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481章

明朝第一弄臣-第481章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大决定了,而那个决定……
    “要不然,咱家去慈宁宫通禀一声?”三公公搓搓手,有些不确定的提议道。
    刚刚朝议的情景他都看在眼中,他并不认为朝臣们能阻挡皇上的决心,哪怕是颇受皇上器重的王先生,或是皇上很欣赏的唐御史也一样,在如今的大明朝,能劝阻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可惜,那个人现在还在江南,肯定是来不及的。
    太后这两年很少干涉政事,不过她在皇上心中还是有分量的,若是让太后出面,说不定也能起到效果。
    “我说三兄弟,你千万不要『乱』来啊,万岁爷最讨厌人吃里扒外了,当年老刘、张永他们就是这样的,你我可千万莫要步了他们的后尘。”谷大用面如土『色』,连连摆手。
    找太后也许能有效果,可事后,去通报的人无疑会被皇上视为背叛者,万岁爷如今年纪渐长,整日又时常『操』演兵马,身上那股杀伐果决的气质也是渐渐浓郁。尽管他待人还是那么亲厚,可老话说:伴君如伴虎,谁能担保没个万一呢?毕竟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啊!
    最关键的是,万岁爷都来了太庙了,显然对这次行动也相当重视,不然不会这么郑重其事,这种时候劝说是没问题的,可要是搞小动作加以破坏……那后果就不好说了。
    “那,就这么干等着?”
    “不然,干脆去知会永福殿下一声吧,嘱咐殿下不要告诉太后,这样比较稳妥。”谷大用想了想,又提起了另一个人选来。
    “永福殿下?那不是一样吗?”他们两个嘀咕了半天,张公公也凑了上来,正好听到谷胖子的提议。
    谷胖子神秘兮兮的凑到了张公公耳边,小声嘀咕道:“不一样,老张,咱们也认识了几十年了,我也不瞒你,其实,永福殿下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
    “啊?有这事儿?那不合规矩啊!”张公公脸『色』大变,失声惊呼。
    “反正你知道就行了,千万莫要出去『乱』说,”计议已定,谷大用也是个行动派,他向两个同伴拱拱手,转身就走。“三兄弟,老张,你们先在这里守着,咱家去去就来。”
    僵立良久,看着那个胖胖的身影消失在檐角叠嶂之间,张公公这才象是突然活过来了似地,转头问道:“三公公,这事儿是真的?那位大人的圣眷真的到了这种地步?先前就是皇上赐的婚,现在又是公主,而且……”
    由于太过震惊,张公公有些语无伦次,他一直在太庙,对宫里的事情所知不多,而且也知之不详,完全没想到,那位传说中的冠军侯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但能让皇上言听计从,甚至还能让公主换个身份……
    这种圣眷,不,圣眷已经无法形容这人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了,恐怕也只有……他抬头看了眼大殿,也只有先皇,才能在当今万岁心中占据差不多的地位吧?
    面对张公公的问题,三公公笑而不语。
    救苦救难的谢侯爷,您赶快回来吧,猜测得到了证实,张公公不由闭目祷告,也只有您回来了,才能阻止皇上去冒险啊。
    ……
    正德捻了几柱香,点燃后,『插』在香炉上,拜了几拜,牌位上写的正是:达%文学网%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这是弘治的谥号。
    “父皇,皇儿又来看您了。”空旷的大殿内,少年的声音轻轻回『荡』,带了点哀思,带了点温柔,更多的却是思念。
    “不知不觉都已经四年了,父皇,现在的大明,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变得比以前更好了,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奉公守法,就和当年您对我说的一样……”殿内的情景足以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也会让很多人觉得理所应当。
    那个从来都不正经的正德,居然在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从朝堂政事,一直说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一点都不跳脱,详尽的让人无可挑剔,哪里还有朝堂上的那个天马行空,却又强势霸道的皇帝的影子?
    但只要对皇家事有足够的了解,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怪异了,曾经的太子和孝宗皇帝的父子之情,就是这样的深厚,四年的光『阴』完全就不能将其淡化分毫。
    “当皇帝真的很难呢,尤其是那些政事,朝中大臣们总是有道理的。刚登基的时候,我按着父皇您的嘱托,尽量尊重他们的意见,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们的意见也经常自相矛盾,哪怕是同一件事,同一个道理,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说出来,都会相差很多。”
    少年笑了笑,笑容中带着讥嘲之意,“他们说,天子不能与民争利,因此要我罢了皇庄,可是他们自己却在圈地,呵呵,这个词很形象吧?比投献什么的形象多了,我罢了皇庄之后,然后让他们去圈,这就是天子不与民争利了。”
    “他们说要朕节约勤俭,给天下百姓做示范,说是只要朕的用度足够少,国库就会充实起来,进而国泰民安。可实际上呢,我多吃一顿夜宵都要被御史和阁臣唠叨,他们在府中设宴的时候,一顿饭都要『花』费几百上千两,原来我节省的,就是让他们去挥霍的。”
    “他们又说要以仁治天下,不能向商人收取税赋,要执行海禁以免蓄养盗匪……哼哼,可结果呢,他们自己设关卡,向过往客商『抽』取捐献,自己进行海贸,自己扮演盗匪,鞑虏攻破边境,他们也不思救援,反而说什么谨守关隘,待鞑虏自退!”
    声音转冷,而且变得尖锐起来:“大哥说的没错,这帮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士大夫,才是我大明最大的祸患!”
    声音又变得『激』昂起来:“父皇,我知道的,是您在冥冥中保佑着皇儿,把大哥送到了我的身边,是他为我开解疑『惑』,是他帮我重振皇权,是他告诉我,天子牧守天下,就如同放羊的牧人,有责任也有义务。”
    “作为天子,我有责任为天下万民寻找草场水源,为他们指点方向,让他们丰衣足食;我有责任为天下人提供保护,将觊觎他们的豺狼驱赶开;我也有责任将压榨他们的旧官僚一扫而空,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并且将大明威名传播四海!”
    “所以,父皇您应该明白的,我不是胡闹,我是在尽天子的义务,大明的安定,由朕来守护!”『激』昂的话语在大殿内『激』『荡』不休,袅袅升起的青烟都为之震颤,不断变幻着形状,使得供桌上的牌位若隐若现,仿佛历代先皇都醒了过来,正在对少年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太祖爷爷,你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衣冠,制订严刑律法,试图吓阻那些贪官污吏,创下一个清平盛世;太宗爷爷,你五次北征,意图彻底消灭鞑虏,化解那些豺狼对中原的威胁……”
    烟雾开合,历朝天子的牌位若隐若现,少年语声朗朗,一一相对,“父皇,皇儿知道的,您也想过要完成太祖、太宗未尽的事业,只可惜……不过不要紧,还有朕在,朕会成为大明的武皇帝,开创一个繁华盛世来,让大明子民安享万载太平!”
    正这时,『门』口响起了一阵轻轻的脚步声,虽然正德有令在先,让旁人不得靠近,可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三公公等人在几十步开外都听得分明,也由不得他们不担心。他们自己是不敢上前打扰的,不过,有了另外一位贵人在,跟在后面就没关系了。
    “皇帝哥哥,你没事吧?”一个娇怯怯的声音响起。
    “没事,朕正要回西苑呢。”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正德恢复了以往的表情,正要出『门』时,他忽然又想起来什么,转过身来,对着某个牌位挥了挥手,高声道:“太爷爷,您就好好看着吧,看孙儿帮你把场子找回来!”
    说罢,他昂首『挺』『胸』的走了出去,三公公心里奇怪,却又不敢向皇上探问,于是探头探脑的向大殿内张望了一眼。
    殿内青烟袅袅,聚散无常,开合处,一个牌位端居其中,上书: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三公公当太监还是很敬业的,只是略略一想,他就想起来了,这不正是英宗皇帝的牌位吗?
    ……
    '  '
第669章 朕是大明天子
    “皇帝哥哥,你等等我啊。”小公主吃力的拎着宫裙,紧紧的追在皇兄的身后,不过,尽管她很努力了,可就算抛去服装上的不便,双方在体力上的差距也让她的努力白费了,她和正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呜,皇兄不理永福,永福好可怜……”由奋起直追到自怨自艾,最后所有的情绪化成了一腔委屈,小公主停下了脚步。
    “唉,永福你又来了,朕要回西苑去点兵,你跟着做什么?”转过身,正德无奈的摊摊手,很郁闷的说道。
    他这个妹妹的招数来来去去就是这么一招,比起他自己的千变万化差得远了,可是,他就是拿妹妹没辙。要不怎么说大哥无所不能呢,连永福都能哄得住,不佩服不行啊,朱厚照同学很羡慕的想着。
    “皇帝哥哥,你真的要去打仗啊?”如同夏天的雷雨,来得快,收的也快,或者应该说是遗传的作用,小公主在演艺方面的天赋也非同寻常,对情绪的控制堪称收发自如。
    “你怎么……哼!”正德略吃了一惊,看到畏畏缩缩的胖瘦二太监,这才恍然,气哼哼的瞪了两个太监一眼,他倒也没生气,眼下,他的心神都被另一件事占满了,无暇去关注这些小事。
    “当然了,朕是大明天子,当然不能坐视鞑虏在大明境内猖獗。”
    “可是,打仗好危险的,还有,还有……”小公主努力措着辞,试图劝阻皇兄,可是。她对战争没有丝毫概念,又哪里说得出什么有力的理由?
    一着急,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中,又笼罩了一层雾气,看得正德头皮有些发麻。妹妹不会要哭谏吧?大臣们哭他不怕。可妹妹哭可要命啊。
    “对了,还有谢大哥呢,皇帝哥哥,你不如等谢大哥回来后,好好商量一下吧。”总算是在急得哭出来之前想到了一个好理由。不光她自己欢欣雀跃,连带着让正德也松了口气。
    “用不着。”正德很有气概的挥了挥手,豪气万千的说道:“大哥肯定是支持朕的,你忘了吗,当初送行的时候,大哥可是说过的,他要做朕的冠军侯,而朕要成为大明的武皇帝,既然是武皇帝,又怎么可能做缩头乌龟呢?这就代表着大哥对朕的支持。”
    “好像也有道理哦。”眨眨眼睛。永福偏头想了想,觉得皇兄的话很有道理。
    “万岁爷,公主殿下,这事儿……”谢宏被代表了。不过他人不在,也无从反对,可三公公在啊,眼见好容易求来的外援动摇了,他也急啊。
    正德在太庙里最后说的那句话,他听得分明,此时更是得到了验证。英宗皇帝当年可不就是在宣府吃了大亏,好悬就此流落草原。终生归不得故土了吗?
    “三儿,你给我到一边去。少打岔。”挡在历史的车轮前面是很危险的,三公公的遭遇就足可以验证这一点。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已经变成了滚地葫芦。
    “反正就是这么回事,永福你就放心吧,你皇帝哥哥我厉害着呢,区区鞑虏,旦夕可平。”摆平了三公公这个微不足道的障碍,正德拍拍妹妹的肩膀,意气风发的说道。
    要是大哥回来的话,兄弟并肩作战自然是好,可是,大哥现在还在江南,按照原定计划,他还要再逗留一段时间,哪怕是用最快的方式通知他,然后再等他回来,至少也得两个月时间,这么长时间,自己等不起,宣府百姓也等不起啊。
    所以,立即出兵,打鞑虏一个落花流水才是王道。
    “定远,侯程,擂鼓聚兵,朕要在校场点将。”一出西华门,还没等走上四海桥,正德就急不可耐的开始发布命令了。
    “喏!”二将应声而去,现在近卫军的规模比以前大了许多,一块校场是放不下的,平时都是分散在西苑各处操练,有大行动的时候才会聚起来。
    “陛下,您真的要以近卫军为主力亲征?”
    王守仁和唐伯虎也在西苑等了很久了,太庙终究是皇家重地,他们也不好僭越。不过,他们可以确定,不管皇上做了什么决定,最终还是要回到西苑的。结果老远看到正德人过来,急忙迎上来的时候,迎头就听见这么个命令,王守仁当即也是大惊失色。
    “当然了,练兵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以之保家卫国吗?”正德理直气壮的答道。
    “可是陛下!”
    王守仁的口才和对军事的了解,均远在小公主之上,他也不去讲大道理,而是和正德探讨起了军事问题,“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今宣府军情不明,只知宣府兵败,却不知因何而败,鞑虏到底目的何在,有无阴谋,这种情况下,又怎能轻动?”
    正德傲然应道:“宣府是大明的土地,朕又何须多方探查?朕只要知道,鞑虏在宣府,在顺圣川,这就足够了。”
    “这怎么……”王守仁急了,哪有这么儿戏的,宣府边军之败本身就很古怪,谁能肯定里面没有其他的阴谋啊?
    “咚!咚!咚……”一阵鼓声打断了王守仁的争辩,那是聚将点兵的鼓声。
    开始的时候间隔还比较长,可是,很快的,鼓声变得急促起来,随之,脚步声隆隆,大队人马向鼓声响起处聚集了过去。
    近卫军的将士都知道,这通鼓声既是信号,也是时限。鼓声一起,不管手上有何事宜,也必须放下,赶往校场;鼓声一绝,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被拒之校场之外,以怠慢军情论罪,初犯者自领军法,屡犯者,将会被从近卫军中除名。
    “凭着朕和朕的近卫,难道胜不得区区鞑虏吗?”
    一通鼓是十分钟左右,鼓声尚未过半,五万近卫已经尽数到了校场;再过一半。队列依然成形;鼓声尽时,校场上已经鸦雀无声,阵列森然。正德环顾当场,傲然一笑。
    “陛下练兵之能,实属天授。微臣拜服。”王守仁也是懂兵的。知道这样的令行禁止意味着什么,可是,这并不代表他赞同正德亲征。
    “可近卫虽精,终究年纪尚幼,年满二十者不过万余。其余多有年方弱冠者,其中经历过战事的人更少,骤遇强敌的话,说不定会怯阵也未可知。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