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太后 >

第44章

红楼之太后-第44章

小说: 红楼之太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朗收回手;将药物收到药箱中,笑着摇了摇头,“你还是不知道的好,他们所图的于你这个小姑娘来说,太庞大骇人了。”

黛玉秀眉微蹙,美眸中带着不满。“若不是这场天灾,我如今都举行及笄礼了,才不是小姑娘。”

秦朗闻言,温润如玉的颜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如此倒是在下失礼了。”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个白绸布缎的小包来,伸手递给黛玉,“这是我前些日子在山上做的,如今既是有缘,便送给你做及笄礼礼物吧。”

黛玉伸手接过,慢慢打开绸布,之间里面躺着一个洁白无瑕的木簪子。腾的一下,脸瞬间红透了。

伸手还了过去,“贸然接受,难免有私相授受之嫌。”

秦朗见黛玉小脸红润,颜色不自在,轻声笑了起来,声音温润,如玉如风。

黛玉脸更红了。

“姑娘多虑了,前几日在山上见梨木洁白,便顺手雕了一个簪子,家中没有姊妹,如今你错过了及笄礼,正好送与你,以免你添了那些遗憾。”

误会了人家的心思,黛玉心里又羞又恼,接过簪子转过身去,便不理人了。

家里没有年龄相仿的姊妹,丫鬟们也是谨守本分,秦朗倒是一时不知这姑娘的心事,只道是受了惊吓,不喜见生人。随即端着放好的药物站起了身子,“林姑娘先歇歇吧,有事便唤我即可。”

“嗯。”黛玉闷闷的出声。

待那轻轻的脚步声消失不见,黛玉转过身来,偷偷的看着那青色的门帘,见果真无人了,方才轻轻拍了拍心口,“真是丢死人了,若是被王兄知道,指不定要笑话成什么样子呢。”

低着头摩挲着那根通体莹白的木簪,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自己收到的第一份及笄礼物竟然是一个陌生男子送的,现在这份光景,也许这是自己这辈子唯一一个及笄礼物了。

“母后……王兄,玉儿想你们了。”

天色渐暗,月却未明。

“玉儿也不知道怎么样?”

忠顺坐在驿站行馆的院中,看着扬州的方向,天色暗暗,连天际都是暗蒙蒙的一片。

这几日紧赶慢赶的,随行的士兵和医者们都经不住奔波,连赶路的速度都慢了许多。那扬州城如今定然是尸横遍野,想着黛玉那般受不得惊,也不知道吓着没有。况且她身子弱,若是不小心染上了,该如何是好?

旁边站着的青衣侍卫道:“王爷,郡主定会吉人天相的。”

“希望如此……”

“王爷,扬州急报。”一个侍卫装扮的年轻男子疾步走了进来,脸色极为难看。

忠顺见状,急忙接过信报,待看到信上的内容,面色大惊失色。

对着一旁的青衣侍卫道:“你即刻备马,本王现行动身去扬州。”

“诺。”青衣领命而去。

又对着报信的侍卫吩咐道:“你传本王之令,令大队伍即刻启程,必定要在三日内赶至扬州城。”

“诺。”侍卫赶紧转身去发令。

忠顺低头看着手中的信件,心急如焚,手指紧紧的捏着手中的信件,“玉儿,你一定要等为兄啊。”

扬州灾民暴乱,袭击了官府和安平郡主的行馆,此事经过急报传至京都,震惊朝野。部分开始支持救灾的大臣们也开始转变了心意,上折子恳请清城。

面对朝臣的压力,皇帝一时难以定夺,大怒之下退了朝。

肖容得到消息的时候,惊的差点晕了过去。坐在凤椅上哭喊着黛玉的名字,“玉儿啊,玉儿啊……”声声泪下,让宫人们也忍不住跟着抹泪。

崔嬷嬷低着头抹了泪,安抚道:“太后,奴婢已经让人去寻了。”虽说是去寻了,可是那天灾**加在一起,郡主只怕……崔嬷嬷不敢想,若是安平郡主真的没了,这太后娘娘如何受得了这般打击。

皇帝和皇后自然知道这事情瞒不住肖容,才下了朝便赶了过来,帝后二人才在长乐宫殿外,便听到里面的动静。

皇帝眼里透着无奈和担忧,拍了拍皇后的手掌,夫妻二人自是心意相通,皇后点了点头。

“皇上,进去吧。”

“嗯。”

两人携手入内。

早有外面的奴才们进里间通报,肖容闻言,忙抹了眼泪,才整理好了衣冠端坐在凤椅上,便见到自家儿子和儿媳妇进来了。

肖容勉强的笑道:“你们来了。”

夫妻二人给肖容请了安。

“你们一个要操心国事,一个又要操劳后宫诸事,不要为了哀家这个老婆子耽误了。”

皇帝突然跪在肖容脚边,皇后见状,也跟着跪了下去。

“你们这是做什么?”肖容急忙去扶二人,“称心,快去扶皇后起来,莫要伤了膝盖。”

崔嬷嬷刚要去扶,便听到皇帝道:“母后,儿臣不孝,让你为了这些事情烦忧伤身了。安平她……”

“安平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定会没事的。”肖容含泪笑着扶起皇帝,“皇儿,哀家知道你仁孝,亦知道如今外面那些大臣们的意思,是哀家让皇上为难了。”

“母后,扬州那边只怕保不住了。否则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亦是不能幸免。”

肖容早就料到会听到这个结果,但是到底还是没用忍住,一下子老泪纵横起来,她不知道若是真的太后在此,听到这个结果会不会比自己表现的得体一点。但是那到底是几万人的性命啊,就这样活生生的……

皇后忙拿着帕子给肖容抹眼泪,柔声劝慰道:“母后,皇上亦是有难处。此举也是利于百姓之举。”

“皇后,哀家自是明白的。只是珍儿已经去了那边了,能不能等珍儿到了那边看了情形后再最后决定扬州的存亡。那毕竟也是皇上的子民,便是暴动,也只是一部分活不下去了的人所做的过激之事。只要将城门堵死,不放一个人出来,他们亦是不会危害其他百姓的。”也只有在此时,肖容才感觉到即便是作为皇家最尊贵的人,亦是有许多为难的事情。

皇后抬头看向皇帝,只见皇帝轻轻摇了摇头,“母后,如今文武百官皆跪于乾清宫外等着儿臣的旨意。儿臣——”

“罢了……一切听皇帝的吧……”肖容站了起来,松开皇帝和皇后的手,一步一步往内殿走去。

六万多人的性命,便要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便泯灭于弹指之间了。玉儿,哀家对不住你,也对不起满城的扬州百姓,待你们去了,哀家定会跟着你们一起走的。

 第六十八章

皇帝最终还是顺应朝臣谏言;下了清城旨意。由振威将军李谋负责清城之事。

文武大臣登台祭拜仙灵后,李谋便捧着圣旨领着大队出发前往扬州。

肖容自那日之后,便一直精神怏怏不振,又听说旨意已下;经不住打击,竟然病倒在卧榻。

皇帝和皇后得了消息;急忙前往长乐宫,却被肖容拒之门外。

“朕和皇后只是来看一眼;不会叨扰她老人家的。”

崔嬷嬷为难道:“皇上,太后只见皇后娘娘。”

皇后闻言,看向皇帝,之间皇帝眼中闪过苦涩;“皇上……”

“梓潼进去吧,好好照顾母后。”

“嗯,臣妾会的。”

肖容心里虽然告诫自己不要怪皇帝,但是无奈管不住自己的心,原来到底还是怨他的。

现在午夜梦回,总是看到那么多血肉模糊的人向自己围过来索命。还有玉儿,若是当年自己没有去想着改变她的命运,她还能多活几年,即便死,也不会死的这般凄惨。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缘故,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老天啊,我何德何能,让我担如此重责。”肖容紧紧的闭着眼睛,泪珠随着眼角留下至枕间。

“母后。”是皇后的声音。

肖容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你来了。”声音嘶哑。

“母后,你的脸……”皇后不敢置信的看着坐在凤榻上面色苍老的肖容,那曾经最在乎的容颜已然有了老态,眼角的皱纹在那张端庄的容颜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便连两鬓也添了许多银丝。

看到眼前的肖容,皇后一下子扑倒在床边,拉着肖容的手,忍不住恸哭出声,“母后,呜呜呜……”

肖容伸手抚着皇后的发顶,笑道:“哭什么,都是做娘的人了,别给孙儿笑话。哀家本就老了,这样倒是符合老太婆的形象了。”

皇后抬起头来,眼眸红彤彤的,泪水未尽,“母后,这些都是天意,您莫要再为这些事情伤身自责了,臣媳看着您这般模样,心里如刀割一般。”

肖容做了个起身的动作,皇后和紫书便忙去搀扶。待终于靠坐在靠枕上,方才叹了口气,“不关你们的事情,是哀家自己想不开。皇后,你知道吗,若是没有哀家,这个世间会简单的多了。皇儿会按照他的计划完成那些政治目的,废太子一党也最终会在这个皇朝消失。玉儿也会开心的在大观园里过日子。可是自从有了哀家,这一切都不一样了。是哀家自以为事,上天也终于降罪了。”

“母后何故出此言?既然这天下有了母后,自然也是上天注定的,又如何有降罪一说。”说完擦了擦眼睛,面色认真道:“母后,您放心,臣媳已经让三地陈墨阳带着人先行去了扬州了,他带了母后之前所说的石灰和方子。只要能在大队伍到达扬州之前稳定扬州的瘟疫,届时就能正大光明的请换上收回旨意了。”

“皇后,这可是真的?”

皇后点了点头,“三弟已经去了好几日了。”

肖容听此消息,如绝境中又看到一抹希望,心里又惊又喜,欢喜的落了泪,又想到皇后和陈墨阳的关系,心酸的看着皇后,“那亦是你的亲弟,你必定也是万分不舍,却……”

皇后低着头,偷偷抹了眼泪,抬起头来时,面上已是端庄的浅笑,“他本就食君之禄,能为朝廷和百姓做事,那是他的福分。”

“你母亲那里……”

“母亲她……”想着那日送行时,向来强势的母亲亦是落了泪,皇后免不了心酸,“她亦是明白的。”

肖容含着泪点了点头,“皇上那里若是知道了,哀家给你顶着,左右不过是咱们娘儿俩一起去冷宫作伴。当年皇上也在那里待了几年呢。”

皇后破涕为笑,“母后放心,虽然未能明说,但是此事皇上必定是知晓的,他也有难处……”

“哀家何尝不知道……”

母子连心,各有各的苦。

皇后见肖容面色又不太好,也不敢再提这些事情,便开导着讲了些后宫嫔妃们的日常之事。有了皇后带来的消息,肖容心里的郁气也散了不少,虽憔悴,精神却足了许多。就着皇后的手,用了一碗白米粥。

待服侍肖容净面洗手,皇后方才坐下陪着肖容继续聊家常。

皇后身边的大宫女踏着小步子走了进来,神色显得小心翼翼。

“奴婢永红给太后娘娘请安,给皇后娘娘请安。”

“起来吧。”肖容又对着皇后笑道:“哀家身子也好了许多了,皇后你便去忙你的吧。”

皇后起了身,欠了欠身,“诺,那臣媳便先告退了,晚些时候再过来。”

“不必了,你们忙的事情多,哀家这边有称心和宫人们顾着呢。”

“诺,那臣媳便先过去了。”

“去吧。”肖容摆了摆手,靠在靠枕上眯着眼睛。

皇后领着随行的宫人退了出来,待出了长乐宫,方才转身问一旁的永红,“刚刚发生何事了,这般慌张。”

永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娘娘,刚刚蓝翠宫的派人来报信,说是冯妃娘娘见红了。”

皇后闻言大惊,“为何不早说?!”

永红为难道:“自上次吴贵妃的事情后,您便不让这些事情去扰太后娘娘了,奴婢便不敢说了。”

“罢了,你去传本宫的旨意,让太医院的正医们都去蓝翠宫外候着。”

“诺,奴婢这就去。”说完疾步往太医院跑去。

皇后赶到蓝翠宫的时候,产房里面正传来冯妃凄厉的喊声,一个胖胖的接生嬷嬷从产房中跑了出来,见到皇后,慌忙行礼。

“免了,冯妃情况如何?”

“回禀娘娘,冯妃娘娘这胎是第一胎,生产时有些困难,好在娘娘底子好,胎位也正,必定会顺产。”

“好,”皇后闻言,终于松了口气,道:“你快进去,若是有何事,必定要即刻出来禀报。”

“诺。”接生嬷嬷忙又跑了进去。

虽有嬷嬷保证,可是皇后心里依然放松不下,想着若是这个也出问题,太后如何受得了打击。

里面传来传来喊叫,外面的皇后也坐立不安。

幸好那嬷嬷说的是实话,过了半个时辰,果然便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声。

“哇哇哇……”

皇后惊的站了起来,便见到接生嬷嬷抱着一个用明黄的绸缎包裹着的婴儿。

“启禀皇后娘娘,冯妃娘娘此次大吉大利,母女平安,喜得帝姬。”

“好,”皇后面露喜色,接过嬷嬷手中的孩子,笑道:“永红,去内务府传本宫旨意,蓝翠宫众人和接生嬷嬷们皆赏赐三个月的红例。”

众人闻言,纷纷跪在地上,“谢皇后娘娘赏赐。”

冯宝宜毕竟是出生武将世家,自小身子骨练的好,倒是比之前的贾妃和吴贵妃生产时顺利多了。这孩子又是足月的,生下来倒是比二皇子元祁圆润许多。

生产之后,冯妃便气力虚脱的昏睡过去,皇后急忙让太医问诊,待确定这是疲劳睡去了,才放下心来。

乾清宫中

皇后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对着御案上的皇帝道:“是位帝姬。”

皇帝闻言,放下手中的折子,起身走至皇后身前,看着正眯着小眼睛看着自己的婴儿。

“皇上准备给她取什么名号?”

皇帝看着襁褓中小脸皱巴巴,眼神怯怯的小家伙,心里软了软,“她降生在这动乱之际,希望她能给这个天下带来福气安宁,便取名——予宁,封号宁国公主。”

“予宁,想必冯妃定会喜欢的。”

皇帝弯了弯唇角,伸手抚了一下孩子软绵绵的脸,“可曾抱给母后看过?她常常念叨着想要一个孙女。”

“还没有,冯妃生产之事未曾禀告母后,刚刚让人去长乐宫,宫人说母后刚刚睡下了。臣妾想着她近日睡得不安稳,便没有去扰她。”

“嗯,也好,明日待母后醒了再抱过去,让她老人家高兴一下。”

“嗯。”皇后温笑着应了。看了看怀中的孩子,抬头问道:“皇上可要去看看冯妃?”

“不了。”皇帝揉了揉太阳穴,满脸的疲惫。“朕宣了六部尚书待会过来商讨江南之事,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