距柳城不到百里,骑兵奔袭的话,一夜可至;二是荣哥的儿子战死在了白狼山外,虽说是两军相争,谈不上私人恩怨,但毕竟是一桩大仇。有了这两点担心,就算荣哥不起什么心思,李诚中也容不得他继续在燕郡坐拥重兵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时机虽未完全成熟,营州南部还没有彻底底定,但李诚中已经等不及了。预备军方案的抛出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荣哥如果老老实实的听话,一切都好说,李诚中不吝给他高官厚赏,但如果他起了别样心思……
李诚中继续发布命令:“弟兄们在小凌河很是辛苦,也该回来休整休整了,命令:步卒一营、二营、三营各抽调乙都,连同骑兵营两都、护军都两队、斥候都两队、后勤都四队返回柳城。三个步卒营各自抽调丁都开赴小凌河换防。要求,换防之时各军严格保密,开展夜间行军拉练。如有泄密者。以军法论处!”
众人神色一凛,知道这位李将军马上会有大的动作。
“命令:步卒一营指挥使钟韶检校小凌河前敌指挥部都指挥使,统辖步卒一营甲都、丁都、步卒二营甲都、丁都、步卒三营甲都、丁都六百人,开展五股河流域作战计划。指挥部进驻三河屯,唔,现在应当叫锦城……授予钟韶随时出击的权力,他可酌情对五股河用兵。命令:张兴重秘密返回柳城,组建北方指挥部。检校北方指挥部都指挥使,统带步卒一营、二营、三营各营的乙都、丙都、戊都及骑兵营、中营后勤都,进驻柳城东北和龙山北麓,开展新军演练,要求,人人备马。”
北方指挥部所辖部队合计一千六百人,其中超过半数为具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可以说。营州军主力都被抽调到了北方指挥部。李诚中留在柳城的仅有中营护军都、斥候都和警备都共计四百人。张兴重、姜苗和周砍刀都很担心柳城的安危。对此,李诚中安慰众人:“荣哥长老不一定会起异心,就算起了异心,这四百人也足够应付到大军来援了,老张也不用太担心,老周还在我身边。真要出了意外,有老周在这里顶着。我是很放心的。”
一句话说得周砍刀内心热烘烘的。
营州军起家的老底子里,张兴重、姜苗和周砍刀是最早的军官。可谓李诚中的三大臂力。在事后的论功行赏中,张兴重得到了虞候司都虞候的职位,掌握了总部三司中最重要的军令权限,并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先后出任小凌河前敌指挥部和北方指挥部都指挥使,成为了李诚中手下独挡一面的第一重将。姜苗出任的军职为教化司都教化使,掌握了军队思想教育、军法惩处、考功升迁等重责,虽然不再领兵,但姜苗本人对领军作战不擅长且也不感兴趣,因此,这一任命也算中了姜苗心意……;唯独周砍刀的职位不太符合他本人的心思。占据营州后,周砍刀也顺应潮流给自己改了名字,毕竟原来的名字对于一个高级军官来说有些过于粗鄙。改名周坎后,他原以为自己能够成为李诚中手下另一领军的重将,却不想被扔到了作训司参军使的位置上,这让他有些意外,又有些不甘。作训司虽然是总部三司之一,看上去也地位崇高,与姜苗和张兴重并肩而立,但却没有了领兵的权力。
对此,周砍刀曾经进行过深刻的反思,他把自己被任命掌管练兵一事认作“失宠”把自己“失宠”的原因归结于当年从魏州北撤起就暴露出来的谈吐无忌,他认为正是自己书念得少,才“粗鄙不堪”才让李诚中对自己“另眼相待”所以,这几个月周砍刀着实苦下了一番功夫,跟随冯道努力念书。
可听到李诚中今天这一句话,周砍刀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李诚中心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把柳城和李诚中本人的安危交给他来负责,这是多大的一种信任!
只听李诚中又道:“老周这些时日练兵辛苦得很,为咱们营州军打造出一支正规化的强军,这份苦劳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可在总部虽然舒服了些,却也莫忘了自己当年起家的本事。下一步我打算越过医巫闾山,开辟辽东战场,不知道老周你还能不能提得动刀?还愿不愿意替某出征?”
周砍刀顿时热血上涌,“叭”的一声挺胸立正,激动道:“将军只管放心就是,某,某就算肝脑涂地,哪怕马革裹尸,也要替将军、替咱们营州军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
李诚中一笑:“什么肝脑涂地、马革裹尸?听说老周最近在向可道老弟请教学问、刻苦读书,果然是有了几分文气,呵呵,成效显著嘛,都会拽词了。咱老李不要你肝脑涂地,更不容许你马革裹尸,这些丧气话一句都不许提。咱们营州军的发展越来越好,地盘越来越大,这是弟兄们拼死挣来的,我绝不允许将来享受富贵的时候,咱们这些人里少了谁。姜苗、老张,还有老周,你和可道老弟,一个都不许少!谁要是敢先于我老李离开,哪怕埋到土里,我老李也要跳着脚把你挖出来,好生罚你几碗烈酒,把你灌活过来不可!”
几人听罢都是哈哈大笑,周砍刀浑身上下暖洋洋的,咧着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张兴重心思机敏,早就知道周砍刀肚子里那点想法,此刻上来捶了捶他的肩膀,两人相视而笑。
笑罢,话题重又回来,李诚中就北方指挥部的任务和训练做了几点提示和说明。和龙山北麓离柳城七十里,骑马行军三个时辰便可赶到,紧急情况下甚至用不了两个时辰,只不过两个时辰的话,赶到的军队也没什么战力了。
张兴重已经完全明白了李诚中的意思,道:“某会将行军拉练作为演练重点。”
李诚中又道:“白狼山第一期学员已经毕业返回柳城,作训司继续开始第二期学员培训。虞候司和教化司要尽快将第一期学员的分配事宜处理好。”
姜苗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他提出几个幽州豪门子弟的去处问题,这些人包括王思礼、李承晚、赵横、赵原平、崔和。
王思礼和李承晚分别是王思同和李承约的庶弟,是李承约拜托李诚中看顾的家人,同时也代表了王敬柔和李君操两位卢龙高层与营州军结好的意思,这两人本身弓马娴熟,在白狼山军校表现优异,又与李诚中交好,按照姜苗的意思,是想分入总部三司任职,既安全又稳妥,将来也高,等到军务熟悉后更能放出去领兵……;而对赵横、赵原平、崔和这三个赵大将军派来的人,姜苗的意思是分入后勤都,或者再降一等,进入即将成立的预备营任职。
对此,李诚中的态度则是:要做到公正,与其他军校学员一律同等对待。既不眷顾,也不敌视,该怎样就怎样。
姜苗有些担心,赵横的志愿是到虞候司任职,赵原平想要到基层部队带兵,崔和则想去后勤都办事。崔和想去后勤都倒还罢了,虞候司和基层部队领兵都不是什么闲散职位,赵横和赵原平若是身怀异心,恐怕会对部队的忠诚有影响。
李诚中摇头道:“我早就说过,有序的体制建立之后,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就算他们想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花样来。如果身怀异心,难道他的上下同僚都是瞎子?难道你们教化司是吃白饭的?”
对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营州军,李诚中还是比较放心的,别的不说,参谋本部的创立将军权从个人手中分散到了多个环节,营州军和这个时代其他军队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个军官的忠诚与否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带兵主官一声令下就能令手下军队造反的事情已经不属于营州军考虑的范畴之列。同时,与后世不同的是,没有了电台等先进的远距离通讯方式,总部三司中的参谋人员想要充当间谍的角色,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得了李诚中的原则性授意,姜苗立刻就将这几人的去处做了一个安排。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按照他们本人的意愿,李承晚和王思礼想去骑兵营,根据教官组的评估,可以授予队正之职。赵原平的表现也不错,他也想去一线部队,刘金厚想要他,某考虑可以安排到护军都左一队任副队官……”
姜苗详细的讲述了对这几个将门子弟的安排。
李诚中忽道:“护军都左一队队正是王安虎吧?不少字”姜苗笑道:“当初就是王安虎把赵原平等人抓起来的。”
李诚中道:“也好,赵原平的脾气很大,让他给王安虎当副手,看看他在军校里这一个月有没有混日子,觉悟有没有提高一点。如果表现不错,可以外放作战部队。”
护军都与一线作战部队不同,其职责重大,担负中营外围防护的同时,也是主将手中掌握的战略后备,是真正的中军精锐,从队正到伍长,军官都按双人配备,一正一副。
“崔和怎么样?在军校还好么?这个家伙骄横惯了,一向目中无人,在柳城的时候,王大郎差点上去揍他。”
想起这个赵大将军的娘舅外甥,李诚中不由就是一笑。
“罗源安是崔和的学员伙长,对他的调教还可以。这个人吃不了太多的苦,各科目的训练都勉强合格而已,不过他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