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117章

闲女当嫁-第117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人,可从小在蒙古草原边上长大,死去的前夫也是一个蒙古汉子。她骨子里的那股草原儿女的血性,是郁小闲血液里同样有的。因为这个缘故,栾氏和郁小闲的关系很快就好的像真正的母女了。

栾氏一直在农村过着自力更生的日子,她对食物和资源的利用本领比郁小闲还要厉害,创造力也胜过精打细算的梅张氏。郁小闲山田上的红薯和豆子在十月中旬全部收获完了,在山上开始有溪水结冰的时候,泥沼里的芋头也全部收获完毕。一共得了四万二千斤红薯,没有加工和抵掉每天食用的也有一万九千斤,栾氏发挥了她的岁月积累,把红薯煮熟去皮之后,掺上榨油剩下的豆粕,加工豆腐留下的豆渣,还有一些豌豆粉,面粉,做成了一种口感不错的杂粮饽饽,邓家村那边干活的人都喜欢吃。梅张氏一看就跟着学了样子,把做事的人早饭和干粮全部变成了杂粮饽饽。

在九月底的时候,郁小闲又在南陵县那边的村子里招募了一百多个农民,农妇,分成两部分,一些留在山神市场对面盖客栈和锦娘的女子会所,其余的人都送到了邓家村那边整理土地,所有一切都必须在腊月之前完成。等腊月一到,郁小闲的精力就要放在买卖上了。每年的春节前,就是商家赚钱的最好机会,郁小闲雇佣了二三百号人,这些人赚了工钱,自然要消费,这笔买卖。郁小闲不想错过。

有了栾氏的饽饽做法,一边还继续加工红薯粉丝,供应近五百人的伙食,加上宣城金家酒楼的日常采购。郁小闲的红薯除了留种,就能在一个月内消化完,连地窖都不用挖了。收获的万斤芋头则被妥善收藏了,这些留到明年秋天都可以,芋头就是比红薯耐储藏,很多农家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都靠芋头救命。

栾氏是个闲不住的人,郁小闲也不跟她客气。在南陵县给她买了四只羊,两头黄牛饲养。栾氏搬到了邓家村那边,和生活习惯相近的北方人生活在一起,在林子里养牛牧羊,日子过得很开心。那些从北方来的逃荒者知道东家的娘和他们有同样的遭遇,打心眼里尊重信任栾氏,不少人都把自己的真本事拿了出来。郁小闲收集的鸡毛鸭毛等禽类中的粗毛都被栾氏等人掺上麻和火绒织成了厚毡,山里寒冷。有了这种特殊的毡子,得风湿的机会都少了。

郁小闲看见栾氏她们这些北方女子弄出了这么实用的东西,立刻告诉了南方这边的女工。这样立刻就让一直手巧的南方媳妇们不干了,很快她们就用硬质的鸡毛做出了防水的斗笠和雨帘,这还是郁小闲给出的建议。一时间东家和雇主之间都乐于开发新奇的东西。

郁小闲自己试验了好几次,做出了保温效果不错的暖瓶和暖壶,暖盒。其实原理也很简单,不过是用陶器和陶器之间套木头和黄金虫丝绒的下脚料,然后再包上竹子编织的套子,放在新棉絮做的暖窠里。如此笨重的东西能保证一天以后,滚烫的新开水还有平淡文学十度的高温,冬天送吃喝能用。做回笼汤水也能用,等到夏天做些冰食也用的上。因为这样的东西对陶器的质量,相关的辅料,还有制作人的手艺都有很高的要求,郁小闲也不能制作出很多来,只是和李四子。徐香草两人一起做出了六七件,这样的好东西给了一件给锦娘,剩余的就留在家里使用,天冷的时候用来送吃喝。

天已经很冷了,郁小闲不喜欢盖厚重的被子,历次积攒的黄金虫的茧就发挥了作用,王顺子的媳妇安排人把近二百斤的黄金虫茧都烫了,得到了很多金色的丝绵。好的丝绒留下来行线固定,分别做了四斤,五斤,六斤的被子,还有些小孩的夹袄,枕头,下脚料就成了做保温物品的填充物。僧多粥少,这些黄金虫的丝绵除了供应黄家正经的主子,最后就是梅张氏夫妻和王大奎各自得了一床被子。

黄金虫的丝绵真是暖和,郁小闲在立冬的时候盖上了五斤重的被子,夜里睡得可暖和了,可惜到了冬天就不能饲养黄金虫了,得了黄金虫的肉身子就得不到茧子,要想做一身黄金虫丝绵的保暖服,还要等到明年。

山城的谷子一共收获了一百九十六石,郁小闲让人流连一石半的种子粮,剩余的都收进了库房。明年的粮食吃紧,每石大米要涨到五两银子,还不一定能有足够的货源。郁小闲请吴嫂坐镇南陵县的农村,收当季的新谷子,市价是一两九钱左右,或是两贯钱,吴嫂一家因为郁小闲的帮忙,这些日子赚到了五十贯钱,对于郁小闲提出的帮忙,他们一家人,连同嫁出去的小姑子都忙碌开了。很快就收到了三百多石谷子,郁小闲派人给了工钱,这些粮食,连同郁小闲请雅苑帮忙收的麦子,小米,杂粮等货物,源源不断送往山神市场。

那些粮食是用来收储的,现在还要不少粮食供应山里的建设,郁小闲把这个事情交给了本地相熟的粮商。她只要二十石漂亮的白米,要大量收糙米和碎米,陈米,这样每石大米的成本价大约只要二两三钱。平日里,除了锦娘那边吃一些白米,绝大多数的时候,郁小闲都是吃糙米和碎米,甚至是跟大家一样和红薯和菜叶煮的盐稀饭,吃杂粮饽饽。这些大家看在眼里,直说东家心善和大家同甘共苦,也很少有人抱怨伙食不好。郁小闲当然不是为了和大家同甘共苦才这么吃的,她每天都按照现代的伙食,让家人吃足够的肉,蛋和素菜,她也没办法告诉大家,其实吃适当的糙米和杂粮是对身体有益的。

因为栾氏的帮忙,还有雇工们拼死拼活地工作,到了十一月十二,邓家村里的所有土地和山林,道路都整理好了。邓家村里住下了,包括栾氏在内的九十七口人。郁小闲把村里的女人和身体弱的男子留在村里做纺纱织布的活,再留下一些人负责吃喝,日常运货,其余的人全部带到山城去帮忙盖房子,还选了十几个去养牲口,赶车,预备带出去跑商,这赚钱的行当只能靠自己人。

眼看就要到了腊月,宣城雇来的那些人都急着回家,郁小闲知道他们的心思,干脆让他们自愿结算了工钱,到自家的客栈临时搭建的铺子采买了些布匹,吃用,就打发他们回去了。南陵县雇来的人当中也有要辞工回去的,郁小闲也如此这般打发了。很快她手底下留下来的雇工就只剩下六七十个本地的人,多是附近镇子上的居民。工钱花去了郁小闲上千两银子,在这些人买货的时候,郁小闲只赚回了六十几两,所以郁小闲有所感叹,旧社会的穷人钱最难赚,购买力太低。要想多赚钱,就要好好规划在腊月赚富人的钱。

正在考虑要组织商队出去的时候,赵岐突然有了消息。本来方六爷要在十一月初八和郁小闲结算货款,让赵岐在腊月回去,没想到因为一单货物的事情,让方六爷必须带着商队去芜湖送货。赵岐很想早些回到母亲身边,于是他向方六爷讨了这个差事,带着鲁贵去了芜湖打前站。为了把赵岐留下,郁小闲亲自出马去把赵岐带回来,她考虑了一阵子,觉得以后让赵岐跑短途,带着家里的商队就可以了,跑商风险太大,赵岐不能去冒这个险。大罗小罗去意已决,她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领队。金世莱的心野了,以后怕是要经常跑远路,这次去福建,走了快五十天都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他跟着王三爷又去了哪里跑商。现在看来,腊月卖货的事情也不一定能指望上金世莱。

很快,郁小闲带着大罗小罗,还有邓家的老三老四,王大山,二虎等人收了些山货,就往芜湖去了。大罗小罗是收拾好了全部家当,这一次他们打算跟着方六爷汇合了,一起回到徽州老家去。郁小闲去的时候是七辆车,等卖掉货物,回程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赵岐早点带回来。

十一月十八,郁小闲的商队平安到达了芜湖的雅苑,徐老爹把商队安置好了,又开始给这些山货找买家。就在这一天,赵岐和鲁贵带着一些布匹货物也来到了芜湖。当天晚上,他得到了徐老爹送来的消息,就立刻赶来见郁小闲。一别数月,他真的很想这个妹子。

108女追男(加更)

粉蝶白天里和郁小闲说了一会儿闲话,谈论到了赵岐。郁小闲说赵岐是个极为老实本分的人,就算看见漂亮的姑娘和小娘子都不会盯着人家看,比那些读书进学的所谓正人君子还要守礼。粉蝶不信,她和郁小闲打赌,赌的是一串珍珠手链和五小坛子树樱子酒。

郁小闲曾经将两斤一坛子的树樱子酒和山葡萄酒送给徐老爹品尝,谁知被徐妈妈喝过之后,就请郁小闲把山里生产出的全部果酒送到雅苑来卖。徐妈妈给出的价钱也很实在,一坛酒不论卖出多少银两,她取三成,剩余的都给郁小闲。这次带来的树樱子酒只有那么五坛十斤,按照老规矩分红,郁小闲至少能分到五十两银子。粉蝶的珍珠手链是一个客人赏的,价值百两,说起来粉蝶的彩头更大。

郁小闲相信赵岐不会因为跑商而变坏,所以大胆接受了粉蝶的赌注。粉蝶这个调皮的姑娘,立刻设计了一番,把两人的见面地点选择在雅苑的听曲子包间。正在雅苑里丝竹歌舞正热的时候,郁小闲就穿着好料子做成的男装,坐在雅苑听曲子的席面上喝茶吃果子。赵岐就在这时如约激动地冲进雅苑的雅座,谁知在傍边侍候的几位姑娘都纷纷对他抛媚眼。赵岐头一次在百花丛中见干妹妹,突然间脸就红了,郁小闲却像男人一样搂住一个姑娘的腰肢,招呼赵岐说到:“大哥。快坐,我们喝一杯。”

赵岐的脸臊得发慌。他有些生气地对郁小闲说到:“妹子也太不自重了,这是你该来的地方吗?你要是这样见我。我就立刻走。”

他这个样子,傍边粉蝶的几个姐妹就不敢了,都跑来拉扯,赵岐一身蛮力往外一推,人就要往外跑,没想到帘幕后冲出一个妖冶的绝代佳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大丫鬟。那个女子正是粉蝶,她堵住赵岐的退路,假装愤愤然地说到:“该死的呆子,本姑娘就想赢五坛子酒喝。都被你给搅乱了。这下子好,你妹子多赚了一串珍珠手链。”

在场的所有女人的笑了,赵岐的脸更红了,郁小闲赶紧打圆场说到:“都别玩了,这是我大哥,你们都下去吧。”

赵岐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郁小闲赶紧拉着他立刻听曲子的地方。等到了徐老爹的客栈,她赶紧赔礼说到:“哥哥不会怪我吧,我和这里的粉蝶姑娘是朋友,我说你是个老实人。她不信,就做了这个局子跟你闹着玩。刚才你给我赚了一条珍珠手链的彩头。哥哥你真是好样的,将来的嫂子有福了。”

赵岐的脸还是通红,他是喜欢郁小闲的,没机会和郁小闲谈感情,却是格外珍惜尊重这个妹子,即便是这个玩笑犯了他的大忌,可他却不敢发火,只是说:“妹子。你是黄家的太太,以后千万不要再玩得这么出格了。传出去,黄家的脸面,蛐蛐和招娣的前程都会有影响。青楼女子是不能当朋友的,她们是什么身份,她们怎么能和你做朋友。”

郁小闲不想和这个老实人争论什么,她赶紧认了错,然后说到:“哥哥说的事情我都懂,可是我们跑商的人是四海皆朋友,我如今在外面也有一个名号。我和宣城的金世莱,金大官人一起组成了一个金郁商队,我的名号叫郁二爷,这个你在跑商的时候应该听说了。粉蝶姑娘是个极好的人,是我真心结交的朋友,希望你见面客气些。这一次,我想跟方六爷说,让你回来帮着我跑商。我派两个人跟着鲁贵,用两辆车继续在方六爷的商队入股。从此你就专门跑宣城,泾县,芜湖三点两线,这个雅苑就是我们家的落脚点。你得罪了雅苑的姑娘,就毁了我的落脚点,这件事我决不能依你。”

赵岐跟着方六爷四五个月,见过些世面,他听郁小闲这么说就不再纠缠于这个雅苑的背景了。商队的人,包括鲁贵在跑商路上都进过窑子寻欢作乐,他赵岐却一次没有,因为他觉得一个正经的男人不该如此。一想到这一点,他就会想起郁小闲,要是将来能找到郁小闲这样能干又可爱的女孩子,要是自己有什么不检点,女孩子要是不跟自己怎么办,所以赵岐在商队里愈发正经起来了。

说完这些,赵岐又跟郁小闲交账,说是到现在为止,除鲁贵的五十三两分红之外,一共赚到了二百一十一两纯利,要是郁小闲要他回去,最好是跟方六爷再商量一下。既然跟去的两个人是邓家的老三,老四,这两个忠义的人,方六爷自然不会拒绝,可鲁贵愿不愿意,如今他攒了一共六十几两银子,可以在乡下买地娶妻了。

说完这些,兄妹两个又聊了一些栾氏老太太的近况,正聊着,突然间来了一个穿着绿衣服的姑娘,郁小闲认识,她就是粉蝶身边的翠柳。翠柳口中说到:“我们姑娘有请。”眼睛却瞅着赵岐,却没有什么羞涩的表情。郁小闲当翠柳是好奇,便没有做声,可赵岐的脸却再度红了,惹得翠柳不好意思起来。

郁小闲随着翠柳去见粉蝶,把赵岐留在客栈休息。到了粉蝶屋里,郁小闲看见粉蝶的脸色绯红,就知道她喝多了酒,于是打发翠柳给她家姑娘弄些解酒汤来。粉蝶拉着郁小闲的手说到:“好姐姐,你居然藏了这样一个男人在家,还不便宜我们姐妹,实在是太小气了。你这个大哥定亲了没有,我想做媒,不知道你怎么想。”

郁小闲没想到粉蝶深夜叫自己来是为了给赵岐说亲,终身大事,赵岐这样的人自然慎重,就是栾老太太也不会让赵岐娶一个青楼女子,或者是和青楼女子关系亲密的人。想到这里,郁小闲委婉地说到:“赵岐是个怎样的人,你已经见到了。他的老娘,我的干妈都管不上他的婚事,所以我更不会参与进去。将来他娶妻,必要是他自己喜欢的才会托人求娶,不然姑娘塞给了这样一个木头,也没有什么情趣。”

去拿醒酒汤的翠柳正好进门,听到了这句话,她放下醒酒汤,大大方方地对郁小闲说到:“二爷,是我瞧上了你家大哥,想跟着他。他现在不愿娶我,我就跟着他做个侍奉的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将来他愿意娶我。”

郁小闲听到翠柳这番话,有些吃惊,这个翠柳样貌也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