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141章

闲女当嫁-第141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灾谌送溲话荩档剑骸扒敫魑凰∨疚蘩瘢衷谖乙胂恕!

曹龙氏满脸是泪,估计是触景生情了,大家都能理解,郁小闲对她说到:“曹龙氏你回去吧,好好养大你的儿子,这样就能对那个人有交待了。此情若是海枯石烂用不变,即便是天人永隔,来世还会再度结缘重逢的。”


37春思

曹龙氏对着郁小闲深深一拜,说到:“仙姑,谢谢你的指点,我一定会好好带大孩子。等他长大成家,我就在观里出家修行,修个来世。来生但愿我能再遇到我相公,一起在太平盛世过那寻常百姓的生活,不求富贵,只求一个白头偕老,恩爱绵长。”

郁小闲有些超然地说到:“你这样想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你若是因此有了心结,就不好修行了。你现在要修的是欢喜之心,不然将来不仅你不快乐,连孩子也会跟着活在往事和痛苦中。若是你肯放下这些执念,在当下好好活着,那么你在天上的那些亲人,相公都会开心,放心去轮回,你的儿子将来也是欢喜地过日子,这才是最好的修行。你现在要是不明白,可以回去多想想,你比我就是大一两岁,心境何必如此。年轻的人,有的是机会再获得幸福。”

曹龙氏听闻这些话是满脸惊讶,她迟疑着走出来向各位主子行礼之后离席,她走后,大家的欢乐情绪也因为刚才的笛声和两人的对话而打不起胡闹的精神了,于是大家胡乱地把一些酒菜倒进了肚子,就各自回自己的屋子休息了。秋冰月注意到金贤福的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看,不觉脸红,躲在了郁小闲身后。金贤福见秋冰月发觉了自己在偷看,也不好意思地陪着母亲回屋去。栾氏见还剩了些蘑菇绿蒸饺,想着金贤福很爱吃,就都让金家的婆子全部带回去了,其余的剩菜就赏给了刘大郎身边的那些人一起吃光了。

郁小闲和秋冰月是住在一起的,姐妹两个互相拉着手,郁小闲进了屋就问秋冰月说到:“冰月这几天过得快活吗?”

秋冰月说到:“还好,本来今天是最快活的,这样吃姐姐准备的好酒菜,玩那个酒令,都新鲜。比上次在陈家少奶奶那边还好玩。只是姐姐为什么要请那个曹龙氏,她是下人,又是一个夫家母家都没有的寡妇,她一来。大家本来高高兴兴,结果到了最后就不欢而散了。”

郁小闲问秋冰月说到:“冰月你嫌弃曹龙氏那样的人?”

秋冰月说到:“不是嫌弃,是可怜,是不喜欢。可是我又很佩服她的节操和才华。”

郁小闲说到:“你继续说下去,今天这么个玩闹法,你看出什么来了。今天是你识人最好的机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把她的本来面目展现给你看了。”

秋冰月不解。她对郁小闲说到:“冰月我不明白,还请姐姐教我。”

郁小闲说到:“这三天其实不是光为了玩耍,其实是在玩的时候给你一些感悟。你看刘大郎听到我们要去旁边的竹林挖笋之后,才多久功夫就找来了车子和跟去的人,不过是一炷香的时间,这就说明刘洪生教的好,刘洪生在刘家村算是个人物了。我们的中饭和所有席面都是姚夫人和曹龙氏一起带着水红做的,中间还派人去接了老太太。可见姚夫人安排事情很是妥帖,曹龙氏也是个能人。在席面上,姚夫人讲的那个故事如何。很吸引人吧,我留心了,姚夫人说故事的时候还一直在对我们察言观色,那个故事才会被讲得那样有声有色。姚夫人有这个本事,只能说明她从前是师爷太太的时候,一直留意着衙门里的风吹草动,也很会结交应酬那些有钱有势,有身份的太太小姐。虽然她现在没机会再去那些地方了,可她的本事在那里,你要是能跟着她学些应酬上的事情。将来对于你掌家很有助益。”

秋冰月嘟着嘴说到:“我学她那个样子干什么,虚情假意的,我情愿学姐姐做人处事的方法,难道姐姐还不如她那个师爷老婆吗?”

郁小闲说到:“傻丫头,看来是我把你宠坏了。姐姐哪里有那么好,论起玲珑心机。我连锦姨娘都比不上,论在官场上的交际,我自然也比不上姚夫人。我的个性像男子,有豪气,有胆色,喜欢交朋友,就是缺少女孩子的柔美和体贴,所以我还没有人追。你要学我,如何能迷住你的丈夫,让他做你的后盾。”

秋冰月没想到郁小闲会这样评价自己,她很自然地说到:“姐姐你这样美,怎么会没有人喜欢你,只是你太厉害了,那些男子没有你本事,如何来照顾你?要是有,也只有像那个山里神仙一样本事的人配的上你。”

郁小闲听到秋冰月提起了路云虎,脸上顿时显出了微笑,她拍拍秋冰月的肩膀说到:“说起来,我还真是挺想那个死狐狸的。那家伙可以抱着我飞起来,可以带着我在大树上看月亮,一起吃东西。浪漫,非常浪漫,我除了不喜欢他的那双狐狸眼,对他的其余五官,还有身材都比较满意。不过我现实了,这样的人只能在梦里,哪里能在现实中被我蹂躏,千依百顺。不过千依百顺的,应该我也不喜欢。天哪,我到底喜欢怎样的,好像自己也不算明白。”郁小闲自言自语之后,突然醒悟过来,说到:“怎么说到这上面来了,我可是在教你学习的。”

秋冰月对于郁小闲的话听得很仔细,原来那个山里的神仙美男叫做路云虎,他会抱着女孩飞起来,还会带着女孩子在大树顶上看月亮,吃东西。渐渐的秋冰月在脑海里构现出自己被路云虎抱着在天上飞的场景,脸上就不经意地表露出一种迷离的喜悦。郁小闲自言自语完毕之后,发觉秋冰月有些不对头,于是推了她一下,问到:“想什么呢,我还没有说完。”

秋冰月赶紧在幻想中醒来,问郁小闲说到:“姐姐让我学谁,我就学谁。”

郁小闲说到:“我今天是总算看清楚了身边的两个人才。以后你要多来金斗观见姚夫人,向她学习些应酬的本事,我相信将来你能用上。还有那个曹龙氏,又认识字,又通音律,我打算把她带在身边,榴花院自从翠柳走了之后,有点乱,我打算让曹龙氏搬过去。要是她肯教你吹笛子之类的事情,我们就算得了一个便宜的教习,还能靠她赚钱。等她接触了外面的世界,也许就不会那样思念亡夫,也许将来还会遇到一个合适的男人,再结良缘。”

听到郁小闲这么说,秋冰月吓了一跳,姐姐居然要破坏一段感人的爱情。曹龙氏为夫守节,等到三十年后就可以向县里申请节妇的旌表,守到五十年就可以立牌坊。这些秋冰月在山里都听说过的,举人老爷的姑姑十五岁守寡,过年前才得了旌表的。就算不要这些虚的,在秋冰月眼里,能为爱痴守一生,也是很美丽的事情。

郁小闲没有理会秋冰月的惊讶,她又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她说到:“人生无常,结了婚,生了孩子,万一配偶死了,或者是没有感情了,分手了。都应该在悲哀之后重新开始。这些都是人的天性,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遇上了就别错过。守节,守什么节,人都不在了,感情都消散了,还能拦住活着的人,自由的人去寻找幸福吗?你们这里,男人就不用守节,三妻四妾,老婆尸骨未寒,填房,小老婆就往家里领,就可怜了那些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女人,熬白了头就为了一个破牌子。我才不管那么多,我会主动帮曹龙氏介绍好男人,要是王山子的媳妇想改嫁,我也支持。她也就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也应该找个男人作伴。那三个小子不同意,我就不准他们娶媳妇。”

秋冰月被郁小闲彻底打败了,她不敢认同郁小闲的观点,只好转移话题说到:“姐姐,我未来的婆婆是个怎样的人,你帮我说说,将来我要和她如何相处?”

郁小闲说到:“是啊,差点忘记说这件事了,你那个婆婆,今天我算是全明白了,她就是一个老实没主见,特没趣的女人。我要是男人,都要把她当空气了,这也证明你未来的公公是个大好人,跟这个木头一样老实的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还没有闹绯闻,实在是极品男人。我看你家福娃也不是个有情趣的人,你要是多跟我几年,准保看不上这块木头,所以为了你将来能夫妻感情好,你要亲自调教那块木头了。至于你婆婆,等我闲下来,叫人叫她打纸牌,打麻将,以后你就让她一天到晚享福,这样家里就全是你说了算。这样老实的婆婆,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调教未婚夫,这个也成?秋冰月的脸红了,很羞涩地问到:“这怎么调教,我们还没有成亲,怎么能时常见面?”

郁小闲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到:“我看你就没有那个本事,其实我也没有经验,不过我会试着帮你教福娃变得有点情趣,不行我动员他爹去安排。”

调教老公,从少年抓起,这个是网络小说里教的,要实践,有那么容易吗?


38春计

说到调教金贤福,郁小闲还真是动了念头,却没有计划,这件事在一觉醒来之后,就不算一件要紧的事情了。要紧的事情是开发山产,赚银子,保证一大群人的生计。在工业文明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想吃饱穿暖,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当天挖回来的竹笋,次日凌晨就套车送去宣城的酒肆里了,郁小闲在宣城和山城之间两边跑着,指导着把山野菜进行分拣包装,一些留在本地消化,剩余的依旧打包送去了芜湖销售。那一对树上的白蘑菇,卖到芜湖得了五两银子,郁小闲很珍惜这种银子,这毕竟是打开了货物向富贵人家专供的开始。在荒年,想赚干净的钱,就只能这样了。

为了保鲜竹笋,郁小闲采取了现场加工,烫得半熟,浸泡在盐水中运输的方式,这样类似于简易罐头的方式,让郁小闲家的竹笋成功销售到了比芜湖还要远的地方。那些在山里收来的蘑菇,基本都是分拣出精品外卖到了芜湖,剩余的成了客栈和酒肆的配料,一时间连干货都没有积攒。

郁小闲种植的草菇有了收成,一个个的小蘑菇按照郁小闲的规定大小采收,这才经过清洗晾晒,甚至是在地窑的尽头进行简单烘干,这才在多雨的春季加工出了第一批干蘑菇。除了草菇成功种植了,剩余的那些菌种棒大约成功种出了三分之一的,大约十种蘑菇,连在宣城找来的稀罕的竹木耳也在竹山中成功种出了半斤。这种竹木耳对肺部和气管极好。化痰效果很不错,郁小闲把这样的稀罕物炖给锦娘吃了。锦娘的身体一直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吃了两天竹木耳炖冰糖,夜里都不咳嗽了。郁小闲为此还专门蹲守在竹林里观察竹木耳的生长,最后才放弃了大规模种植的计划。

有些山珍就是大自然的造化。就像法国松茸,要靠人力去自然界里找,要是能大规模的种,也就不会那么贵了。竹木耳这种蘑菇两三次繁殖之后,就会自然退化,要想多次留种,郁小闲自认为没有那样的能力。她的蘑菇场。只能种植草菇,香菇,木耳,美味牛肝菌,白灵菇。小松菇这样的大宗品种,不过这样也就足够了,要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反季变出新鲜蘑菇来,价钱上肯定是大赚一笔。去年给自己家带来千两白银的海棠果,这次郁小闲也特意栽种了上百棵幼苗,也许在清朝占据江南前,这种果子还能给自己家带来一笔财富。

转眼间清明节就要到了,所有人的心思就都放在早稻上了。这一次王福是完全按照郁小闲去年教的成功经验去种植水稻的,由于稻种好,郁小闲家的秧苗长得格外好。邓家村的那些北方人是头一次种水稻,郁小闲派了自己这边的种田好手过去指点,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罗七娘拿娘家陪嫁的田地和姑母家换了二十亩和金斗观观产田相邻的田地,姑母家正好把那二十亩地给嫁到县城的女儿陪嫁。算是两厢便宜。刘洪生对于观里的土地种植是很上心的,反正春天时节,客栈和酒肆的生意很一般,他是庄稼人,更想留心田地里的事情。

眼看今年的一切都还太平,郁小闲都有点怀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东西是否真实,不过她还是按照原定的天灾预案在准备着。连日的春雨已经把四处的沟渠填的半满,郁小闲在某些泥土聚集多的地方种上了莲藕和荸荠,茭白。这些水生蔬菜在雨水多的年份可以代替普通的青菜代替旱地蔬菜,充当黄金虫的饲料。除此之外,郁小闲还准备了很多竹排架子,将根部吸水的水蕹菜,水萝卜进行亲水种植,在其中套养泥鳅和鱼虾。既然老天爷要发水灾,那只有在水里寻找食物了。

因为预计了今年的饥荒,梅管家等人管理山里的用度也格外用心起来,养殖黄金虫的数量也随着天气慢慢增加,因为缺少青饲料,黄金虫连竹笋的包衣都吃下去了,那些的新长成的竹子就是它们的主食。山里的所有人都勒紧了裤腰带,半饥半饱地活着,还要做大量的活。郁小闲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市场上所有卖鸡鸭和杀猪的人在自己家的一个棚子里免费用热水,宰杀牲口,这样一来,就得到了不少鸡血,鸭血,猪血,还有不好卖出去的内脏,这些荤腥的食物,搭配着黄金虫熬煮的汤水,就是山里人最重要的营养补充。

山里多了几个孕妇,桃红,王黑子的媳妇,还有水牛的媳妇,郁小闲给了她们特殊的照顾,家里特别养的猪和鸡都是专门供给大户人家的,肉和上等排骨都卖掉了。那些大骨头和鸡架子,包括猪心,猪肝之类的东西就全部留给了孕妇和像蛐蛐这样大的孩子。

曹龙氏被郁小闲带回了泾县县城,专门留在自己身边当管事,顺便教导秋冰月的音律,连榴花院也送了人在曹龙氏身边学习古筝和吹笛子。相处的时间久了,郁小闲才知道,曹龙氏出身乐坊世家,祖上还有人在宫里王府当过供奉,因为这一代只有曹龙氏一个女儿,因此曹龙氏的父亲着意培养曹龙氏,所有曹龙氏的音乐造诣颇高。曹龙氏的丈夫是个秀才,家里有四五十亩的,还算殷实,两人在元宵节的灯会上一见钟情,后来曹家才去提亲。

明朝的等级制度是瞧不上乐坊世家,曹家是属于农户向士林转型的好人家,能包容善待龙氏,已经让龙氏很感激了。这次因为家乡连年大旱,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