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活该你见鬼! >

第118章

[红楼]活该你见鬼!-第118章

小说: [红楼]活该你见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娃也要体谅我二人的难处,这是阎王爷决定的,你坚持的话,我等就回地府去替你问上一问。”
这样才对嘛。
弘历点了点头就放人了。
申请的结果也没好到哪儿去,白无常回来的时候拿了个黑色的瓶子,上面写着【瘟】字,他将这个递给弘历,然后传达了阎王的意思,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九阿哥府是受保护的,不被瘟疫牵连。
第二,赐一瓶驱除尸瘟的灵药,早吃晚吃都来得及,只要在出现斑点之前。
第三,这是最后的退让,绝对不会再开任何后门,就算是地府
到这份上,弘历也不好再提要求,他将瓶子握在手中,抓了抓后脑勺说:“多谢两位大哥。”
……呵呵。
他们都死了多少年,叫祖宗还差不多。
黑白无常对了个眼神,然后就在迷雾之中走远了,不能再和这小子说下去,又阴险又贼精。
弘历装作没看到三哥元宝期冀的眼神,第一时间将瓶子交到元春手中,并说明了用法,元春揭开瓶盖倒出来点了点数……阎王爷也真够抠门。
其实就只有三颗,撇开已经受到保护的九阿哥府,贾家以及宫里的宜妃娘娘还没着落。元春打开超度系统的地府交易平台,逐一看过之后发现上面有限购的还阳丹,不过需要的功德值非常多,元春攒了这么久,也就只够买一颗而已。
功德值这玩意儿,留着又带不进棺材,元春想了想,果断买下一颗。等胤禟回来,她将四个大的打发出去,又让奶娘将三个小阿哥抱到隔壁房间,吩咐鬼魂们盯着,有任何事立刻报告,这才打开描金瞎子将一黑一白两个玉瓶拿出来,放在桌上。
胤禟看着她的动作,挑眉问:“这是什么?”
元春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爷最近在忙什么?”
“京城里感染热毒的人越来越多,医馆都爆满,完全忙不过来,皇阿玛找我商量由太医院配好药,户部采买,分包,直接发下去……看这情况,若不快些阻止热毒扩散,恐怕要出事。虽然太医院说并没有大碍,熬过去就成,爷心里总觉得不对,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感觉还挺敏锐,元春稍微措辞,然后说起前因后果来:“这的确不是普通的热毒,应该说,根本就不是热毒。医馆拿的药一点用也没有,太医院也是草包,这样下去,京城要出大事。”
“春儿你……仔细说说。”
将人撵出去本就是要告诉胤禟真相,元春坐到他旁边,叹息道:“是地动引来的祸事。”
胤禟还是不懂,他也没插嘴,而是继续听。
“京城这边只是塌了些房舍罢,死伤极少,万岁爷又很快颁布了应急措施,并没有出什么纰漏。问题不是出在京城,而是北直隶地动的中心地带,那边死伤惨重,又一直没有官兵去清理,这样热的天,尸体放不住,都发臭了。这不是热毒,是瘟疫,尸瘟。再有两日头一批被传染的就该起斑了。”
瘟疫这玩意儿老九当然知道,大清朝有过那么几次影响力大的,人员伤亡简直惨重,很久都不能恢复元气。从前最多的是鼠疫,闹了几次已经有基本的防范和治疗方法,尸瘟是什么?
元春站起来,走到桌边,将两个玉瓶拿过来,郑重的交到胤禟手里:“弘历能看到一些包括我都看不到的东西,早几天他就说过,京城里到处都是黑气,压抑得很。那是死气,这回伤亡铁定会惨重。我与儿子们合力,只堪堪能护住咱府上,若是出去,就很难说。这个黑色玉瓶里有一颗解尸瘟的药,必须在长斑之前服用,也可以预服,永久生效。白色这个瓶子更难得,这是还阳丹,普天之下只此一粒,只要肉身没有腐烂,就算灵魂被勾走,也能召唤回来,时效是人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
胤禟不懂得瘟疫的区分,他却看得出,这回真是到危难时刻了。
若是平常,春儿绝不会将这样的药拿出来。
他想了想,将黑色的瓶子收起来,把白玉瓶塞回元春手里,“这太珍贵,还是留着备不时之需。”
元春摇摇头,“在瘟疫结束之前我不出门,就不会有事,这三个小的只要不出府门,就绝对安全,那四个混球不用担心,都是开了阴阳眼整天同阴魂往来的,不会被死气缠上……当然爷也安全得很,这个倒不用担心。瘟疫奈何不了我们,再说,咱府上还有号称大清朝医术第一的林家人,不会出事。还阳丹放在我这里根本发挥不出效用,还是爷带着,没准能派上用场。”因为私心,她已经扣下了两粒药,那是要送回娘家的。
胤禟不知道这个秘密,在他看来,一粒药就是生的希望。
额娘和五哥正好用得着。
从元春这里得到确切情报之后,胤禟就进宫去过,他向康熙提起是不是有瘟疫蔓延的可能,毕竟,从未听过热毒还有传染性。对老九,康熙并不怀疑,他召了好几位太医同时进殿,将这种可能性说给他们听。
邹齐朝胤禟那方看了一眼,心里信了七成。
作为太医院第一人,他还没开口,其他几位就叽喳起来。
“没听说谁家瘟疫会发七八天热的,早该起斑了。”
“地动带来的灾难已经过去了,这是谣言!铁定是谣言!”
“到底是何人说这样的话扰乱民心?请万岁爷严厉惩处。”
……呵呵。
康熙毫不客气的朝胤禟那方指了指:“老九方才说起,他建议拿出瘟疫的应对措施。”
抢答的太医一个个面如土色,这话是九阿哥说的?他吃错了药才插手管这样的事,说好的一心一意捞钱呢?
“这,相比九阿哥并不清楚热毒和疫病的区分,咱大清朝开国以来也爆发过几次大型的瘟疫,在太医院也能找到相关记录,一般过程是,发痒——长斑——腐化——死亡。我们已经掌握了鼠疫的应对之法,就算碰巧被九爷说中,也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应付。”
“臣同郑太医的见解相同。”
“臣以为,九阿哥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我们做太医的自有一套判断方法。”
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说得好不热闹,胤禟嘲讽的勾起嘴角,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自打耳光是什么感觉,这次瘟疫绝对是大清朝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老掉牙的鼠疫,而是尸瘟。四人身体发生病变传播的病毒比八竿子打不着的老鼠严重多了。发热只是前兆而已,这些第一批被“选中”的人,若能扛过发热期,并没有长出斑点,那就是平安度过了,好似天花一样,以后也不会再感染。至于那些进入第二阶段的,连抢救的机会也没有,必死无疑。
想要对抗尸瘟,着手点就是这漫长的发热期。
这些个大臣心里惴惴不安,胤禟却没有同他们计较的意思,这种不用两日就能揭穿真相的事,打嘴仗实在没意思。他耸耸肩:“本阿哥已经提醒过,既然太医院的大人都这么说,那就这样吧,我得提醒一句,大丈夫一言九鼎,说的话可要记住。”
他话音刚落,邹齐往前进了一步,他拱了拱手,道:“禀万岁爷,臣以为,九阿哥说得很有道理。如今正是伏天,是疫病的高发期。虽然症状像极了热毒,会传染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但凡是会传染的病,就没有轻的。”
邹齐号称本朝医术最高者,这样说是红果果打了同僚的脸。
几人表情变了又变,终于没忍住。
“臣坚持之前的说法,这不一定就是瘟疫,也有可能是带有传染性的热毒。”
康熙皱了皱眉,“真不想听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是或者不是,不一定是什么意思?让朕猜测结果拿出应对措施不成?”
到最后还是一场闹剧,没能拿出一套方案。
邹齐和胤禟都觉得瘟疫的可能性更大,要做好防范工作。其他太医则坚持认为瘟疫不可能烧这么久,早就该进入下一步。康熙没有章程,吩咐他们严密观察,一旦有任何新变化立刻呈报上来,同时要做好防范工作。
乌鸦嘴就是这样的,康熙这么说了之后,当天夜里,最初发热的那批百姓就出现两极分化,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人退了热,恢复正常。生育那些都进入到长斑期。
当夜,众太医被临时召集,看到这份报告之后,他们脸色就难看了。
白天信誓旦旦的向万岁爷保证说,一定是热毒,瘟疫没有这样的,当晚就有了新变化,还是朝着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去。想起九阿哥的表情,除了嘲讽还是嘲讽。
“这……怎么会这样?”
“真的是瘟疫不是热毒?”
“这瞧着也不像是鼠疫啊!又是什么新花样不成?”
“得了,别说了,都想想办法拿出个章程,省得万岁爷怪罪我等。”



、第105章

康熙起了个早;正要招人来伺候洗漱;就见李德全匆匆走入寝殿内,他径直来到床边,给康熙请了个安;不敢有任何耽搁,立刻说出关于“热毒”事件的最新情况。
“奴才得到消息说,那些病患果真如九阿哥所说,起斑了。”
……“你说什么?”康熙还没回过神来,这消息实在太震惊。昨个儿听胤禟说起他就觉得有道理;特地将太医院资深的几位找来;问他们的意思。这些所谓的权威人士全是一个口风;都说这不可能;一定是热毒,再不济也是变异后的热毒。
呵呵。
这不是瘟疫?
一定是热毒?
我草啊谁家热毒还起斑的?
康熙整个都不好了,他揉了揉额头,又问:“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太医院那边可有说法?多久能把局面控制下来?”大地动已经让他备受议论,在竭力挽救之下艰难的保住了百姓的信任度,接连的瘟疫不仅会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还会让那些等待朝廷救援的百姓强势反抗。
地动只是一瞬间,能逃出来就万事大吉,瘟疫才是真正动摇民心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太医院要多久才能找到抵抗的方法……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上。这世上总有那么些变态,自己出了事就想捎带别人。
只要想到后续可能发生的事,康熙就头皮发麻,“让太医院全力找出抵御的方法,把邹齐给朕找来。”康熙朝第一大夫不是白叫的,与太医院的同僚相比,他理论更扎实,中医融会贯通的同时还掌握了一些西医的理论和技巧,这是和传教士以及宫里的洋人画师交流之后获得的。
大清朝的瘟疫,就是西方说的传染性病毒,鼠疫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老鼠身上的脏东西进入人的身体里面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同今次相比,过去那些大瘟疫都是小儿科。昨日,胤禟提起这种可能,邹齐就想到了,若真的如他所说,是瘟疫,死的人或许会超过之前几次的总数,甚至可能动摇国之根基。
并非所有汉人都真心诚服,也有假装归降伺机而动反清复明的前朝“余孽”,对他们而言,这个机会简直太难得。
邹齐知道问题多严重,他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说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大概就是说——这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型疫病,暂时没有预防和对抗的办法,他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并且要做些实验。这个说法康熙很难接受,他希望听到的是“情况尽在掌握之中”这样的话,邹齐打破了他最后的幻想。
“这次比从前如何?”
“……恐怕是本朝最严重的一次。”
“你觉得多少百姓能撑过去?”
“根据头批感染的比例以及扩散速度来看,若七天之内找到抵御的办法,死亡在一成以下,半个月的话,三成;拖延越久情况就越严重……”邹齐想说的是你把老子叫过来说这些屁话有个鸟用?连瘟疫爆发的真正原因都还不清楚,这样关键的时候他作为本朝第一太医,怎能缺席?心里这样想,话当然不能随便说,邹齐耐着性子回答了康熙提出的所有问题,让这个门外汉对情况有了大致的把握。
听之任之的话,半个月就能让京城百姓死三成,这个数字让康熙颤栗。
鼠疫也没有这样严重的。
“引发瘟疫的源头可找到了?”
“并没有。”
“昨日,胤禟提到过前阵子那场大地动,他认为那就是悲剧的开始。”
“……”九爷总有渠道探得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秘密,听康熙这样说,邹齐就陷入了沉思。他从医这么多年,也研究过瘟疫,却没有将它同地动想到一起去。
一个是房屋垮塌砸死人,一个是感染病毒让身体由内而外坏掉。
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臣不明白,请万岁爷开尊口,不吝赐教。”
康熙能知道才怪,昨个儿胤禟说起,也只是说那是猜测罢了,大概同地动有关系,具体是啥还不好说。这种猜测性质的言论康熙最不爱听,做皇帝都喜欢看证据摆在眼前,然后判断怎么给人量刑,没根据的话听来作甚?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虽然记得胤禟说过这样的话,却不知道详细解释的原因。
直接说不知道也忒丢脸,康熙毫无压力的说:“这个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的,你去问老九,他对这场瘟疫倒是挺有见解。”现在杀都不重要,最关键的就是将情况控制下来,不让他蔓延,将邹齐送走之后,康熙就颁布了确认瘟疫爆发之后的第一道旨意:“停朝,关闭宫门,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只要是有权势的大臣,都有眼线在宫中,他们第一时间得知详细情况,也学康熙,囤积了食物之后立刻关闭府门,拒绝与外面往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每次到这种时候众生平等这个理念就会深入人心。
在天灾面前,大臣也好,庶民也罢,都是同样的……不分尊卑贵贱。
只要是感染了瘟疫,吃好穿好有万贯家财无数妻妾也没用,要么挺过去,要么死。
概率都相同。
因为这……百姓之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的确担心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感染的人,同时又有大快人心的爽感,那些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二世祖也不敢出来了。身份有贵贱,人命的重量却是一样的,断头台上都是一刀必死,染上瘟疫也基本活不过一个月。
你说也有人烧过了就熬过来?
那样的太少了。
少到无法动摇大局。
九门提督衙门被指定为太医院的唯一合作伙伴,他们“请”来几位成功挺过来的,让他们口述发热之后吃过什么东西,做过什么事。希望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或者找到一味能够抵御病毒的药。
这个做法是很科学的,不过,进展却不顺利。
吃过什么?
不就是白领回的稀粥和粗面馍馍,难不成还有山珍海味不成?
做过什么?
去医馆抓药来喝,别的就没有了。
……
汇总之后,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