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卧底记者 >

第13章

卧底记者-第13章

小说: 卧底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到能足供我吃饭、住房、卖书的所有生活的费用。我的心里不由得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我的耳畔又响起一支不知名的歌曲:“……一个男人要跋涉多少路,在他成为一个男子汉之前?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她才能在沙丘里安眠?……”是啊,此时的我已跋涉了多少路呢?从贫困的乡村,带着美丽的梦想走出来,走过千山万水,我现在是一个成熟的男子汉了吗?我要飞过多少海水才能寻觅到属于我的彼岸和沙丘呢?我将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寻找到我的安乐窝呢?现在,我成为了《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这儿是我永远的栖身之地和安乐窝吗?
我不得而知……
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自从我踏上新闻事业这条坎坷大道之后,在所谓的花环背后,不仅布满了丛生的荆棘,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险峰。


第三章 我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第21节 魂萦梦绕军旅路(1)

2004年2月20日,新华社记者查春明发表了一篇《“三栖雄兵”显身手》的报道:2004年2月19日,在中国海军陆战队某大型综合训练场,数百名身穿海洋迷彩服的男女海军陆战队员使用多种两栖作战武器,为56国驻华武官进行了带有战术背景的实战军事演练。队员们精湛过硬的军事技能受到56国驻华武官的称赞。中国海军陆战队是一支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精华的特种作战部队,是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三栖雄兵,有“军中之军”之称。
这则消息和有关图片像块磁铁一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同时更吸引了我的注意。读到这些文字,我不由心潮起伏,情感澎湃,我这位在南方和北方流浪了十年的记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是这支特种部队的一员……
1990年12月底,我们一批来自湖北大冶的新兵,背着背包,怀着美好的憧憬,满腔热血地来到了位于粤西雷州半岛附近的一个特大的训练营里,成为了中国海军陆战旅的一批新兵。
我们这些新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93%以上为高中学历,60%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记得我在家乡报名参军时,体检要求极为严格,当时有2000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陆战队,但经层层把关,最后只有100人入选。
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的一个半封闭海湾,湾顶(北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面为广东省的湛江市(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海南岛),西面为越南,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我们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训练地就在风景秀丽的雷州半岛上。
中国海军陆战队隶属于中国海军。中国海军是一个多兵种组成的武装集团,拥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共五大兵种。其中的海军陆战队更是一个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兵种,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反坦克导弹兵、两栖侦察兵等多种专业组成,是一支能在近海进行水陆两栖作战的特种部队。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是1537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建立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624年英国也诞生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后来荷、法、俄、美等国的海军陆战队也相继成立。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军陆战队。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海军陆战队从来就是勇猛和无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代名词,其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更是成为全球军人最为瞩目的亮点。
海军陆战队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作战地域复杂,作战行动残酷激烈,往往需要渡海作战、背水攻坚、孤军深入、协同打击,它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
1980年5月5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在五指山脚下的龙洲河畔正式宣告诞生了。它意味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此次组建的海军第一陆战旅,被编入南海舰队,有着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点。舰艇和飞机能去的地方他们必须去,海上编队和航空兵无法去的地方,他们也能够去,是一支兼三军之所长、避三军之所短,进可攻,退可守的精锐之师!
中国海军陆战队虽然还很年轻,却是一支被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军事家叹为观止的部队,更被中国人赞誉为“海上蛟龙、陆上猛虎”的部队。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还必须经过各种形式的严格的训练。而新兵集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是任何一名陆战队员必过的难关。新兵连苦,海军陆战旅的新兵在军训时更是苦上加苦。从一个普通百姓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从一名普通百姓到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员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民到兵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全新过程,从兵到陆战队员更是必须经过一番脱胎换骨般的煎熬与磨炼!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一、二、一——跑步!”
潮湿的海风,掠过混浊的海面,袭向海岸边上那一望无际的甘蔗林。海潮汹涌,蔗林低吟。在粤西的北部湾畔,几百多名身着蓝色海军作训服的新兵,正在热火朝天,喊声震天响地进行严格的新兵军训。
当过兵的人都会对新兵连记忆犹新,那是因为,在这儿是任何一个革命军人发生巨大变化的必经过程,更是从民到兵的必经之路。爱好文学的人,80年代也许读过当时很出名的中篇小说《新兵连》,作者就是不久前因创作了小说和电影剧本《手机》的著名作家刘震云。我当兵前就读过这篇《新兵连》的小说,当时很是激动;当兵后重读,又有一番独特滋味涌上心头。虽然那里是描写60年代的新兵生活,但那种近乎疯狂的军训,那内心深处的难以言状的孤独和忧郁,还是很能呈现我们所有新兵的生活状态的。几乎没有一个士兵不对自己的新兵生活记忆犹新,因为那也许是军旅生涯最苦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
我们海军陆战队大型特种训练场位于北部湾畔。198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高指挥官凯利上将参观这一训练场地后,曾经慨叹:“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训练场!”
为了提高新兵军训质量,我们一进军营就被送到特殊的练兵场进行新兵集训。除了必需的队列和战术外,最多最苦的就是体能训练。体能包括伏卧撑、仰卧起坐、单双杠、5000米长跑、10000万米长跑、600米障碍,1000米武装泅渡,20米低桩铁丝网,30米天桥,30米爬杆或软梯,还有单杠、双杠、木马、伏卧撑等,每达标一项,都得咬牙切齿地流几身苦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磨炼后才能成功。
就说单双杠,一般的部队只要求新兵能达到标准的三练习就可以了,但我们至少要达到6练习以上,有的要达到8练习,那种训练,就是体操王子李宁也许都会望而生畏。就拿单杠的一练习来说,一般的连队只要求能做到引体向上8次,但我们新兵必须得完成20次以上!
美国巴顿将军曾说:“一品托的汗可以节省一加仑的血”。为了达到快速反应部队高标准的战斗力,从新兵集训一开始,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几乎不分白天黑夜苦练基本功。当时几个新兵连队的训练日程表是:每天早晨10000米武装越野;上午开课前,伸展双臂握砖绕营区跑两圈;中午练拳术半小时;下午开课前做伏卧撑150次,负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晚上睡前,头、肘、膝、掌、拳、腿各击沙袋、墙壁100次,仰卧起坐200次,伏卧撑200个。
新兵在完成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就开始特种专业训练,即按照特种作战的要求,突出在特殊条件下对特殊设备、特种技术和特种战术的训练。
在新兵营里,带兵的连长、排长和班长都是海军陆战队的精英,是各基层连队的训练标兵,他们的各种综合素质都是顶呱呱的。新兵军训刚开始时,我们每个班的班长们大都会给我们讲美国“三角突击队”招募队员的条件,以兵贵精不贵多来激励我们成为一名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第三章 我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第22节 魂萦梦绕军旅路(2)

我们每天在进行紧张的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抗眩晕、海训、武装涸渡、野外生存等一系列高难度的训练。这是对海军陆战队员身体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抗眩晕训练。任何一个海军陆战队员都要被送到海上锻炼,借以增强抵抗海上眩晕的特殊能力。第一次面对大海,我不由心潮澎湃。在中学时,我就读过许多有关大海的诗。其中西班牙著名诗人文森特•;阿勒克桑德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在著名的《海的大地》中指出,初对陌生的大海,人有时会产会恐惧感,但一旦你熟悉了大海,感情和魂魄将会与海水融化为一体了:夜里它睡得很熟而我整夜未眠当我看见它时我一向都以为那是风吹岩石没有树木……但此时的大海,在我们面前却早没有了那种诗情的浪漫,有的是疯狂和残酷。
军舰就像一片片落叶在波峰浪谷中沉浮。我们这些身着水兵服、肩扛列兵军衔的新兵,绝大多数来自山区丘陵平原,不少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刚来到大海,海面的辽阔就像梦一般清新而美丽,我们都被迷住了,争先恐后地跑上甲板,个个乐得手舞足蹈,有的嗬嗬乱喊。
在海军陆战队与战友们在一起(前排左一为作者)但随着海面上风浪越来越高,随着我们脚下的军舰颠簸得越来越厉害,每个人的身体都突然变得像一片羽毛,随着一阵强烈的胃痉挛,里面的食物从口腔和鼻孔中同时喷泻而出!一个人吐了第一口,眨眼间便是一大片。于是,大多数人也像受到感染的病人一样,都痛苦万状地伸长了脖子,张大了嘴,哇哇哇地对着海风大叫起来。然而风浪还是有增无减,军舰还是摇摇欲坠,没吐的人全吐了;正在吐的人更加激烈了,那些吐得厉害的已经开始吐胆汁了,个别战友甚至呕出了鲜血。最后,我们这些新兵蛋子个个都吐得趴在甲板上,像极了一只只甲鱼。几名久经风浪的指挥官笑逐颜开地说:“别急,这是我们每一个海军陆战队员必经的风浪,又叫水兵舞,只有在这个时候,你们才像个海军的样子呢。”几经反复后,绝大多数人都会适应。一个月后,几乎不再可能看到有人呕吐。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激励我们行动的口号,也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支担负两栖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两栖训练、诸兵种的合成训练,是陆战队训练的最高形式。而每年三个月的海练,就是这种最高形式的最好表现。
8月末9月初,中国南海气温最高,100多辆军用汽车把千多名陆战队员拉到了北部湾的海滩上,进行每年一次的海训,也就是海练。
海练通常选择在偏远的海岛、海岸地带进行。吃、住和训练的条件都异常艰苦。高强度的海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温训练。因此,每年海练抗高温训练、适应训练,是海军陆战队员们的主要训练科目,其标准是每天能在烈日下能顶住三到四个小时的暴晒。
这个时候正是台风最为肆虐的盛夏。台风到来之前,天气闷热得似乎划根火柴就能点着。我和战友们在滚烫的沙滩上练战术动作,一练就是两三个钟头。我们进行的都是大难度、大强度甚至超难度、超强度训练,比如体力、体能训练,耐热、耐寒、耐寂寞、耐孤独训练。谁都知道,海军陆战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敢死队”,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我们得去;别人攻不下来的阵地,我们得上。但是我们的兵员却和普通步兵没有丝毫区别,要缩小兵员素质和陆战队标准这两者间的距离,我们只有一句话:“在训练中,难些,再难些!”在这儿训练时,我们每一个官兵都严格要求自己,都努力向国外第一流的训练高手看齐。
武装泅渡训练。陆战队是个两栖作战部队,除了陆上的一些科目以外,海上的也要具备。要到岛上作战,海上作战,必须了解海,这样泅渡训练成为最基础的科目。在泅渡训练中,新兵要达到6000米,老兵要达到5000米,全副武装负重20多公斤要游300—500米。泅渡训练中,新兵要达到3000米,老兵要达到5000米,全副武装负重20公斤要游300米。达到这些指标,老兵不在话下,而新兵不知要喝多少海水。海军陆战队队员说,“掉血掉肉就是不掉眼泪,因为眼泪换不来胜利”。
我从10多岁时开始,就和堂弟石建(石志城)下大冶湖游水,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所以来到部队后,我没有喝进多少海水,就掌握了各式各样的游水技巧。在所有的军训中,我最热衷的就是下海泅渡。因为水性好,我下海的第一天就能与老兵们一起放开训练了。1998年元旦期间的那个午夜,当我因连续披露广州银河村治安员伤人的暴行后,我在广州大桥遭到三个黑帮分子的追杀,危急关头,我跳入了滔滔珠江之中,良好的水性和超强的耐力使我最后得以逃生。
训练强度和难度最大的要数野外生存训练了。对我们来说,吃、住、走、打、藏是基本能力,野外生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到野外生存,还不如说是海岛上的野外生存。如果我们的训练是在一般杳无人烟或偏僻的荒山野岭,那就像现在的城里人跑到乡间野林度假猎奇。我们的野外生存训练,选择的往往是茫茫大海中间的一个热带孤岛上。每年的七八月份,经过几天几夜航行,登陆舰将我们这些队员送上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
张目望去,几个面目狰狞、阴森恐怖的骷髅,正龇牙咧嘴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特别是那些不知名的野兽出没,各种热带的毒蛇穿梭而现,令人毛骨悚然。
在远离大陆的荒岛上,每个人只有5斤大米,3两食盐,装在防潮袋里的一盒火柴,一支枪,一把匕首。粮食用完后,只得靠抓老鼠、捕毒蛇、挖草根、采野果充饥……为了吃上饭,我们捡来干柴,点着了篝火,然后用脸盆,或者钢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