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志魍魉 >

第16章

志魍魉-第16章

小说: 志魍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死心于是下令仔细的翻找,找着找着突然一个兵在一面墙后发现了一个洞。彭老大大喜,认为那道人一定是躲到洞中了。可进去一看,里面除了一个大鼎之类的东西就什么都没有了。
可当众人往那鼎里一开,都不觉的有些恶心。因为就在那个黄铜铸造的三角大鼎里,满满当当的全是被掀了脑盖儿的小耗子,那堆满满当当血糊糊的死耗子散发着难闻的腐臭熏得人直想吐。彭老大往里看了一眼,赶紧捂住了鼻子。骂了几句,一脚就把那鼎踹翻了。就在那鼎倒地的一瞬间,所有人全都惊呆了,浑身止不住的颤抖。因为他们看到,那些被开了脑盖儿的小耗子就那么一下子变成无数个没穿衣服的小男孩,血液混合着粘稠的脑浆就那么哗哗的流了一地。彭老大惊愕的看着那一具具死孩子的尸体,突然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因为就在那些尸体中间又有具最新鲜的,那正是他失踪多日的儿子。


故事二十、火葬场的摆摊人
更新时间2013111 22:05:29  字数:3672

 火葬场的摆摊人
在马路上摆小摊的相比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小马我就在夜市上卖过裤子,当然那纯粹是玩儿票性质的,倒也不在乎赚钱。不过在有些地方摆摊可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胆量的,我说的地方可不是城管大队门口,而是火葬场。这个故事就是我当年练摊时,旁边一个卖菜刀的中年男人给我讲的。听完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那么说了。
我管那人叫赵哥,其实论其年龄来叫他叔叔一点儿也不过分。当时四十来岁,不过长得很少相,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管他叫哥的原因。企业体制改革时,赵哥跟大多数普通职工一样下了岗。他家就住在药山南头,离着我们市里的火葬场很近。也就由于这个关系,赵哥在来我们那边的夜市之前一直在火葬场门口摆摊。
每天他都是五六点就起床,火葬场八点开门,可能因为是习俗吧,一般早的人很多。赵哥把要卖的冥币香火还有酒什么的装上一辆小三轮车,就早早的赶去等在门前。由于当时在那摆摊的人不多,所以开始的那几年赵哥还真挣了一些钱,虽然说起来不多,可也足够他一家三口吃用的了。到了后来,政府逐渐推行文明祭拜,不提倡烧纸了。他就又做起了来火葬场客人的生意,在原本祭品的基础上又加了些鲜花水果还有些饮料香烟什么的。说起来,赵哥算是一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
这话说来还是九年前的事儿了,那是一个初冬。赵哥跟往常一样在火葬场门口摆摊,每天看着各种各样失去亲人的家属哭的死去活来,开始的时候赵哥说心里也是跟着很不好受。可能是在这种地方呆久了,慢慢的赵哥就不再那么注意那些了,情感有时候似乎有些麻木。
快到中午的时候,赵哥的老婆来给赵哥送饭。其实平时赵哥都是直接带着午饭出摊的,可前几日赵哥好像是冷菜吃坏了肚子,这几天一直不大舒服。赵哥见自己老婆来了,赶紧迎了上去,嘱咐他老婆赶紧回去,一会儿孩子该放学回家了。他老婆却并不着急,拉过自家的小马扎跟赵哥坐在了一起说:“我今天就在这儿和你一块吃吧,吃完了我还得上银行一趟存点儿钱。”
赵哥问:“家里留了饭了?~~~~你还是回家吧!孩子一个人在家你放心啊?我一个人在这儿就行啊!”
他媳妇笑了笑说:“我看你真活傻了,孩子今天学校里开什么冬季运动会,下午才回来呢!“
赵哥捧着热饭往嘴里扒拉了两口,想了想也笑了。自己光忙活着生意了,竟然把这茬儿给忘了。
正在两口子坐在摊前吃饭的时候,突然从远处来了两三辆面包车,看来是又有上着来火化的了。可那车停在停车场之后,赵哥突然发现有些奇怪。通常上这儿来火化的都是很长的车队,大头的头车都是那种拉花圈撒纸钱的小货车。可这次来的就几辆面包,并且从车里下来的人,神色看着十分不对。并不是失去亲人的悲痛,反而面带怒色。一群人男的多女的少,下了车以后就吵吵嚷嚷的往门里闯。
赵哥看这意思像是来闹事儿的,于是嘱咐自己媳妇赶紧吃饭,吃完了快点儿离开。她媳妇还挺好事儿,还问赵哥知不知道这一帮一伙的是干什么的。赵哥也吃不太准,只是说看这意思不想是来等着遗体告别的,让自己媳妇别管闲事。
那些人闹闹哄哄的往里面一闯,几个里面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赵哥离得远,也没听见那些人之间说了什么,只看见那帮人情绪特别激动,有些甚至对着殡仪馆工作人员拉拉扯扯的,赵哥这人也不爱瞎打听,就没再理会。
过了几天,快到五点半了。赵哥收拾收拾车上的东西准备收摊回家了。因为一来是因为冬天,再过一会儿天就该黑了。再者,也是最主要的,殡仪馆五点四十左右就关门了。赵哥把车上的货归置了一下,又数了数一天挣得钱。那天他的生意很好,一天下来赚的比平时多好几百。正在赵哥美滋滋的点着钱的时候,从殡仪馆后面的小路上走来了一个人,那人看着年纪不小了,好像还有点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那人来到赵哥摊前打了个招呼,说要买一包烟。赵哥记得很清楚,那人看着六十来岁,个儿挺高的,颧骨突出,慈眉善目的。
那人很客气的跟赵哥要买一包“大鸡”烟,赵哥一见有主顾上门也挺高兴。虽然烟本事就很便宜,也装不了几个钱,可还是答应了。把压在上面的一些东西拿开,冲出一包大鸡递了过去。那老人拿过烟来先问了问,似乎很是享受。然后他伸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百元大钞,并说:“对不住啊,大兄弟!没带零钱~”
赵哥没急着去接那老头的钱,而是在在自己装钱的挎兜里找了一会儿。赵哥记得那天来了几个挺有钱的人,付给他许多一百块的,零钱都找得差不多了。赵哥找了一会儿又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钱发现差的太远,根本找不开。
于是赵哥不好意思的说:“实在是对不住啊,大爷。我快收摊儿了,实在是找不开了。要不您摸摸身上看看还有没有零钱了?”
老头在身上又摸了一会儿,掏出来一大把崭新的百元大钞,可就说没有零的。赵哥说他当时看的一愣一愣的,没想到这么一个衣着普通的老头会这么有钱。于是赵哥就跟老头商量,既然他这么有钱,索性就买两条好烟抽,这样钱还是找的开的。
谁知老头听了十分为难,说自己这钱都是路费,是有数的自己不能随便乱花,实在不行他就不买了。那老头说着又看了看手中的烟,一副十分不舍的样子。赵哥见这老人腿脚不好,看着十分可怜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他摸出自己带的烟来,递给老头一支说:“大爷,我看你也憋得挺难受的,要是不嫌我烟孬就抽一颗过过瘾?”
那老头听了很是高兴,眼角的皱纹一下子都舒展了起来,千恩万谢的接过赵哥手中的烟,放在鼻子上闻了一闻,似乎真的是憋了好久了。
赵哥自己也叼了一支,然后说:“大爷,一根烟你客气么啊。你抽就行啊,一根不过瘾就再抽一根~~来,我给你点上。”赵哥说着就划了一根火柴,用手捂着要给老头点烟。那老头也很客气,用一只手捂着另外一面儿,叼着烟去凑那火焰。谁知还没等老头的烟碰到火焰,那火柴一下子就灭了。
赵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划了一根。这次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把挡风的手捂得更紧了。也不知那天是怎么了,手明明挡的好好的,那火柴燃了一下噗的又灭了。赵哥说他当时也没想别的,还以为就是风大。于是就索性吧火柴直接递给了老头,两个人一人用了一根火柴才把各自的烟点着。
两个人一边抽烟就一边在火葬场门口聊天。那时候天就有些发暗了,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赵哥就想着抽完这根烟便赶紧回家。老头可能是抽不惯赵哥的烟,猛吸了几口就咳嗽了起来,赵哥问:“大爷,您没事儿吧。这大冷天的你是要去哪啊?”
老头笑呵呵的说:“这不嘛,回老家。这里毕竟不是我该呆的地方啊!”
赵哥看了看老头的腿说:“大爷,您这腿…。。自己一个人走行吗?家里的孩子们呢,怎么也不送送你啊?”
老头又抽了一口烟说:“我这腿是原来原来参加革命的时候负的伤,里面有一截钢板。这些年我也习惯了,孩子们都挺孝顺的,对我都好。可住的都挺远远的,咱也不能老麻烦孩子们啊,自己都有自己的家。你说是吧?”
老头这一番平常的话说的赵哥眼里直想冒泪,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赵哥的父亲去世前也是原来参加革命的老军人,想到这儿赵哥就不由的更加同情起这个老头来。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赵哥突然发现了一件他想不明白的事儿。自己是准备抽完烟就回家的,可他和老头聊了好长时间,那烟竟然只抽了一半儿。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又故意的使劲儿吸了两口。烟还是那个味道,一切没有变化。可不论他怎么抽就是始终抽不完那根烟了。
赵哥心里就是打了一个突,觉得十分的蹊跷,总觉得哪里不大对劲儿,可有一时半刻说不上来。那时候天就开始发灰变暗了,隐隐的看见月亮都已经出来了。赵哥把烟往地上一扔,踩灭了。然后对老头说:“大爷,天儿也不早了。我媳妇还等着我回去吃饭呢,我就住在前头不远,要是您从老家回来在路过这儿到家来坐坐啊。”
那老头笑呵呵说:“行啊,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得有好几个月没抽口烟,今天谢谢你了。”
赵哥看着老头一副真诚的样子,索性把多半和的烟都给了那老头,到过别骑上三轮走了。赵哥骑得那种三轮,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比自行车难骑,骑起来着实的要费些力气。可骑着骑着赵哥就觉得有些不对了,他隐隐的觉得后面好像有人。他下意识的回了回头,一个人都没有。可那种背后有人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就是那种被人盯着的感觉。
赵哥骑过一个路口往自己家方向的一条小巷子里骑,他平时特别喜欢走那里。不单那里是个捷径,而且还是下坡,蹬起来不费什么劲儿。可那天当他骑过那个小巷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十分费劲儿,而且不单如此,骑到后来竟然明显的觉得越来越重了。
突然他闻到了一股味道,那味道就那么一下子飘进了赵哥的鼻子。一股冷风嗖的一下从身后吹来,赵哥浑身一抖,那气味更加浓烈起来,猛然间赵哥头皮一阵发麻,身后有人的感觉一下子提升了好几倍。他刷的一下子转过头去,就在自己三轮车的后面那个和他抽烟的老人正叼着烟直勾勾的盯着他看。啊的一声大叫,赵哥吓的一下从车上滚落下来。因为就在他和那老头对视的一瞬间,那抽烟的老头一下就不见了。
赵哥说等他在醒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是在医院了。自己当晚被人发现昏倒在了那个小巷子里。她妻子问他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三轮车上的东西全都被点着了。赵哥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后来,有一次他看报纸,有篇报道说外地一家有钱人的母亲去世了,有钱人在无意中看到骨灰时发觉有些不对,自己母亲生前镶的三颗金牙并没有发现在骨灰里。赵哥说他当时就明白那晚他碰到的是什么了……。


故事二十一、酒鬼遇鬼—没有下巴
更新时间2013112 20:15:22  字数:4077

 酒鬼遇鬼——没有下巴
我父亲的朋友大老李从前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只要是有酒局,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好像是天生就喝不倒一样,每一次喝的最多却最清醒的总会是他。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喝酒都能用桶装,因此一来二去的便给他起了个“李大桶”的诨名。
一天,正刚上单位主管单位视察,李大桶受领导之邀一同前往。好像每个单位都需要几个特别能喝的人在酒场坐镇,李大桶便是他们单位的佼佼者。
酒局是结束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相继的被人连背带抬的送回酒店休息,那几位喝的脸都绿了,扯着嗓子喊:“不错~~今儿个喝高兴了!”
单位领导张庆喜一步三摇的搂着李大桶的肩膀头说:“好…。好同志啊!我跟你…说,老李!今儿个你是头功!下…下次单位提拔干部,先…提你!谁要是敢不答应…。我…撤他职!”
老李扶着大腹便便的张庆喜走起来很是吃力,听领导这么说,他赶紧装作很惶恐高兴的样子说:“谢谢领导!这都是些小事儿,你千万保重身体啊。哎~~慢点慢点!我扶您上车。”
李大桶望着领导的专车绝尘而去,不由的往地上啐了一口吐沫:“呸!喝大一次就说提拔我一次,要都能兑现,老子早都能当总理了!”
望着匆匆的行人和天上的繁星,李大桶一边抽烟一边往家里赶。他家离的很近,也就几个路口,所以他也没打车,就这么步行。
来到住宅区大门口,李大桶看着旁边一个卖水饺炒菜的小摊有些觉得饿了。他参见酒局向来就是只喝酒的,偶尔夹两口菜也是给领导布菜时的陪衬。他有心去摊前吃点儿东西,可就在这时从住宅区里面走来了一个李大桶的熟人。
来的人是他一个发小儿大可,他一见李大桶便很高兴的过来搭话:“大桶,怎么?嫂子没给你做饭啊,在这儿吃。是不是你在外面干坏事让嫂子逮住了吧?”
李大桶一看是大可,也打趣道:“你小子怎么老没个正行,这家门口的别胡说八道!我刚去陪酒了,没怎么吃饭在这儿凑活两口。”
大可听了嘿嘿一笑说:“我说你怎么身上有股子酒香啊。”他说着凑近了大桶闻了闻又说:“茅台?五粮液?去哪喝了怎么也不叫着我啊?”
李大桶说:“你小子又喝不了多少,喝完了又得让我扛着你啊?想得还挺好呢!再说了,我们单位来人能叫你吗?”李大桶说着就想叫摊主给他下碗面条。
大可见状赶紧拦着他说:“别啊!你还真在这儿吃啊,走走!跟我回家,我家里来了几个朋友正喝着呢,咱们一块儿!”
大可说着就把李大桶往院里拽,李大桶一听有酒自然也十分高兴,于是就跟摊主说:“不好意思啊,面条我不要了。对不住啊。”
大桶说着就瞟了一眼那摆摊的,只见那摊主压根就没打算给他煮面,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