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农家乐 >

第29章

穿越之农家乐-第29章

小说: 穿越之农家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玉忙将她让进院子里,陈氏和采莲也站起身来,热情招呼,那妇人自我介绍道:“我家姓王,在这隔壁做豆腐的,昨日听说隔壁搬进了新住户,特来看看,日后一道住着,大家好有个照应。

陈氏连连称是,嘴上也说了几句客套话,又让采莲倒茶给王大娘吃。

见院子里堆满了红枣,那王大娘便奇道:“陈家妹子,你们买这许多枣子做什么?”

陈氏叹了口气:“嫂子,实不相瞒,亡夫几个月前过世了,余下孤儿寡母,家里只薄有田产,总不能坐吃山空,好在女儿从小练得一手酿酒的手艺,便要酿造些蜜枣酒,好卖些银钱度日。”

王大娘这才恍然大悟,随后又连连点头赞道:“好孩子!不容易!不容易啊!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尽管言转一声!”

采莲便问:“大娘!这里最繁华的集市在什么地方?”

“便在离这里不远的西大街,你若卖酒,就到那里卖好了 ,不过,这么重的酒,你打算怎么运过去呢!”

“大娘顾虑的极是,采莲忙道:“我想买一辆手推车,却不知到哪里买呢!”

王大娘用手一怕大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巷口做糖糕的老李家前儿转行做糖葫芦了,他家那辆手推车正好闲置着,我这便帮你联系,花点钱买下来,如何?”

采莲大喜:“如此多谢大娘了!”

王大娘去后,母女三人继续捡枣子,一直捡到黄昏日落,也没有捡完。

陈氏看着小女儿疲乏的样子,不禁心疼,便道:“玉儿,你回房歇会去,我和你姐姐做好了晚饭就叫你!”

采玉支撑着道:“娘!枣子已经不多了,你和姐姐先捡完,我去做晚饭!”

说完,便站起身来往厨房去。

见妹妹如此坚持,采莲笑道:“咱们玉儿是真的长大了!”

母女三人一直忙到了半夜,才把挑出来的枣子洗干净,装在了二十个大瓦罐里。

这时的采玉,累得再也直不起腰来了,采莲也觉得腰和腿疼得厉害,这才收了工睡去。

第二天,采莲又去巷口酒坊里预定了二百斤的米酒,将酒装进坛子里,又切了许多姜末,和着红糖,每只瓦罐里倒进去半碗,再用铁勺搅匀了,一罐子一罐子搬进搭好的棚子里去,再将罐口一一密封。

这一忙活,又是一天,到了晚上,采玉炒了一碟子木耳肉片,一碗大葱炒鸡蛋,端上了饭桌。

陈氏一看,便责怪起来:“你这孩子,家里如今没了收入,这二十罐红枣酒就投进去了十两银子,也不省俭点。

“娘!咱们家那五十亩地租给别人耕种,别的不说,一口饭总还是有得吃的,你也别太怪妹妹了!“采莲夹起一筷子肉片放进母亲碗里。

“就是啊娘,姐姐那二十罐子红枣酒,卖了,又可赚得银子了!”

陈氏看着窗外的棚子,有些担忧地问:“莲儿!你酿酒的手艺,娘是不担心的,只是,这滁州城里,多的是酒坊酒铺,会有人来买咱们的酒吗?”

采莲放下了筷子:“娘!这滁州城的酒铺虽然多,可是卖果酒的却没有几家,我这可是新玩意呢!”

陈氏叹了口气,蹙眉道:“娘担心的就是这个,卖果酒的不多,那也就是说爱喝果酒的人也不多啊!那你的果酒卖给谁呢?”

采莲沉吟道:“这个,我原先也细细想过,果酒虽然稀罕,可是味道却好,比如这红枣酒,又能补气养血,女子喝了最好,若是做开了,绝对是有利可图的一门生意!”

“娘当然希望你能做开,可万一要是做不开呢!”

“凡事要试过了才知道!”

看着女儿一脸坚定神色,陈氏叹了口气,罢了,夫死从子,就当采莲是儿子吧!

母女三人歇息了几天,在院子里晒着秋阳,做着针线,同几家邻居也会了面,偶尔串串门子,日子也过得不甚寂寞。

众人知道采莲酿造果酒的事情,都觉得很新奇,王大娘道:“等你的果酒酿造出来了,我们都买二斤来尝尝!”

采莲笑道:“街坊邻居的,说个买字太见外,你们想喝,直接拿瓢来舀就是了!”

“姑娘!这红枣这有这时节才有,你的红枣酒也只够个把来月呀!”隔壁朱大婶问道。

“大婶!果酒可不是只有红枣酒,每个季节都有果子,都可以酿酒,我正打算接着酿造梨酒,等红枣酒卖完了,正好卖梨子酒呢!”

众人听了,都是啧啧称奇。

几日后,采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到集市上采买上好的鸭梨,着手酿造鸭梨酒。

梨酒的酿造工艺和红枣酒有很大的不同,红枣是打来米酒浸泡就可以,梨子却要本身发酵出酒精的,要切成块,中间还要添加许多东西,掌握许多火候。

娘儿三个,在采莲掌舵的情况下,整整忙了七八天,才把二十坛子梨酒封存好,等待发酵。

在滁州,秋天可以买到的水果,除了红枣和梨子以外,就没有什么可酿酒的了。

忙完了之后,陈氏闲来无事,就领着两个女儿做些女工刺绣,叫采莲换装,拿到集市上去卖。

陈氏的刺绣手艺甚是精良,她绣出的肚兜,枕套等物件,到了集市上不愁卖,换来的银钱也足够母女三人日常开销的。

见自己的绣品也能养活全家,陈氏不禁感叹道:“说起来,还是这城里好呀!在村里,人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要死要活才能吃饱饭,可到了城里,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坐在家里就能挣到银钱呢!

听了母亲的话,采莲抿嘴一笑,没有答言,只暗暗期盼着红枣酒快点好。

当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落到门前的石阶上的时候,陈氏将母女三人的棉袍拿出来拆洗了。

采莲见了,便和妹妹一起上前,对母亲道:“娘!你把我的棉袍罩面做成男子样式吧!我好穿了去卖红枣酒!”

棉袍缝好了,红枣酒也成功地酿成了。

采莲轻轻揭开坛子上的封皮,只觉得酒香扑鼻,拿起勺子在坛子里轻轻搅动几下,更是香气四溢,采玉忍不住拿了碗来,舀了一勺放进碗里,端起来就喝。

正在这时,外面又有人敲门了,接着是王大娘的声音叫道:“你们家的酒出坛了吗?怎么这么香啊!”

陈氏忙上前开门:“嫂子来得正好,快来尝尝吧!”

王大娘到了院中,采玉忙端了一碗酒送过去“大娘,请尝一尝吧!”

王大娘接了碗,放进嘴边,浅浅吸了一口,只觉果香浓郁,味道甘醇,不由得连连喝了几口,翘起大拇指赞道:“这可真是美味极了,怎么会有这般巧手!”

采莲微笑道:“玉儿,你多拿几个瓷瓶儿,将这坛子酒装瓶,送给街坊邻居们尝尝!”

采玉依言照办,将那坛子酒分装了好几个瓷瓶里,一一送到邻居家,倒进邻居家的碗里,再将瓷瓶拿回来。

众邻居喝了,都是纷纷称赞,第二天,带了钱,拎了瓶子来打酒的人就将这租来的小院门围得水泄不通。






、卖酒

王大娘见状;便对众人道:“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其中一个妇人问道:“不知这红枣酒多少钱一斤呢!”

采莲见了邻居们热忱的面孔;实在不忍心抬高价格;便呐呐道:“一钱银子一斤便是了!”|

王大娘听了;连连摇头:“不成!姑娘!你这酒本钱就花了十来两银子;照这样卖;你只赚不到十两银子,你孤儿寡母的;可就指望卖酒过日子呢!”

众人一听,也纷纷道:“这样不成;干脆二钱银子一斤吧!这样二百斤酒,你们就可赚三十两银子,三十两足够你们母女一年的吃穿用度了。

王大娘忙道:“就怎么定了,玉儿,赶快打酒吧!”

一番闹腾下来,红枣酒空了是十坛子。

到了晚上,陈氏看着桌上白花花二十两银子,不由得笑眯了眼睛:“莲儿!这银子赚的,可比我做绣活多得多了!”

采莲摇了摇头:“娘!这银子赚得哪里算多!不过街坊邻居一番支持我们的好意,我不好意思收贵的,明儿我把剩下的酒推到城北去卖,那才是真正的赚钱呢!”

“怎么?一样的酒,你还能买到两样价钱?”

采莲笑道:“谁说是一样的酒了,邻居们在我家里打的是散酒,是出厂价,明儿我找些漂亮瓶子,装了,再贴上美丽的图案,拉出去就是不一样的酒啊!”

“出厂价?”陈氏瞪大了眼睛。

采莲嘿嘿一笑,没有答言,自去收拾碗筷,洗碗去了。

第二日,采莲开始着手红枣酒的包装工作,她买了些宣纸和颜料,好在前世学过几年绘画兴趣班,此时便用古代的颜料,以西方油画的技法,在纸上画了一个美女,在月桂树下的亭子里,对着明月,举着杯子的红枣酒,一脸嫣然的笑。

图案的一侧,则用工笔小楷写着:“红枣酒”三个字!

古代没有复印机,采莲全用手画,画了整整三天,才画出了四五十张图案,然后把这些图案贴在美丽光亮的青花瓷上,精美异常。

采玉着迷地看着姐姐制造出来的一瓶瓶酒,低声问:“姐姐!你把它们弄得这样漂亮,要卖多少钱一瓶呢?”

“我听说,城里的名门望族多聚集在城北,这次,我要专做富人家的生意,至少五两银子一瓶!”

采玉吃了一惊:“那么贵,卖得出去吗?”

采莲嘻嘻一笑,对妹子道:“你没见我又买了好些小瓷瓶子吗!

采玉想起姐姐昨日的确买了一些小小的瓷瓶回家,便道:“那些小瓶子,装胭脂花粉都嫌小了,你想拿它们做什么呢!”

“傻丫头!我是想用它们装了酒,送给那些富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试喝呗!喝得好了,自然就肯花钱买了,五两银子对她们来说可不算什么!”

采玉半信半疑地看着那些小瓶子,半晌没有说话。

一切都准备停当之后,采莲换上了那件深蓝色的男装棉袍,擦洗的干干净净的手推车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大大小小的美丽的瓷瓶,来到了城北。

城北,是滁州城里达官贵人,名门望族聚集的地方,那里的街道都比别处要宽,街道两边皆是深宅大院,朱漆红门,有的门上挂着金漆匾额。

采莲一路望去,微微觉得失望,因为街道虽然宽敞,街上却没有什么行人,三三两两的男人,看装扮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仆役,出来办事或采买的,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果酒感兴趣。

一时彷徨无计,只得推了车子,来到宅邸比较密集的一条街角,站定了,等待可能的买主。

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女人,好不容易看见一顶轿子从外面回来,正要上前游说,却发现下了轿子的那个是个中年乡绅。

正思量间,突然有个男仆打扮的青年男子上前问道:“小哥,你这车里装的什么东西?敢是来这里卖的吗?”

采莲答道:“这里装的是红枣酒,正是推来卖的!”

那年轻人拿起一瓶,在手里反复看了,念叨道:“红枣酒,我们府里上下人等没有喝过这个的,这米酒酿成的,男人没几个爱喝的,我们都喝高粱酒!”

“那——不知府上的太太小姐们,平时喝什么酒呢?”采莲急忙追问。

那人哑然失笑:“太太小姐们讲究温良贤淑,哪有日日喝酒的,我们府里的太太小姐们,也就有时喝点桂花酒米酒什么的!”

那人去后,采莲想,这红枣酒要想打开销路,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到底要怎么办呢!

眼看黄昏日落,一瓶酒也没卖出去,虽有几个来看的,也都是管家书童之流,采莲连那些试喝的酒都没有给他们,她锁定的客户群是女人。

正失望间,身边走来几个仆妇,嘴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其中一个说:“我们太太也真是的,明知道舅太太不喜欢她,还要约了她去庙里上香,这不是自找难堪吗?”

“谁说不是呢!庙里的几位太太小姐们都看出来了,一起吃饭时,舅太太对我们太太那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样儿,嘴上不说,心里谁不为太太抱不平!”

“没办法!谁叫咱们家老爷的前途要仰仗着舅老爷呢!再加上舅太太毕竟是娘家人,太太隐忍也是应当的,不然……

听了几个仆妇的话,采莲精神一振,庙里上香,太太小姐们吃饭,这几个字眼即刻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她有些沉重的心立刻变得轻松了,唉!我真笨,早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前世看古代的电视剧,太太小姐们唯一外出聚会的地方,可不就是庙里吗!

想通了此节,她只觉得浑身轻快,也不呆在这里死守了,推了车子就往回赶。

家里,母亲和妹妹正坐在堂屋做针线,见她回来了,立刻放下针线奔了出来。

“姐!怎么样了?卖出了多少瓶?”

采莲摇了摇头:“没有,今天一瓶都没有卖出去!”

陈氏听了,不由得心里一沉,嘴上却道:“儿!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实在不成,咱们回江家村去,娘做绣花也能赚钱呢!家里还有五十亩地。

采莲拿起茶杯,从茶壶里倒了一杯清茶喝了,放下茶杯,方缓缓道:“你们别担心,我已经想出了法子,明天应该是可以卖出去一些的!”

采玉笑道:“娘!姐姐,你们难道忘了,咱们昨儿已经赚了一些银子了!”

陈氏忙点头道:“即使不回乡下,做绣活卖散酒,也能过日子了!”

听着娘和妹妹的对话,采莲没有说话,心里却想:“我要的生活,可绝不是能赚钱吃饭就成!”






、成功

那日;采莲天不亮;就推着手推车;来到了琅琊山前;据说那里的香火最为鼎盛;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小姐们都爱在那里聚会。

观音庙在琅琊山背面的山脚下;采莲到了庙前;才深深松了口气,她原本还怕观音庙坐落在半山腰;那自己这手推车要想上山可就惨了。

此时天边刚显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天光中;琅琊山显出了它秀美的轮廓,采莲想起前世读中学时语文课本上那本《醉翁亭记》,心里有些激动,这山,果然是秀丽无匹,自己穿到滁州十几年,到今天,才算真正不枉穿来了滁州一场。

她抱膝坐在一棵松树底下,听着婉转的鸟啼,静静等待天明。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的时候,古庙前终于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马蹄声。

采莲饶到树后,偷偷注视着那辆马车,只见马车装束华丽,车夫衣着干净整洁,就知道定是大户人家。

车帘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