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心灵自由之路 作者:j·克里希那穆提 全 >

第9章

心灵自由之路 作者:j·克里希那穆提 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体验和记忆。

问:那是我心里有的东西。

克:可是为什么我们看见民族主义、战争、政府带着主权和军队而分裂的危险时,行动却无法同样有效率?这才是最危险的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反应?为什么不说“让我们改变这一切”?“改变这一切”就是改变自己已知的生命。你不属于任何国家、国旗、宗教,所以你是自由的人类。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对身体的危险有反应,对心理危险没有反应;可是心理危险却更具毁灭性。我们接受事物的实然或起来反抗而形成另一个幻想的乌托邦,到最后都回到原先的状态。内心看见危险或外在看见危险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保持清醒。这就是说,聪明而敏锐。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阿姆斯特丹



第二部分第6节 生命的完整(1)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普遍缺乏热情。人类贪求权势、地位、性、宗教各方面享受,另外还有其他种种贪欲。可是,显然很少有人以深刻的热情致力于了解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支离破碎的活动。银行家对金融很有兴趣,艺术家、神学家也有他们自己的兴趣。但是,要使人有一种长久而深厚的热情去了解整个生活的过程是最难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生、爱、死由什么构成?要探讨这个问题,不但要具备知识能力和强烈的感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能量。这个大能量只有热情才能赋予。由于问题这么重大复杂、微妙深刻,所以必须全神贯注(这是由全部热情而来的)看看是否有一种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生活方式。要知道这一点必须探讨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意识的过程,检视心的表面和深层,探讨“秩序”的本质,不只是外在的社会秩序,也包括我们内在的秩序。

我们必须探讨“活”的意义,不但是给它一种知识,而且也要看看活着有什么意义。此外还要探讨爱是什么东西,死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但要在意识上,而且要在心里深刻、隐匿、幽微之处探讨这些问题。我们要问秩序是什么,活着真正意味着什么,而我们是否可能过一种完全慈悲、温柔、爱的生活。我们还要寻找“死亡”这个不寻常事物的意义。这些问题都不是片段,而是完整的运动,生命的整体。如果我们将这个整体切割成生、爱、死,就无法了解这一切。这一切全是一个运动。要了解完整的过程,必须有能量;不只是知识能量,而且还包括强烈感情所生的能量。这强烈的感情涉及一种无动机的热情。因为无动机,所以不断在内心燃烧。当我们的心支离破碎时,就必须在意识和潜意识上问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分裂,诸如“我”和“非我”、“你”和“我”、“我们”和“他们”等都是从这里开始。只要国家、家庭、宗教有这种隔离存在,生命的分裂就无可避免。我们日常生活会有烦闷、单调,也不会有爱,每日都受嫉妒、独占、依赖、支配的妨碍。我们会有恐惧、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能不能认真问这个问题,不只是理论上、口头上问,而且是认真的探究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分裂?这种分裂滋生了多少悲惨、混乱、冲突。

我们可以在内心很清楚的观察到粗浅的心的活动,连带它所关切的生活,技术的、科学的、贪得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办公室的竞争心,看到自己的心肤浅的运作。可是我们的心还有一部分隐藏着未经探索,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探索。通常如果想让这隐藏的部分暴露在清晰与了解的光照下,我们或许是找书来看,或许是找精神分析医生或哲学家。我们实在不懂如何检视事物。我们或许能观察心的外在粗浅的活动,但实在无法看透深陷的,隐匿的洞穴,这里收藏着我们过去的所有事物。我们的意识心以它积极的要求和主张能看透生命深刻的层面吗?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如果试过而且一直坚持,很认真,你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过去”的内容,种族的传承,宗教的按手礼,种种的分裂。所有这一切都藏在那里。意见的偶然生起都来自过去的累积。这种累积基本上是依据过去的知识和体验,连带其中的种种结论和看法。我们的心是否能看穿这一切,了解这一切,超越这一切,以至于完全不再有分裂?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已饱受制约,因此只能支离破碎的看生活。只要这种支离破碎的状态一直存在,我们就会一直要求完整—“我”会一直要求完成、成就、完整,会变得很有野心。这种支离破碎使我们又个人又集体,自我中心但又想与某种较大的东西认同,可还是一直互相隔离。这种意识上,整个存有的结构与本质上深深的分裂,造成我们的行为、思想、感情的分裂。于是我们将生活分割,将我们称之为爱和死的事物分割。

如果我们使用“潜意识”这个字眼而不给它一个心理分析学的意义,那么我们能不能观察到作为潜意识的过去的运动?深层潜意识即是过去的一切。我们的运作就是由那里来的。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之间便产生了分裂。这一切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能看清自己,观察自己的看法、思想、结论如何运作,这一切就很简单。你批判的看自己就会看到行为依据的是过去的结论—一种公式或模式。这种公式或模式又投射到未来变成理想,然后你的行为就依据这理想进行。所以这个过去总是依据动机、结论、公式而运作,心智背负了沉重的记忆。记忆塑造我们的生活,造成支离破碎的情状。意识心是否能完整的看穿潜意识,因而使我们了解作为过去一切的潜意识的全部内容?我们必须问这个问题。这需要一种批判力,可却不是自以为是的批判。这需要我们去注视。如果真正清醒,那么意识就不再分裂。但是我们只有在拥有批判性的自我知觉又不做评断时,才能有这种清醒状态。观察即是批判。不是评价、意见的批判,而是批判性的注视。但是这种批判如果是个人的,受到恐惧或任何成见的妨碍,就不再有真正的批判性。这时只是四分五裂而已。

讲到这里,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了解整个过程,生的整体,而非某一片段。我们不问某个问题怎么办。社会活动虽然与生活的整个过程相起相生,但是我们不问社会活动该怎么办。我们问的是了解实相之后,这实相里包括什么?这个实相,这个广大永恒是真有吗?我们关心的就是整体的完整认知,而非片段认知。但是要了解整个生命的运动是一个单一活动,必须不再有自己的概念、原则、观念、“我”和“非我”等分裂才可以。现在如果这一点已经清楚,那么我们继续来探讨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认为生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做事情、想事情,不断叫嚣、冲突、恐惧、悲伤、内疚、野心、竞争、贪求快乐(连带其痛苦),欲求成功。所有这一切即是我们所谓的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偶尔快乐,偶尔有完全无动机的慈悲,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慷慨。偶尔—很少—有一种喜悦,一种无过去无未来的幸福感。可是一到办公室,我们就生气、憎恨、轻蔑、敌视。这就是我们平日的生活,但我们说它非常积极。惟有否定积极才是真正的积极。这所谓的生—丑恶、孤独、恐惧、残酷、暴戾。否定这样的生而不知有其他的生才是最积极的行动。这一点我们彼此能沟通吗?你们知道,完全否定传统的道德才是高度道德,因为所谓的社会道德,讲究地位的道德,其实非常不道德。我们贪婪、争强好胜、嫉妒、自求出路。我们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这是我们所说的社会道德。宗教人说的是另一种道德,可是他们的生活、整个态度、组织的阶级结构,却不道德。要否定这些并不是要你反动,因为反动是由反抗而来的另一种分裂。但如果你是因为了解而否定,才是最高道德。

同理,要否定社会道德,否定现行的生活方式—我们卑下的生活、浅薄的思想和生存、累积一大堆肤浅的东西却自鸣得意—要否定这一切;不是反动,而是看清这种生活方式极度的愚昧和毁灭性本质;要否定这一切就要去生活。假的就看出它是假的,这种看就是真实。然后,爱是什么?快乐是爱吗?欲望是爱吗?执著、依赖、占有你爱的人而支配他是爱吗?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的。这是我的财产,我的性权益”而其中又带有嫉妒、怨恨、愤怒、暴力,这是爱吗?然后,爱在这里照样也给分成圣凡之爱而成为宗教制约,这是爱吗?你能野心勃勃的同时又能爱人吗?你能爱你的先生,他充满野心时能说他爱你吗?人争强好胜时,追求成功时,会有爱吗?

否定这一切,不但在知识上、口头上否定这一切,而且从一个人的生命中完全扫除这一切,永远不再嫉妒、羡慕、竞争、野心勃勃。否定这一切当然就是爱。这两种生活方式永远无法放在一起。一个嫉妒的男人,一个霸道的女人,他们不知道爱意味什么。他们可能也谈论爱,他们睡在一起,占有对方,为了舒适、安全或害怕孤独而互相依赖。这一切当然不是爱。有人说他爱自己的孩子。果真如此,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会有国籍之分?会有这一切分裂?我们口中的爱其实是折磨、绝望、罪恶感。这种爱一般是相当于性爱的快乐。我们不是清教徒,也不是拘谨之人。我们不是说快乐一定不可以有。你看云,看天空或看一张美丽的脸时,会感到很愉快。你看花,花很美。我们不否定美。美不是思想的乐趣,而是思想把快乐给了美。

同理,当我们有爱有性时,思想就会给它快乐。那是以前体验过的印象,而且明天还会重复。这种重复是快乐但不是美。美、温柔和爱的全部意义并不排斥性。可是当今没有什么事不能做,世人仿佛才突然发现性一样。性竟然变得这么重要。或许这是因为性已成了人惟一逃避之道,惟一的自由。他在其他方面都有人追赶、欺侮,知识上、感情上都受人忤逆。他在每一方面都是奴隶。他是破碎的。他只有在性体验中才得以自由。他在这种自由中拥有一种快乐,所以他想一直享受这种快乐。你们看看这里哪里有爱?只有充满爱的心智才能看到生命的整体。一个人拥有这样的爱,不论他做什么,都是道德、善良的。他做的事情是美的。

那么,我们知道的生活非常混乱、失调,秩序又从何而来?我们都喜欢秩序。不但希望家里秩序井然,事物各安其位;即使外面的社会有那么多不公不义,我们还是希望它有秩序。除了外在,我们也希望内心有秩序—深层的数学般的秩序。然后这个秩序是不是要由我们努力去符合心目中的基本形态而产生?然后再拿这个基本形态与事实比较—于是有了冲突。这个冲突不就是失调?所以也就不是德性。我们的心努力要有德性,有道德,有伦理时,它就要抗拒些什么,这种冲突就产生了失调。所以德性才是秩序的精要所在。但我们当今的世界却不喜欢这个字。德性不是由思想的冲突产生。你只有批判的看待失调,用清醒的智力了解自己才可能有德性。这样才会有最高的完整秩序。最高的秩序就是德性。德性之来,只在有爱时才可能。



第二部分第6节 生命的完整(2)

然后我们有死亡的问题。我们一向把这个问题推得远远的,视之为未来才会发生的事。这个未来可能是五十年后,也可能是明天。我们害怕走到终点,生理上走到终点,而和我们曾拥有、追求、体验的事物,妻子、先生、房子、家具、花园、写过或想写的书等事物分离。我们之所以害怕让这一切离去,是因为我们就是那家具本身。我们是自己拥有的图书本身。我们会拉小提琴时,我们就是小提琴。因为我们已认同这一切—我们不是别的,我们就是这些东西。你曾看过自己的这个样子吗?你就是你的房子,有百叶窗,有卧室,有家具。几年来你曾小心翼翼的把这一切涂上油漆。你拥有这一切。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实然。除了这些,你一无所有。你害怕的是一无所有。你花了四十年每天上班,后来不上班了,你却心脏病发而死。这是不是奇怪?你就是那办公室、公文、你担任的职位。你就是这一切,除此之外,你一无所有。另外你还有一大堆观念:上帝、善、真理、社会应当如何。就是这些。这其中有了遗憾。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真是悲伤。但最大的悲伤是你不知道自己就是这一切。死才能叫我们看见这一点,明白这一点意味着什么。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有机体都要死。但是我们害怕放弃过去的一切。我们就是过去的一切,就是时间、悲伤、绝望;偶尔认知到美,偶尔表现善或温柔,但绝不长久。因为怕死,所以我们会问“我会不会复活?”这复活就是再继续战争、冲突、悲惨、占有、累积。整个东方都相信转世。你是什么你就希望自己再转世成什么。可是你是这一切,你是这一团糟,这场混乱,这一阵脱序。而且转世意指重生到另一次生命中。所以要紧的是你现在、今天的所做所为。要紧的不在于你降生到来世如何生活,当然,如果有来世的话。要紧的是你今天如何生活,因为今天即将播下美的种子或悲伤的种子。可是那些相信转世的人却都不知道在行为上如何立身处世。如果他们真关心自己的行为,就不会关心明天。因为,善,在于专注今天。

死是活的一部分。没有死就无法爱。死离一切不属于爱的事物,死离一切由自己的需求投射的理想,死离过去的一切,死离体验;这样你才会知道爱的意义,因而才知道生的意义。所以,生、爱、死是一回事,由完整的活在现在构成。这样才会有和谐的不造成痛苦与悲伤的行动;才会有生、爱、死—行动寓于其间。这个行动就是秩序。如果我们能这样活—我们必须这样活,不是偶尔,而是每一分钟、每一天—我们就会有社会秩序,然后才会有“人”的统一。这时政府就会用电脑来管理,而非带有个人野心,饱受制约。所以生就是爱,就是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