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十字 >

第6章

新宋-十字-第6章

小说: 新宋-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赔罪吧。
「今晚我还有朋友醉了酒,在车中要照料,就此告辞,改日我再来碧月轩,给楚姑娘赔罪。」说完,便听他「登登」的逃也似地跑下楼去。
楚云儿怔怔地,待石越走了好久,才轻轻拿起那本小册子,小心翼翼地翻开,见上面的毛笔字写得难看无比,勉强也就像个字而已,不由得噗哧一笑。
她书法妙绝,哪里想得到石越才高如此,字迹却如蒙童?
她又想起石越方才的窘态,自己的委屈,双手捧着那本小册子,宝贝似地放入怀里,仿佛要连同一片女孩儿的心事一起收好一般。
楚云儿不知道,从这个晚上之后,她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石越填词;而石越当时也不知道,从这个晚上之后,楚云儿最常唱的词,变成了「石词」。
而石越虽然不再填词,也不再「借用」古人的词作,但是,他「石九变」的外号,随着歌女的歌声,从汴京流传到杭州,从青楼传入了皇宫。
便是连年轻的皇帝赵顼,也能唱几句「男儿心似铁,纵死亦千钧」。
辞了楚云儿,扶着唐棣回到桑宅之后,石越在黑暗中,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如果没有发生变故,他又能耐住寂寞的话,他本来应当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他在历史方面的才华,无庸置疑。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他来到了一千以前的时空,如果说他还有人生的话,他也决定重新选择。
现在的他,生存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生存?
「也许,我没有本事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扭转历史的转轮,没有本事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拯救这个世界、这个文明。
「但是,既然我来了,我就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我的印记!」
石越决心要接受一种挑战。上天既然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就一定要还给上天一个「惊喜」!
「反正,自己是死过一次的人,再死一次也无所谓。」石越对自己说:「别说是再死一次,就算应了那个签,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无论在哪个时空,我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石越并没有意识到,他「想做的事情」,也许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天色微白的时候,石越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做大事业的人,绝对不应当求田问舍。
第四章 《论语正义》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聚在一起准备吃饭的时候,石越对唐甘南、桑俞楚说道:「二叔、伯父,我有一件事想与二位商量。」
唐甘南眯着小眼睛笑道:「贤侄且说无妨。」
石越沉吟一会,微笑道:「前些天,曾与二位长辈说过木棉花与棉布,侄儿不才,于这些事情略有涉及。
「如果二叔和伯父有意的话,我或者可以让棉布制成的工艺,变得相当的简单易行。」
唐甘南嘻笑道:「我素来相信贤侄的本事。不过民以食为天,先吃饭,吃过饭再谈不迟。」
桑俞楚也笑道:「贤侄连这些方面都有涉猎,真是奇才。你二叔说得不错,吃过饭,我们再详谈此事。」
唐棣却耐不住好奇,急道:「饭是天天吃的,不如先说了,再吃饭也不迟。」
桑充国也点头称是。
桑梓儿却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石越。桑家并不把石越当外人看待,因此桑夫人与桑梓儿,都不回避,桑梓儿更是整日「大哥」的叫个不停。
石越淡淡一笑,道:「还是二叔和伯父说得是,这事且不急,棉花谷雨下种,大暑立秋摘实,也不是说差等立办的事情,先吃饭吧。」
唐甘南一本正经地说道:「毅夫你知道什么,子明侄儿不是池中之物,他知道的东西多着呢!若是听他说事却不去吃饭,只怕你饿死了,他的本事也没有露出一半来。」
一句话,把众人说得都笑了。
但是,毕竟心里有事,一顿饭众人三口做两口吃完,早有仆人把茶端上来。众人却都不约而同地望着石越。
石越要了文房四宝,方说道:「这木棉花本来不是中土之物,今日种植,主要也是在崖州及岭南、松江一带,中原很少见。而且一般也不用来纺纱织布,主要不过用来放在被子里面,衣服里面,为保暖之效。
「但是,依侄儿的看法,这棉花的用处,主要还在于纺纱织布。其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比之苎麻,免葺绩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
接着,石越便将王祯《农书》中记载的木棉花的种植方法,以及黄道婆的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物,《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机、腰机等等,细细讲来。
说不明白的,他就随手折断一根筷子,沾了墨水,在纸上画出形状。虽然画工粗糙,却也能略具其形。
这样足足说了有半个时辰。那唐棣等人倒还罢了,桑俞楚和唐甘南,却是深明其中关键的,此时听石越一一说来,两人听得又惊又喜,知道有一宗大大的财富,送到了自己手上。
说完之后,石越生怕自己记忆有误,又说道:「这些东西,有些小侄也是凭空想象而来,因此还须找一些有经验的纺户、木匠,让他们依着这图纸试制,反复试验,方能成功。
「若仅依我这图纸而作,只怕只是纸上谈兵,误了大事。」'奇书网 。Qisuu。'
桑俞楚捋着胡须,乐呵呵地笑道:「贤侄不必过于谦逊。凭贤侄这个想法,已是巧夺天工了。便有一点点不当,也能解决。
「你方才说的,确实是老成之言,这个冬季,我们就可以找人试制你所说的机械,明年开春,我们再安排人往松江一带收购棉花,招收纺户。」
石越见他这样安排还算妥当,又说道:「据说这些法子,崖洲夷人女子早就会了,如果有什么差池,可以着人去那里,花重金买几个夷人女子来,两相补益,可保万无一失。」
「我们这就安排人去办。」
石越点点头,又笑道:「小侄另外还想到一种机械,但只是粗具模型,改日我画成图纸与说明,二位伯父可以找人去试制一下,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他说的,却是珍妮纺纱机。
唐甘南和桑俞楚,对他的能耐已是十分相信,当下连忙点头答应。
石越喝了一口茶,见梓儿托着腮出神地望着他,不由得冲她微微一笑。他似乎是在下棋一般,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了如何布局,暂时便可以落子如飞了。
与唐甘南、桑俞楚说了织布机的事情后,他转过身来,又对唐棣和桑充国说道:「毅夫、长卿,你们可先去书房,等下我还有事情,希望你们帮我。」
二人一向敬服他,见他吩咐,答应一声,便起身而去。
梓儿忽然仰着头问道:「石哥哥,我有什么能帮你吗?」
石越笑道:「当然能,这样吧,你也先去你哥哥书房等我,好吗?」梓儿脆脆地应了一声,兴高采烈地走了出去。
唐甘南是老狐狸了,此时见他支开三人,便眯着眼睛笑道:「贤侄可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石越淡淡说道:「不过我听说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二叔和伯父要做这些东西,所请的人,一定要能保密才好。否则流传出去,钱就赚不到了。」
唐甘南和桑俞楚相顾一笑,说道:「那是自然,贤侄所虑甚是。」
石越见他们早已想到这件事,便不再说什么,起身告退。走到大门口,忽听唐甘南唤道:「贤侄且慢走。」
石越停止脚步,回转身来,问道:「二叔还有何吩咐?」
唐甘南注视他一会,忽然一笑,道:「贤侄不是池中之物,蒙你不弃,叫我们一声二叔、伯父,如果有什么事用得着我们两家的,只管开口。」
俞楚也在旁微笑着点了点头。
石越闻言一怔,也笑道:「二叔、伯父尽管放心,你们不把我当外人,我也断不至于把你们当外人。」说罢长揖到地,便往桑充国的书房走去。
桑、唐二人自在那里,商议怎么样请纺户、工匠,怎么安排作坊等事。
石越到了书房,见桑充国、唐棣、桑梓儿都坐在那里等候。
他微微一笑,直接走到桑充国书桌旁边,找出一本《论语》,随手翻得几页,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三人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静静等待。
好一会,石越忽然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桑梓儿柔声问道:「石哥哥,什么天助你也呀?」
石越拿起那本《论语》,朝着三人亮了一亮,笑道:「自本朝赵普赵相公号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以来,《论语》便深受士子的重视,现在流传的注释,却是汉代何晏的《集解》,网罗的是汉儒旧义,只怕离孔子之道甚远,而皇侃《义疏》更有太多谬误。
「在下不才,对《论语》却颇有涉猎,自以为理解颇近于孔圣的本意,我想写一本《论语正义》刊行于世,岂非美事一桩?」
这一番话说出来,桑梓儿不知道厉害倒也罢了,桑充国与唐棣,却是面面相觑。
二人都是读书人,知道读通一经,至少需要五年,但若要精通一经,却可能要一辈子。想要著书立作,写《论语正义》,没有几十年的经学功底,广泛涉猎经史子集,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他们见石越不过二十多岁,居然说出这种大话,怎能不惊?诗词写得好,那只是才气,可是,写《论语正义》需要的,就是学问了。
石越看二人神态,便已知他们心中所想。
他也不多说,只继续说道:「只是我的书法是毅夫、长卿都知道的,所以我需要你们帮助,一来这字还得你们来写,我以口授为主;二来字句有不够典雅处,或者我记忆有误的地方,还要二位帮我纠正过来才好。却不知道毅夫、长卿肯不肯帮我这个忙?」
二人虽然心中将信将疑,却也认为石越高深莫测,既然他开口求助,自是满口答应。
唐棣知道这件事工程浩大,想了一会,又说道:「仅凭我们二人,人手可能不够,我把陈元凤、李敦敏和柴氏兄弟请来帮忙,集六人之力,可能更加容易一点,子明以为如何?」
石越思忖一会,笑道:「便是这个主意。我的这部《正义》,体例和前人略有不同,而且可能要写上一、二十万言,我又想一个月内完成底稿,多几个人也好办事些。
「只是,他们若不愿意来,毅夫你也不要强求。」
唐棣和桑充国听他说「一、二十万言」,几乎吓了一跳,又听他说,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底稿,更觉匪夷所思。
桑充国叹道:「愚弟本来不信有生而知之者,今见子明兄,才相信古人不曾骗我。」
石越脸上微微一红,心里暗叫一声「惭愧」,想到自己无所顾忌地欺世盗名,实在谈不上什么正人君子,而且还要欺骗这些相信自己的人,更是过意不去。然而自己要做的事情过于艰巨,不能不借助自己千年之后所学到的知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正失神间,却听桑梓儿撒着娇说道:「石哥哥,那我帮你做些什么呀?」
石越本来没有想过给这位大小姐什么差使,但是,既然已经答应她了,也不好反悔,灵机一动,笑道:「有件大事,要妹子帮我做。」
梓儿一听有大事要她做,高兴地问道:「是什么事?快说,我一定帮你。」惹得唐棣和桑充国都不禁莞尔。
石越笑道:「你帮我想一个《论语正义》的封皮出来,要古朴典雅,合乎这本书的身分,如何?」
桑梓儿见不过要她设计个封皮,心里老大不乐意,嘟着嘴说道:「这是什么大事呀。」
石越连哄带骗地笑道:「妹子可别小看这封皮,要做到别出心裁又不失典雅古朴,是很难的事情,你再自己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
「而且这一本书的封皮,就如同书的脸面和衣着,也是很重要的。」
桑梓儿低着头想了想,似乎觉得石越说得有理,这才破颜笑道:「也是。石哥哥你放心,我做的这个封皮,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计议已定,众人便开始分头行事。
唐棣去请诸人,除陈元凤推脱自己学术不精,要安心读书备考外,李敦敏和柴氏兄弟都欣然前来。
桑充国便禀告了父亲,收拾几间厢房,把李敦敏和柴氏兄弟安置在自己家里住了。
从十月二十六日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由石越口述为主,唐棣、李敦敏、桑充国分班纂录,最后统由柴氏兄弟撰写定稿。
六人忙了个马不停蹄,终于在计划的时间里,将一部《论语正义》的初稿写出来。
石越因为过分耗费心智,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这部《论语正义》是以后世钱穆《论语新解》、程树德《论语集释》为基础,由石越回忆写出。整部书虽然杂取二家释义为主,却也颇有一些石越自己的理解与解释。
同时,石越对钱穆的许多现代思想,也做了更委婉的处置,因此公平地说,这部书同时也是石越本人智慧的体现。
当时朱熹尚未出生,这部《论语正义》因为以钱、程二家学说为本,所以,自然也网罗了朱熹以降许多学者的卓见,在当时来说,完全称得上是极具创见的学术著作。
这部书在写前面一半时,唐棣等人还偶尔会问难辩疑,到了后半部,石越越说越熟,五人几乎已经把他当成生而知之的圣人转世了。
石版《论语正义》全篇洋洋二十余万言,是以类似于朱子语录的白话写成,体例仿照钱书,先是集解释义,然后阐叙论语大义。
其书最为独特之处,就是石越在这部书里,采用了一整套标点符号!
石越又与桑充国一起撰写了两个前言,一篇介绍全书的体例与作者的用心,一篇则是倡议采用标点符号,并且详细解释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虽然,古代的「者也」之类的语气助词,实际上有标点符号的作用,而且也有简单的标点符号,但是应用并不广泛,甚至还受到一些读书人的抵制。
所以,断句不一引发的歧义,始终存在。
便是这部《论语正义》里,石越对某些话的断句,在其后甚至引发了士林大辩论,较著名的例子,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历代断句,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石越用钱穆的断法,读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话的意义,顿时截然相反!
凭借着《论语正义》巨大的学术声誉,以及类似辩论带来的震撼性影响,标点符号后来很快得到官方的认可,并风行于世。
这部书还有一个小小的附带作用,那就是石越完全确立了自己在唐棣等五人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这部书,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