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炼金大中华 >

第481章

炼金大中华-第481章

小说: 炼金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地达成。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每个炼金生物,其实就像是一栋大楼。一栋由若干块砖头、钢筋和板材堆砌起来的大楼。
体会炼金生物‘特殊能力’(比如吐出冷气)的原理,就像是了解这栋大楼的构造,从实物,一米一米、一层一层。拓印到一张张的设计图上。
体会炼金生物‘寿命’的长短,就像是了解这栋大楼的设计寿命,以及什么样的动作会减少大楼的使用寿命,比方说地震、外力撞击、白蚁、内部爆炸等等。
最后,是感悟炼金生物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这就好比是在给大楼检修,看看什么地方需要加固,什么地方需要架设防火走廊,什么地方需要加装户外电梯……一次次改进,直到将大楼改造成符合‘新设计’的要求。
当然,这个改造过程,对大楼是有风险的,一个改造不合理,大楼可能就会裂缝、断层、甚至是倒塌!
一大水池的冰冻鱼,其实就是一栋栋可供实验的‘大楼’,细雨和小柯在了解了冰冻鱼的‘原理’后,对它每一次的变异改造,可能成功,也有可能造成大楼倒塌——也就是冰冻鱼死亡。
以上引导炼金生物发生变异的原理,不止是针对冰冻鱼,放任任何一个炼金生物,都是通用的。
改造的过程,并不需要有天才的灵感,针对每一个变异可能,尽力去尝试即可!
反正冰冻鱼有的是,补充金源能量数的黄金也有的是。
这也是为什么龙灏要让细雨和小柯来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如果由自己来做的话,简直太大材小用了!
而且,细雨和小柯在使用金源改造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金属之心的等级,算得上一举两得。
眼见细雨和小柯沉浸到了‘解剖’冰冻鱼的世界后,龙灏慢慢地带上门,走了出去。
……
海风在吹,铁路工人也在争分夺秒地建设,不过这一切,好像都与鲲鹏造船厂无关,因为它的这个船坞,与赡佚城之间早已建好了一条直达铁路。
别误会,这个船坞不在红日湾,并不是那个特斯拉下船时曾经看到过、戒备森严的地方。
当然了,红日湾那个厂区,也属于鲲鹏造船厂,不过,那里生产的都是见得了光的货轮,在那里工作的船工也大多是外雇的洋人船工,保密程度远远比不上这里。
因为,这里的这个船坞,修建的是战舰,用来称霸海洋、攫取海权的战舰!
船坞距离赡佚城40公里,但实际距离并没有那么远,因为前边说过,赡佚城是一个开放式的‘饲养’基地,要想准确框定‘城池’的范围,实在是件不科学的事。
这个船坞,叫做‘甲还’,名字是郑廷襄取的,约翰。霍兰曾经询问其意思,得到的答案却是半阙古诗。取其最后两个字,代表了‘一战功成,不肃清敌人绝不卸甲还乡’的决心!
霍兰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不过他和郑廷襄的决心倒是一样的,不把潜龙1号量产,誓不罢休!
甲还船坞,一共拥有十个干船坞。其中有八个……是千吨以下的小型船坞,剩下的两个,一个是3000吨级,一个还在建。
这等情景如果被英国造船厂的同仁们看到了,一定会笑破肚皮:喂,现在的趋势是巨舰大炮。船坞越大越好,小于千吨级的船坞,造来干嘛?纯属浪费嘛!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八个小船坞,造价却高达80万美元,绝对不会比那些所谓的大吨位船坞来的差!
这些小船坞。都是卡内基钢铁集团援建的,它们虽然搬离了匹兹堡,有点伤元气,但其储备的技术力量,修建几个有‘特殊要求’的船坞,还是闭眼吃饭、轻而易举。
所谓特殊要求,自然便是按照霍兰的意思,以最大效率生产潜水艇的‘标准’来建造。这些小船坞,其它的先不提,单单里面一个高十二米、长宽均超过20米的透明水箱,造价和科技含量就着实不菲!
这个透明水箱,是霍兰向卡内基集团订制的,它可以容纳一艘潜水艇,模拟其在海水里上升下潜的动态场景。并且对模拟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跟踪、优化!
一艘小船坞80%的成本,便是用在了这个透明水箱上。
这会儿,甲还船坞3号坞内,约翰。霍兰与郑廷襄。还有一大堆船业工程师,站在精钢铸就的铁架上,围着透明水箱缓缓地踱着步子。
3号坞的水箱,装的是龙灏留下的潜龙1号,这是最标准的潜艇‘模型’,一些重要指标的实验,在经过多次预实验后,便会安排在这里进行。
霍兰和郑廷襄,与后边的队伍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俩边走边小声交谈,但从语气和脸色来看,两人的心情都不佳,貌似对这次实验,持悲观态度。
“这次的实验,你有多少把握,约翰?”
郑廷襄与霍兰合作快四个月了,从最初的不熟悉、有芥蒂,到得现在,双方彼此都已很了解了,郑大工程师对这位野路子出身的‘潜艇专家’,也心生佩服。
当然了,如果把郑廷襄换作正儿八经的白人,这种默契和融洽能不能这般快地形成,就难说了。
“预试验已经做了十二次,弄坏了五号和八号的水箱,但是……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做十二次!”
霍兰脸色严峻,盯着水箱里浸泡的潜龙1号,仿佛那是他老婆子宫里的胎儿!
而自己,已经结扎了!
“也就是说,把握不大,对吗?”
“不超过三成!最理想估计。”
“咳,我以为你会说四成。”
“有区别吗?”
霍兰扭头,瞪住郑廷襄,那眼神,仿佛在拷问:那子宫里的胎儿不会有你一份吧?
“区别不大……”
郑廷襄‘羞赧’地撇开了头,喟然一叹。
“但形势所逼,我们不得不搏一搏了!”
“是啊,谁让龙少爷出了意外,而听说,这几个月来,华夏镇和旧金山的上层,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
“政治方面的事轮不到我们操心!”
霍兰打断了郑廷襄的‘忌讳之言’,瞥了眼身后那一群助手:“不管上边的人是谁,三个月毫无寸进,你我都没有颜面再继续研究下去!”
“哎……”
郑廷襄张了张口,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憋了回去。
研制潜水艇,是龙灏‘昏’前交待下来的任务,十个船坞,大批熟练船工,从美国东海岸挖来的一群专家……可以说,霍兰和郑廷襄要什么,龙灏就批给了他们什么。
然而,谁让天有不测风云,击退了338e师后,‘大金主’龙灏居然落马昏迷了!
虽说其后‘主政’的梅丽莎,对下加的支持犹在,甚至还有追加,但这个‘支持’,已经变成了对整体下加产业的支持。
换句话说,原先研制潜水艇有专项科研资金。出不出成果,所出成果的多少和时间,都不重要,只需龙灏满意即可,但现在,专项资金一下子变成了‘竞争立项’,要用实际的研究成果来说话。那么,霍兰肩膀上的压力便忽然间无穷大了。
放着世界上流行的巨舰大炮不去研究,花钱弄什么小型舰艇(潜水艇依然是保密项目),这本身就惹来了不少不知情之人的非议。
再加上,当龙伯宣布华夏镇的行政班子拆分,那些‘高层’人物。每个人的心思都不尽相同,不说是有‘异心’吧,但至少是人心浮动,做什么工作都安分不下来。
想想可不是嘛,原先的职位没了,要想在‘北岛之国’里寻准定位,有一种东西是人人都渴求的……那就是:功绩!
功绩分两种。一种是实打实的功劳,比如说生产了多少粮食、缝制了多少军衣、开发了什么新产品;另一种就是指出缺陷,比如说哪个矿区人员冗余、哪个体系保密工作不到位、哪个研究项目是滥竽充数诓骗资金……
很不幸,潜水艇这个‘销金窟、无底洞’,就被人盯上了。
对方提案,要求霍兰必须尽快给出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至少是阶段性的,要不然。划拨的科研资金便要砍去三分之二!
实话实说,这个提案并不算太过分,霍兰研究小组拥有最好的条件,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不拿出一点成果来展示一下,总会让人以为他们是‘骗钱的’。
是,潜水艇的威力和重要性。梅丽莎等高层核心都心知肚明,但毕竟,龙灏‘昏迷’了,梅丽莎等高层也担心霍兰会因为少了‘监督’而懈怠。
另外。梅丽莎初为‘遗孀’来主政,一碗水端平,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不能别人努力工作了、也拿出了卓越成果,可拿的经费却少于‘神神秘秘’的霍兰小组吧?
所以,种种压力下,约翰。霍兰和郑廷襄不得不匆匆地从千机城赶到了甲还,亲自主持3号坞的实验。
“要不再考虑一下,约翰?”
郑廷襄思忖了片刻,终究还是担心,“其实,我们对潜龙1号的外型和内部构造都已完成了复制,只要钢铁和机械零件保持供应,我们完全可以达到月生产六艘潜水艇的规模呀!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待么?”
“这不是交待!复制?随便找一个大学毕业的,拿着尺子,拿着描红本,就能完成!郑,这证明不了我们的价值!”
霍兰的眼眶有点红:是啊,模仿潜龙1号的外壳和内在,难度太小了!小到后边那一堆助手,随便拎出三个,花上一周时间就能搞定!这,说服不了高层不削减经费。
“没有动力,‘蚣蝮’就是垃圾,连鱼雷艇都比不了!”
“可是,动力的选择是龙少爷给我们定下的,约翰,你擅自作出改变,风险太大!”
霍兰情绪激动,郑廷襄的火气也提了上来,他揪住霍兰的前襟,压低嗓门厉声喝道:“你要记住,潜龙1号只有一艘,要是在这次实验中坏了,我们才是彻底的完了!”
蚣蝮,是郑廷襄给仿造潜龙1号修造的潜水艇取的‘名号’,蚣蝮,龙九子之一,取名神兽,乃是郑廷襄希望这批潜水艇能发挥潜龙1号的威力,在大海中如蛟龙出没,所向披靡。
“潜龙1号的动力舱是我们一同撬开的,里面的电动机,是我们亲手拆卸的,郑,你告诉我,那个电动机有什么不同?它在美国市场上,随便花800美元就能买到!它就是一台普通至极的电动机,没有了伯爵的手段,那样的电动机,就是装一百台,也没法让蚣蝮在水下航行!”
霍兰拨开郑廷襄,咬着牙低嘶着,脖子上青筋毕露。
“没有伯爵的手段,嘿……这就是你改变初衷,选择内燃机的理由?”
“我也不想的,但是,Dmg的红火势头,你又不是没见到!”
霍兰惨笑下:“郑,上头就是在拿我们和Dmg比较,他们的汽车两周出一个新品,一个月换代一次发动机,照这样的速度,他们宣称的‘可供单人舒适驾驶’的汽车,明年一定可以上市去卖了!而我们呢,还在为电动机发愁,熬出黑眼圈,掉光头发,天天脑袋发疼得睡不着……却想不出半点突破性的IDea!经费,我们要是被cut了经费,潜水艇的研制就彻底完了,郑,你还可以回去造你的大桥,造你的大楼,而我呢,就是死路一条!不搏一搏,我不甘心,我死不瞑目!”
话说到这份了,郑廷襄晓得再怎么劝都是多余!
“所以,你就向Dmg求助,让他们制造了一个内燃发动机给你?”
“没错,Dmg的戴姆勒还是不错的,这个内燃机系统,加上了我的防水设计,要是运气好,未必不能通过这次成果审查!”
霍兰的嘴唇都咬破了:“就算经费被cuT,只要不被cuT四分之一以上,就是胜利!未来,我们还能改回来,重新研制电动机,你说对不对,郑?”
Ps:订阅不理想,但我依然在坚持,你们还在坚持看盗版,坚决不给订阅和票票吗?
嚯嚯~求支持啊!



479, 实验失败
“哎,你都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毕竟,我是有后路的,造大桥么……”
郑廷襄自嘲一笑,“但我最后一次提醒你,约翰,科学是不青睐运气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次实验,我不赞同,等会,我会在实验征询表上填写no的,你不要怪我。”
“我不怪你,你填no,但这个实验,依然会进行下去!”约翰。霍兰手指颤抖,嘴唇却坚定无比。
实验征询表,是3号坞独有之物,但凡在潜龙1号上做实验,这张表都不可或缺。
原因大家均心知肚明,潜龙1号太重要了,重要到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一旦‘闪失’出现,实验征询表就成了‘免责表’和‘问罪表’。
有资格签字的一共有十几人,约翰。霍兰排在最后一个,当他在潦草的字母a后敲上了一个句点,亦是说明,实验征询表……征询结束。
霍兰扫了眼:“九个a,三个d,我宣布,3号坞第17号实验,五分钟后开始!”
a代表agree,d代表disagree,略让霍兰出乎意料的是,郑廷襄画上了a,选择与他站在一边。
霍兰心里一暖,肚中笑骂:这个家伙!
实验步骤是早就操练过的,因此五分钟后,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硕大的透明水箱开始灌水,而吊着潜龙1号的铁索也在逐个解开,五名操作人员,掀开舱盖,钻了进去……整个过程,郑廷襄都没有搭手,而是站在离霍兰比较远的地方。倚着精钢栏杆,抱着手,口中用京剧调子不断地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水位15米,停止灌水!”
“发动机启动,开始下潜!”
“下潜5米。开启旋转舵!”
“自转频率3。5,请指示,是否增加?”
“1号发动机组功率达到极限,请指示,是否启用2号发动机组?”
……
一条条实验现场播报,从观察员嘴里紧张地传出,这些数据,有些是直观可见的,有些却是通过潜龙1号上延伸出的管子得到的。
透明水箱里灌注的是海水。潜龙1号也下潜到了5~10米区域,其状况,完全是模拟海洋环境。
局限于水箱大小,潜水艇是无法航行的,替代办法就是令其自转,自转频率与航行节数,有一个正比例函数关系。
理论上讲,只要自转频率合格。航行节数也就达标了!
约翰。霍兰给这个‘17号’实验的‘达标线’是:自转频率7。8!
“增加自转频率,2号发动机组。开启!”
霍兰眼睛一瞬不眨地盯着标有度数的仪表:频率4。1,太低了,还差、差得远咧!
1号和2号发动机组,是霍兰小组这四个月来研制的电动机,此前的实验里,两者共同启动。获得的最好成绩不过是5。3,离7。8,确实还差很远。
“明白,启用2号发动机组!”
“自转频率上去了,现在是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